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郭、李之爭

在折、郭、李三人的目光下,劉承祐起身,背手踱起了步子,深思良久,直接道:“對湖南之事,就依李卿所奏,擬製詔發往湖南,宣諭周行逢、張文表!”

“是!”

劉承祐輒而望向三者,平穩的語氣中,帶有一絲質詢:“現在,又一個問題擺在大漢面前,朕需要做出一個選擇,先取荊湖,抑或先打秦鳳?”

聽皇帝此言,俱作思考狀,折從阮無意發表,還是郭榮率先開口:“朝廷既定大略,不宜輕改,鳳翔前線,已然投入了朝廷大量兵馬、錢糧、軍械,是爲秦鳳大戰做準備。

蜀國亦集重兵於秦、鳳,戰端或起於不測之間,縱然周行逢一統湖南,朝廷也不當分心於湖南,更遑論擁兵!”

郭榮之言,態度很明確,當先取秦鳳。劉承祐問:“而今蜀軍有多少人?”

“算上新增調之鑾肅衛五千卒,已逾三萬軍!蜀主於興元府,亦屯有兵兩萬,隨時可出秦嶺支援!”郭榮說。

點了點頭,劉承祐嘆道:“看來效果不錯,孟蜀剩下的軍隊,泰半精銳,都集中在北線了。若能殲之,其國內只怕也沒有多少可用之軍了!”

“誠然!”郭榮應道:“大漢立國以來,與孟蜀鏖兵於西南,就如割肉放血。雞峰山、東河村兩戰,傷其肌體,但猶能止創。而今所謀,卻是欲斷其動脈,血盡方休,爲將來發起滅國之戰,做準備!”

劉承祐微微頷首,卻沒再多說話,瞧向李處耘。果然,稍作猶豫,瞟了一下表情嚴肅的郭榮,李處耘還是開口道:“陛下,對於秦鳳戰略,臣並無異議。只是覺得,如此大戰之後,若能達成目標,孟蜀自然虛弱,但如欲自北南下滅蜀,關山險阻無數,想要輕易滅之,仍不容易。

如能據有荊湖,兩路進擊,遙相呼應,於我朝而言,方是最佳進軍方略!而今,湖南形勢,足可謀劃,若得以輕取荊湖,大利於戰略!”

“不然,湖南如今已由亂歸治,以張文表牽制周行逢,防止其繼續做大,足矣。朝廷還當專於秦鳳之事,兩頭兼顧,只怕皆空!再者,待秦鳳事了,再行謀取荊湖,未爲晚也!”

聽其言,劉承祐不由看了眼郭榮,他可少有如此求穩的時候,有些難得。反倒是李處耘,銳意進取,功業之志,甚是明顯。

李處耘的建議,明顯偏激進,當然,若成,收益也是巨大的。

“陛下,如今大漢民生安定,兵強馬壯,隨着時間推移,國力將愈加強大。屆時,足可兩面作戰,輕取荊湖,目標所指,亦在孟蜀,可爲滅蜀大略之補充。雙管齊下,未必不可!”

李處耘話音剛落,郭榮眉宇稍沉,面色稍顯冷峻,說道:“好一個雙管齊下,只恐主次混淆,誤了大事!湖南雖則疲敝,但那周行逢非易與之輩,更可慮者,大漢周邊,並非一片安定祥和,契丹、党項之屬,便時刻不得疏忽大意。

而今之大漢,已然不需要行險激進,能穩步戰略,平推天下,何需急躁!”

被郭榮打了個“急躁”的標籤,李處耘略有不服,但是,也不敢過分與之相爭,只是看向皇帝。

“二卿之意,朕已悉之!這只是我君臣之間的閒談探討罷了,朝廷已定之大略,上下牽扯甚大,自然不會輕易改弦更張。只是時勢隨時在變化,軍政大略也當因時制宜,順勢而動。廟算之事,多一層考量,也不是壞事!”看着郭李二人,似乎有些鬧情緒,劉承祐微微一笑,說道。

“陛下英明!”

折從阮這個時候,也出言,道:“老臣以爲,陛下所言甚是。不過荊湖之事,可着曹胤與軍情司,多加監控調查即可,伺機而動。當年馬氏內亂,唐以三萬大軍取之,結果如何,尚如昨日之事,不可不引以爲鑑。而今周行逢勢起,此人雖剛戾,但也頗具計謀,相較之下,更難對付,不可輕視,低估了取荊湖的難度!”

“僞唐得楚而復失,乃其君臣貪婪無度,矜功自負,而邊鎬撫馭無方,士民不附。而我大漢,君明臣賢,又豈會重蹈覆轍!”李處耘忍不住說道。

“好了!”深深地看了眼李處耘,劉承祐擺了擺手,說:“今日,就暫且議到這裡吧!”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臨走前,劉承祐朝折從阮與郭榮道:“西南整軍結束,朕有意於讓向訓於鳳翔、隴右、涇原,整訓兵備的同時,實行軍屯,就地墾殖,以補軍需!樞密院可商討一番,先擬一條制,用以試行,朕會着有司及官府,配合此事!”

“是!”

西南三萬大軍,若全部脫產,即便沒有戰事,對朝廷而言,也是筆不小的負擔。事實上,在大漢各邊值軍州,皆有軍屯,劉承祐也有意,進行一番整頓,重定“軍屯制度”。

待劉承祐離開後,折從阮叫上李處耘,陪他出去走走。

雨雪已停,皇城之中,蒼白之中增添了幾分陰沉,天氣也越發冷了,北風吹在臉上,颳得生疼。沉默地走了一會兒,折從阮嘆道:“正元啊,我知你素以功名爲己任,也知你才幹,但方纔在陛下面前的表現,還是顯得太過急躁了!”

聞言,李處耘應道:“折公,在下如今,已過而立之年,幸蒙折公提攜,不敢不盡職用心,以報知遇之恩!”

微微搖頭,折從阮看着他:“我只怕你,如此與郭樞密直面相爭,得罪了他啊!”

“皆爲王事,爲國家大略計,見解有所偏異,乃正常之事。郭樞密素來沈重,大公無私,心胸寬闊,以其襟懷,想來也不會因爲公事,而有所記恨!”李處耘猶豫了下,道。

“郭樞密的胸襟,自然不小。然而,其意氣強悍,秦鳳戰略的實施,多以其主導籌備,你這個時候,提出荊湖之略,是欲與之打擂啊!

就算你出於公心,而郭樞密也不會嫉恨。但是,人皆有好惡,難免將來啊。以你的才識,在樞密院歷練幾年,成就亦可期,不必着急啊!”折從阮以一種勸誡的語氣說道。

李處耘表情微凝,認真地思考了一陣,看向折從阮,只見這老公滿臉的平和,李處耘拱手道:“折公關懷之意,在下感激,無以爲報啊!”

探手,拍了拍其肩膀,折從阮輕笑道:“老夫看得出來,陛下對你,印象還是不錯的,他日必倚重你的才能,大用之期不遠!”

面容之間,浮現一抹喜色,想了想,李處耘跟上腳步,低聲問道:“不知折公可能看出,對於荊湖之略,陛下究竟持何態度?”

“聖意難測,天子的想法,豈是你我所能任意揣測的,做好自己的事吧......”

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85章 善後爭議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96章 缺人了第78章 火油彈第371章 殺,不殺?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69章 禍事了第6章 告一段落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99章 北使南歸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68章 西縣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84章 教訓第24章 巡遊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4章 帝崩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57章 國滅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93章 楊邠案(1)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79章 長教訓第23章 夜宴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71章 北齊鎮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417章 輕狂第35章 楊村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85章 少壯派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6章 雍王第125章 邢州事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97章 怪圈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264章 孺魏王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7章 應對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64章 監國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78章 火油彈第59章 元臣多鄙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94章 善後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60章 論婿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
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85章 善後爭議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96章 缺人了第78章 火油彈第371章 殺,不殺?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69章 禍事了第6章 告一段落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99章 北使南歸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68章 西縣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84章 教訓第24章 巡遊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74章 帝崩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57章 國滅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93章 楊邠案(1)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79章 長教訓第23章 夜宴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71章 北齊鎮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417章 輕狂第35章 楊村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85章 少壯派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6章 雍王第125章 邢州事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97章 怪圈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264章 孺魏王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7章 應對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64章 監國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78章 火油彈第59章 元臣多鄙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94章 善後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60章 論婿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