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會獵

“爹!”劉昉踏足御營的時候,劉皇帝還在用食。

綠色食品,營養配餐,重在養生。見到劉昉,劉皇帝吞下手中的一小塊鴨蛋,喝了口羹,問:“有沒吃呢,要不要來點?”

“我用過了!”劉昉應道。

目光在劉昉身上打量了幾圈,一身鮮亮的盔甲,腰間別着戰刀,精神振奮,一臉的英氣。見狀的,劉皇帝不由笑了:“打扮得這麼漂亮做甚?”

劉昉也笑應道:“您今日不是要同遼主會獵嗎?我是您的兒子,總不能墮了威風!”

“威風可不是靠一身亮麗的裝扮就能養成的!”劉皇帝以一種勸告的語氣說道。

劉昉不是沒有毛病,比如不時表現出的招搖性格與行爲。而聞言,劉昉則道:“我明白!只是,領軍作戰,要令行禁止,則需旗甲鮮明,戰陣之上,兒這身甲冑,便可做全軍最鮮明的大纛......”

“確實夠鮮明瞭,卻也容易成爲敵人的靶子!”劉皇帝嚴肅了,幾乎帶着點訓斥的語氣:“主帥若有失,危及的可就是全軍了!”

能夠從劉皇帝的話裡感受到一種關懷,劉昉想了想,拱手道:“那我去把甲冑換了!”

“不用了!”劉皇帝又恢復了溫和,滿意地在他身上轉悠了幾圈:“這身裝扮也確實精神!”

劉皇帝這也算推己及人的,他也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場合,纔會穿一身萬衆矚目、吸人眼球的服甲,平日裡,則更趨於尋常。尤其在領軍作戰的過程中,哪怕常處衆軍護衛,也絕不會讓自己太過顯眼......

將軍難免陣上亡,劉皇帝呢,既冀望把劉昉培養成一個能夠馳騁疆場的將帥,但作爲父親,也是少不了對其安危的擔憂。在這種能夠減少風險的事情上,也就難免警告一番。

“會獵的事情,處置得如何了?”揭過此事,擦了擦嘴,劉皇帝問。

“遼主那邊,已然遣人來商討狩獵事宜,羅都部署已然奉詔接觸安排,遣人共圍場地。參與射獵的將士,也已挑選完畢,共五百騎,都是騎射俱佳的軍中銳士,已然集合起來了!”提及此,劉昉便顯得有些興奮,面上也浮現出踊躍之色。

“哦!走,去看看!”劉皇帝起身,指示道。劉昉則趕忙引路,並親自替皇父挽帳。

御營中,五百精選的騎士已然整裝齊備,屹立馬上,挺胸直腰,以最精神的面貌,等待着劉皇帝的檢閱。

當劉皇帝策馬而來時,一齊朝劉皇帝行注目禮,在將官們的率領下,更爆發出一陣的熱烈的“萬歲”呼聲。

誇張得形容,五百人喊出了五千人的聲浪,氣勢十足。對於這種場面上的事情,劉皇帝並不排斥,安然地檢閱着這支即將“出征”的隊伍。這麼多年了,劉皇帝在軍中的威望是如何凝聚提升的?毫無疑問,這種檢閱工作,在其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劉皇帝的激勵,簡單而粗暴,直接下詔,在會獵中表現突出的人,皆有重賞。當然,如何評判,如何賞賜,解釋權是在劉皇帝這裡。

“陛下!”羅彥瓌策馬前來稟報:“根據約定,我們與遼軍各率五千騎前往西山圍場,臣已然安排完畢,護衛事宜,已然準備妥當的,遼軍那邊並無異動,可以起駕了!”

“那就出發吧!”聞言,劉皇帝也直接吩咐下去,對羅彥瓌辦事的能力,他向來是信任。

於是,鐵騎出營向西,劉皇帝親自帶着人,往設好的圍場奔去。及至圍場,耶律璟這個打獵狂人,早按捺不住,率先抵達了。

在兩國皇帝二度會見的同時,羅彥瓌則把負責圍場護衛的將領叫來,嚴厲地訓告,務必保持高度警備,嚴密地盯着契丹人的動向。

對於羅彥瓌而言,兩國皇帝會獵,他不管什麼場面、過程、結果,只關注劉皇帝的安危,至於其他,完全不在乎。

同樣,御營那邊,在劉廷翰的率領下,也是兵不解甲,刀不離身,嚴肅以待,隨時準備出擊,以備不測之變。

因此,相較於昨日的故角崢嶸,爭鋒相對,今日會獵的氣氛雖然緩和不少,但“友好”交流的背後,閃爍的是幾乎不加掩飾的刀光劍影。

這樣的背景下,也沒有人能對此次“皇帝的會見”抱有過多和平友好的期待......

雙方約千人的隊伍,在方圓三十里的草場之內,縱橫追逐,比拼射獵。耶律璟也把他親軍中最精悍的勇士帶來了,論馬上的各項技術,胡人有其先天的優勢,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拼硬勢力,哪怕不妄自菲薄,也不得不承認,在這一點上大漢的騎士們並不能壓過。

當年北伐之時,在幽州的幾次正面騎兵會戰對決中,漢軍的傷亡明顯大過遼軍。想要僅靠騎兵勝過遼軍,那時候的漢軍是不如的,最終能夠在對遼戰爭上取得勝利,還是靠着籌謀得當,也及整體上的優勢,沒有讓遼軍騎兵的優勢徹底發揮出來。

當然,如今十年過去了,大漢騎兵在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如果要拼馬上作戰,搏命拼殺,那考量的東西可就多了,漢騎裝備上的優勢也是明顯的。如要論勝負,還得真正打過才知道。

與耶律璟興沖沖的,無所顧忌地帶着契丹騎是馳騁逐獵,劉皇帝自家人知自家事,表現得很佛系,爲免丟臉,也並不逞強,只是騎着馬在圍場中溜達,閒適而自在。

“趙卿,方纔看到了吧,馬上功夫,不如人家的地方,還得承認,虛心學習!”劉皇帝與趙匡胤談着話,聊的東西還是避不開兩國軍事。

“陛下說得是!軍械再犀利,也需要將士的武勇去發揮,對騎兵的訓練,還當繼續強化!”趙匡胤當然是順着劉皇帝的話說:“且臣觀遼國甲械之精,並不如想象中那般粗糙!”

“趙卿或許不知,這些年,遼國國內在冶煉、鍛造上也是有技藝的,軍備打造,他們可從來沒有的懈怠過!”劉皇帝語氣幽幽,說出一些秘聞:“過去的幾十年,契丹收攏的漢人工匠、各項技藝,對其軍備國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漢軍對遼軍,在軍備上的優勢是存在的,但要說有壓倒性的優勢,那就是吹牛了。大漢更大的優勢,質量上有所體現,但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規模上。

“聽聞遼國又重新武裝起了一隻重甲鐵鷂子軍,堪稱遼軍戰力之巔,可惜此番並未隨遼主前來,不得一窺其貌!”趙匡胤說道:“異日交戰,不得不防啊!”

“根據遼國內部的密探,那支新鐵鷂子軍,足有五千人!”劉皇帝表情嚴肅了些,說道:“他要是帶來了,那朕就不得不多添幾分小心,懷疑其用心了!”

或許重騎有其缺陷與弱點,但這並不掩飾其強悍的攻擊能力,正面對決,就是大殺器。因此,漢遼雙方,在重騎的培養上,都投入了巨大的財力。

而大漢這邊,在感受過當年那支遼軍的那支鐵鷂子的威力後,也大了在這上面的建設,不過還是困於戰馬,到如今,也只有七千騎。

“我們的重騎,仍需加強了,至少要一萬人!”劉皇帝這麼道。

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53章 交代後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56章 是非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5章 舊邸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7章 小賢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47章 談話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2章 郭氏之慮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09章 在長安第296章 缺人了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9章 武夫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6章 糧與錢第237章 七九不和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章 大朝會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84章 影響第216章 初夏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03章 郭王會第120章 折家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32章 做媒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98章 山道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14章 百姓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3章 豪強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8章 查抄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章 中原易主第139章 韓常案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
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53章 交代後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56章 是非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5章 舊邸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7章 小賢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47章 談話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2章 郭氏之慮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09章 在長安第296章 缺人了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9章 武夫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6章 糧與錢第237章 七九不和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章 大朝會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84章 影響第216章 初夏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03章 郭王會第120章 折家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32章 做媒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98章 山道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693章 安西王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14章 百姓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3章 豪強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8章 查抄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章 中原易主第139章 韓常案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