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

李繼隆的話匣子似乎也在這輕鬆談話的氛圍中打開了,見劉皇帝聊得火熱,也主動開口:“時下整個北疆邊軍、戍卒的重點都放在對內治安彈壓上了,因此,對陰山眼線部族的監控以及漠北契丹的防禦,也就減弱了。

目前而言,漠中漠北尚且無事,契丹也不敢貿然南下,得一時安寧,然而,今邊地不寧,未知何時方能安穩下來。

一旦北虜南下,犯境寇邊,必然給大漢北疆造成嚴重威脅,尤其以當下北疆的情況,一旦內外勾連響應,很可能釀成一場災難......”

聽其言,劉皇帝眉頭微凝,眼神斜向李繼隆:“類似的話,我彷佛聽過,朝中此前有臣僚以此上書,向我示警。

明面上是希望朝廷警惕那些被奪了部族權力、財產的首領、酋長,以防其懷恨抱怨之下,與漠北勾結,背反朝廷,破壞北疆的安定。

但實際上,還是對朝廷推行化夷政策心存猶疑,乃至就是反對。在他們看來,保持過去的狀態,北疆也安定了十多年,其欣欣向榮,那些部族也恭敬臣服。

朝廷施此政,反而會破壞北疆的穩定,引起不滿,激發矛盾,是取亂之道。你,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啊?”

劉皇帝和和氣氣地說出這番話,語氣卻給人一種明顯的異樣感,聞之,李繼隆則果斷而乾脆地搖了搖頭,說:“以臣看來,倘北虜南下,若那些首領、酋長仍舊掌控着族兵族產,那麼他們若與漠北契丹勾結起來,反叛朝廷,其對北疆、對朝廷造成的破壞豈不是更加嚴重?”

“呵呵......”聽李繼隆這麼說,劉皇帝表情沒什麼變化,但就是給面前子婿二人一種緩和的感覺:“你這個考慮,纔是正確的,很有見地!”

李繼隆微微低下頭,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雖然不便承認,但他確實很大程度上,還是在迎合劉皇帝。

“如你所言,目前北疆的戍防是面臨一定麻煩了,既然提出了,如何解決,你可有思量?”劉皇帝繼續問道。

李繼隆不假思索,拱手道:“臣有上下兩策!”

迎接劉皇帝略帶期待的目光,李繼隆道:“上策,主動出擊,發兵北上,挺進漠北,與其待有朝一日胡虜南下,不若將戰火燒到漠北,把漠北契丹徹底擊潰了,那漠南、山陽及整個北方疆土的威脅也就徹底消除了!”

劉皇帝飲着小酒,聽此策,也不由得噎了下,看着一臉認真態度的李繼隆,說道:“你難道不知大漢這些年的戰略國策?北伐契丹,深入漠北,說得輕巧,真要成行,朝廷將耗費多大的代價,你可知道,我的態度暫且不說,上報到朝廷,政事堂那幹大臣是不會同意的!”

“也不說其他人,劉暘也在監國理政,你問問他,他是否認可此議?”

見劉皇帝看向自己,劉暘不動聲色,思考了一會兒,方纔沉穩地答道:“霸圖也是就爹所問,提出策略,他是領軍的將領,從軍事出發,這確實是個佔據主動、消除北患的辦法!”

劉暘的話饒了個圈子,爲李繼隆解釋了下,但那態度,顯然也是不認可的,至少就目前而言,他是不會贊同對漠北用兵的。

東北地區,事情尚未了結,又豈能再於漠北掀起戰火,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漢的重心仍舊放在對內治理致安,穩固統治,歸化蠻夷政策的最終目標,也是爲此,哪怕過程中造成了一些看起來不必要的隱患與麻煩。

李繼隆當然是聰明人,也聽出了劉暘話外之音,不過也是從從容容地,說:“臣對朝廷大政自然有所瞭解,但臣不認爲,偃武避戰,不代表畏戰怯戰,更不意味着朝廷就要自縛手腳。否則,今歲朝廷又何必大舉兵出黃龍府,深入東北山林?

再者,哪怕北擊漠北,也未必需要舉國之力,以當下契丹的實力,也不足以讓朝廷全力出擊,只是把耗費從戍邊變爲出擊,具體的打法也可採取靈活有效的戰法......”

“看來你還是坐不住,想要建功立業啊!”聽李繼隆之言,劉皇帝也不惱,而是笑呵呵地道。

直接揭過,劉皇帝沒有表態,但不表態就是最明確的表態了。

“再說說你的下策吧!”劉皇帝示意道。

對此,李繼隆回答得便更加簡單直接了:“無他,增派戍卒,加強北疆防禦邊軍實力!”

而聽其言,劉皇帝眉頭一跳一跳的,似乎有種說不出的情緒在心頭盪漾。給李繼隆倒了杯酒,劉皇帝說:“霸圖啊,你可知道時下,西起豐州,北抵陰山,東至燕山,朝廷的戍軍兵力一共有多少?”

李繼隆愣了下,說:“具體的數目,臣未知曉,約計在七到八萬人吧!”

“差不多!”劉皇帝點頭,又繼續問:“那你可知整個北方,有多少戍軍?整個大漢南北,又有多少戍卒?”

“將近四十萬!”不待其回答,劉皇帝便直接說道,並且,語氣帶着些壓迫性地繼續問:“你可知,爲了供養如此衆多的邊軍,朝廷每年的花費是多少?”

這個時候,李繼隆自然反應過來劉皇帝是什麼意思了,但岳父的問題還得回答,並且有些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臣不知!”

“我也不知!”劉皇帝緊着接話,很強勢地說道:“但是我知道,每年都在變化,每年都在增加,每年財政司管錢袋子那幹人都在向朝廷、向我訴苦叫難!”

“這樣的情況,削減邊軍的提議已經被我給壓制住了,你這貿貿然地提出還要增加戍軍,都不用等反饋,我可以直接告訴你,朝中的大臣尤其財政司的臣僚們是會跳腳的!”

事實上,關於戍邊軍費問題,如今劉皇帝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如果是之前,他可能會覺得是朝中的文臣,想要通過削減軍備,壓制武將,壓制軍隊力量,壓制勳貴。

但劉皇帝對於軍事,對於軍隊,從來都是重視,高度重視,怎能容忍朝中的文臣橫加干涉。然而過了這麼多年,財政司的叫聲是越來越大,終究是引動了劉皇帝的心思,當做個一番詳細的瞭解之後,也不得不承認,在邊軍戍防的問題上,耗費確實不菲。

且不提那龐大的戍卒數量,爲了供養支持,每年的餉錢、被服、鞋襪、糧秣、軍械、牲畜等軍需,再加其中的轉運損耗,都是一筆龐大至極的支出。

而劉皇帝,對於軍隊,尤其是最吃苦,環境最艱難的邊軍將士,也十分優待,至少在待遇上,是絕對不允許短缺的。

這還只是邊軍,爲了國防建設,爲了邊境安全,耗費再高,朝廷過去也一直咬牙堅持着。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哪怕是劉皇帝,也逐漸感受到了那股從四面侵襲而來的壓力的,彷佛看到了那麼一天的到來,當朝廷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戍防體系,無法承受那重大的財政壓力,那就一意味着崩潰......

事實上,劉皇帝已經有進行調整的考慮,此前就有讓政事堂、樞密院、財政司聯合商討,但是,並沒能討論出個結果來。

想要整改,哪裡是容易的,貿然動作,那是真容易出問題的。財政司的提議,要麼減兵力,要麼削待遇,都被劉皇帝直接否決了,那是取禍之道。

因此,當聽到李繼隆提議要繼續增加北疆戍防兵力時,也正好戳中了劉皇帝神經敏感處,點到了他近來的憂慮處,反應也難免大了些。

另外一方面,作此考量,也不只是因爲財政負擔的緣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邊軍若是過於龐大,會不會造成外重內虛、枝強幹弱的局面?

這是該嚴厲禁止,嚴肅警惕的!

哪怕一直以來,劉皇帝都在不斷的強調皇權至上,推進中央集權,保證對軍隊的掌控力,但隨着時間的流逝,隨着局勢的發展變化,還是難免形成一種讓人擔憂的局面,畢竟前車之鑑。

但是,要維持大漢如此廣袤的疆域,要維持朝廷的統治,要保障國土的安全,又不得不鋪開兵馬,加強戍防。這樣的爲難之處,也是大漢帝國避免不了的。

李繼隆作爲軍事將領,又處在邊軍之列,自然不會考慮那麼多,也難以理解朝廷的痛處。但劉暘是很清楚的,因此,見他面露疑惑,便簡單地把朝中關於邊軍戍防的爭議解釋了下。

於是,李繼隆恍然,自己的建言,與朝廷是處處矛盾啊......

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454章 安東新王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59章 挫折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82章 殺俘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29章 叔父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713章 機遇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052章 回京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28章 默認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42章 殺肥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24章 金山南麓半島史話·奇葩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72章 封王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5章 堂議第82章 矛盾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756章 海豐號第138章 破寨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32章 做媒第8章 巡視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87章 欒城之戰(1)
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454章 安東新王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59章 挫折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82章 殺俘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29章 叔父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713章 機遇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052章 回京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28章 默認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42章 殺肥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24章 金山南麓半島史話·奇葩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72章 封王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5章 堂議第82章 矛盾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756章 海豐號第138章 破寨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32章 做媒第8章 巡視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87章 欒城之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