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故交情誼

距離上元節過去並沒有多久,市井、街肆、牌坊間,還掛着大量的花燈與綵帶,只待拆除。作爲南方人,東京的春寒對於鍾謨而言,依舊不是那麼好受的,所幸還有和煦春光的照耀。漫步街市間,享受東京風物繁華,鍾謨一副怡然自得的表現,幾乎沉浸其間。

鍾謨的興致很高,遍尋南市,想要找到當初自己擺攤寫文謀生的地方,可惜事物變化,已不可尋,連當年的一點情狀,都難覓蹤跡。

有些緣分在內,遇到了當年施捨他包子的攤主。當初的小攤主,已有了自己的鋪面,就在南市酒街之上,鋪面不大,但生意很好,因爲味道上佳,聞名街曲,得了個“孫包子”的諢號。

故人相見,自然心情愉悅,親切相談。“孫包子”是個市儈精明的人,見到衣着、氣度不凡的鐘謨,熱情相待,共敘前誼。對於鍾謨自然是恭維不斷,但是人一飄,就顯得少了自知之明,拿着鍾謨當初的落魄說事,又對在場相識者吹噓自己當年怎麼看出鍾謨的不凡,以及大方贈食之恩......

當年的落魄經歷,鍾謨素不以爲恥辱,反常以自勉。不過,昔日的恩人拿着當年的往事情誼當談資來吹噓,或許並沒有惡意,只是小市民的虛榮心在作祟,鍾謨這心裡仍舊生出了些異樣情緒。

嘴上笑眯眯,大度容之,並連番表示感激之情。告辭之時,鍾謨又留下了一塊銀錠,然後毫不留戀地帶人離開了。

“尚書,那等庸賤小民,市儈粗鄙,毫無自知之明,竟敢那般無禮,與你攀談。”跟着的隨從,還忍不住對鍾謨嘟囔道,語氣裡盡是鄙視之意。

鍾謨倒是一副灑然之態:“你也說了,市井商販,不知禮儀,我又何必計較。再者,當年我潦倒之時,他確實對我有恩,雖則只幾個肉包,卻大解我腹中飢餓,我也該承他一份恩情。若因爲他多說了幾句,我就怪罪於他,那我的心胸豈不太狹隘了......”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在南市內逛了近兩個時辰,尋了處酒肆,喝了點小酒,臨近黃昏,車伕小廝興沖沖地跑了回來,帶着精明的笑容:“官人,你要找的地方,小的給你找到了,也問了,確是張姓人家。京城大改,街坊裡曲大都改了名字次號,若是一般人,可找不到,就是小的,也費了不少口舌......”

聽其言,觀其態,鍾謨哪裡不明白什麼意思,朝着隨從一支使:“你辛苦了,賞!”

“小的謝賞!”車伕立刻眉開眼笑。

“帶路吧!”

“是!”

傍晚時分,光暗風冷,鍾謨披上了一件外袍,出得南市,周遭的大戶人家已然點亮了燭火,黑夜降臨,萬家燈火的點綴,使得偌大的東京城更顯治世氣象。

感受着城中景象,鍾謨暗中決定,待在東京剩下的日子,他要把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再認真走一遭,再寫一篇《東京遊記》。

當年寄居開封,他曾寫了一份《東京見聞》,回到金陵後曾獻與李璟,以其文辭之美,見聞之實,大加讚賞。後於金陵文人間傳閱抄送,當時值淮南大敗不久,整個唐廷都屈服於北漢的淫威之下,在漢廷影響益大的背景下,很多人都通過那份記聞來了解開封,瞭解大漢。

鍾謨所尋的,自然是當年寄宿的張家,論及恩情,那纔是鍾謨所銘記的,容身之所,衣食保證。

東京的大修,對於普通市民的印象,着實不小,張家宅院,原本處於開封南端,接近城門,經過擴建之後,幾乎處於城市中央了。

“大變樣了啊!”站在安靜的宅門前,鍾謨不由感慨道。

宅院仍是普通小院,只是顯然經過翻修,門戶設計與整條街道的民宅都保持着統一,鍾謨知道,那時官府的要求。不過,能夠感覺得到,張家的日子,應該還算不錯。

僕人上前叫門,沒有等候片刻,宅門大開,探出半個身子,是個少年,面帶稚氣,打量着鍾謨幾人,有些好奇:“你們是誰?”

“你是張光耀吧!”鍾謨上前幾步,問道。

少年點了點頭:“是啊!你是何人?”

“光耀,多年不見,不認識老夫了嗎?”鍾謨微笑道。

張家子名達,字光耀,還是當初南歸前,鍾謨給他取的字。少年聞言一奇,揉了揉眼睛,待看清鍾謨的相貌,面色大喜:“你是鍾先生?”

話雖是疑問,但語氣十分肯定,說着便扭頭朝裡喊道:“爹!娘!張先生回來了!”

吼了幾嗓子,大開宅門,直接在門側朝着鍾謨跪倒,在鍾謨愣神間,實實在在地磕了三個響頭。這副大禮,恭敬相待,讓鍾謨十分感慨。當即扶起他,說不必行此大禮,少年則認真地答道,當以師禮相待。

當年,作爲老師,教過張家兄妹一段時間,臨走前,又給他留下了一本《論語》,並叮囑他好好學習。

鍾謨的到來,讓寂靜的張家小院熱鬧起來,張氏夫婦聽到動靜,一起迎了出來。鍾謨當即命人將採辦的禮物奉上,隨即觀察着那夫婦。

張老漢又蒼老了許多,但不算雄壯的身軀,看起來還是那般結實,對鍾謨很恭敬,還是訥於言的樸實形象。張妻與當年比起來,樣貌也沒有多少變化,還是那種民間壯婦,只是發間白絲多了不少。

宅院裡邊,顯然翻新過,廚房、雞籠還是老位置,屋舍也還是那幾個間,井上加了個軲轆,邊上的老樹依舊斜立,在暮色中影影綽綽的。見此景象,鍾謨也不免觸景生情。

因爲鍾謨的拜訪,特地加了三支嶄新的蠟燭,將屋內照得亮堂了許多。

“早知鍾先生上門,我們定然準備些好吃食,怠慢了先生,還請見諒!”作爲一家之主,張老漢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正值飯時,桌上擺着飯菜,不過顯然是中午吃剩下的。張老漢當即對其妻吩咐道:“把家裡的肉拿出來,再做幾樣菜!”

“好!先生稍待!”張妻應道。

“不必了大嫂!”鍾謨卻止住了她,笑道:“當初落魄之時,一頓飽飯依然足矣。兄長家食,鍾某如今仍舊吃得!煩勞添雙碗筷即可!”

“這怎麼行?先生既是貴人,又是恩客,我們怎麼能拿這些剩飯剩菜招待你!”站在旁邊的少年張達說道。

鍾謨身份如何,張家人瞭解雖然不算深入,但也知其不凡。如今,光看其穿着,以及在門前侍候的僕人,就知道其境況如何了。是以,這言行舉止之間,明顯陪着小心,也不敢放肆,但那熱情卻也是真的。

在鍾謨的堅持下,張家人無奈,張老漢又讓老妻把家裡儲着的一罈酒拿出來,鍾謨這倒沒有拒絕。鍾謨先夾了一筷剩菜,刨了兩口剩飯,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張家人這纔有種釋然的感覺。妻、子要站着,也被鍾謨叫着同桌進食。

落座,吃着菜,喝着酒,一番寒暄是免不了的。

“家裡似乎少了個人吶!你家小娘呢?”鍾謨問道。

張妻說道:“去年就嫁人了!”

“哦?想來應該是良配,樸實人家吧!”鍾謨笑道。

張老漢答道:“本來應該是今年成婚的,不過對方父親是一名禁軍什長,要跟着去川蜀打仗。先生也知道,戰場上刀劍無眼,未免遺憾,這才緊急將兒女的婚事先辦了!”

注意到張老漢的左手,少了兩根指頭,不由問其原因。張妻嘆了口氣,說:“前年在肉行,遇到鬥毆的,一個不慎,把手指切了!”

張老漢下意識地把左手要藏起來,鍾謨問:“那你如今作何營生?”

笑了笑,張老漢道:“在街裡謀了個更夫的差事,夜路雖然走得多些,但樂得自在!”

微微頷首,鍾謨目光四移,嘆息道:“張兄,恕我冒昧一問,當年我離開前,曾以銀錢相贈,何以如今,仍是這般粗衣簡食,甘於清貧!”

當年,劉承祐賞了鍾謨百兩銀錢,他強硬地給了張家人一半。五十兩銀錢,在大漢的購買力可是驚人的,即便是在東京。以張家人的儉樸,縱不能常年大魚大肉,但改善衣食,活得滋潤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聞問,張達主動應道:“先生給的錢,大部分都拿來供我讀書了!後來官府下令翻新屋宅,重修門牆也花了些。去年小娘出嫁,置辦了些嫁妝......”

說着,張達起身,鄭重地對鍾謨道:“先生對我家的大恩,此生銘記。將來,我必以十倍酬之!”

聽其言,鍾謨灑然一笑,搖頭道:“你們一家對我的恩德,纔是我該永遠銘記的!”

“你書讀得如何?”鍾謨突然問。

“先生所授《千字文》及《論語》,如今已能通背!”張達謙笑道。

“有時間,那我可要考校考校你!”鍾謨摸了摸鬍鬚,說:“將來有何打算?”

“妹夫一家給我謀了個縣刀筆吏的職位,我拒絕了!”張達應道:“我想等學有所成,參加科舉!”

“有志氣......”鍾謨哈哈一笑。

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1章 議治湖湘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052章 回京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695章 袁家莊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08章 井陘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482章 李氏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98章 做賊心虛無題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98章 秋獵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31章 泰來樓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15章 瀛州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9章 韓常案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62章 分封?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61章 新問題第269章 愛將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96章 缺人了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4章 苦難第36章 西面來人第31章 功成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70章 立場第416章 面試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78章 滄州府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64章 監國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84章 反響第162章 薨逝第45章 移鎮之議第85章 安心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17章 機會第39章 濮州案(2)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25章 冬至宴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14章 還京第51章 如今的大漢世宗篇47 封禪第14章 外戚第153章 削藩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86章 籠絡人心
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1章 議治湖湘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052章 回京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695章 袁家莊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08章 井陘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482章 李氏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98章 做賊心虛無題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98章 秋獵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31章 泰來樓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15章 瀛州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9章 韓常案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62章 分封?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61章 新問題第269章 愛將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96章 缺人了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4章 苦難第36章 西面來人第31章 功成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70章 立場第416章 面試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78章 滄州府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64章 監國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84章 反響第162章 薨逝第45章 移鎮之議第85章 安心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17章 機會第39章 濮州案(2)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25章 冬至宴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14章 還京第51章 如今的大漢世宗篇47 封禪第14章 外戚第153章 削藩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86章 籠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