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兵制改革

在劉皇帝的指示下,兵制改革,仍舊要遵從一個緩行、慎行的原則,大動干戈地進行留裁軍減兵,是劉皇帝直接嚴厲禁止,維護大漢的穩定,保證國防的安全,永遠是要放在首位的。

因此,哪怕趙普、王着、沉義倫等大臣,是迫切地希望能夠減少朝廷正兵的數量,也不得不遵從劉皇帝的意願,採取一個更爲穩妥的辦法對軍隊完成一個更新換代的過程。

至少,劉皇帝那不可動搖的態度徹底鬆動了,有了開始,便能期盼一個好的結果。

由趙普、曹彬等文武重臣擬策,經過劉皇帝的審定批准,大漢的兵制改革,於**十三年七月十五日,正式啓動。

按照改革計劃,以十年爲期,對大漢內外軍隊進行逐步的削減,力求到十年後,將大漢包括禁軍在內的在籍軍隊維持在四十萬人的規模。

其中,禁軍十五萬人,邊軍十五萬,地方軍隊十萬,當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目標,具體如何,還要看最終的裁軍結果。

然不論如何,按照這個目標去努力實現,以目前的軍隊規模來看,朝廷需要裁撤至少一半的軍隊,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想要讓政策平安順利地落地,需要時間,同樣也需要財政支持。

根據樞密院制定出的計劃,從十三年開始,將以每年5——6萬人的規模,對大漢內外軍隊進行裁減,同時,對每年新徵募士兵的數量進行控制,以達到削減軍隊規模的目的。

事實上,在樞密院對全國軍政的正常管理中,也是維持着裁汰與招募,不過那是正常的軍政運轉。畢竟,士兵也是會老的,軍中那些年齡大的士卒,也需要更年輕、更健壯的人來替代,那是一個健康的良性循環。

而在過去十多年中,新招募的士兵數量,基本是遠大於退役士兵的,大漢軍隊的急速膨脹,也是在那十多年中形成的。

畢竟,國土面積大了,國防治安的壓力也在上漲,到處都需要軍隊去駐守,去維持治安,去去彈壓叛亂。再加上幾次對外擴張的戰事,都需要兵馬的補充,而一次開寶北伐,就讓大漢進行了最爲瘋狂的暴兵,戰後雖然裁撤了一些,但大部分是保留下來,成爲在籍士兵。

一直到近幾年,軍隊的進出,才進入了一種相對緩慢的節奏,每年退役與新募的數量,都維持在萬人左右的低水平,並保持着平衡。

裁軍與募兵並行,仍舊是軍隊規模管理的主要政策,只不過在裁軍的大背景下,前者比重更大罷了。並且,對新募士卒的要求也更高,出身要清白,沒有犯罪記錄,身體素質也要更好,最好是有產良家。

按照改革方桉,在十三年剩下的半年中,便要正式啓動裁軍行動,規模一次性不會弄得太大,不要求全面鋪開,甚至只當做一個試點,目標就選定在京畿地區的禁兵。

時至如今,圍繞着大漢兩京,朝廷常年所屯禁軍便超過十五萬人,若加上全國各重要城市、戰略關隘以及輪戍諸邊者,禁軍的總兵力便有二十多萬人。

而以大漢當下的局面,中樞的權威,京畿的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實在沒有必要維持如大規模的禁軍。這其中,爲避免外重內虛,造成軍力失衡,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當決定進行裁軍,那自然是內外並舉,中樞的軍力下降了,那邊軍及地方軍隊自然要跟着削減。而真正走出這一步後,便沒有任何反悔的餘地了。

原本,趙普等臣是打算從邊軍開始整改的,並且選定遼東作爲第一處,但被劉皇帝拒絕了,在國防安全與內外平衡的考量上,劉皇帝選擇了前者。

顯然,比起對內地道州軍隊的改革,對邊軍的處理,劉皇帝要更爲審慎一些,要爲國防安全、邊疆安寧所慮,寧願暫時延後一些,並且直接要求樞密院在後續對邊軍的裁軍計劃中,務必做得更細緻些。

裁減朝廷在冊官兵,固然會極大地減輕朝廷的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是有益的。但這個過程,卻不是簡簡單單地削減兵額、退役士兵就行了的。

爲了減輕長期的財政壓力,會面臨短時間內更加繁重的負擔,裁兵並不是免費的,至少,每年數萬軍隊的退役,如何安排這些官兵,朝廷就需要付出一定代價去安撫,要照顧其情緒,否則惹得軍心不滿,人心動盪,會出大問題。

被裁撤的,可都是職業士兵,在軍中,除了接受忠君愛國主義教育,便是訓練軍事技能,訓練打仗,幾萬人一波地往民間轉業,處理不好,對社會治安都會造成嚴重威脅。

早年的時候,針對官兵的裁汰,朝廷基本都會安排妥當的,除了給錢、給地,還能儘量在地方安排一個職位,要麼轉爲待遇差些的輔卒,要麼回鄉裡地方。

但如今不行了,大漢的官吏隊伍已經足夠龐大,沒有那麼多的位置了,同時,裁兵的規模又大,以四十萬人來算,哪怕有十年的時間做緩衝,哪怕只是最低級的職位吏事,也不可能騰出四十萬個位置來。

因此,當下大漢官兵退役的待遇,也遠不如當初了,而爲了安撫人心,也只能從錢財上想辦法了。

爲此,劉皇帝又讓財政司每年撥款兩百萬貫,由樞密院、兵部、戶部遣專吏管理,專門針對官兵的退役事宜,按照軍職大小,予以補償,這算是遣散費。

爲了緩解財政司的壓力,劉皇帝又同意從內帑借錢了,當初的借款,通過幾年的時間,都還沒有全部還清,也就是劉皇帝不收利息。

不過這一回,劉皇帝主動得多,沒有多少廢話,一切以軍隊事務爲要。雖然每年兩百萬貫對朝廷而言不算太多,但是,朝廷裁軍的花費,可不只一個“遣散費”。

大漢的百姓,大部分人還是很樸實的,換作軍隊,也一樣,久經訓練、嚴明紀律的他們,面對裁撤,或許會有些怨言,但直接抗拒是不大可能,當然,前提是給的待遇足夠,要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但是,對於另外一批人,就不能單純地去靠錢財安撫了。大漢的軍隊體系,如果隊長以上就算軍官的話,那麼五萬人的裁撤規模,就代表每年有上千名軍官將“失業”。

對他們,自然不能苛求讓他們像普通士兵一般回家種地務農,軍職越高,越是如此。除了錢,還得給權,調任地方官府衙司爲官爲吏,是最好的處置辦法了。

這除了繼續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影響外,也因爲能在軍隊中當軍官的,都能稱得上大漢的人才,棄用這麼多具備管理能力的人才,也是朝廷的損失。

當然,這同樣給朝廷吏政管理帶來一個新的考驗,那就是在朝廷每年得保證額外一千多個官吏職位,以滿足對退役軍官的安排。

這或許有些麻煩,但終究只是小麻煩,趙普幾乎拍着胸脯向劉皇帝保證,此事能夠解決。而趙普打算採用的解決辦法就是,對地方的官員僚吏進行一次清退行動,騰出足夠的位置。

用趙普的話來講,軍隊的事,不只是軍隊的事,軍隊的改革,也需要全國協調支持。軍隊都開始做改革,做更新換代了,官僚隊伍,也該緊隨其後,跟着動一動,對那些年老的、腐敗的、尸位素餐的,進行調整,這是朝廷吏政的一貫要求,也符合吏治原則。

當然,話說得再漂亮,根本原因還是爲了配合兵制改革,方便妥當地安排退役軍官。對此,劉皇帝還是十分認同的,覺得趙普顧全大局,銳意改革,不愧宰相之姿。

在這方面,劉皇帝也是有經驗的,早年的時候,爲了聚攬權力,培植帝黨,他就曾以各種理由把朝廷內部的一些老臣勳貴給清退,騰出位置給年輕有爲且便於任用、控制的後來者。

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48章 西撤!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08章 蠢兒子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85章 賜宴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809章 餞行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51章 以鎰稱銖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1章 探監無題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46章 糧與錢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95章 玩陰謀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55章 見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6章 對策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48章 西撤!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97章 財計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7章 小張探花第141章 祭關公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07章 還京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66章 請辭?不許!
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48章 西撤!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08章 蠢兒子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9章 南國風起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85章 賜宴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809章 餞行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51章 以鎰稱銖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1章 探監無題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46章 糧與錢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95章 玩陰謀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57章 七月大朝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455章 見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76章 對策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48章 西撤!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97章 財計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7章 小張探花第141章 祭關公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07章 還京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66章 請辭?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