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

夏州,都指揮司衙門。

這既是已形成常制的地方三司之一,也是偌大個榆林道的軍事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像榆林這樣的邊道,都司纔是三司之首,實際的影響力要大大超過布政司。

這是特殊地域、民情導致的特殊軍政情況,在諸邊之中,倒也屬尋常。在這些地方,軍事力量的作用被明顯放大了,也是保境安民,佈政治安的最大保障。

西北其他幾道,如河西、隴右者,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不過,河西道那邊,布政使盧多遜是個強人,既是朝官,也奔走於東西,專注於西北事務十數年,資望、能耐、手腕都十分不俗,反而牢牢地把握着權力,沒有負擔地施展治才。

隴右道那邊,布政使雷德驤也是個性烈的官員,又是曾今的計相,就這資歷,布政司的權威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在他權責範圍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置喙。

也只有榆林道這邊,擔任軍事主官的,還是天子股肱、大漢名將、新興郡公楊業,一系列的光環加諸於身,也使得楊業成爲當下榆林道權勢最重的一個人。

不過,楊業本不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人品操守素爲人敬重,倒也沒有倚勢欺人。布政使吳廷祚,也是西北定邊的功勳,文武雙全,資望深厚,二者之間,配合起來還算和諧。

從劉皇帝的用人就可以看出,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在西北這種形勢複雜的地區,想要做到高度的軍政分離,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也只有在任官遣將方面,多加思量,儘量平衡軍政權力。

內地諸道,因爲長久的和平,軍隊上下,是少不了懈怠心理的,許多都司兵馬,已然逐漸淪爲平庸。雖然樞密院那邊對於軍隊的建設仍在努力,尤其在精神思想上配合宣慰司更是着重強調,但整體的趨勢是有些難以遏制的。

榆林道這邊,可以想見的,迥別於內地,軍事力量雄厚,尚武之風濃重。侍衛在都司衙署的士卒,威武嚴肅,釋放着一種強悍的氣質,顯然是經歷過生死磨鍊的精銳之士。

公堂內,佈置簡單樸素,一覽無遺,除了公案、桌椅等公事之物之外,沒有其他更顯眼的裝飾,乾淨磊落,就彷彿呼應着主人的風格。

最具威嚴的,大概就是那張寬大的痛案了,上邊整齊地擺放着各種公文,最招人眼球的,則是那張懸掛着的標識清晰的榆林地圖了。榆林道下屬各城邑、鎮關及諸邊軍的佈防安排,在圖上都有體現。

щшш▪ttka n▪C 〇

因爲涉及軍事機密,這裡是衙署內守備最嚴密的地方,外人擅闖,護衛的兵士根據情況,輕則拘押,嚴重點可以直接拔刀斬殺。

楊業埋頭於案牘,一臉苦相,似乎遇到了什麼難題。他本就是沙場武夫,不是個文化人,如今主管一道軍事,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脫下武裝,動筆桿子,處理文書,對他來說,算是比較辛苦的了。

比起當初在雁門關以及禁軍任職時,如今要操的心,可太多了,從治安、戍防、訓練到裝備、後勤,軍政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他主持。

不過,即便瑣事纏身,但職責所在,哪怕有些不堪其擾,楊業也是兢兢業業,從無懈怠。一個統帥,不是隻會行軍打仗就行了的,在大局觀上,楊業是有所欠缺的,而這麼多年豐富的履歷下來,他正在向一個真正的統帥進化。

同時,對於劉皇帝對自己的培養與期望,楊業感恩之餘,也唯有盡心竭力,不負皇帝所望。

在楊業聚精會神,審閱公文之時,一道健壯的身影出現在堂間,邁動的步伐很大,行走都帶着生寒的風。

甲葉的碰撞聲,清晰地響在寂靜的堂間,聽到動靜,楊業擡起頭,嚴肅的面龐頓時緩和下來,露出笑容:“仲寶歸來了!”

來人名叫王審琦,如今官居夏州將軍,這也是根據各地情況,設立的軍職,屬於地方上的重職。在榆林道,夏州將軍除了負責夏綏地區的駐軍之外,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鎮撫党項諸部。

王審琦也是一員名將了,從軍二十餘載,大部分時間都是鎮戍邊疆,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戰績,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就是說的他。

當年北伐,也曾率領飛狐軍參戰,在趙匡胤麾下,攻略蔚州,立有軍功。戰後,調任禁軍,任侍衛司奉國軍都指揮使。

開寶授爵時,賜內黃侯,定南軍收服之後,又被調至榆林道,配合楊業,掌管軍事。就像劉皇帝在河西放了王彥升、郭進這兩名宿將一樣,榆林道這邊,有楊業與王審琦,其用意如何,針對哪裡,也算清晰了。

楊業與王審琦之間,有過同戍雁門的經歷,配合起來,更是默契。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最早還要追溯到楊業鎮守潼關時,一定程度上,楊業可以算是王審琦軍旅生涯中的貴人。

“楊公還在處置軍務?”王審琦看着以一個端正坐姿,靠在案後的楊業,輕笑道。他可知道,自己這個老戰友,在這些事務的處置上,有多受累。

聞言,楊業放下筆,甩了甩髮酸的手,合上公文,說道:“再是繁瑣,總要處置。快入冬了,天氣日漸寒冷,將士們冬服還未分發到位。這不,順化堡都把請示打到我這裡了,五百戍卒,被服、柴炭、糧米、軍械,都需要補足!”

順化堡,在黃河北流的拐角處,是當年北伐期間,史弘肇領軍北擴,還師之時,留兵建堡戍守,一直保留至此,編制還提升到五百卒。到如今,更實質上成爲東面天德軍戍軍的補充,是拱衛榆林道北部邊防的重要力量。

楊業這個都指揮使,受他管轄的,不只有地方駐軍,還包括幾支邊軍。榆林各種軍事力量加起來,足有兩萬七千餘人,也是朝廷財政的一大吞噬怪。

王審琦在地圖前停下,看了看,說道:“也該換裝了,將士們戍邊不易,順化堡這個地方,尤其僻遠,入冬之後,更成絕地孤堡。趁着氣候還未惡化,輜需補充,還當儘快!”

楊業頷首,起身說道:“我已作批覆了,物資供應,率先供應北邊諸戍堡,其他邊軍次之,各城鎮軍隊,最後再落實。不過,我察看過,倉庫所儲,只怕還有不足,還得向兵部請援!”

“吳公那邊,總能協助一二吧!”王審琦建議道。

楊業搖頭道:“吳公也不容易,我們只需管這兩萬多將士,他卻要顧及榆林幾十萬百姓!”

就楊業這等覺悟,吳廷祚與他,怎能處得不好。

搓了搓手,楊業從炭爐上取過水壺,親自給王審琦倒水,壺中煮着茶,頓時茶香四溢。

“你此巡情況如何?”楊業問。

王審琦是帶人巡視党項諸部歸來,聞問,飲了口茶水,答道:“幾個大的部落,我都拜訪過,這些党項人,還算安分。快入冬了,都忙着交易,儲備過冬的財貨,也無心他顧!”

“如此便好!”楊業形容一鬆,不過語氣陡然轉厲:“聖駕臨幸之際,仍要盯牢了這些党項部族!”

雖然在他這幾年的整治下,党項人大多恭順,臣服大漢統治,接受官府管理,但要說心服口服,一片祥和,那也屬於官方宣傳了。

党項人,幾乎是榆林道內的主體民族,只要党項人不出問題,那榆林就可安定。

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48章 教誨第41章 探監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96章 言官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75章 高貴妃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章 新皇詔制第270章 立場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772章 處置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53章 信使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19章 幸西京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62章 薨逝第17章 附議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08章 吃好喝好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8章 殿議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87章 就國第81章 下蔡大捷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36章 趙都帥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75章 按*不動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45章 中秋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88章 後續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690章 拼圖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
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48章 教誨第41章 探監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96章 言官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75章 高貴妃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章 新皇詔制第270章 立場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772章 處置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53章 信使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19章 幸西京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62章 薨逝第17章 附議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08章 吃好喝好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8章 殿議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87章 就國第81章 下蔡大捷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36章 趙都帥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75章 按*不動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45章 中秋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88章 後續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690章 拼圖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