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

通事受命而去,趙普也不禁輕輕嘆了口氣,腦子裡仍舊不免對嶺南採珠案的一些事項做考慮,顯然,對於此事後續政策他仍舊沒有放棄想法。

當下不便解決,不代表今後不能做更改,待覓得機會,還要進言。至少,從此前就此事與劉皇帝的交流來看,劉皇帝態度是有所鬆動的。

雖然一直以來,趙普對於劉皇帝都是以迎合爲主,但是,作爲當朝首相,可不只是劉皇帝的應聲蟲,他也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人,對於內心認爲該做、值得去做的事情,還是很堅持的。沒有這些品質,他也不可能主持這幾年的國策修正與施行。

當然,嘆息總是在所難免。他趙普,算是大漢這二十五年內歷任宰相中權力最重的一個了,但即便如此,其受到的掣肘也不輕,很多事情,當真不是他能夠一言而決,自專其事的,尤其是牽扯到劉皇帝的時候。

不過,這些都不能動搖趙普心志,宦海多年,浸淫政治已久,對於權力二字也看得相對透徹。

哪怕是皇權,都不是無限大,哪怕以劉皇帝的威能,爲政治國都難免顧慮,何況他趙普。倘若他爲政可全然按照自己心意來,那他就不只是首相,而是權相了。

劉皇帝已然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政治舞臺,讓他登堂入室,盡情地施展才幹,實現抱負,這已經很難得,也該滿足了。

“相公!”

熟悉的聲音響起,擡眼入目便是一道不怎麼高大的身影,乃是中書舍人潘佑,任職不久,但此番東巡,在隨駕官屬之列。

潘佑是很好辨認的,那張臉也極具辨識度,因爲很醜,在大漢的中樞部司中,大概就屬他最醜了,因此,潘佑名氣很大,哪怕都是負面的。

大漢選官用人思想,以量才任用爲主,不計出身,顏值也不是主要考察標準。然而,那終究只是理想化的狀態,就當下大漢的官僚而言,可以肯定地說,至少有半數的官員任用,是考慮到出身背景的。

至於樣貌,雖然不在朝廷選官的明文標準之內,但是,選材的人心中會有所偏向。以貌取人不值得提倡,但這確是人間常態,好美厭醜也是人之常情,在官員選取上,長得好看同樣是一項優勢。

或許不乏金玉其外者,但面貌醜陋者,想要獲得認可總是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除非驚才絕豔到一定程度,到足以打消旁人幾乎本能般的偏見,否則醜人總是活得辛苦。

在大漢的朝堂之上,不說人人都是美男子,氣度不凡,但是長得醜的,確實也不多。而像潘佑這般,醜得特別,醜得清新脫俗、獨具一格的,也就只此一人。

同時,由於潘佑出身江南降臣,這並未大漢權力中樞的主流,屬於被排擠的一個團體,自然也更容易遭到鄙夷。

而就是這樣,仍舊得以在政事堂行走,緊緊地貼近大漢的權力中樞,也能佐證其不凡。

其不凡之處,有兩點,其一在於他本身有一定的才學;其二則是接連遇到貴人,先是韓熙載病逝前遺奏舉薦,後又有趙普的提拔。

在朝廷內部,往往是派系林立,而潘佑屬於兩個派別,其一是江南派,這個出身永遠也擺脫不了,其二則是改革派,他對於時政民生、國情制度具備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過自己的改革主張。

劉皇帝當國的這二十多年,本就是一個大變革時代,朝廷也經歷了多次改新,哪怕到開寶年代也一樣,國家大政方針總是在變化當中。

像潘佑這樣的人才,正常而言,是有用武之地的,甚至可能得到重用。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潘佑不僅沒有得到認可與看重,反而日漸疏遠漠視。

倒也不是因爲他那馳名朝野的醜陋面容,劉皇帝畢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以貌取熱不是他的作風。

如果要解釋一下,只能說潘佑生不逢時。朝廷的大政方針,大漢的每一道改創,無一不是在劉皇帝的首肯下展開進行的。

怎麼變,怎麼改,怎麼落實,都有劉皇帝在把關,而負責具體執行的,又有趙普等能臣賢相,不是區區一個潘佑就能指手畫腳的。

而潘佑有變革思想,有政策主張,但是他的思想主張,也不得劉皇帝認可。他提出,仿照周禮實行變法,這與劉皇帝的治國思想,完全南轅北轍。

不可否認,上古的周禮,有些治國理念,爲政思想,永遠也不會過時,具備極強的生命力,後世的變革者,也不少託周禮之名,行改革之事,比如王莽、宇文邕等。

哪怕如今的大漢,這諸多制度中,也有大量思想理念是在周禮的基礎上經上千年演變而成。但是,潘佑的主張,終究不合劉皇帝心意。

周禮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的思想理念,於劉皇帝而言,是不能全盤接受的。劉皇帝本人雖然是超脫的,凌駕於禮法制度之上,但他一向堅持的,卻是法制爲本,刑主德輔。

劉皇帝希望的,是所有人,都要循規蹈矩,遵守大漢的法制,所有人都在大漢的這套社會管理體系中承擔各自的角色,上不欺下,下不犯上。

對於這一點,潘佑顯然是沒能領會的,這也註定了他難以得到重用。而他具體提出的一些政策,比如復井田,依周禮置牛籍,更屬於開歷史倒車,別說朝廷反對,就是到民間,也難獲得認同,完全沒有實行的土壤。

再加上,潘佑本身性格孤僻,這大概是在白眼與嘲諷中成長的必然影響,不論是論政,還是諫言,都過於剛直激烈,實在不討喜。

過去,敢對劉皇帝犯顏直諫的人並不少,劉皇帝大多時候也是欣然納之,即便不予採納,也一笑而過。

但,那得分人的,而潘佑是哪根蔥,又哪裡能獲得劉皇帝格外寬待呢?事實上,若不是趙普的提拔,潘佑根本沒有可能升到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上來。

至於趙普欣賞潘佑哪些,或許只有趙普自己清楚了。

“何事?”趙普目光平和地看着潘佑,完全不爲他的醜容受影響,再醜的人,看多了也就習慣了。

潘佑也是面色如常,恭敬地奉上一道奏章,嘴裡說道:“這是關於自民間採購治疫藥材的制文,下官已然擬好,還請相公過目!”

眼下中原對抗疫症,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醫藥,藥材方面的緊缺是顯著的,僅靠朝廷的藥監調度供應,是不足的,因此,中樞這邊決定撥款,開始大規模地向民間採買各項藥用物資。

而行營之中,攜帶了兩百三十萬貫錢,可不是爲了劉皇帝巡途所用,這是專爲救災所用。從水災以來,朝廷災抗災賑濟方面,前前後後,已然撥款超過千萬了。

雖然相信潘佑擬製的能力,在中樞當職的這段時間,潘佑在這方面也從來沒有出過岔子。不過,趙普還是接過,仔細地閱覽一遍過後,方纔露出笑容,吩咐用印。

“可以發佈出去了!”趙普看着潘佑,道:“至於錢資,就從行營專款支取!”

“是!”

“你去吧!”

“相公!”潘佑駐足不動,又輕輕地喚了聲。

趙普的注意被引起了,看着他,態度依舊溫和,道:“還有何事?”

“下官有一請......”潘佑張了張嘴,似乎有些爲難,遲疑了片刻,低聲道。

“是不是有什麼爲難之處?直言無妨!”趙普道。

潘佑深吸了一口氣,鄭重地拱手道:“稟相公,濮州知州人選,至今未定!”

趙普眉毛一挑,道:“還在斟酌之中,不過也該定了,那邊的災情也不輕,缺少一個主事者,也不能一直依靠佐官們救急料理。怎麼,你有舉薦的人選?”

潘佑正色道:“回相公,下官想去試試!”

“哦?”趙普這下是真的詫異了,目光中也帶上了幾分審視:“你這個舍人的位置,可有不少人盯着,去中樞而就地方,這樣的選擇更是少見,爲何有這等想法?”

潘佑嘆息道:“詔制誥命,非下官所長,既無用武之地,下官寧願到濮州,爲百姓們做些實事!”

也就是趙普了,換個人聽潘佑這麼說,怕是難以容忍了。中書舍人,掌握朝廷機要,這是何等重要的位置,在潘佑口中,彷彿是務虛之事,這可是他主張提拔的。

“心意已決?”趙普倒也沒有繼續追問緣由,具體爲何,心裡也明白,沉吟了下,問。

“若相公不嫌下官鄙薄,還望成全!”潘佑道。

“當面向老夫要官的,大概也就你潘佑了!”趙普輕嘆一聲,半開玩笑道。

“相公提拔之恩,下官永不敢忘懷!”潘佑道。

“好了,我用你,看重的也是你的才幹!你很有主見,但唯此個性,過於剛烈了!”趙普嘆道。

“天性難改,讓相公爲難了!”潘佑道。

“你先下去,此事,老夫會考慮的!”趙普沒有應允,也沒有拒絕。

見狀,潘佑面色一急,想要再說些什麼,被趙普一個眼神便止住了。而對其表現,趙普多少是有些失望了,同時,也莫名地有種輕鬆之感。

這個潘佑,還是不適合在如今的朝廷爲官,也就是個能做事的人,否則就這察言觀色的能力,早就被趙普掃除出去了。

但畢竟算是自己提拔起來的人,不論如何,總要力挺的。此前,或許還有所憂慮,要是潘佑出了什麼事,牽連到自己。

如今他自請就任地方,倒也不失爲一個好的選擇,至少,地方上不像在中樞這麼引人矚目,容易受人針對。

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26章 問罪第361章 安東國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章 奉宸營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00章 城戰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64章 孺魏王第153章 削藩第37章 新政第34章 亡國之族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2章 難得積極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6章 遺奏十條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328章 默認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18章 走私第82章 矛盾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1章 功成第240章 家宴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76章 去鄴都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6章 冬至宴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676章 慘重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28章 用心第94章 善後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44章 堂審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
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26章 問罪第361章 安東國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章 奉宸營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00章 城戰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64章 孺魏王第153章 削藩第37章 新政第34章 亡國之族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2章 難得積極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6章 遺奏十條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328章 默認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18章 走私第82章 矛盾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1章 功成第240章 家宴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76章 去鄴都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26章 冬至宴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676章 慘重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28章 用心第94章 善後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44章 堂審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