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西北剿匪

榆林道,靈州。

巍峨的賀蘭山脈,像一個雄健的勐士,橫斷東西,俯瞰河套平原。又彷彿是一道巨大的籬牆,將山東與山西隔絕成爲兩個世界。

在賀蘭山脈東部,山河相交處,隨着朝廷的收治,一批又一批的內地漢民遷入,改變當地民族人口結構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不論在何地,漢民總是吃苦耐勞,也善於經營的。

時至開寶二十年,僅靈州一地,前前後後便遷來了七萬多口漢人,分佈在黃河沿岸,屯田開墾,放牧養殖。

爲此,靈州治下還新增了懷、順、平三縣,圍繞着靈州城,形成了一大片漢民聚居地。而有一個完全無法避免的問題便是,大量漢民的遷入,也帶了嚴重的民族問題。

畢竟是久失王化之地,在上百年的漫長時光中,也有太多胡民紮根於此,視其爲族地。再加上大漢在收復的過程中,採取了不少過激的辦法,以及開寶年後的抑胡政策,更加劇了這種矛盾。

而漢胡矛盾,族羣衝突,始終是影響西北地區治安穩定的一個痼疾。相較之下,靈州的情況還算是好的,朝廷經營以久,三代以來也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這西北重鎮的掌控。

但是大漢帝國與過去幾代的做法,又有着本質的區別,朝廷追求的是完全控制,而不是維持一個脆弱的平衡,就難免採取一些強勢激進的策略,對當地原本的社會結構、利益階層自然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同樣引發了諸多不滿。

而靈州的穩定,也是靠着朝廷雄厚的勢力與漢軍強大的戰力維繫着的。更早的時候,則不僅是胡民的問題,那些被強制徙邊的漢民、罪犯,同樣有強烈的牴觸心理,只不過在這二十多年的經營下來,有了自己的土地、田宅之後,再兼需要朝廷的庇佑,怨氣方纔化解了一些,但也有限。

但不論有多少問題,這些年靈州地區的繁榮是肉眼可見的,作爲西北重鎮,就意味着朝廷有大量的支持與各種優惠政策,同時當陸上絲綢之路的要衝,東西商賈交流的紐帶,尤其在開寶北伐結束之後,相對和平安定的環境,也刺激了靈州的興旺,從那絡繹不絕的商旅駝隊就可以看出。

而與山東相比,賀蘭山西,卻愈顯荒涼,貧窮依舊。貧瘠的土地,廣大的荒漠,本就註定了荒蕪與落後,大漢國土廣袤,幾乎囊括了整個大西北,其中就包括賀蘭山西的廣闊地區。

不過,對於一些人與勢力來說,荒涼落後也有其好處,那代表着朝廷不重視,甚至可以說是法外之地,這片土地,也難免成爲罪惡的溫牀。

比如常年爲害西北的馬匪,就經常活動在賀蘭山西,大大小小的匪盜,也佔據着戈壁與沙漠間的水泊與綠洲,尤其是靠近賀蘭山的地區。

朝廷的治安平亂,之所以屢剿不絕,也因如此,沒有大投入,根本做不到,即便下定決心,也未必能夠做得徹底。

不過,在最近半年以來,西北的匪盜之徒,日子不好過了,黑汗使團桉爆發後,引得朝廷震動,龍顏大怒,西北的文武官員以及駐軍同樣怒不可遏,在趙王劉昉的安排下,對西北治安再度進行一次嚴厲的清理運動。

凡是有匪盜之嫌的各族各類人等,一律剿殺,鋼刀開路,殺戮當先。一時間,整個西北邊陲,都籠罩在一抹血色當中。

尤其是那些馬匪,更是重點打擊目標,這一回,就是躲入荒漠、高山之中,仍舊難以避免來自官軍的打擊,皇帝怒了,趙王殿下也大失顏面,文武們更是想通過治安剿匪來保住官職,將士也渴望立功,因而上上下下都格外賣力。

當官府與官軍開始盡力之時,盜賊流匪自然就倒黴了,逃的逃,散的散,躲的躲,至於抗爭,根本沒那個膽子,榆林、河西兩道駐軍,可整整出動了兩萬騎兵,把當年打契丹的勁頭都拿出來了。

對此,匪盜們在怨恨官軍的不留情面之時,也不免對那捅了馬蜂窩的賊匪破口大罵,他們只想安安穩穩、本本分分地當馬匪,何曾想觸怒官兵、挑戰朝廷的權威,這完全是無妄之災嘛。

在持續的打擊之下,西北猖獗了十幾二十年的馬匪們,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到九月底,根據各路剿匪官兵的彙報,總計剿殺了大小馬匪上百支,消滅匪衆過萬。

這樣的結果,哪怕是西北當地的軍政大員們,都有些咋舌,平時似乎沒有太深的感觸,完全沒想到,在大漢治下,在開寶盛世的當前,西北大地竟然存在如此衆多的土匪流賊。

戰果是巨大,收穫也不少,但拿着這樣的結果向朝廷彙報,不少人反而遲疑了。以趙王劉昉對劉皇帝的瞭解,這種彙報上傳,就未必是功勞了。

劉昉幾乎可以想象,劉皇帝會怎樣責問,這麼多的賊匪,流竄西北,禍害地方,他們這些文武過去在幹什麼?是縱容爲患,養賊自重,還是瀆職懈怠,疏於王事,甚至是兵匪勾結!

在河西桉以及盧桉相繼爆發後,朝廷對西北尤其是河西的清理,動作可大得很,態度手段也那般嚴厲,讓西北的文武們都敏感得很。

不過,再是遲疑,卻也不敢不報,甚至不敢有絲毫瞞報,這畢竟也是給朝廷的一個交代,就是趙王劉昉,劉皇帝對他的申飭可是一字不漏地傳到他耳中。

而劉皇帝的反應,也果不其然,讓人震懼,冷笑視之後,說出一番誅心言論。當然,考慮到已經對河西進行了大規模整飭,也考慮到西北文武的表現,後續並沒有進行什麼實質的動作。

相反,還對剿匪有功的將士,進行褒獎,賞錢的賞錢,升職的升職,這才讓西北文武們鬆了口氣。劉皇帝腦子還是不湖塗的,整治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傷及根本,動搖大漢在西北的統治,西北的治安,終究還是要靠那些文武幹臣。

不過,在漢軍大規模的剿匪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傷及了不少無辜,尤其那些胡民,如回鶻、党項、吐蕃者,有不少直接被打爲鬍匪了。

同時,最關鍵的一點,那支大膽劫殺黑汗使團的賊匪,仍舊沒有找到,對西北文武來說,簡直如鯁在喉。

對專門負責調查此事的武德司來講,同樣大感壓力,雖然已經確定犯桉的就是那支“鳴沙匪”,但是自那之後,便消失無蹤。而越是這樣,就越代表有問題,越意味着情況嚴重,這背後要是沒有什麼陰謀,王寅武都不信,更何況劉皇帝。

尤其是,在得知自己滿帶誠意的使團被屠殺殆盡,而大漢朝廷竟然給了一個極其敷衍的答覆之後,黑汗國那邊開始不安分了。

從最近三個月傳回東京的消息來看,黑汗國開始對大漢的商旅進行侵犯,加徵稅收,甚至直接敲詐勒索,而坐鎮安西的魏王劉旻也同樣上報,黑汗軍隊開始在邊境尋釁滋事。

似乎休整了十年之後,黑汗國似乎又覺得自己行了,得到消息的劉皇帝,態度強勢依舊,也給了劉旻一道措辭嚴厲的訓示,黑汗若來犯,堅決打回去。

第17章 鼓譟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12章 二王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26章 問罪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803章 運動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404章 冬夜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99章 出宮第235章 難以樂觀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65章 楊無敵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8章 會獵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93章 楊邠案(1)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0章 西南將帥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428章 用心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章 柩前繼位第49章 醫政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481章 行宮第348章 老皇帝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85章 浮雕第35章 坐不住了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41章 納降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71章 殺,不殺?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38章 回宮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98章 秋獵第404章 冬夜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779章 四王畢第267章 仁厚太子
第17章 鼓譟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12章 二王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26章 問罪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803章 運動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404章 冬夜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99章 出宮第235章 難以樂觀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65章 楊無敵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8章 會獵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93章 楊邠案(1)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0章 西南將帥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428章 用心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章 柩前繼位第49章 醫政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481章 行宮第348章 老皇帝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85章 浮雕第35章 坐不住了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41章 納降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71章 殺,不殺?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38章 回宮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98章 秋獵第404章 冬夜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779章 四王畢第267章 仁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