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還朝

劉承祐納高氏之後,在鄴都,再無要事。立冬迫近,詔令下,平叛大軍乃還,劉承祐攜新婦隨駕而返。九月十日御駕自東京發,戰事終結,立冬而還,前後歷一月的時間。

鄴都乃至河北的事務,劉知遠基本委託給高行周了,爲了給高行周省卻麻煩,又將職在澶州的慕容彥超移鎮天平軍(鄆州)。有種發配的感覺,顧及慕容彥超的感情,以其同平章事,以使相之尊鎮鄆州,對這小弟,劉知遠也是十分優厚了。

慕容彥超既移鎮,郭榮則十分順當地接替之,上任鎮寧軍節度,替朝廷治守澶州這北門鎖鑰。

還師途中,路經白馬之時,劉知遠果斷將義成節度使劉信給調離了,給他升了官,擢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許州節度、同平章事。

劉信上任滑州,不過幾個月,聚斂成性,貪黷無忌,又於治內大行酷法,苛虐百姓,滑州境內,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劉知遠是實在沒辦法,只能將之給調離。即便委之爲許州節度,也不讓他就鎮,而是命其隨駕回開封,統領禁軍。

此前就是因爲信任,劉知遠方纔把滑州、澶州這等拱衛東京的要地交給劉信、慕容彥超。但經此行,劉知遠是反應過來,這兩兄弟雖然可信,但實無鎮定地方的才幹,反而長於禍害百姓,真以要地與之,初衷達不到不說,反而容易出大問題。

劉知遠是真無奈,遍觀宗室皇親,要麼就是才德欠缺,要麼就是少不更事,可堪一用的,數一圈,竟然挑不出三兩個。所幸,劉崇那個弟弟在太原,沒有亂來,否則,他真想不出一個足夠信任的人去鎮守河東這龍興之地。

劉信調離滑州,關於繼任者,劉知遠征求了劉承祐的意見。那股子意思,越來越明顯了......

對此,劉承祐基本上是猜測劉知遠的心思,給出一個人選,護聖都指揮使郭從義。

郭從義爲人謹慎,富有謀略,文武雙全。當然,這些是次要因素,最重要的是,郭從義是“老革命”了,與劉知遠交情深厚。

當年因罪謫遷,因母喪北歸還鄉,劉知遠出鎮河東時,啓用其爲河東馬步軍都虞侯,其後便一直追隨劉知遠,剿匪、平叛、抗擊契丹。大漢之立,亦有從龍之功,劉知遠走晉、絳出河東,郭從義一直是先鋒之任,最先進東京城的漢軍將領,也是他。此番隨軍平杜重威,雖沒有什麼拿得出來的戰績,但苦勞總歸是有的。

郭從義多才藝,能寫文作詩,擅長工書,大概是因爲有文化的緣故,爲將十分內斂。在大漢朝諸將之中,不算出衆,存在感不似史宏肇、劉信等人那般足,但確是那種不可或缺的類型,每有事,總能想到他。

這樣一個有才幹、資歷足、值得信任的宿臣,用來鎮守滑州重地,無論怎麼權衡,都是上佳人選。劉承祐的舉薦,顯然很合劉知遠心意,劉承祐幾乎是眼見着其露出笑容,直接知會隨行的中書官員書寫委任制書。

杜重威之叛,於中原劉漢朝廷來講,就像是一道坎兒,跨過去了,或許不是康莊大道,但動盪不安的局勢眼見着穩定下來了,至少這個泥足巨人,又能艱難前行了。有杜重威的下場在前,作爲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的各方節度們,眼見着消停不少。

不過好消息,姑且算是好消息吧,來自北方。燕王趙延壽報,遼軍苦戰幽州不克,撤退了。在幽州,耶律阮率大軍南攻,也打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眼見着入冬,糧秣不繼,士氣衰落,而堅城難下,無奈退兵。不過撤退之前,掠漢民數千人北返。

北邊的戰事,可比鄴都要殘酷得多,損傷最大的,還得數幽燕的漢民。起初,耶律阮初至塞南之時,對蕭翰、耶律解裡等契丹貴族苛虐漢民,致漢人反遼異常不滿。

要知道,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父子,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纔是治下胡、漢能夠勉強“和諧”共存,這一下子,便使矛盾爆發出來,且異常尖銳,相互之間,血債滿滿。

耶律阮是個喜好漢家文化的人,對漢人也有一些特殊的“感情”,繼位成爲遼帝之後,便不顧諸大臣的反對,立他自開封搶的熟婦甄氏爲皇后。

不過,圍攻幽州難下的情況下,也就不憋着其豺狼之心了,派軍大肆搜掠漢民,以其衝城。遼軍廠於野戰,短於城攻,自然不會以短擊長,去強打幽州。以往南侵作戰,胡騎主野戰剽掠,攻城這種髒活累活都是又契丹國內的漢人、燕兵去做,但是如今燕人反了,幽燕動亂,於契丹人而言真是莫大的損失。

按照耶律阮的初衷,幽州城強打不下,那便圍,困死趙延壽,城中那麼多人,料想也堅持不了多久。但他顯然錯估了城中的情況,那場針對胡人的清洗,使得燕軍聚斂了大量的輜需,趙延壽又自涿、易補充了不少。以屠胡之故,城中的抵抗決心也格外強,就那麼硬抗着,困城三月餘,縱城中有百姓餓死,仍舊死撐。

趙延壽也是在城中宣傳,幽州若失,契丹人必屠城,這一點,大部分人都堅信,沒理由不相信。果然,把遼軍給熬退了......

撤退之前,耶律阮十分不敢地派騎兵,於涿、易搜掠,甚至有囂張者繼續向南,被慕容延釗、李筠合力擋了回去。

幽州這場鏖兵,以遼軍攻城未果北撤告終,但前後,遼軍除了耗費了大量物資外,兵力的減損並不大,但是,收穫也很乾,可以用得不償失來形容。

契丹國內,經過這一年的大喜大悲的轉換,戰敗、內亂,又傾盡國力來取幽州,失敗。本就艱難的契丹,這個冬季,一定十分難熬,比大漢朝廷好不到哪兒去。

至於幽燕,雖然軍民合力,擊退了遼軍,但經此動亂,用民生凋敝都難形容其苦痛,各州滿目瘡痍,幾成廢墟。趙延壽報,幽州城內外,死漢民四萬有餘,更遑論其他。本是秋收時節,田畝中的糧食,也大部分被遼騎搶掠、破壞,燕軍處於被捱打,只搶收到了一小部分。

今歲冬,幽燕可能還會死更多的人......

對幽燕的局勢,劉承祐實則早有過推演與猜想,但真當這樣的結果成爲現實的時候,劉承祐有些自閉了。

拿着北邊發來的奏報,劉承祐只覺沉甸甸的,有些恍惚,他心裡已完全沒了當初“奇計”告成的自得與喜意。基本可以說,幽燕之殤,皆出於他的手筆。

日後的史書上,定然會記上那麼一筆,周王毒策亂幽燕,縱使用春秋筆法美化一番,此策背後的累累屍骨,是怎麼都無法抹除的。

事實上,幽燕的漢民,在契丹統治的這十年中,勉強能夠用“安寧”來形容,至少,在幽燕境內,享有了十年的太平。

有那麼一剎那,劉承祐甚至自我懷疑,自己的做法究竟對不對。

“我,是不是做錯了?”與劉知遠對案而坐,劉承祐沉着一張臉,低聲問道。

見他這副表現,劉知遠則直接呵斥道:“你什麼時候這麼軟弱了?當初,在朕面前,是怎麼樣意氣風發地敘說幽燕之議的益處的?”

劉承祐麪皮抽搐了下,以幽燕之亂,減輕北國疆防的壓力,換得大漢天下的穩定。說得,卻是挺輕鬆的。但是,這大漢江山,穩定了嗎?

“異日如欲北取關山,寧禍幽燕,也不可使其爲契丹助力!”劉知遠冷冷地盯着劉承祐。這些想法,當初也是劉承祐說與他聽的。

聞言,沉默了許久,劉承祐終於平視劉知遠,看着老父那蒼老面孔上的堅定表情。拱了拱手:“兒臣,明白了!”

劉知遠氣勢又慢慢地弱了下去,佝着身體,思量了一會兒,召來人吩咐着:“着中樞遣使,北上幽州,替朕嘉獎燕王,勉慰抗擊契丹的將士,祭奠死難的軍民。”

“另外,傳詔,對南逃的燕民,着成德、橫海、義武三節度,並瀛、莫、祁、泰諸州將吏,儘量收容安置......”

“是!”

劉承祐是麻木着一張臉,回到自己的帳篷的,新婦高懷瑾安分地待着,見到劉承祐那張臉,有些詫異。

南歸途中,兩個人也慢慢地有了些交流,在高氏眼中,劉承祐臉上雖然甚少有什麼表情,平日裡不露聲色,但像這樣,明顯地心情不好,卻還是頭一次見到。

“殿下。”高懷瑾試探着叫了聲。

“嗯。”劉承祐隨口應了聲。

坐在行軍榻上,沉思着。見他這副模樣,高氏沒來由地,母性氾濫,跟着坐了下來,輕輕地挨着他,溫柔地探手,握住他的手。

觸碰之間,嚇了一跳,她發現劉承祐的手格外地冰冷。不過很快,柔柔地將劉承祐的手,拉着自衣衽放入其衣襟內,貼着細嫩的肌膚,給他暖手......

手被溫熱包裹,劉承祐回過了神,扭頭看着高氏,見着玉容微蹙,忍耐着胸脯間的冰涼。劉承祐拿出了手,嘴角竟然揚起一道笑容,這是高懷瑾第一次看劉承祐笑,只是不夠暖。

“去拿點酒來,陪我喝幾杯。”劉承祐聲音仍舊平淡。

聽聞其吩咐,高氏立刻順了順胸前的綾亂,應聲而去。

劉承祐本不是什麼脆弱的人,早已恢復過來,他只是在反思。透過幽燕之事,他又有了一層更深的體悟。到了他這個身份與地位,真的是一條建議,一個策略,甚至一個想法,都關乎千萬黎民的生死榮辱。日後,萬事都得慎重,三思而後行。

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章 王、鄭二公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7章 小張探花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17章 修法第7章 風波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7章 新政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3章 日常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78章 會獵第194章 減稅難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9章 鳳翔戰況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7章 請辭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10章 剋制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3章 延禧驛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59章 挫折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00章 禦敵第375章 少林寺第362章 分封?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21章 道士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61章 安東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9章 王峻歸來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91章 酬功第9章 王峻歸來第349章 邊情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59章 挫折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04章 在真定第265章 楊無敵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9章 寫得不錯!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8章 召還二郎?半島史話·奇葩第339章 那一腳第397章 指點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57章 提親第29章 太后的病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
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章 王、鄭二公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7章 小張探花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17章 修法第7章 風波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7章 新政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65章 制舉進展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3章 日常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78章 會獵第194章 減稅難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9章 鳳翔戰況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7章 請辭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10章 剋制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3章 延禧驛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59章 挫折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00章 禦敵第375章 少林寺第362章 分封?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21章 道士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61章 安東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9章 王峻歸來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91章 酬功第9章 王峻歸來第349章 邊情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59章 挫折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04章 在真定第265章 楊無敵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9章 寫得不錯!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8章 召還二郎?半島史話·奇葩第339章 那一腳第397章 指點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57章 提親第29章 太后的病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