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先震後蝗

東京這邊,大漢皇帝劉承祐正與朝堂諸公着惱着,緣由很簡單,天公不作美。

河北又鬧災了,地震。此次地震,波及範圍很廣,幽、定、滄、貝、深、冀爲主災區,恆青邢洺亦受影響,諸州官民,人雖然沒死多少,但財產損失無算。

似乎有那麼句諺語,大旱之後必有大震,但於大漢而言,這災害的頻率也實在有些頻繁。旱災,蝗災,地震,還基本集中在河北......

自立國以來,河北諸州中能自足者,也就恆、青寥寥數州罷了,並且僅是勉強的程度。

似滄、貝、深、冀這樣在兩年間有所恢復者,還能流着淚舔舔傷口,但是似幽州、定州這樣的地方,那日子可就難過了。

定州,義武軍節度,大漢邊陲之地,周遭雖爲恆州、幽州等重地,又爲邊防要塞,外可憑太行之險對抗契丹,內則扼成德、盧龍之咽喉。

如此要地,卻如山南西道的金州(今陝西安康)一般,幾如遺棄之地,平日裡不管不問的,任由匪性十足的節度使孫方簡折騰。然其地戶不過萬,地偏民疲,此番震災,也忍不住主動向朝廷上表,姿態放得很低,請求調撥錢糧。

幽州自不必說來,兵災不斷,就沒太平過,治下生產就一直沒恢復到正常水平過,其內軍、政、民矛盾尖銳,人口不斷流失,比起兩年前,幽燕之地的漢民已經不足當初的一半。就這樣的情況,還需養近兩萬步騎,御防契丹,時刻準備應變。

燕王趙匡贊,在幽州地界,雖然沒有其父趙延壽的威望,但也還是頗有能力的一個人,施放了許多安民政策,協調治下矛盾,勉強維持着他“幽州共主”的地位。可以說,趙匡贊在幽州面臨的情況,比起劉承祐初繼位時,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不,地震一起,趙匡贊又很習慣性地向朝廷“打報告”,要錢要糧,且直接獅子大開口,要麥、粟各五萬石,爲朝廷斷然拒絕,經過商議之後,忍着滴血的疼,削減着自東京調撥一部分錢糧北上支援,至於削減額度,一半。

討要錢糧,拒絕,商議,削減輸送......這大概是一年多以來,幽州方向與朝廷之間的交流方式。

至於定州方面,朝廷就沒那麼大方了,下詔,若定州百姓家園墮毀,稼苗夷壞,可南下恆州就食。

至於其他州縣,朝廷只有嚴令敦促諸州,各救其災,各安其民了。

地震的影響仍在,遠未消去,兗州、鄆州、齊州接連上報,州內有蝝生,諸州雖未報旱,氣候卻也頗爲乾燥,蝗災又來了。

未幾,鄴都高行週報,博州睹蝝生彌亙數裡,一夕並化爲蝶飛去。朝廷趕緊下令,命諸州做好撲蝗滅蝗的準備,冬麥已然成熟,正值夏收之際,可不能再似去歲那邊,糧食減產過分。劉承祐想將高行周自鄴都調回東京,已經想了半年了,又作罷。

初期的大漢王朝,真的是多災多難。

即便國事再艱難,得知使唐的陶谷與王溥歸來,劉承祐還是快速地暫時把注意力從災情上轉移開,投向他心心所念的南唐情況上。

爲表重視,劉承祐命舅父宣徽使李業親自出城去迎,同時,在其還朝之後,便於崇政殿中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

“此次使唐,歷時近兩月,辛苦二位了!”劉承祐先接見了陶、王二人,賜茶賜座,勉慰道。

“爲陛下盡忠,爲大漢效命,那是臣等的榮幸,豈敢言苦?”在劉承祐面前,陶谷又恢復了他的恭順與嚴敬,大發舔功。

聽此言,王溥不禁瞥了眼陶谷,見其人那一臉謙卑的樣態,那般的迥然,那般自然,那般令人驚訝,就仿似會變臉一般,裝都裝不出來。

“此次使唐,仰賴陛下之威嚴,大漢之強盛,臣二人方得以不負陛下囑託,成功與唐主議和,另得南唐覲獻糧三萬石,錢兩萬緡......”陶谷眉開眼笑而又目露殷切地望着劉承祐,獻寶似的。

大致的情況,早由二者提前具書報與東京。

“卻也不少了!”不過,劉承祐一張嘴,窮鬼的屬性立時便暴露出來了,面容像一朵花骨朵,微微張展,一揚手:

“幽定諸州大震,缺錢少糧,朕正自頭疼。這些錢糧,正可北輸,那趙匡贊,除了向朝廷要錢糧,真是什麼也不會了......”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劉承祐嘴裡隨意地抱怨着,不過語氣,更像種調侃。

“河北大震?”王溥神情有些嚴肅,問道。

“是!去年旱災,又起蝗禍,今歲入夏,又來震災,兗鄆等地,蝗又起!”劉承祐是一幅苦中作樂的表情,道:“這上天,都不欲讓朕與大漢好好消停一段時間啊。此番震災,東京好不容易存有點閒資,又消耗掉了......”

“陛下僅當此乃上天對大漢的考驗,陛下嘗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大抵如是吧。”陶谷向劉承祐勸慰道,還拿劉承祐的“名言”來舉例。

劉承祐的反應,倒沒有多少尷尬處,很是大氣地說道:“從來人禍大於天災,區區震害,豈能動搖朕的心志?”

“陛下豪情激越,臣實欽佩!”陶谷躬身一禮。

擺擺手,劉承祐對陶谷的恭維基本免疫,不過嘴角還是微微抽了一下。

“金陵一行感覺如何?”劉承祐問。

“臣等乃中原大國使節,彼國偏據一域,豈敢無禮。那唐主親宴臣等,召南唐大臣作陪,言談之間,對我朝頗爲畏敬……”陶谷答道。

劉承祐不由看向陶谷,心中起疑,直覺其言,言過其實。

面上不動聲色,劉承祐轉向王溥,又問:“那唐主李璟如何?”

面對劉承祐此問,王溥不假思索,說道:“唐主樣貌端正,爲人儒和,頗具雅儀,喜好詞賦,文才甚佳,非凡俗之流,可稱大家!”

“好!能得王卿如此評價,確是不凡!”劉承祐聞言樂了:“在此道上,朕恐怕是拍馬也難望其尾啊!”

陶谷顯然明白劉承祐在樂什麼,躬身一禮,媚言道:“詩詞文章,終究小道。於治國統兵之道上,唐主不及陛下萬一。於此大爭之世,唐主文弱如此,非其國臣民之福!”

“然於大漢而言,確是再好不過的福音了!”王溥也作禮,附和道。

“看起來,二卿金陵一行,確實有所收穫啊!”劉承祐笑容一斂,語氣恢復平淡。

“官家,大臣們都到齊了!”內侍張德鈞稟報道。

“走!”劉承祐率先起身,朝崇政殿正殿而去,嘴裡說着:“將你們使唐所觀所感,對諸公分享一番!”

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81章 行宮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16章 馬政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章 柩前繼位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21章 道士第406章 調任第1740章 農民苦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79章 勢孤危第488章 真實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47章 談話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720章 靜默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13章 晉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96章 天花板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41章 向錢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88章 真實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693章 安西王第98章 溫柔鄉第9章 公府密議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章 遺奏十條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308章 新貴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93章 班師第341章 向錢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75章 軍略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93章 楊邠案(1)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
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481章 行宮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16章 馬政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章 柩前繼位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21章 道士第406章 調任第1740章 農民苦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79章 勢孤危第488章 真實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47章 談話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720章 靜默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13章 晉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96章 天花板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41章 向錢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88章 真實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693章 安西王第98章 溫柔鄉第9章 公府密議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章 遺奏十條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308章 新貴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93章 班師第341章 向錢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75章 軍略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93章 楊邠案(1)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