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

武清港,距離興建落成的時間還不算長,但毫無疑問,在天下一統之後,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也是南北海運經濟交流的一個重要起終點。

到八月上旬,即便不疾不徐的,經過前後近四十日的路程,劉皇帝御駕也抵達這個大漢如今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此港地處渤海灣西端,也是燕山道的海上門戶,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也日趨繁榮,南來北往的商旅,帶來了大量的財貨,是各國、各地、各族商人交流的重要平臺,海運的蓬勃興起也催生其繁榮。而此港,也起到了輻射華北乃至山陽、東北的作用。

眼下,由於戰爭的緣故,民間的經濟往來,受到了嚴重的抑制,但並不影響武清港的熱鬧。這裡如今可是東路北伐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尤其在錦州之戰結束,漢軍全面挺進遼東,徹底打通水運通道之後,武清港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進入七月之後,陸上軍需轉運逐漸減少,幾乎停罷,遼東大軍的供給,開始全面轉爲海運。爲方便轉運,行營那邊還調動了大量人力建材,在遼東灣內緊急搶修出了一座港口,畢竟有些大海船,是不適合入遼河通行的。

而武清港,就同渤海灣東端的登萊一般,作爲北伐大軍的後勤基地存在。來自燕山、河北的各項軍需物資,源源不斷輸抵武清港口,而後裝船,運往遼東,支持對遼戰事。

說起來,比起前線真刀真槍、轟轟烈烈的廝殺戰鬥,劉皇帝始終認爲,這後勤補給的調度轉運,纔是最困難的。最爲繁瑣,涉及到的人船車馬,搞不好就是一團亂麻,而供饋幾十萬大軍遠征,後勤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所幸,這麼多年下來,大漢的轉運系統相對成熟,以水陸交通爲基礎,也培養出了大量得力的執行官吏,方纔保障着那龐大的轉運需求。

不得力也不行,逢北伐大業,上上下下都被逼得緊緊的,有敢怠慢的,是要掉腦袋的。在劉皇帝北巡的這段時間,東路水陸轉運屬下,就爆出了二十餘件貪腐、懈怠、遲誤的情況,而負責的人,也根據情節輕重,或殺頭、或降職、或免官、或流放。

在這種大系統的工程中,只要想挖,就沒有挖不出問題的,當然,劉皇帝的目的,也不是針對這些蠅營狗苟的貪墨小吏。

殺雞儆猴這一套,劉皇帝玩得很熟練了,見起到了效果,也就叫停了,沒有再擴大化,否則過猶不及,對大軍轉運供饋起到的就不一定是積極作用。

另外一方面,能夠保證這一切穩定運轉,還得益於兩名幹練的人才,軍前的韓徽,軍後的張美。這二人,都是實幹的能臣,履歷紮實,經驗豐富,尤其是張美,每任後勤事,軍需供饋,從無短缺疏漏,這其中體現的就是出衆的統籌調度能力。

張美其人,已年過五旬,在朝中的諸多派系中,不那麼顯眼張揚。最早是受已故豫國公王章的提拔,從地方小吏調任三司,等王章退後,又受到汲國公薛居正的重用,近二十年下來,在大漢於西部用兵的過程中,始終管理着後勤工作,尤其在平蜀的過程中,所立功勞,使其積功躍升。

先負責川蜀地區的財政改革以及經濟恢復,後調任三司主管鹽鐵,財政司成立後,又成爲副使,可謂位高權重。

雖然不能算是劉皇帝的心腹之臣,但對其才幹,也是十分認同肯定的。張美本人私德有虧,但不失大節,有些彈劾或者中傷的情況,劉皇帝也都是大方略過,都是因爲他能夠忠實高效地完成朝廷交付的任務,不負所托。

於是,此番北伐,劉皇帝再度用張美,全權負責東路北伐大軍的後勤轉運調度,足見信任。

至於韓徽,這就屬於劉皇帝中意的青俊了,又是韓通的兒子,如今才三十七歲,在仕途上,已經走在了很多同輩人的前頭。

進士出身,有部司經驗,有州縣履歷,參與過第一次北伐,並表現突出,臨危不亂,處置有方,立下功勳。此番又在北伐軍中,並且是直接負責行營供給的專使,平坦開闊的官途幾乎冒着金光迎接他。

就像在大名府時,到了武清港,韓徽也親自前來,陪着劉皇帝視察。當然,韓徽不是爲了專門迎合劉皇帝,而是正好在港內安排協調事務。

如今遼東的戰事雖然如火如荼的,但前期的調運已然十分充分了,足以支撐到冬季,軍前倒也不需要他時時刻刻盯着,並且,爲冬季作戰的耗用準備,纔是如今的工作重心。

武清港內的壹號碼頭上,劉皇帝迎風而立,面對着繁華而龐大的海港,感受着西南風的催趕,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自豪與驚訝。

東臨東海,他經歷過,但是,面對想武清港這樣規模龐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海港,這還是第一次。

雖然腳下踏着的難以明確是後世天津港哪處,但劉皇帝嘴裡還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天津......”

望着停靠在碼頭上的那十幾艘龐大的三桅海船,其中一艘,已然開始起錨,準備出港航行,那逐漸升起的風帆,讓劉皇帝感覺,自己彷彿已經開啓了屬於大漢帝國的航海時代......

那種推動歷史進程的自豪與自得情緒在心胸之中腳趾纏繞,嘴角也不由泛起笑意。

韓徽就跟在劉皇帝身邊,年紀越大,駝背也就越明顯,不過大漢上下,已經很少有人還敢拿他身體上的缺陷來議論嘲諷了,權勢地位是最好的化妝品。

韓徽當然難以體會劉皇帝心中翻騰的想法與感觸,聽到天津二字,主動道:“陛下,武清港因屬武清縣所轄,因而得名,對此,地方上也不乏異議。燕地分野旅寅爲析木之津,因而有人提議港口命名析津港。陛下口銜天憲,駕臨此津,天津之名,卻恰得其宜!”

聽其言,劉皇帝呵呵一笑,擺擺手:“朕倒無意更其名,時下最重要的,不在此港的名字,而在於它能發揮的作用!”

“作爲遼東大軍的供饋樞紐,能夠承擔起轉運任務,這纔是關鍵所在!”劉皇帝道:“朕不只一次說過,打仗打得是國力,拼的是軍械錢糧,數十萬大軍在遼東,這後勤更是重要。將帥們在前線奮戰,你韓徽統籌調度,以補軍需,也是在打仗,攻堅克難,責任可不下於行營將帥們!”

“臣明白!也一直謹記陛下教誨,不敢怠慢!”韓徽後退一步,拱手鄭重道。

劉皇帝又打量了他兩眼,不到四十歲,但老態與自己都差不了多少了,可見數月來,是何等的奔波忙碌,勞心勞力。

“看你面露疲態,還需注意身體啊!”劉皇帝擡手攙正韓徽。

對於皇帝的親近,韓徽臉上綻開了笑容,神情依舊恭敬:“多謝陛下關懷!”

“等北伐戰事結束,朕覺得,你可以更進一步,再多擔些職責,再到地方噹噹父母官!”劉皇帝這麼說道。

聞言,韓徽微愣,隨即表示感謝,顯然,劉皇帝這是又要提拔他了,並且,以他如今的職位,再進一步,一道主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哪怕在地方上待個十年,再歸朝廷,或許就是拜相之時了,未來可期啊!不過,注意到劉皇帝目光所向,那是遼東方向,韓徽心中也不由打鼓,如果是那邊,這差事可就不那麼好當了......

“這些海船,能夠裝載多少貨物?”劉皇帝的注意力又轉向壹號碼頭上停靠着的大船。

“回陛下,這些都是近些年,由蘇、揚船廠承造新型海船,名爲海馬,專爲物料運輸,滿載可一次輸送五千石糧食!”韓徽介紹道。

“五千石......真大啊!”

劉皇帝默默算了下,得有個三四百噸吧......

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2章 聯姻第370章 劉鋹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09章 衡釀第380章 饒樂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24章 辭表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無題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28章 巡邊彙報淺談兩點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3章 “梳理”、“優化”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50章 打他一仗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74章 立場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10章 剋制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章 王、鄭二公第7章 風波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809章 餞行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2章 “鄭州站”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98章 轉折點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13章 日常第1809章 餞行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97章 新山陽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73章 被逼無奈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68章 湖南亂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8章 請願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38章 從長計議
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2章 聯姻第370章 劉鋹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09章 衡釀第380章 饒樂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24章 辭表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無題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28章 巡邊彙報淺談兩點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3章 “梳理”、“優化”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50章 打他一仗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74章 立場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10章 剋制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章 王、鄭二公第7章 風波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809章 餞行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2章 “鄭州站”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98章 轉折點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13章 日常第1809章 餞行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97章 新山陽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73章 被逼無奈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68章 湖南亂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8章 請願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38章 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