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太子的安排

“殿下,是否回宮?”馬懷遇的開口,將劉暘從那絲絲縷縷悵惘的情緒中拽了回來。

扭頭,看着人高馬大、一臉認真的馬懷遇,劉暘突然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叫着二人陪他坐下,對着一壺已然喝乾淨的酒。

看着馬懷遇,劉暘說道:“懷遇,你是功勳英烈之後,又擁郡公高爵,這麼多年,一直在我身邊做個侍衛,實在太委屈你了!”

劉暘的話裡,隱隱透着一抹愧疚,馬懷遇感受到了,因而反應也有些動容,答道:“殿下何出此言?臣少孤,幸得陛下收養,方得周全,順利長成。

十多年來,陛下與娘娘待臣如子,殿下視臣如弟,如此深恩厚遇,臣向來感激涕零,無以爲報。

先父爲何給臣取名字懷遇,不就是希望臣能永遠牢記陛下對我父子二人的恩澤嗎?能爲中涓,侍衛左右,已是臣榮幸,只恨不足,何談委屈?

再者,跟在殿下身邊這些年,時時聆聽教誨,增廣見識,臣也覺大有長進,這樣的機遇,乃是旁人羨慕而不得的,臣也只會感激。

至於身負之爵位,那是陛下之恩典,是先父之功勳,而非臣打拼所得......”

聽馬懷遇這一番衷心陳述,劉暘還沒反應,慕容德豐便一副大受感染的模樣,衝他讚道:“懷遇忠勇剛正,康慨豪情,令人心折啊,馬薊國公在世之時,大抵便是如此風采了!”

說着,又以一種玩笑的語氣調侃道:“可惜啊,你這樣的壯志滿懷,不免令人嫉妒啊,多少將士,沙場縱橫,打拼一生,都難得一封......”

這話也算半真半假了,要知道,他慕容德豐在朝廷中,也算小有名氣,青年俊才,太子心腹,皇帝也頗爲看中的。甚至於,在衛國公慕容延釗在世之時,就曾斷言過,興慕容家門者,乃是這個二子。

但有一點不可改變的現實便是,如今繼承了慕容延釗大部分政治遺產與資產的,乃是他兄長慕容德業。哪怕在很多人眼中,慕容德豐確實要比慕容德業優秀,但是,大漢如今的衛國公,名字慕容德業。

因此,哪怕對於衆多跑仕途的權貴子弟而言,馬懷遇這樣的際遇,也是用羨慕嫉妒恨都難以盡述心情的。

而聽馬懷遇在太子面前說什麼爵位是皇帝的恩賜,是先父的功名,而非自己打拼,云云。若不是瞭解馬懷遇,慕容德豐都要忍不住去猜測這小子是不是在炫耀了,簡直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相比之下,劉暘的心情則沒有那麼複雜,對於這個幾乎跟着自己長大的“弟弟”,有一說一,劉暘的感情真就比那些同根同種的兄弟還要親密些。

臉上洋溢着溫和的笑容,劉暘探手拍了拍馬懷遇肩膀,道:“懷遇他日,必成大器!”

“不過,一直待在我身邊,終究缺少歷練!”劉暘就像兄長一般關懷,娓娓而談:“如今,你的基礎已然打磨地足夠夯實,需要到外面闖一闖,把所學所知,施展出來!”

щщщ ▪ttκΛ n ▪¢○

面對劉暘諄諄之言,馬懷遇只覺心頭一暖,未加多慮,拱手道:“殿下關懷,臣感激涕零!”

“你呀!怕是心裡也早就想外放了吧!”看着馬懷遇,劉皇帝語氣輕鬆道。

馬懷遇臉上露出點醇厚的笑容,若是擡手撓撓腦袋,會顯得憨直些,應道:“明察秋毫,臣......”

“好了!你就不用恭維我了!”他一張嘴,便大概能夠猜出要說些什麼了,擺擺手說:“關於你的去向,你自己想來也有所考慮吧,說說看!”

聞言,馬懷遇表情變得嚴肅,略作斟酌,拱手請道:“殿下,臣希望去東北!”

“哦?”劉暘似乎有些訝異。

馬懷遇認真地道:“先父當年傷逝於榆關,恨不能提兵東進,爲大漢收取遼東,此爲一生之憾。

今朝廷已擊破遼東,兵壓海東,臣才幹德行難與先父相比,只能遵從先父遺志,建功立業於東北,以報陛下與朝廷對我父子兩代之厚遇!”

“好!”慕容德豐切實地承擔着一個捧跟的角色,馬懷遇言罷,頓時拊掌大讚,就差豎個大拇指了:“如此,父子兩代竭忠盡誠,用事東北,將來必成一段佳話啊!”

劉暘也笑了笑,對馬懷遇肯定道:“當年北伐時,你也行營,對當地的情況會熟悉些,東北不失於一個合適的去處。不過,當初在行營,你隨我也止步於遼沉,如今東北諸事,在於黃龍府外,對此,你要有個準備,不可大意!”

“殿下教誨,臣謹記!”馬懷遇站起身來,拱手拜道,像是保證一般。

“坐!不要這麼拘束!”見狀,劉暘趕忙朝他招招手。

說完馬懷遇的安排,劉暘又轉向慕容德豐,說:“日新,你有什麼想法?”

“嗯?”突然提到自己,慕容德豐微訥,但迅速反應過來,遲疑了下,說:“懷遇若去東北,臣若再去,就怕殿下這邊......”

劉暘灑然一笑,小小地調侃一句:“怎麼,你還怕我身邊缺少可用之人嗎?”

“自然不是!”慕容德豐立刻道:“殿下龍鳳之姿,本當駕馭英豪,天下有才之士,都任您調用,豈缺區區一個慕容德豐。”

能用的人自然不會少,但用得順手,且能寄託腹心者,那就不易得了。

但劉暘既發此問,顯然心中是做下了決議了,對慕容德豐道:“你在京任職也多年,在我身邊,雖然參謀軍政,但是爲政治民之道,還是缺乏歷練。

就連我,對理政治民,實則也是有欠缺的,陛下常教導我,要捨得躬下身體,俯觀蒼生民情,但想要做到,何其不易。

每每接見地方官吏述職時,總能有所得,爲何,就是因爲他們更清楚地方情況,而我只能從奏章上去了解、猜測,這樣的認識,終究是淺薄,不夠深徹的。

你繼續待在我身邊,想再進一步,也將遇到阻力,還不如外放地方,去另外一片天地開拓......”

“臣明白了!”慕容德豐自然是聰明人,稍作思考,便明白劉暘的培養提拔之意,感激道:“多謝殿下!”

“你想去何處?”劉暘還是很開明地問起慕容德豐的建議。

比起馬懷遇,慕容德豐的想法或許要多一些,思吟幾許,鄭重道:“臣願去漠南!”

聞言,劉暘眉頭下意識地蹙起,打量了他一眼,道:“你可想好了,去漠南,可要做好受苦的準備了!”

若是掉書袋,慕容德豐能夠說出一大套文章以表現自己的志向于堅持,但是,只是認真回了三個字:“臣明白!”

看了看慕容德豐,劉暘的眼神中浮現出少許滿意之色。略微琢磨了下,說道:“漠南情況,以諸族爲要,你也明白,我會安排,讓你負責監察當地部族王化推行,當好生配合晉王與當地官吏爲政。此事,對大漢十分重要,關乎到疆陲之安寧,當謹慎從事!”

“是!”

“去了之後,記得來信!”劉暘又輕嘆道。

“是!”

“你也一樣!”劉暘又看向馬懷遇。

看着亭間乾乾淨淨的壺杯,劉暘語調變得輕鬆,又說:“此間酒水已盡,宮中尚有,走,我們回宮喝酒去,也算我提前爲你們踐行了......”

慕容德豐與馬懷遇這兩個太子黨死忠,一個去東北,一個去漠南,或許劉暘自己都不清楚,是否有其他用意。

馬懷遇或許不會想太多,但慕容德豐,絕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24章 辭表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36章 趙都帥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章 分食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7章 戰略所向第9章 新官上任第296章 反響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8章 會獵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1章 大敗蜀軍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98章 事泄了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61章 癲狂?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9章 公府密議第34章 苦難第84章 夏州降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70章 御宴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82章 李氏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3章 日常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6章 問罪第1771章 襄陽王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16章 尾聲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68章 二次北巡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45章 中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42章 戰後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052章 回京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7章 西京風波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9章 寫得不錯!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1章 功成第184章 教訓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85章 趙礪案第48章 耿崇美第8章 楊蘇還京第269章 軍事會議
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24章 辭表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36章 趙都帥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章 分食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7章 戰略所向第9章 新官上任第296章 反響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78章 會獵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1章 大敗蜀軍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98章 事泄了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61章 癲狂?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9章 公府密議第34章 苦難第84章 夏州降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70章 御宴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82章 李氏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5章 室韋覆滅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3章 日常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6章 問罪第1771章 襄陽王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16章 尾聲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68章 二次北巡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45章 中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42章 戰後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052章 回京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7章 西京風波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9章 寫得不錯!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1章 功成第184章 教訓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85章 趙礪案第48章 耿崇美第8章 楊蘇還京第269章 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