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

bookmark

“臣郭榮率盱眙將士,恭迎鑾駕,請陛下入營檢閱!”漢軍營前,郭榮帶隊,躬身相迎。

自舟上登陸,劉承祐臉色還沒緩過來,但見着郭榮,還是下的御馬,快步上去,將其扶起,笑道:“郭卿請起!”

環視一圈,又朝迎駕之人,揮了下手:“諸將免禮!”

入軍營,中軍帳內坐,武行德直接起身,當衆拜倒,以盱眙之敗,向劉承祐請罪。

“武卿起來吧!”看着武行德,劉承祐態度和善,語氣平和道:“世無長勝之師,勝敗乃兵家常事,而況賞功罰過,朕已然處置,不必鬱結於此!”

“謝陛下!”見狀,武行德這才鬆了口氣,事實上,他要的,也只是從天子口中,得到一個確切的態度罷了。

明顯注意到了武行德的小心思,發現此人,恭順的背後,似乎有些自卑。想了想,乾脆再安安其心,說道:“許州竇貞固,被朕調到淮西道爲布政使,武卿便到許州,接替其,知許軍州事吧!”

“是!”果然,武行德眉宇徹底舒展開來。

雖然從徐州節度上退下來了,但是足夠安心。而在劉承祐這邊,武行德雖則恭順,但在徐州節鎮上的時間,也有些久了,也該挪挪位置。事實上,不只是徐州,大漢域內,許多方鎮,都已被劉承祐納入計劃目標,登基已然進入第五個年頭,方鎮問題,也該着手解決了。

“而今盱眙城內,是什麼情況?”劉承祐問郭榮。

聞問,郭榮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簡潔地應來:“盱眙的情況,就如臣奏報所言,欲降不降之城。陛下鑾駕至,郭廷渭定降服!”

“聽說,你對這郭廷渭,頗爲欣賞?”劉承祐的關注點,顯然不在盱眙城上。

郭榮頷首,說道:“臣與此人,交手頗多,決策果斷,作戰靈活,攻守兼備,步戰不弱,而長於水戰。我朝善於步騎野戰,水師終究非我軍所長,此番南征,若不是南唐戰略上出了決策問題,其逞水師之利,淮水防線,不會這般輕易便落入我朝手裡。

臣思陛下有併吞八荒,席捲天下之心,用事於南方,渡江作戰,必須仰賴於水師。我朝不缺戰船,拿下淮南後,亦不會缺少水卒,最乏者,正是能將兵作戰的人才。

臣觀郭廷渭,便是一名難得的水戰將才。若能招撫之,並加以善用,對將來南征,削平諸國,大有裨益。而收降之唐軍水卒,若有郭廷渭這等將校,也可更有利於收容其心!”

此番南征雖然結束,但在郭榮看來,顯然只是暫時休戰罷了。削平諸國,一統天下,從其嘴裡說出來,也顯得很平淡,就彷彿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不只是劉承祐的野望,也是諸多北漢有識之士的志向。

聽完郭榮之言,劉承祐意態之間,盡是認可,說道:“朕在壽州之時,便常聞這郭廷渭之名,給我軍添了不少麻煩,不過既是可用之才,朕又豈有不收服的道理!”

“趙匡胤!”劉承祐喚道。

“末將在!”趙匡胤趕忙應道。

“去,將郭廷渭的父母妻小,放入城中,讓其一家,先行團圓一番!”劉承祐說道。

郭廷渭一家,也在同南唐的交換之列。趙匡胤安排去了,劉承祐則與郭榮、向訓幾人,閒侃中討論着軍事。

主要是三點,孟蜀、荊南、湖南,接下來戰略所向,先取何地。孟蜀犯邊,湖南內亂在即,都是可圖之地,至於荊南,則是其扼斷大江中游,戰略地位突出。

說起荊南,就在漢唐和議達成後,高保融上表,說已遣兵攻鄂州......

經過一番商討,達成了共識,如欲滅國,需看時機,但西南方向,秦鳳四州必須得拿回來了。否則,縱使蜀軍兵弱,對於關中的威脅,也不小,至少能夠起到牽制之效。

等了小半個時辰,營門外傳來消息,盱眙門洞大開,唐軍降了。對於郭廷渭之降,劉承祐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升帳,文武伴駕而接見之,當場免其對抗天軍之罪,升其爲靖江軍副都指揮使,着其隨駕,同歸東京。

數下來,南唐的降將之中,就以郭廷渭,最受重視與厚待了。不過,這地位與尊重,終究是打出來的,誰教郭廷渭前後的表現,入了北漢君臣的眼。

至於盱眙城中的守卒,則更好安排,那些人,基本都是淮南籍。少部分精幹之士,編入淮東道都指揮司,水軍亦挑揀其精銳,充入大漢水師,餘者裁汰爲鄉兵,回家務農。

說起來,前後繳獲俘虜的南唐水師、戰船,經過裁汰收服,直接就讓北漢的水師力量暴漲,加上原靖江軍,直接突破了兩萬卒,有其基礎,只需再加訓練,收服軍心,足可成爲一支縱橫江淮的強大力量。

盱眙事罷,御駕繼續起行,北歸東京。過了渦口,與西面行營隊伍匯合,坐夠了船的劉承祐直接棄舟登陸,走陸路還京。

幾乎順着當初南下時的路線北返,於宿州安營紮寨,宿夜。

李昉走進御帳,看了看劉承祐,面上帶着明顯的猶豫,站在那邊,幾經張口,就是沒發出聲來。

“明遠,有什麼話,直說吧,不必張顧遲疑!”劉承祐頭都沒有擡一下,一邊批示着軍政公務,一邊吩咐着。

“回陛下!”李昉稟道:“是王成象,他想要求見陛下!”

“王著。”劉承祐合上一封冊頁,想了想,平靜地說道:“朕就不見他了!你代朕去見他一面,傳朕諭,讓他去濠州當個縣令。告訴他,淮南新取之地,正需安政養民。一縣雖不過百里之地,但要當好一個父母官,卻也不容易。讓他好好教化百姓,勸課農桑,少酗酒,多做事!”

“是!”李昉當即應道:“臣替王著,拜謝陛下!”

李昉雖然比王著晚一年制舉入仕,但年紀學問比王著都要高些,平日裡也與之相善。此番,雖然被安排了個縣令的職,但對於“失了寵”的王著而言,無異於解了身上那層無形的束縛。只要在地方上不懈怠,做出點政績,憑着天子近臣的出身,未來仕途仍舊可期。

“這個王著啊!”待李昉退出,劉承祐突然看向張德鈞:“你說,王成象能夠明白朕的苦心嗎?”

張德鈞聞問,眼珠子轉悠了一下,露出一抹茫然:“小的愚鈍,陛下何意?”

收回目光,劉承祐淡淡道:“此人年輕,書生意氣太重,待在朕身邊,終究只是個倖臣、近侍。希望其人能夠在地方任上,磨礪心性,多些實幹能力吧......”

張德鈞這才“恍然”,趕忙道:“陛下對於王著,竟有如此期望,希望其人,能夠不辜負陛下一番苦心啊!”

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望着幾乎擺滿桌案的奏章,劉承祐感到了一些疲乏。行軍打仗的時候,雖然壓力巨大,但煩瑣事,還真沒有這般多。仗打完了,後續事宜,全國軍政,又一疊一疊地呈於其案。稍顯心累,但不得不忍着,君權有的時候,就體現在這些需要他審閱批示的奏呈上。

“陛下,是否出去走走,散散心!”張德鈞似乎看出了劉承祐的疲憊,主動進言。

擡指,直接吩咐着:“走,去巡營!”

偌大的漢營之中,燈火通明,巡衛雖然嚴備,但明顯少了一些緊張與肅殺,畢竟已非戰時,將士的神經也不用那般緊張了。

夜幕之下,星光點點,雖然無大聲喧譁,但人聲畜鳴,嗡嗡不絕。劉承祐漫無目的,信步而走,突然被一陣樂聲吸引了,清越動聽,宛轉悠揚,隱約之間,透着一絲愁緒。

“營中,何來此樂?”駐足聽了一會兒,劉承祐說道,朝前望了望,林立一排帳篷:“是所俘唐臣女眷?”

能夠被劉承祐作爲戰利品,隨駕北歸的,身份絕對不低,也就那寥寥幾人。

“小的這便去查問!”張德鈞機靈地說道。

“不用了!”劉承祐搖了搖頭,擡手止住,慢悠悠地,循音而往。

至那小帳旁,撩開帳幕,往裡瞧了瞧,只見得那妙齡少女,正坐於案,輕撫琵琶,姿容秀麗,意態動人。劉承祐就站在帳外,禁止衛從打擾,閉目傾聽,直到樂音停止。

“何人在外?”似乎察覺到了帳外的動靜,問詢聲傳出,清澈悅耳,稍顯緊張。

張德鈞掀開帳簾,劉承祐緩步踏入,直接驚到了帳內佳人。其間,只有主僕二人,兩名少女,劉承祐的目光,當然只是落在那懷抱琵琶的小娘子身上。

擡手,示意張德鈞守在帳外,劉承祐未置一言,徑直上前坐下,這副主人家的作態,讓小娘子很是詫異。

打量着進來的這個有些無禮的男子,劍眉短鬚,面目俊朗,神色稍顯陰鬱,一身華服,氣勢內斂,令人生畏。清亮的眸子中,滿是戒備之色:“你......你是何人,何以擅闖女帳?”

“夜遊宿營,忽聞琵琶音妙,直覺天高地遠,心曠神怡,特來拜會!”劉承祐嘴角微翹,看着小娘子婉容含顰的動人模樣,平靜道。

說着,放肆地打量着小娘子,樣貌姣好,身段曼妙,嫩得水靈。擡指,以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道:“請小娘子,再爲......我彈奏一曲!”

“你這人,好無禮!擅自——”護在其身側的女婢忍不住發聲的,斥聲出口,但爲劉承祐眼神一斜,頓時失聲,差點嚇哭。

“且奏一曲!”劉承祐又重複了一句。

小娘子顯然同樣緊張,十分不適,但其聰慧,能夠覺察得出,眼前男子的不凡,畢竟漢軍紀律森嚴,能夠在軍營中漫遊者,地位絕對不一般。她身爲俘臣之女,又豈敢驕縱得罪。

重新扶正琵琶,小娘子低聲道:“請這位郎君品鑑!

剛欲動手,劉承祐又道:“方纔之曲,雖則悠揚,卻帶哀傷。今大漢南征得勝,凱旋還朝,請彈奏一曲喜慶之樂!”

聞言,小娘子癟了小紅脣,似乎有些委屈,卻只能強顏應之。

直到再一曲聽罷,劉承祐起身,在小娘子詫異的眼神中,出帳而去。帳外,周宗正滿臉緊張地徘徊,老臉上盡是凝重。他是受到過劉承祐接見的,見面,趕忙拜倒請罪,希望劉承祐能夠繞過其女衝撞之罪。

看了看周宗,劉承祐淡淡一笑:“周公之女,婉儀修容,豐才富藝,甚佳!”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說完,便在衛士的護衛下,晃悠悠還御帳而去。張德鈞則主動留了下來,將周宗扶起,笑眯眯地朝其說道:“小的,還要恭喜周公了!”

“不敢!”周宗忙道。

迎着張德鈞這內侍有些讓人不適的目光,周宗默默嘆了口氣,他哪裡不明白,張德鈞的意思。邁步,朝着帳內走去......

當夜,周宗之女,便被送到御帳,伴駕侍寢。

“大周后”,就這般被納了,簡單而直接。

第240章 城塌了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80章 賞功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50章 《桃蘭賦》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68章 西縣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16章 尾聲第121章 招降納叛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61章 安東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章 不宜擴大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80章 春夜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30章 小市民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17章 機會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3章 接見第140章 封王第1764章 禁轎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42章 殺肥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21章 大朝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94章 減稅難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29章 叔父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57章 提親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19章 難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27章 皇城司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
第240章 城塌了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80章 賞功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50章 《桃蘭賦》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68章 西縣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16章 尾聲第121章 招降納叛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61章 安東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章 不宜擴大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80章 春夜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30章 小市民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17章 機會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3章 接見第140章 封王第1764章 禁轎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42章 殺肥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21章 大朝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94章 減稅難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29章 叔父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57章 提親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19章 難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27章 皇城司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