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

“你反覆提到華州當地、家鄉下卦縣如何如何,顯然,對於當地的情況,你是瞭解頗深,也有過細緻的走訪調查吧!”稍微穩定情緒,恢復冷靜之後,劉皇帝看着寇準,問道:“說說看,在你們華州,最積極行土地兼併的,都是哪些人?”

這卻是要寇準指名道姓地繼續出賣家鄉“父老”了,不過,在此等事上,寇準顯然沒有太多的道德負擔,否則也不會以華州爲例,向劉皇帝點破。

斟酌了下,寇準稟道:“回陛下,華州當地固有的一些豪強郡望,部分小有職權的各級官吏,經商有成的商賈,還有便是退伍還鄉的勳位,另外,州縣兩級官府經營的職田也在逐漸擴大”

聽寇準這麼一說,劉皇帝倒也沒有多少意外,甚至嘖嘖感嘆道:“官、商、豪強,果然逃不開這三者啊!”

很快便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了,盯着寇準道:“你所言退伍勳位,指的可是朝廷安排在各地官府、鄉里任職的退伍軍官軍吏?”

“是!”寇準頷首道。

劉皇帝聞言,愣了一會兒,然後哈哈大笑幾聲,言語中透着譏諷:“無用功!無用功啊!太想當然!太高看自己了!”

劉皇帝在那裡說着胡話,讓寇準及侍候在旁的嵒脫面面相覷,但二者心中謹慎等級卻提到最高,劉皇帝雖然笑着,但看他那表情,可不像開心的樣子。

要知道,當初劉皇帝把軍中退役的那些低級軍官、有功士卒,安插在鄉里,就是爲了通過這些人,去平衡原本的宗族豪強勢力。

在早期的時候,這些有一定管理能力,對皇帝與軍隊感恩,對朝廷與國家高度認同的退役軍人羣體,確實在維護大漢統治上,起到了不小的積極作用。

那個時期,也正是因爲有這些人存在,朝廷對於鄉里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強,不論是收稅還是徵發勞役、兵役,都十分順暢。

然而,時間在流逝,人也在不斷改變,早先劉皇帝自認爲的一招妙棋,也逐漸暴露出其弊端來。

那些被安插在鄉里基層爲吏的退役軍人,大部分是被同化了的,與那些舊宗族、豪強勾結在一起,沆瀣一氣,甚至是,直接替代他們,成爲鄉村裡的土皇帝。

他們是見過大世面的,能夠被安排爲吏的,基本都是有軍功的,身上帶有勳位,並且,由於軍人出身,作風往往強硬粗暴,控制慾強。

這些人的能量一爆發出來,對於地方基層造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他們有一些胡作非爲,也更屬正常了,而地方官府能不能制?顯然很難,軍人這種羣體,也是好抱團的,有這樣一層身份在,身上便籠罩着光環,不是好欺負的。

事實上,關於退役軍官軍吏在地方上強兇霸道,作奸犯科,違法亂紀,早在乾祐時期,便已經初見矛頭,那時,劉皇帝便十分憤怒,也用嚴厲手段處置了一批人。但是,對他們的任用於倚重,絲毫沒有改變。

至少,由這些對國家高度認同的基層職吏,確實有助於劉皇帝的中央集權,有益於官府掌控地方。至少,在稅收、徭役的收取上,確實便利許多。而不論對中央朝廷,還是對地方官府來說,這兩點都是最重要的了。

過去,朝廷仰仗地方上豪強望族,除了實在無力管控之外,這方面,同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關於那些退伍軍人出身的基層職吏,他們的發展趨勢,劉皇帝實則是早有察覺的,他又不是蠢人,即便一時反應不過來,這幾十年的時間,哪兒能沒點認識,只是故作不知罷了。

然而,當寇準把這些劉皇帝有些刻意忽視的東西當面戳破時,劉皇帝這心裡,自然是五味雜陳的。

劉皇帝究竟有多厭惡豪強?事實上,這還得看統治需要,根據國情局勢來。大漢初建時,外有諸國割據,內則藩鎮林立,中央權威薄弱,這種情況下,對於那些地方豪強,劉皇帝怎能有好感,恨不能全部清除,將流失的治權通通收歸朝廷官府。

但事物的發展是運動的,到開寶二十三年的今日,再提起豪強什麼的,劉皇帝嘴裡還是那般嚴厲,但心中早已妥協了。

如果是從他劉家江山的角度來看,這些豪強是有存在必要的,對統治者而言,那些黎民黔首,最好能永遠束縛在土地之上,安心地做帝國的順民,老實地被剝削。

即便劉皇帝一直堅的移民實邊,也只是讓那些草民換個地方開墾,順便充實邊關,鞏固國防,維護大漢的統治。對於屁民,如果完全放開約束控制,那天下恐怕也是不會安定,社會治安也是會亂的。

實事求是地說,地方的土地兼併,對普通百姓的控制,對朝廷的統治是有一定益處的。很多朝廷無法做到的事情,恰恰是靠他們幫忙的。

兩成的失地農民,多不多,以大漢如今近億的人口來說,數量是挺多。但是,若沒有這些人,大漢那麼多權貴家族、官僚地主的地,誰來種,他們的他們的利益誰來滿足,畢竟他們對大漢帝國統治維繫作用纔是最大的。

何況,這麼多人的去處,也不都是淪爲佃民、扈從、僕傭,也有經商、出海、移民屯邊者。而以整個大漢來看,畢竟還剩下那麼多自耕農,情況即便有惡化的趨勢,但就目前來說,有多嚴峻,也需理性看待。

想通了這些,劉皇帝便考慮起寇準進諫的目的來了,恐怕不在移民實邊的問題上。

腦中雜亂的思緒飄飛許久,劉皇帝再度恢復平靜,瞥向寇準,道:“你向朕指出了這些問題,朕也接受了,但如何解決,你可有想法?”

聞問,寇準有些矜持地答道:“臣淺薄無知,不好妄談!”

“在朕面前,就不需這般裝模作樣了!”劉皇帝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前面講了那麼多,不說完,你豈能痛快?”

見狀,寇準這才思索了下,而後拱手道:“陛下,臣以爲,最主要的對策,便是澄清吏治,約束豪強,禁止他們相互勾結,巧取豪奪,胡作非爲!朝廷當禁止地方豪強限制百姓人身自由,對於那些違法亂紀者,當依法嚴懲。”

寇準這話一出,就已經證明他的成分如何了,這就是庶族地主階級的代表。所提的對策,也帶有極強的妥協性,求改良,也非變革。

劉皇帝是個高度集權的專制君主,屁股所坐的位置早讓他“端正”了思想,統治者就是統治者,剝削階級就是剝削階級,一切有利於他統治的事情,他都願意去做,而一切不利於他統治的事情,都要阻止取締。

不過,在面對寇準的說法時,劉皇帝還是不禁輕笑道:“你所說,不過老生常談罷了!過去,朝廷不是一直這樣做的嗎?但爲何,仍舊難以遏制?”

不待寇準接話,劉皇帝便冷冷道:“歸根究底,還是朝廷工作做得不到位,有監督執法不嚴,甚至知法違法,與利益相關者,狼狽爲奸,沆瀣一氣者!”

對於如今的劉皇帝惡言,所思所想者,也僅僅是爲了延續他帝國的統治罷了。只要土地交易的政策不變,那麼兼併勢不可免,更改變政策,又談何容易,何況也容易帶出新問題。

因此,一直以來,劉皇帝所採取的方法,也是限制加改良,治標不治本。以大漢如今的生產力與社會發展情況,想要尋求治本,本就是不切實際,這一點劉皇帝心裡也同樣清楚,革命,革的是自己的命。

土地兼併,做是可以做的,但你做得太過分,吃相不能太難看,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即便依附在你身上,你也得讓人活得下去,不能把人逼上絕路。

然而,天下大部分的剝削階級,似乎都沒有這個認識,偏偏貪婪無度,習慣性地把事情做絕,而這種情況,纔是劉皇帝真正要打擊的,這些也是動搖大漢統治的敵人。

因此,對於寇準的提議,劉皇帝一邊表示認可的同時,一邊說道:“看起來,大漢從官府到地方,又需要一次清理了!你們說朕,能讓那些巧取豪奪、欺壓良善,知法犯法,掘我大漢根基的奸賊好過嗎?”

劉皇帝話說得很輕巧,甚至很溫柔,但語氣中流露出的那股寒意,卻讓人不禁發顫。

又看向寇準,劉皇帝想了想,道:“寇準進諫有功,言之有物,拜爲關內道監察御史!”

寇準略微有些意外,這便升官了?但面上保持着平靜,恭聲道:“謝陛下!”

事實上,這也不算升官,只是轉正,授予實職罷了。作爲一個才通過科考入仕的進士而言,不足一月,便能轉正,也一件比較傳奇的事了,至少在當下的大漢,比較少見。要知道,就連上一屆的進士,都還有人沒定去處,還在觀政見習了。

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2章 幽燕變故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33章 面聖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94章 減稅難第264章 孺魏王第461章 癲狂?第115章 冬月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29章 遊市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67章 請辭第497章 重拾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36章 母、妻、子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90章 憂勞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59章 挫折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52章 面聖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11章 動心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27章 不允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06章 誘惑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96章 缺人了第459章 挫折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40章 定論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8章 殿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62章 緊鑼密鼓世宗篇終 駕崩第7章 風波第296章 反響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
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2章 幽燕變故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33章 面聖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94章 減稅難第264章 孺魏王第461章 癲狂?第115章 冬月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29章 遊市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67章 請辭第497章 重拾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36章 母、妻、子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90章 憂勞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59章 挫折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52章 面聖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11章 動心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27章 不允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06章 誘惑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96章 缺人了第459章 挫折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40章 定論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8章 殿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62章 緊鑼密鼓世宗篇終 駕崩第7章 風波第296章 反響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