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0章 《桃蘭賦》

第1750章 《桃蘭賦》

明亮的陽光透過門窗簾幕進入崇政殿內,照在劉皇帝身上,殿中顯得很空曠,諸多繁雜的裝飾物品都被收起來了,原因是劉皇帝看着不爽。

隨着年紀的增長,老皇帝的脾氣也不免多了幾分乖張隨性,有的時候會對一些細節格外注意,甚至讓人感到莫名,皇帝越老越古怪,尋常人也實在把不住他的脈搏。

比如此時,劉皇帝就命人把御案擡到崇政殿的大門前,而他就坐在門前看書,直接感受着日光的照耀,哪怕額頭冒汗,也不在意。有點人雖陰沉,但心向光明的意思。

當然,劉皇帝是不會受罪的,殿中冰室已然啓動,案邊放着冰帕,擺着冷飲,還有兩名宮娥拿着蒲扇輕輕扇動着,那香汗淋漓的模樣,卻也可人。只是,老皇帝有些心如止水,也沒想着憐香惜玉,只顧自己享受着。

劉皇帝正拿着一篇文章在讀,名爲《桃蘭賦》這是今年明池文會期間所作,作者是七皇子吳公劉暉以及李煜,兩人合作而成。

明池是東京城內一座普通的湖泊,與汴水溝通,景色雖然秀麗,卻無獨具一格的風光,不過,劉暉賦予了它特性,連名字都是劉暉取的。從五年前開始,劉暉便糾集了一干博學名士、文人墨客,齊聚明池,飲酒作詩,寫文著賦。

幾年下來,在東京,甚至全國文壇,都是聲名遠揚,一年一度,每到春光無限之時,名士雲集,堪爲一大文壇盛事。

這些年,大漢的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尤其在民間,更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態,詩、詞、曲、賦、書、樂、畫,各有大家。

倉廩實而知禮節,經濟繁榮了,這文化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促進。除了官方會舉辦了一些文藝活動,民間的各種詩會、文會、音樂會也是層出不窮。

而由劉暉牽頭舉辦的明池文會,顯然屬於後來居上,畢竟那尊貴的身份就有絕對吸引力,就代表了成功的了一半,更何況,劉暉在文學上也確實天賦出衆,早就名揚海內。

有才有名又有權,如何不讓那些文人墨客望風影從,而幾年下來,劉暉的明池文會已經同由皇城司暗中支持的牡丹詩會,並列爲東京兩大文化盛會。

至於李煜嘛,這二十多年下來,日子倒也平靜,大富大貴沒有,卻也絕非粗茶淡飯,當初納降所定待遇,朝廷每年照給,從未背諾毀約,短缺於他。

甚至於,連自由都重新獲取,或許難離京城,但東京城內已可自由通行。家中,還有一個髮妻刁氏照顧,相濡以沫,拋開亡國之君的身份,不談那些惆悵與淒涼,只作尋常人家,李煜的日子還是很不錯,朝廷足夠善待於他。

並且,隨着這些年李煜所出作品越多,他的名聲也是越發大了,當年一首《虞美人》,便引得爭相傳誦,開封紙貴。而在東京的這些年,也正處於李煜創作高峰期,在其筆下,也着實誕生了一些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

隨着時間的流逝,過去那些曾經風光一時佔據四方的割據政權,早已湮滅爲歷史塵埃,也爲世人所遺忘。

而唯一的例外,大抵就是南唐了,原因就在於李煜,在於他的才情名氣。世人讀其詩文詞賦之時,就難免不去感受其心理,考究其來歷,感慨其出身,這也是筆桿子帶來的影響力。

而鑑於李煜在大漢文壇士林間的影響力,不是沒人就此表示憂慮,認爲這種現象很不好,李煜有藉詞言志、以文喻情之意,有邀買人心、博人同情之嫌,可謂居心叵測,需要鎮壓。

提軟禁李煜的有,提廢他雙手的人也有,甚至有直接提議殺李煜的,比如趙匡義。不得不說,若不是劉皇帝實在捨不得李煜之才,也實在不認爲他能給大漢帶來什麼威脅,以李煜這些年積累的文壇聲望,換作任何一個王朝,都只有死路一條。

李煜的詩詞太過動情,他的文賦也太過深刻.當然,除了劉皇帝不針對之外,便是七皇子劉暉向來欣賞李煜的才情,經常拜訪交流,多予維護,幫助李煜抵擋了許多難以招架的明槍暗箭。

因此,雖然劉氏滅了他大唐,但李煜對劉暉還是十分感激的,他本身也是個多愁善感之人,容易動情。劉暉舉辦的明池文會,李煜自然要給面子,並且又作出一篇傳誦東京的《桃蘭賦》。

當然,關於劉暉與李煜的交好,也是得到劉皇帝首肯的,這也算是安撫江南士民的一種舉措。統一之後,不論是人口、土地,還是經濟、文化,江南都大大地對朝廷做了補充。

而在過去的這些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南方人才,開始在大漢政壇涌現。早年的時候,或許不習北制,但等他們熟悉之後,順勢而改,其所能爆發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有南方繁榮的經濟做基礎,南方士人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得到壯大,而經濟條件越好,就越容易出人才,這也是一個道理。

良久,看得眼睛都有些花了,劉皇帝方纔放下手中的《桃蘭賦》,摸着鬍子,裝模作樣地琢磨了下,方纔道:“劉暉的文章,寫得是越發好了,似乎少了些浮麗,多了些自然。”

以劉皇帝的鑑賞水平,也實在難以說出什麼有水平的評論,從其本心而言,只是覺得,這二人怎麼長的腦子,怎麼能寫出那麼優美的文辭來,通篇一千餘句,全是駢文,既工整,又不缺氣韻

“傳詔,賜吳公金五十,銀百兩,蜀錦十緞,另外,把郭永平進獻的那盞琉璃燈給他送去!”劉皇帝心情很好,衝喦脫道:“告訴他,能多寫出一些傳世名作,就是對大漢做貢獻了!”

前面一些年,劉暉是不那麼安分的,一心邀名爭寵,尤其與南方的一些文臣、降臣走得很近,人也越發浮躁,誇誇其談。

後來引起劉皇帝不喜,敲打一番後,也就收斂了,尤其在周淑妃死後,劉暉也一改過去的浮躁,因爲好文,也長於著文,也專注於此道上,浸淫其間。

雖然劉皇帝知道,這個兒子實則還是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也沒有太在意,要完全沒個念想纔不正常。

看着這篇新賦,嘴裡念念叨叨的一陣,劉皇帝再度擡眼,夏日的陽光還是蠻刺眼的,感慨道:“盛夏已至啊!”

感受着籠罩在身上的熱量,劉皇帝不自然地扭了扭身體,衝邊上侍立一宮娥道:“朕身上癢得很,你來給朕撓撓”

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26章 問罪第351章 林邑國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77章 間策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0章 御宴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9章 叔父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93章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61章 折氏進宮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12章 兄弟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61章 大捷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66章 陷河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452章 皇孫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章 態度迥異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09章 衡釀第59章 不知死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57章 劉老四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83章 抉擇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93章 升遷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68章 西縣第44章 太后相召第56章 是非
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26章 問罪第351章 林邑國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77章 間策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0章 御宴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9章 叔父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93章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61章 折氏進宮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12章 兄弟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61章 大捷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66章 陷河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452章 皇孫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6章 態度迥異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09章 衡釀第59章 不知死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57章 劉老四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83章 抉擇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93章 升遷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68章 西縣第44章 太后相召第56章 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