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難以樂觀

北伐進行目前階段,不論戰局如何變化,不論各條戰線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大漢朝廷始終是初心不改,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計劃安排,向着最初的戰略目標前進。

因此,不管其他幾路漢軍進展如何,都不是大漢中樞所重視的,成固足喜,敗也無傷大雅。戰爭時期的大漢朝廷,爲政重心基本都放在戰爭上,朝廷各部司衙門,大多圍繞着北伐展開工作。

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遼東的戰事了。沒辦法,爲了實現攻略遼東的初步計劃,朝廷在遼東戰場的投入太多了,龐大的東路軍,與其配套的人物財,**地吞噬着大漢的國力。

由於相對近的距離,以及更加通暢便利的交通情況,大漢朝廷這邊,收到來自遼東戰場的奏報也更多,更及時。

不過,在東海水師登陸半島建功,消滅近兩萬水陸遼軍,接連收復蘇州、復州、寧州之後,整個遼東戰局就逐漸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西線錦州,由於耶律休哥的頑強堅守,以及遼陽從後方不斷的支持,趙匡胤大軍,仍舊受挫于堅城之下,不得進展。

這一點,在朝中引起了一些議論,畢竟坐擁內外主力,人物力充足供應,軍械利器也優先轉運配給,卻拿一個小小的錦州城沒有辦法。

此前,行營至幽州,趙匡胤足足歇了半個多月,用整訓準備做藉口,延誤進兵。如今,兵臨城下了,打了一個月,卻不得寸進。

中樞後方的大漢官僚們,怎麼可能會沒有想法,大漢過去的勝利,不只提升了將士的自信心,也讓文臣們驕傲起來了。

在他們看來,以大漢如此雄厚的實力,善於攻堅的能力,怎能受阻於區區錦州。一個錦州城,就這麼難打,那打遼陽,收復整個遼東,乃至海東地區,又要費多大的勁。

於是,政事堂收到關於遼東戰事的奏疏便多了,很多甚至直接呈到垂拱殿御案,這其中,不只有文臣,還有一些將領。

對於趙匡胤的非議,也就開始多了起來,當然,也只有針對趙匡胤,可沒人敢把矛頭指向作爲主帥的太子殿下。

臨陣換帥的建議不敢提,但是讓劉皇帝下詔,催促鞭策趙匡胤,給行營施加壓力,類似的奏疏,倒是不少。

對於朝中的議論,劉皇帝是看在眼裡,聽在耳中,自然是沒有怎麼作理會。亂軍之舉,以劉皇帝的眼光與器量,自然不會去做。

劉皇帝自己也有些認識,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大漢的情況,卻忽視了遼國,忽視遼東的實際情況。遼國發展了這麼多年,與大漢的交流也不曾少,人家也是在進步的。

因此,些許挫折,不足爲道,這點耐心,劉皇帝還是有的,過去打仗,半年起步,自秋及春,也不是沒有過。

而根據樞密院那邊的推演,東西兩線,只要一邊取得突破,那東路軍兵進遼陽,就基本不會遇到太大的阻礙了。而沒有地理上易守難攻的優勢,遼陽雖然是遼東京,但未必比錦州更難攻克。

不過,雖然劉皇帝能夠放寬心,守靜心,受阻於錦州城下的現實問題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需要去解決。

現如今才夏中,還有足夠的時間,但如果拖得再久些呢?倘若拖到入秋,加上進軍之耗,還有多少時間用來打遼陽,收遼東?若是拖到入冬,那就可以直接彌兵罷戰,宣佈北伐失敗了......

是故,不管劉皇帝表面多麼淡定,心中又豈能沒有一點想法?只不過,他不願意給前線將帥們施加過重的壓力,隔着兩千裡地,去幹涉行營作戰決策。

至於將帥問題,對趙匡胤的能力,劉皇帝是不懷疑的,忠誠方面的疑慮暫時還不影響對他的任用。不過,在劉皇帝腦海深處似乎浮現出這麼一個模糊的記憶,趙匡胤有挫敗於堅城的傳統......

同屬東路軍下,歸北伐行營節制的海路,倒是給了朝廷一個驚喜,尤其是秋風捲落葉一般,橫掃半島,挺進遼東灣,封鎖遼河口。

這則捷報的傳來,足以讓朝廷感到振奮,也正是東線的順利,才引得朝中那般大的反響海路雖然屬於戰略性的決策出擊,但畢竟只是偏師,受到行營節制。兩相一對比,自然就顯得西線的“無能”了。

在東線首戰告捷後,行營在兵力配置上,也按照此前的計劃推進着,自燕山道武清港以及河南道萊州港,後備兵力從容地通過海路運抵遼東。朝廷也在軍需上,則繼續籌措調度,加大供給。

到四月底,大漢在遼東半島上,已集水陸大軍九萬餘人,雖然在精煉程度上,與西線的主力有所差距,但這份實力,已然可觀了。

大軍北上,兵寇辰、耀,並在五日之內,攻破辰州,直逼耀州巖淵城,距離打進遼陽,只差最後一道關口。

東線的進展突破,讓劉皇帝都不禁樂觀起來,心裡泛起嘀咕,莫非最終打破僵局的,率先攻入遼東的,會是東路軍。如果是這樣,倒也不負自己的寄予的厚望。

然而,這股樂觀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在耀州,漢軍再度受到了遼軍的頑強抵抗,血戰半月有餘,巖淵仍穩若磐石。

在東線軍隊的配置上,終歸是若於西線主力的,雖有一部分的精銳,但整體而言,將士的作戰意志、攻堅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東海水師終究是水師,得用在水上作戰,與控制遼海制海權。像在蘇州那般,將水兵調到陸上作戰,還是攻城,可一不可二,不合適,也太奢侈。

因此,東線的九萬軍,不算水軍,再除掉一部分鎮守彈壓南面州縣的軍隊,真正能投入在巖淵攻防的兵力,只有五萬餘人。

而巖淵城,雖然不如錦州那般堅實,但終究是進入遼河平原的入口,地理上的優勢擺在那裡,宜守不宜攻。更重要的,是負責守城的遼將耶律海,爲雪前恥,更存了必死之志,帶動得遼軍守卒拼死頑抗,給攻城的漢軍帶來極大的麻煩,半個月的攻防,漢軍傷亡就奔六千去了。

就這,還是在對遼國遼東兵力有個估算,料定其實力不足。錦州那邊,漢軍雖難下,但帶給遼軍的沉重壓力幾乎凝爲實質,不斷地在添兵添人添糧械,還要保證遼陽以及其他遼東州縣的鎮守,併兼顧對遼東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的彈壓,因而用在巖淵的防禦力量也是有限。

在這個前提下,東線那邊,方纔敢放開了手去進攻,畢竟沒有西線的底氣。

於是,東西線兩面受阻,西京朝廷這邊的心情,就如越發炎熱的天氣那般,躁動不安,這股風氣,已然影響到劉皇帝了。

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66章 陷河陽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世宗篇51 皇太孫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65章 決議南征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9章 幸西京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79章 滏陽之捷世宗篇47 封禪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67章 先震後蝗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689章 高規格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9章 勸諫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95章 漳泉獻地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84章 反響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96章 楊邠案(4)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00章 城戰第99章 又窮了第351章 南粵,危!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78章 三百與十萬
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66章 陷河陽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世宗篇51 皇太孫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65章 決議南征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9章 幸西京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79章 滏陽之捷世宗篇47 封禪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67章 先震後蝗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689章 高規格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9章 勸諫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95章 漳泉獻地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84章 反響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96章 楊邠案(4)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00章 城戰第99章 又窮了第351章 南粵,危!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78章 三百與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