第366章 遼軍西進

自從漢遼雙方再度議和之後,大漢忙着調動兵馬,轉運糧草,遼國那邊也沒有放鬆,也在同期進行。而從實際上來看,遼國的備戰已足有兩年,並且,在落實的過程中,已不只是爲了西征,還趁機對遼西北地區的部族力量進行一次整合。

一直以來,由於遼國的統治核心地區在東部地區,這就使的北面以及西北諸部,雖然臣服,歸順統治,但實際上遼廷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很薄弱。尤其是,在前次漢遼戰爭中,遼國遭受重創,國再加內亂,國力大損。

弱肉強食是草原上生存交往最基本的準則,遼國中樞強大之時,他們接受統治,繳賦上貢,是心悅臣服。然一旦有衰落跡象,臣服的狼狗,也會毫不猶豫地露出獠牙,反口咬之。

當然,就遼國而言,也沒到那個地步。但是,在這幾年耶律璟忙着戡亂平叛,安政撫民的過程中,西北的部族也確實有離心傾向。再加上有一個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那裡收容部衆,潛圖異志。

有鑑於此,耶律璟幾次西狩,並加強遼西北地區的軍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且,他顯得十分有耐心,都是循序漸進,逐步進行。爲了安撫其弟耶律罨撒葛,耶律璟還特意允諾他,由他爲主帥,統領大軍西征,打下西域之後,只要一半的財貨,然後再把西域以及金山地區正式封給他。

對於耶律璟的許諾,耶律罨撒葛相信了,並配合進行徵召部卒。到乾祐十五年秋,遼國的西征準備已經基本做好了,自達旦、室韋、乃蠻等部族中徵召了兩萬部卒,再加上從上京派來的五千人,以及西北地區的鎮戍軍,合計三萬餘騎,在燕然山以東的招州集中訓練。

其後,在誓師出征之前,耶律罨撒葛被突然拿下,押解回臨潢府。爲了遼國內部的穩定,耶律璟是失信了,其後在耶律罨撒葛的怨罵之中,遼國皇室中的後起之秀耶律斜珍被拜爲西征主帥,以西北路招討使的名義,率軍西征。

如論動兵的時間,遼軍還要在劉皇帝下詔平南之前,而動用的軍隊,也以西北部衆爲主。以鄰爲壑,用戰爭轉移國內的矛盾,是個屢試不爽的辦法。並且,於耶律璟而言,是件風險不大的事情,勝則大掠西域,揚其軍威,振其國力,固其統治,哪怕失敗了,於遼中東部的統治沒有太大影響,反而削弱了西北諸部族的實力。而在作爲統治核心的地區,仍舊保有一定的實力,也足以防備不測。

由於相隔太遠,加上封鎖,等遼軍西進的消息傳到靈州之時,已經是九月底了,等再傳到開封,平南大軍已在南方戰場上,攻城拔寨,節節勝利了。

而對於遼軍西進的事情,劉承祐雖然關注,但實則是望洋興嘆。過了這麼久,其進展如何,沒有有用的消息傳來,而一想到這些,劉皇帝見着佔據甘肅地區的回鶻人,就覺得格外礙眼......

朝廷上下已在爲天下即將歸於一統而興奮,劉皇帝卻也忍不住去想,西海未定,河西未復,哪裡談得上一統?

“遼軍若侵入西域,必然引起動亂,東西聯絡斷絕,商路受阻,其情況如何,必有體現!”自個兒思考了許久,劉承祐吩咐着:“以樞密院的名義,給柴榮去書一封,讓他切切關注!”

“是!”

“趙卿,你曾巡視西北,對於西北事務也算熟悉了,如今遼軍果真進行了,你說說看,遼軍西征對大漢會有什麼影響,會對西北邊境產生多大威脅?”劉承祐心中隱憂,問趙匡胤。

類似的話題,此前劉承祐君臣是討論過的,此時再度提起,趙匡胤的看法反而愈加明確了,說:“陛下,臣以爲不必過於憂慮。西域距離我邊陲三千里之遙,中隔歸義軍、回鶻,即便被其攻破,其想要自西向東威脅大漢邊境,也是萬難。

再者,契丹的統治區域,以其上京、東京爲主,位置太過偏僻,東西兩邊相隔萬里,如何能夠併力南侵,如今大漢關山盡固,縱使其能造成一些麻煩,也不過是疥癬之疾。

另外,當即西北的形勢,吐蕃四分五裂,隴西諸族歸附,真正可以爲患者,唯有定難軍及党項人,如今也被朝廷牢牢地鉗制着。朝廷在西北地區,已然經營十多年,安民、撫戎、強軍,有足夠的實力,維護其穩定。

因此,大漢西北邊防,縱然談不上毫無破綻,在朝廷有所防備的情況下,遼國如欲自西北取得大的突破,也非易事!”

“趙卿此言,莫非是在安我心?”聽其一番評述,劉承祐露出一抹釋然的笑容,問趙匡胤。

“臣只是據情勢而答罷了!”聞問,趙匡胤拱手,道:“陛下,待平定南方,盡土地、百姓,得財稅豐足之地,屆時以大漢國力之盛,軍力之強,北固關山,西控河朔,縱契丹之大,又豈能真正威脅到大漢社稷?相比之下,該是契丹更需擔憂他們的安危,豈有中國強盛而容北狄猖獗者?漢武之匈奴,隋唐之突厥,可都是他們的前車之鑑!”

趙匡胤這話裡,透着一種濃烈的自信。劉承祐聞之,竟有種驚奇感,想了想,兩眼也煥發出一些神采,感慨着道:“趙卿此言,甚是有理啊!朕也早該扭轉固有之觀念了,這麼多年富國強兵,南平諸國,北復關山,早該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任何挑戰!”

......

劉承祐是帶着一種愉悅的心情離開樞密院的,徑往廣政殿,提前受了吩咐,以宰相魏仁溥爲首的一干中書大臣,已然等候着了。

入殿落座,環視一圈,就如往常,劉皇帝毫不廢話,直接道:“朕剛從樞密院過來,江南、江西地區,已徹底佔領,嶺南戰事,也只餘廣西少許蠻州尚未收復,可以說,對江南、嶺南的戰事,已徹底進入收尾鞏固階段。

軍事上的任務,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如何安撫,使其充分納入朝廷治下,可就要看諸公的了!江南以及嶺南,大小六十餘州軍,幾乎又是一個川蜀,且地域之狹長,民情之複雜,更甚於川蜀,想要實現安治,是個不小的挑戰啊!”

劉承祐言罷,作爲首相的魏仁溥主動道:“陛下,臣與諸僚,針對江南、嶺南之情況,已粗擬幾條治策,還請陛下過目!”

示意了下,孫彥筠趕忙上前接過,躬身呈與劉皇帝。事實上,在經過荊南、湖南、以及川蜀的攻略後,對於如何接受州縣,安民治政,朝廷實則已經很有經驗了。既有前例可循,那做起來,倒也不是特別艱難,只要宏觀上把控好,具體落實階段,以當下大漢官僚的執行力,還是值得信任的。

而魏仁溥所擬,要說新意,也確實沒有什麼新意,像舊官留任,北官南調,推行漢制,頒佈漢法,廢除雜稅等,都是有經驗可循的事。川蜀地區當初的政策,如今只需挪過來,稍加更改便是了。當然,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殊性,但大方向是相通的。

因此,對於魏仁溥所呈條陳,劉承祐直接表示認可:“可照此頒佈!”

“是!”

當然,劉承祐召集重臣前來,可不是隻走這樣一個流程形式的,端正身體,輕描淡寫地說道:“聽聞江南勳貴、土豪甚多,朕有意挑選豪右,充實各州!”

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6章 進士樓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4章 驚陶谷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52章 面聖第201章 捐資第8章 巡視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42章 殺肥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98章 轉折點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07章 還京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8章 瓊林宴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71章 北齊鎮第297章 心虛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85章 少壯派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87章 瑣屑第375章 少林寺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30章 小市民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16章 不裝了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26章 問罪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40章 南口大戰9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9章 禍事了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76章 對策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5章 堂議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2章 後宮不平靜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77章 耶律妃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51章 結束了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38章 請立太子
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6章 進士樓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4章 驚陶谷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52章 面聖第201章 捐資第8章 巡視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342章 殺肥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98章 轉折點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07章 還京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8章 瓊林宴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71章 北齊鎮第297章 心虛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85章 少壯派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87章 瑣屑第375章 少林寺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30章 小市民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16章 不裝了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26章 問罪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40章 南口大戰9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69章 禍事了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76章 對策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5章 堂議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2章 後宮不平靜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77章 耶律妃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51章 結束了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38章 請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