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遺澤

東京,內城,秦王府,至今那高門上懸掛的門匾所書,依舊是那五個字:敕建秦王府。東西二京各一座王府,這是劉煦這一脈在大漢唯二留下的痕跡了,至少在表面上,其他財產、土地、奴僕都被劉煦一股腦兒投資到安東了。

直接去西京,就是連夜趕也來不及的,因此傍晚時分抵達開封后便徑直入城歇息,回到東京城,秦王府總是要來看一看的。

從去年降詔,正式冊封安東國開始,就有一個問題縈繞在大漢臣僚們的腦海:安東王冊立了,那秦王爵還合適保留嗎?

原本,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一心維護正統的官員早已蠢蠢欲動,只不過同樣心存顧忌,老皇帝對皇長子的感情也不是什麼秘密了,所謂疏不間親,真要上那麼一道奏章,還是需要莫大的勇氣,需要冒着殺頭的風險。

等到劉煦薨逝的消息傳來,一下子便消停了,在那等時候去拿“秦王”爵說事,就不是忠言逆耳,而是單純找死了。

同時,劉煦死了,也是一個機會,把秦王爵從劉煦身上拿掉困難,但是對付劉文淵,那難度可就下降幾個等級了,在朝廷內部已然形成了一個共識,劉文淵可承安東王位,不可襲秦王爵,這於情於理都是說得通的。當然,此事和大漢許多事情一樣,最終要看的還是老皇帝的意思。

事實上,對於劉文淵此番進京,西京那邊已經有一大波人表示密切關注,有些人甚至已經打好腹稿,摩拳擦掌,要把秦王爵從安東一脈頭頂摘除。

表面上,此事只是一個王爵的問題,這已然夠嚴肅重大,但深層次的原因,顯然還在大漢法統承繼上。關於封國王,劉皇帝曾說過,在外爲國王,在內爲臣子,不得不說,這讓很大一批太子黨臣僚不滿意。

換個思路來理解,劉煦的安東封王,完全可以看作是在秦王的基礎上,賞賜了一個國,而名義上,他依舊是皇長子、大漢親王,這如何能行?

劉煦已然故去了,不便針對再提,但劉文淵就不同,大臣們可不信他與老皇帝的關係能深厚到哪裡去。已經稀裡糊塗一年多了,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必須將此事區別清楚,免生禍患,法理上的東西是容不得含糊的,不只安東這一脈,其他封國也是一般,朝中封爵應該予以收回

而從劉文淵的角度來說,自然是想着把秦王、安東兩個王爵都繼承下來,別看他年輕,但也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好處,旁的不說,這一等秦王每年的俸祿都是一大筆錢,足夠在安東做不少事情了。

同樣的,劉文淵也清楚,想要達成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劉煦當年感受到的打壓與阻力,雖然還沒有深刻的體會,但常年在劉煦身邊多年見識,已足以讓他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秦王府內,常年還是有些人在的,清掃庭除,修房葺瓦,但最爲重要的,這還是安東在大漢京畿各類活動的基地之一。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大漢商界崛起了一股新的勢力,“東商”,毫無疑問是依附於安東這個軍政勢力的商賈,而其中最爲核心的,自然是由秦王府親自操控的商人勢力。

除了利用“東商”將安東的資源特產販到大漢內地道州獲利之外,也通過這些獲利反哺安東發展,而“東商”活動的範圍,也主要集中在遼東、河北、河南以及京畿。

另一方面,則藉着行商的便利,做一些秘密工作,尤其是政治情報。此前組織中心在東京,隨着劉皇帝再幸洛陽,重心也隨之轉移到西京,因此眼下開封秦王府這邊只剩下一些商業經營以及普通情報作用,但這毫無疑問仍是安東在大漢經營網絡的重要核心

劉煦前前後後二十餘年辛苦經營的東西,顯然絕不止明面上的安東國,那些隱藏在陰影處的資源同樣價值巨大,如今,都成爲了留給劉文淵的巨大財富。

書房內,衛隊長小心翼翼地把一個匣子置於桌案上,這是一個裝飾精美的禮盒,劉文淵也不作話,掏出一把鑰匙,輕輕地打開,觀察着。嵌在盒內的,是一株栩栩如生的長白老參,說不清年份,至少千年,乃至更久,但可以確定的是,爲了摘得這株老參,付出了好幾名採參人的性命。

這,自然是劉文淵覲獻給劉皇帝的禮物,而衛隊長這一路,除了保護劉文淵安全,就是看護好這份價值千金的禮物。

檢查了一番,放下心來,擺擺手,隊長會意退下。沒一會兒,有三人在侍衛的引導下進入房間,年紀都不算小,但各個沉穩,見到劉文淵齊聲下拜:“臣等拜見大王!”

劉文淵坐在書案後,默不作聲地審視了這三人一會兒,方纔沉聲道:“免禮!都介紹一下自己吧!”

“是!”

這三人,自然是劉煦給劉文淵留下的忠僕了,都是劉煦親手調教出來的,也是安東國在東京地區各勢力的主要負責人。一負責秦王府的掌固(實爲組織工作),一負責各產業經營,一負責情報打聽,組織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嚴密仔細。

而劉文淵此來,自然是要見個面,同時正式接收這些秘密勢力,讓他們看看新主人。聽取彙報是一個最適合瞭解下情的辦法,而隨着三人對東京諸事務的彙報,劉文淵卻有些恍惚了。

許久,方纔回過神,看着三人,恢復了威嚴,沉聲道:“你們都是先王舊人,也是安東的幹才忠臣,你們的功勞,先王沒有忘記,我也自有褒獎。東京之事,一切如舊,做好你們手頭的事情!”“是!謝大王,臣等誓死效忠!”三人趕忙應道,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的眼睛裡察覺到輕鬆的意味。

畢竟,對他們這樣的人言,主人的更換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此前他們對劉文淵並不熟悉,生怕新主折騰,所幸,劉文淵穩住了。

三人告退,劉文淵坐在位置上,沉思不已,時間久了,兩眼甚至有幾分迷離。到現在爲止,他才真正意識到,先父劉煦究竟給他留下了多少財富,有些東西,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心潮有些澎湃,念頭有些複雜,劉文淵甚至有種拿涼水往頭上澆一澆的衝動。走出房間,夜色已深,王府庭院正處在一片靜謐與安詳之中,暈黃的燈火照亮着道路與走廊,顯得如夢如幻,風鈴在輕風的吹拂下柔柔搖曳,發出陣陣悅耳的聲響

劉文淵少時還是在這座王府待了些年頭的,各處仍舊有些久遠卻熟悉的印象,許多地方也有他跑過、跳過的痕跡,心情是沉靜下來了,但一抹悵然又油然而生

當劉文淵一個人沉浸在有些孤單的氛圍中時,白永琳來了,腳步聲很輕快,顯然心情不錯。偏頭看着這個印象大爲改觀的表兄,劉文淵問道:“琳哥,看你滿臉春光,何故如此高興?”

聞問,白永琳笑容微斂,拱手道:“經年未歸,心切而喜,回府轉了轉,見識了一番這東京的民聲人氣,大感溫馨啊”

“也是,你在東京待的時間,可要比我久多了!”見其表情認真,劉文淵也輕聲道。

看着劉文淵,白永琳臉上閃過一抹遲疑後,還是拱手開口了:“大王,適才一些朋友找到臣,希望能夠代爲引薦,想拜會大王!”

聞言,劉文淵不由玩味地看了看白永琳:“何人?”

“回大王!臣在東京也有一些狐朋狗友”白永琳趕忙回了句,觀察了下,又小聲道:“都是與臣交好的幾名勳貴子弟。”

審視的目光在白永琳的身上轉悠了下,有所意動,琢磨了好一會兒,劉文淵輕輕搖頭:“罷了!此行,不宜節外生枝!”

()

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4章 交待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9章 長沙第1714章 百姓苦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5章 大洗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4章 平息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49章 降表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465章 “教匪”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811章 歸來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67章 請辭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04章 冬夜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707章第27章 父子座談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82章 殺俘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85章 浮雕第1694章 鹽州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84章 夏州降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25章 頌公亭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83章 降將第180章 過鄴都第283章 降將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4章 厚葬之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20章 折家第70章 大禮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80章 投漢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98章 溫柔鄉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459章 挫折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98章 軍心可用
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4章 交待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9章 長沙第1714章 百姓苦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5章 大洗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4章 平息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49章 降表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465章 “教匪”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811章 歸來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67章 請辭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04章 冬夜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707章第27章 父子座談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82章 殺俘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85章 浮雕第1694章 鹽州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84章 夏州降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25章 頌公亭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83章 降將第180章 過鄴都第283章 降將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4章 厚葬之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20章 折家第70章 大禮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80章 投漢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98章 溫柔鄉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9章 兩個人才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459章 挫折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98章 軍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