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首級=賞錢

榆林,夏州,黃羊平。

不過半年的時間,這座曾一度繁榮的邊陲小鎮徹底換了模樣,過去這個時節,正是謀生產、求溫飽的關鍵時期,胡漢商民紛紛聚集,邊市貿易旺盛無比。

哪怕是上一年這個時候,黃羊平的氣氛雖然受到李繼遷叛亂影響,有所壓抑,但還勉強維持着正常的秩序與生活狀態。

但如今,只剩下無盡的淒涼與蕭索,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戰爭的痕跡,墮毀的土城牆,坍塌的房屋,焚燬的寮舍,以及隨處可見的屍骨。

豐州之戰後,榆林官軍在行營的統籌下,開始了對各路叛軍的清剿工作,尤其是李、袁這兩大叛軍集團餘寇。

而黃羊平作爲李繼遷叛的大本營,哪怕只存在了兩個多月,也屬於重點消滅目標,尤其是,此地距離夏州城還那般靠近。結果是註定的,過程是殘酷的,這座胡漢雜聚的邊市鎮甸,徹底毀於戰火,領軍的漢將王蒙,協同三千多雜胡騎兵,將整座市鎮及周遭党項人屠戮一空,攻克這座叛賊集中營的同時,也拿着上萬餘首級回夏州請功。

王蒙原本只是榆林都司下屬的一名普通騎兵營指揮,當初王侁第一次調兵大舉進剿李繼遷時,還曾率兵進駐黃羊平做前哨。

但人之際遇,實在無常,一年以前,他只是一個騎兵營將,一年之後,卻成爲了夏州馬軍指揮使,在夏州的軍事系統中,都能排得上號了。當然,這一切也是王蒙用命拼出來的,也是他通過叛軍及党項人的鮮血染紅了他的前程。

最關鍵的一戰,毫無疑問的豐州之戰,王蒙隨軍作戰,率領麾下騎兵向李繼遷部發起了不下七次的勐烈衝擊,直至將之打垮,而他本人也身被大小創十餘處,由此揚名。

戰場上產生情誼,王蒙經潘羅支舉薦,得入趙王劉昉之眼,而劉昉是素喜勇士的。即便王蒙與王侁有着比較親密的關係,也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在豐州之戰後,被提拔爲夏州馬軍指使,成爲榆林大亂中趁勢發展的一個典型。

同樣的,一年前還在黃羊平與王蒙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的原鎮長張巖,因爲參與叛亂,哪怕是被李繼遷及野利党項裹挾的,下場也只能用悽慘來形容,全家被殺,頭顱被拿去換錢,而下令動手的,也恰恰是王蒙這個“好兄弟”。

用人頭請功,這種相對原始的記功辦法,在大漢軍中已然逐漸淘汰掉了,軍官自不必說,他們對戰功的考評要求更高,也早就脫離了單純的斬首成就。但即便是普通士卒,也有一套更完善的,以監軍、左證相結合的記功辦法。

以往,除了震懾目標之外,漢軍是很少採取斬首行動的,最近一次,還是當年田欽祚在安東屠殺東海女真土着,以屍體首築京觀,震懾諸夷。…

時隔多年,相似的一幕再度出現在榆林,並且更加直接,更加殘酷,也更加理所當然。不論是漢軍還是僕從雜胡軍隊,於他們而言,那些首級就是功勞與財富,行營早有明令,其文明確規定,一顆叛賊頭顱一貫錢。

這個價位對於官府而言不算高,但對下層的軍士,尤其是那些僕從番兵而言,確實極具吸引力的。

隨着內銅開冶,外銅輸入,大漢銅錢也越鑄越多,漢錢比起過去是有不小貶值的,但一貫錢也是許多底層小民不吃不喝辛苦一月都未必能掙得到的。

而對於榆林平叛的官軍而言,這可是無本買賣,殺幾個人,斬幾顆頭顱,能有多大困難?至多隻是費些體力罷了。

而朝廷在編官兵,平時有餉錢,作戰有津貼,加上這斬首之功,參與一次行動,就意味着大筆收入的進項,積極性自然高昂。

不得不說,大漢官軍越來越職業化了,當然,也越來越向僱傭軍發展了,即便劉皇帝過去的幾十年始終在強調忠君愛國,以宣威郎進行洗腦,有一定效果,但終究比不上金錢利益的誘惑更加直觀。

再者,爲何要忠君,那是爲了得到職位的提拔、社會地位的提升、財富的增長。爲何要愛國,因爲帝國能夠保障他們的既得利益。拋開這一切,忠君愛國也就無從談起,當然,理想還是很重要的,只是與利益比起起來,終究蒼白了些。

相比於待遇良好的漢軍,那些番兵積極性則更高了,在西北這片地域,貧窮還是普遍的,尤其是那些雜胡人,更是窮慣了,給點錢就能賣命。

同時,他們還有另外一層的顧慮,那就是生存的壓力,党項人叛亂,對他們的影響可是不小,在朝廷龐大的壓力下,他們若是不想被打爲叛賊被消滅,那就只能通過叛賊的屍首來保護自己了。

尤其當行營拿出赤裸裸的利益誘惑時,箇中抉擇就更好做了,於是,開春以來,發生在榆林的一系列殺戮,於党項人是不人道,於榆林行營統率下的平叛官兵而言,每揮一次刀,就是一貫錢的收入.

而殺戮的對象,毫無疑問,是那些造反叛亂,與朝廷爲敵的胡漢逆賊,這些人本就該殺,只是榆林混亂無比,如何甄別是一個困難。

行營沒有一個明確的指示,下邊行動卻放得很開,一開始還盯着叛匪,後來就有聰明人盯着所有党項人。

到最後,則演變成,不論男女老少,盡數斬殺,這個頭,還是靈州雜胡白馬胡起的。在找不到“叛軍主力”之後,白馬胡積極開動他們不大靈光的腦筋,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有“從賊之嫌”党項部民身上,尤其他們屠滅一個部落,連老弱婦孺的首級也換得了等量的賞錢後,潘多拉的魔盒也就徹底打開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遍佈榆林全境的大廝殺中,有人是爲了功勞,有人是爲了賞錢。當然,還有更多人是爲了生存,而這部分人之中,絕大多數,需要以命相搏。

迫於榆林混亂難已的態勢,以及官軍、番兵揮舞的屠刀,境內的党項人也沒有坐以待斃、引頸受戮。其中有反抗的,反抗的結果是死,頂多臨死反撲,給官軍造成一點傷亡。

也有選擇逃亡的,遷移是這些保持着遊牧習性的党項人的本能,然而榆林雖大,可供生存的地方就那麼些,而榆林全境早已爲官軍所封死,想要出逃的,要麼半路被截殺,要麼在受阻於官軍的封鎖線,最終還是成爲“賞錢”。

對大部分榆林党項來說,過去的幾個月,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逃無可逃,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幸存者,世上總是少不了幸運者。

有的衝破重重阻礙,遁入陝北高原,藏入深山,有的則一股腦闖入沙漠,若是能尋得一處綠洲,還有活命的希望。

但這些,終究只是少數。

在榆林造成的死亡,除了殺戮,還有餓死,病亡,事實上,在過去的那個寒冬,就已經有數以萬計的當地胡漢人等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到開春之後,所有的生產活動都被壞廢止,也沒有那個空間,飢餓與死亡仍舊是主題,官府官軍也都秉持着,不遺一米一粟一面與叛軍的態度。

即便如此,對死掉的榆林人,平叛的官兵也沒有放過,只要還能看的,腦袋都被割下來,拿去請賞換錢。或許對那些死難的人來講,比較幸運的是這等時候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比起活着遭的罪,要輕得多。

以首級換錢這條建議,是夏州知府上官正提出來的,此人也不是個善人,是個喝人血的肉食階級,但並不否認其才幹,當年,他還隨王全斌南征大理。得益於在榆林叛亂期間的出色表現,對上官正提拔的討論已經在吏部展開了。

上官正的提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當然,主要是劉皇帝的認可。朝廷同意了,榆林行營內部哪怕有些異議,也只能全力推行,這等時候,誰也不敢以身涉險,再視朝廷詔令爲兒戲。

爲此,劉皇帝還讓財政司專門撥款一百萬貫,專款專用,用劉皇帝的話來說,用區區一百萬貫錢,買整個榆林“叛賊”,買榆林乃至西北百年太平,怎麼算都值得。

當然,那些被拿去換賞錢的首級中,也不全是党項人,還有漢人,當這事實性的“清洗運動”進入到高潮之時,是病態的,是不分敵我的。

一開始官府還要查驗一下,到後來,各州衙乾脆開闢“人頭坑”,並派人拿着賞錢等着,有人提着斬獲“叛軍”的首級往坑裡一拋,便按數量發放賞錢。

總的來說,漢民在這場榆林大動亂中,是要幸運些的,當然也僅僅是與黨項人相比,尤其是那些提前逃離,又或者早早地涌向城鎮,向官府尋求庇護的人,他們雖然也有不少損傷,但大部分能夠勉強生存下來。

但是,不是所有漢民都這麼聰明,也有這樣那樣的運氣,同時漢人之中也有敗類,也有受袁恪等賊首蠱惑的愚民蠢夫,而這些人,雖披着漢皮,但下場同樣悽慘,大多數人也都成爲了時代下的渣滓,被斬下頭顱去換賞錢。

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95章 大商人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61章 淑妃病危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689章 高規格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3章 日常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98章 轉折點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50章 再添兩道世宗篇終 駕崩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87章 “驚喜”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62章 禍福之間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25章 冬至宴第395章 大商人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6章 相形見絀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26章 冬至宴2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46章 糧與錢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96章 天花板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29章 向南!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51章 結束了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4章 解決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64章 邊事不寧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76章 玉如意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93章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82章 矛盾第173章 日常
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95章 大商人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61章 淑妃病危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689章 高規格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3章 日常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98章 轉折點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50章 再添兩道世宗篇終 駕崩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87章 “驚喜”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62章 禍福之間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25章 冬至宴第395章 大商人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6章 相形見絀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26章 冬至宴2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46章 糧與錢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96章 天花板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29章 向南!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51章 結束了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4章 解決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64章 邊事不寧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76章 玉如意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93章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82章 矛盾第173章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