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禍事了

金陵,即便已然進入冬季,仍舊是那般繁華,本是座商業氣息濃厚的城市,隨着天氣漸冷,冬用禦寒柴貨、時令食物、瓜果蔬菜等日用資源的匱乏,又繼續催生着金陵城的商業繁榮。

不過入冬以來,已有幾次了,候騎東來,踐踏着寒露,直向宮城。

金陵城,市、坊之間的界限,已是十分模糊了,是故諸多裡坊之間,夾存着酒肆、食肆。

“湖南亂事,又有變化了?”哪裡都不缺吃瓜羣衆,街坊邊,一座酒肆內,望着急奔而去的軍騎,一名食客疑問道。

酒肆並不大,裝飾倒也簡單幹整,此時只有四名食客,同坐一桌,皆壯年,衣着上乘,喝酒溫熱的酒,吃着熱騰騰的狗肉,在這冬季,是十分愜意的。

聞言,另外一名富商打扮的人,夾了一塊肉,往嘴裡一塞,有些燙嘴,囫圇了幾聲,搖着頭感慨道:“楚人多血勇,按那等搜刮聚斂法,怎麼會不生亂?”

“不是說,運回金陵的,都是馬楚府庫所得?難道大軍湖南搶掠的傳聞是真的?”另外一人說道。

“呵呵!”富商頓時嗤笑道:“也就欺騙那些無知氓民罷了!試想,馬氏兄弟內亂多年,互爲攻伐,湖南帑藏能有多富?能使前後數十艘船,滿載而歸?”

這麼一解釋,幾人恍然,最先疑問的人又說:“前些日子趙兄在碼頭,淘到了不少好東西吧!”

“嘿嘿!”那姓趙的富商,頓時露出一抹奸商式的笑容,打着哈哈:“好東西都被收入皇宮了,哪裡輪得到我們?”

自湖南搜掠而歸的不少東西,除了絕品奇珍,大都被金陵的商人們分購了,朝廷、官兵、商賈,皆得其利。

“朝廷開疆拓土,打勝仗,我等跟着,還能獲其利。若是......哎,說不準啊......”

湖南情況,對於金陵的士民而言,仍舊只是一種談資,大部分人,依舊沉醉於金陵的冬日風華之中。

而在宮城之內,唐主李璟與幾名臣僚,卻自惱火着,不復此前的得意與張狂。

“這個邊鎬在幹什麼?三萬水陸精銳,再加楚卒降兵,足有五萬之衆。區區朗軍,卒可過萬?馬可過千?怎麼能讓其兵臨城下?哪裡來的臉面,讓朝廷發兵救援?”這還是頭一次,李璟這般失態,毫無平日裡文德之風。

這些日子以來,李璟心情端是愉悅,開疆拓土,功蓋先主不說,僅僅自馬楚運來的一大批金玉奢玩器物,就足以讓他迷失,置入唐宮,爲宮室之內,又添幾分華貴之色。

爲慶祝楚地平定,幾乎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爲此南唐的詞臣們,又作了不少名詞佳賦,李璟自個兒,也添了幾首詩,以抒其豪情,唱其壯志。

然而這纔多久,湖南先後急報,湖南告急。前後反差,太過強烈,李璟只覺一張老臉火辣辣的,這臉打得,太過突然,太過用力,以致他有些懵,甚至他都在懷疑,此前關於湖南的捷報、勝報都是假的.....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就在三日前,李璟突然收到邊鎬的加急軍報,言朗軍反,集兵數千南下,攻益陽,邊鎬集長沙及周邊唐軍一萬卒,北上迎敵支援。

一日後,又收湖南報,朗兵狡猾,以叛將孫朗、曹進自水路繞襲軍後,唐軍大敗,折兵三千有餘,敗歸長沙。

又半日,得報,玉潭失。再半日,湘鄉失。

到今日,朗軍已兵臨長沙,隔江相望,且兵力暴漲逾萬,而楚民亂四起,各州有不少投降的楚軍,也打着“衛護鄉梓”的旗號“舉義”,自立的自立,投朗的投朗。比較諷刺的是,那些反覆的楚軍中,有不少都曾藉着唐軍的政策行搶掠之事,動起手來的時候,可一點都不手軟。

局勢如此劇變,實在讓李璟有些接受不了。在殿中,幾名重臣俱在,面對皇帝發怒,馮延巳有點心神不寧。

“陛下!”韓熙載瞥了馮延巳一眼,深吸一口氣,對李璟道:“臣等早已警示過,湖南軍民,苦於戰亂,亟待安定,朝廷只需行安撫育養之政,自可收其人心。然湖南將吏,任意妄爲......”

“夠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李璟難得有此怒火高漲之時。冷臉冷目,在韓熙載、馮延巳等人身上來回掃視了幾眼,這大概是兩黨紛爭,頭一次讓李璟感到如此厭煩。

“陛下所言甚是,湖南已亂,而今還是解決亂事纔是首要之事!”諫議大夫魏岑出來說話,言辭謙卑,從來沒有這麼謹慎過。

看得出來,大唐皇帝陛下是真的生氣了。雖然李璟素來和善,親待臣下,但畢竟當了這近十年皇帝,威嚴也算深了。

忍住心頭那股難以消除的惡恨之意,李璟冷靜下來,神情間露出的是一抹頹然,他又想起了閩國之事。當初他即位未久,臣閩國王氏政亂,出兵平閩,那時何等意氣,後來的結果嘛......

現在的湖南,哎......坐在御座後,李璟有點意興闌珊地問道:“如何解決?邊鎬無能,是否將其換掉,另遣良將鎮之?”

“陛下,臨陣換帥,兵家大忌啊!”韓熙載趕忙道。

“那你說,該如何應對?”李璟瞥向他,帶着怒氣。

韓熙載這是被遷怒了,先是一呆,然後穩定心神,說道:“首先要做的,便是讓在楚之將吏、官員停止掊斂,擾掠楚民,違者嚴懲,並將行舉過於苛毒者法辦,以消楚民之怨;其次,讓我湖南諸軍,集中力量,御備潭、衡等大州關城,等待救援。”

“其三,遣使聯絡反覆之楚軍,賞官賜爵,分化叛軍,絕不能再讓朗軍擴大實力;其四,遣使南漢,與其和議,放棄嶺南之地,任其攻略,以消楚南之患;其五,讓邊鎬死守長沙,不得有失,增派軍馬入楚,以雷霆之勢,儘快平定楚亂!”

韓熙載一口氣說出幾條舉措,聞之,李璟提了提精神,微直起身,擡起手,激動得有點顫,說道:“好!好!就照韓卿所言辦理,即可處置。”

見韓熙載“得意”,馮延巳有些不愉,而李璟的反應則更讓他新生危機感。此時,也趕忙出列,向李璟進策道:“陛下,現在可從速入楚之軍,唯有鄂州以及洪州了。臣建議,可着宋公(宋齊丘)及武昌軍節度使劉仁贍,分南北兩路,率兵援楚!南路宋公可循邊鎬入楚之路,北路劉仁贍水陸齊進,可借道澧州——”

馮延巳話剛說完,韓熙載卻直接搖搖頭,微微嘆息。

就是見不得韓熙載這種孤傲自傲,自負才學的樣子,馮延巳當即問道:“怎麼,韓侍郎對本相的進言,有何異議?”

韓熙載則拱手向李璟,道:“陛下,馮相進策,南路自可以宋公領軍援楚,但北路使劉仁贍借道漢軍屯兵的澧州,卻是大錯特錯!”

湖南那邊,澧州防禦使曹胤雖遣漢軍配合王逵、周行逢作戰,但沒有打漢軍旗號,而是僞裝成朗州軍。撕破臉的時間,能晚一點,是一點。

“韓卿此言何意?”李璟一頭霧水,問道。

見唐主的反應,韓熙載心中默默一嘆,道:“以臣之見,陛下派軍援楚,平湖南之亂的同時,還當傳制淮南諸州,對北漢嚴加防備!”

“澧州漢兵在後,朗兵何以敢傾巢而出?若沒有漢軍的默許,王逵、周行逢等人,豈敢如此。另外,近來清淮軍節度使何敬洙屢次上報,淮北有異動,漢軍於淮北戒嚴,把守渡口,巡警於邊。臣只恐,漢軍會趁湖南之亂,對我朝動手!”

韓熙載異常嚴肅,將他的顧慮再度道來。

見狀,未待馮延巳出來反對,李璟自個兒就不禁皺眉:“韓卿此言,是否危言聳聽了?漢軍大軍正與契丹人爭鋒於河北,又豈有餘力南顧。前兩日,漢使南來,不是專門向朕解釋,是因北方大戰在即,淮北方纔戒嚴......”

“請陛下試思之,如漢軍當真無異動,又何必特地遣使前來解釋?豈非欲蓋彌彰?”韓熙載說道:“即便漢軍真無此心,當湖南之亂,爲防不測,淮南都得加強警惕!”

韓熙載卻是不知,漢使之來,並不在意會不會打草驚蛇,只爲爭取時間,哪怕只是短短一兩日。

聽韓熙載這麼一說,精神已經有些敏感的李璟,認真地想了想,不由哆嗦了一下,趕忙道:“傳詔壽、濠、泗、楚等與漢接壤諸州節度、鎮守、刺史,務必加強戒備!”

韓熙載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就在當日傍晚,有信使自北而來,輕騎入城,面色倉皇,口呼“禍事”。

在唐宮內殿裡,李璟正味同嚼蠟地與皇后鍾氏用膳,唉聲嘆息,完全沒有平日裡的詩詞風流......

漢軍大舉南侵,突襲淮水淺灘,擊潰何敬洙佈置的“把淺”士卒。節度使何敬洙,親自率軍攔截,於漢軍涉渡之所與之大戰,不敵,敗貴壽春,前後損兵三千。漢軍在主帥王峻的統領下,水陸齊進,數萬大軍,已兵圍壽春。

聞訊那一刻,李璟的臉都白了,幾無人色,手中的飯碗都砸翻了。

頭腦中一片混沌,雖然一時間想不通前因後果,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大唐當真禍事了。

第371章 殺,不殺?第380章 開寶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章 分食第32章 天子上門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803章 運動第207章 還京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33章 延禧驛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21章 矛盾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6章 籠絡人心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14章 還京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完結感言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79章 父子問對第52章 幽燕變故第8章 楊蘇還京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85章 家務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80章 饒樂國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10章 坦白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06章 倒趙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89章 談話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54章 繼續忽悠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章 巡視第227章 延州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1章 功成第296章 反響第49章 醫政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29章 遊市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
第371章 殺,不殺?第380章 開寶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章 分食第32章 天子上門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765章 三郡公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803章 運動第207章 還京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33章 延禧驛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21章 矛盾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6章 籠絡人心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14章 還京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完結感言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79章 父子問對第52章 幽燕變故第8章 楊蘇還京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85章 家務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80章 饒樂國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10章 坦白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06章 倒趙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89章 談話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54章 繼續忽悠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章 巡視第227章 延州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1章 功成第296章 反響第49章 醫政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29章 遊市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