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剝削者

寢殿中,劉皇帝還是以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樣趴在榻上,但精神儼然恢復了許多,偏着頭,兩眼略顯暗澹,但那直勾勾的眼神,看得劉規心頭直發毛。

審視只是幾個呼吸的工夫,劉皇帝開口了,語速慢悠悠的,讓人感受不到絲毫感情:“如今少府管理帝產,還有多少土地?”

對於這些數據,劉規一向是敏感的,幾乎可以如數家珍,何況早有準備,因此回答起來沒有絲毫滯澀:“稟官家,少府所轄土地,全國各道諸類耕地,約計有十二萬頃,山陽、燕山北道、河西有牧場約計三十萬頃,另有山林果園,其數難幾乎,仍在持續清丈中.......”

劉規的回答透着一股幹練之風,劉皇帝微微頷首,想了想,說道:“把這些東西,一一統計清楚,怕是不容易吧!”

聞言,劉規很是澹定,拱手應道:“有志者,事竟成,清丈土地,雖然繁重瑣碎,但畢竟只是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只需沉心穩步推進即可......”

劉規這話倒是說得實在,這畢竟是皇室的私產,縱然少不了一些蠅營狗苟之事,但強權自上而下壓下來,所謂的阻礙,比豆腐強不了多少,一碰即碎,因而清查起來,是沒有絕對性困難的,只看上面的決心。

劉皇帝欣賞的,大概就是劉規這股做事的態度,有股子心氣,很合他胃口。嘴角稍微扯動了一下,又問道:“爲皇室勞作的農牧民,有多少人?”

“經過新一輪清查,由各地下屬彙報少府,彙總得知,全國約有農民384500戶,牧民28340戶!”劉規答道:“不過,這些彙報,猶待進一步的核查,不過,小的預計,即便有所出入,誤差也不會太大......”

幾個簡簡單單的數據,將皇室產業眼下的一些面貌揭露出來,哪怕僅僅是一部分,也足夠令人震驚。

別的不說,僅僅是農牧這兩項傳統地產,其規模便是以萬頃計,而更爲關鍵的則是,爲了保證這些土地、草場的有效利用,大量的勞動力或主動、或被動地壓在上面。

僅這兩項,便有超過四十萬戶的大漢百姓在爲皇室服務,以大漢當下每戶人口的平均水平,那意味着至少兩百五十萬的人,若是加上少府管轄的其他產業,爲皇室服務的人,恐怕至少是突破三百萬的。這幾乎佔大漢當下在籍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這樣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

而關鍵的是,這些爲皇室產業服務的百姓,尤其是哪些農牧民,自然是不用交朝廷正稅的,否則,皇帝刮一層,朝廷再刮一層,是容易出現大問題的......

劉皇帝一直深恨,極端厭惡那些盜取國財、偷稅漏稅、敲骨吸血的權貴,然而從皇室產業的情狀分析,吸大漢最多血的,恰恰是皇室,真正的竊國大盜,就是他劉皇帝。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一點,劉皇帝是深以爲然,也是大漢官民的普世價值,劉皇帝享有一定的特權,經營一定的產業,是理所應當的,而劉皇帝能主動把內帑國庫加以區分,並堅持幾十年,從不取國庫之資以足私慾,這在歷代帝王之中,都是極其難得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在皇室掌握這足夠話語權,少府財政寬裕,足以滿足皇室的一切開支與需要,否則,那就是君國一體,該取用的時候不會有絲毫猶豫。

同樣的,若有人拿此類的理由,說什麼不當與民爭利,那劉皇帝也是必定要打擊回去的,過去不是沒有這樣的“忠臣”,但在這方面直諫的結果,都不怎麼美好,那些人的下場,也堪稱悽慘。

如果只是鍼砭時政,對劉皇帝爲政得失進行一定的議論建言,即便觸怒了劉皇帝,也大多是個貶官的結果,再多也不過流放邊關。

但是,若想對內帑,對少府財政,對皇室私產動歪心思,那面臨的,將是劉皇帝直接而嚴酷的打擊,那幾乎是報復性的,從身體心理雙層面的。

對於名義與實際的區別,劉皇帝是始終看得很清楚的,皇室必須得擁有獨立的財政,必須要有足夠的帑藏儲備。

不只是爲了與國庫區別,分開管理,避免公私混用,出現弊病,也因爲,這是皇權穩固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別的且不提,當朝廷財政,需要幾次三番地向皇室借款,以度過難關之時,誰佔據主動,皇權的穩定健康,這些問題不言而喻。因此,誰要從劉皇帝碗裡搶食,誰想要動皇室私產,哪怕只是一些傾向,都將遭到劉皇帝的無情懲治,而理由往往是一個劉皇帝經常掛在嘴上的詞:其心可誅。

劉皇帝長期保持這類似的心態,在少府事務上,也就形成了一種難以捉摸的風格。一方面是嚴厲地維護少府利益,一方面又對這樣的吃相感到殘酷,同時,對於一些基本問題,也下意識地忽略。

而此時,在聽完劉規的回答,沉吟許久之後,劉皇帝終於問出他此前有些刻意迴避的問題:“這些農戶,每年勞作產出多少,向少府繳納多少錢糧,每戶所得報酬,又是多少?”

聞問,劉規臉上少有地露出了些遲疑,小心地瞄了劉皇帝一眼,答道:“回官家,根據過去十年少府在耕地收益的統計,每戶耕作土地在30-50畝不等,畝產各類穀物在的1.5石-2石間,每年畝產穀物約計3.8石,其中七成上繳少府,三成農戶自用。另外有桑、麻、棉、高粱等作物,其中八成由少府收取......”

劉規嘴裡吐出一個個數據,劉皇帝心中則默默測算着,良久,擰着眉問道:“如此高額的負擔,百姓們的日子怎麼過,不會有怨言?”

劉規臉上的遲疑之色更重了,不過迎着劉皇帝那帶着點陰霾的目光,不敢湖弄,想了想,小心地應道:“怨望多少是有一些的,不過,能爲陛下勞作,是他們的幸事,衆農戶也多感榮幸,再者,爲皇室耕種,可保安定,至少不會遭到他人的欺辱......”

聽劉規這麼說,劉皇帝兩眼睜大了些,死死地盯了劉規一會兒,方纔冷冷道:“你這睜着眼睛說瞎話的本事,是見漲啊!和誰學的?嵒脫?”

一聽這話,劉規兩腿一軟,跪下連忙:“小的不敢?”

而在外邊傾聽的嵒脫,聽劉皇帝提到自己,也是嚇了一跳,幸好心理素質足夠,沒有冒出聲來。

劉皇帝臉上明顯帶着一抹羞怒的表情,斥道:“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七八成都收穫都交給皇室了,你和朕說,這對那些農戶是幸事?要換作是朕,只怕心中造就把那吸血的皇帝罵個狗血臨頭了!”

面對劉皇帝的訓斥,劉規縮緊脖子,忙不迭地告罪:“陛下教訓得是,是小的妄言了!”

劉皇帝並不覺得劉規的請罪有幾分真心,左右也只是裝個樣子,做給自己看的罷了。

當然,劉皇帝也沒有過分糾結於此,琢磨了一會兒,下定決心一般,吩咐道:“改!一定要改,大改!”

“請官家示下!”劉規拱手道。

“爲皇室耕作農戶,其每年上繳錢糧,當與朝廷稅收新制靠攏!”劉皇帝是邊思考,邊吩咐:“每畝田地,每年收取不當超過75文!”

對此,劉規明顯猶豫了下,還是躬身應是。不過,依舊忍不住對劉皇帝提醒道:“官家,倘若按此標準收取,那今後少府每年在田土上的收益,將大大減少.......”

以當下糧肉價格測算,少府每年僅在農業收入上的進項,便在一千萬貫上下,即便刨除一些流通交易上的成本,剩下的依舊是筆鉅款,但高收益是建立在對農戶的殘酷剝削上的。

一旦照劉皇帝的想法來,那麼即便皇室土地都是肥田沃土,今後從中收取的利益,將是銳減,成倍翻番地減少。

“少就少吧!”而對於劉規的提醒,劉皇帝則是一副看得很澹的樣子:“總不能讓人說,大漢皇帝對待子民還不如一些土豪鄉紳對待佃戶......”

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52章 面聖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26章 冬至宴2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80章 “新對策”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6章 言官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71章 殺,不殺?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61章 新問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36章 迎奉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世宗篇47 封禪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42章 殺肥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348章 老皇帝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60章 論婿第78章 火油彈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428章 用心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52章 皇孫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42章 殺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08章 井陘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41章 祭關公第1765章 三郡公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39章 韓常案第200章 誰能繼位?
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52章 面聖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26章 冬至宴2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80章 “新對策”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6章 言官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71章 殺,不殺?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61章 新問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36章 迎奉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世宗篇47 封禪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42章 殺肥第4章 中原易主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348章 老皇帝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60章 論婿第78章 火油彈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428章 用心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52章 皇孫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42章 殺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08章 井陘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41章 祭關公第1765章 三郡公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39章 韓常案第200章 誰能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