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

“說了這麼多,朕口都渴了!”事情有了定論,殿中的氣氛也就緩和了下來,劉皇帝就像一頭收斂起來利爪的猛虎,臉上露出點近乎施捨的笑意,言語都輕鬆不少,衝恭立在側的喦脫呵斥道:“沒看到朕與李卿敘話嗎?爲何不上茶?”

大概被劉皇帝方纔的龍威給震懾到了,聞斥,喦脫這才反應過來,趕忙應道:“是小的疏忽了,請官家恕罪,小的立刻差人奉茶!”

言罷,喦脫便屁股朝外,躬着身體退下去安排了。劉皇帝指着喦脫,對李崇矩道:“此閹宦,也是朕身邊老人了,素會伺候人,辦事很得體,連他都有疏漏的時候!由此可見,是人便會出錯,朕也不例外,因此,有些事情,卿也不必介懷!”

突然聽劉皇帝來這麼一段話,李崇矩心中暗思,而後瞭然,這大概是指去歲武德司出現的那些被劉皇帝申斥的差錯了。

微拱手,操着低沉的聲音,道:“陛下寬宏,微臣敬佩!”

擺了擺手,劉皇帝看着他,說:“你在朝中,雖然功名不顯,但二十多年的汗馬功勞,朕都是記在心裡的。今欲求退,朕也當與你尊榮,爵晉郡公,以侍中職致仕,朕再予你莊、宅各一座,金銀各百斤,賜龍頭拐!”

“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聞言,李崇矩徹底鬆了口氣,緩慢佝身,大拜道:“然,郡公之爵,臣不敢受,請陛下收回!”

“大漢的勳貴們,無不想晉爵傳家,將帥們更不乏因定爵高低而生怨艾的!你倒是與衆不同,郡公之爵與你,竟然推拒,讓朕說你什麼好!”劉皇帝一咧嘴。

聞言,李崇矩態度坦誠地應道:“陛下,人當有自知之明,臣自忖度,過往雖薄有苦勞,卻不至於封公,臣若受之,難以服衆,心亦不安。蒙陛下恩賞,賜以縣公,已然非議頗多,更不願陛下憐憫,而晉重爵,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聽其自陳,劉皇帝卻輕搖頭,鄭重地道:“勳爵,國家名器,不可輕與人!朕賜爵賞勳,從來師出有名,從無無功而受賞者!朕念你功勞,你何以自輕?”

停頓了一下,劉皇帝又道:“你也是從朕身邊走出去的體己之人,當初從河東打到河北,沙場之上,出生入死,又何曾惜命遺力?

當初,你也是統領一軍的大將,朕讓你接掌武德司,也是剝奪了帶兵作戰,沙場建功的機會,否則,朕削平天下的過程中,豈能沒有你用武之地!

這些情況,朕這心裡,豈能不曉?”

劉皇帝這番掏心掏肺的話,讓李崇矩沉默了片刻,終於再拜道:“陛下恩遇之重,臣從不敢忘懷,臣,只是受之有愧啊!”

“朕決議已定!必難收回成命,你當不復多年,滿朝之中,誰若不服,便讓他來找朕!”劉皇帝強勢地一擺手。

見劉皇帝態度如此堅決,李崇矩值得感激地謝恩。這君臣倆,一個要賜重爵,一個卻反覆推辭,在當朝,也就獨此一例了。

李崇矩此人,文無經天緯地之才,武無克定乾坤之能,但在其身上,卻總能見到一些當代豪傑志士難能可貴的品質,其忠臣謙慎,少有人及。

當然,這其中或許也有不得不爲的緣故,畢竟,伺候是劉皇帝這樣一個君主。而劉皇帝呢,同意李崇矩請辭,也未必不是念其忠誠勤勉,成全他一個安度晚年。一直以來,在劉皇帝的眼中,李崇矩都是一個難得的純臣、孤臣。

劉皇帝縱然早已蛻變成一個政治動物,心硬如鐵,卻終非草木,對於像李崇矩這樣的臣僚,多少是有些感情的。

“稍後,找太醫將額頭清理一下!”注意到李崇矩那磕破的頭,劉皇帝關懷道。

“是!”

喦脫帶領內侍奉茶,君臣對飲,畢。劉皇帝輕舒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一抹認真,問:“自乾祐五年以來,你主持武德司務,已然近二十載,你這遽然離職,庶務料理,當委何人?朕如何能夠找到一個能夠擔當此任的人?你可是給朕出了一個難題啊!”

李崇矩顯然是有所考慮的,答道:“武德司成立至今,已有成制,諸官僚屬,皆可依制而行,縱然無臣,也可正常運轉!”

“話是有理,但也沒有人比你更熟悉瞭解武德司務了!”劉皇帝道。

此時的李崇矩,大概最不想聽,也最怕聽的,就是武德司離不開自己這樣的話,這也是他下定決心請辭的關鍵原因。

“大漢人才濟濟,豈獨一個李崇矩不能任之?”李崇矩說道。

“朕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人選,卿以爲,卸任之後,誰能繼之?”劉皇帝直接問道。

李崇矩沉默了,在劉皇帝咄咄逼人的目光下,還是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拱手道:“還請陛下聖裁!”

劉皇帝或許也明白,以李崇矩目前的心態,要讓他主動推舉人才,是很爲難他的。因而,自己考慮了一番,擡指道:“那河西都知王寅武如何?”

李崇矩這纔開口附和:“王寅武乃是武德司下屬得力干將,十多年來,處事老練,行動果決,作風硬朗,有不少功勞。此番,又得新功,親自接回魏王、趙公二位殿下,陛下如欲擡舉,是他的福分,當無疑議!”

李崇矩呢,心裡早就做好了,不論劉皇帝提誰的名字,他都附和,因而回答沒有任何遲疑。事實上,倘若李崇矩去職,繼任人選,也無外乎兩個來源,其一由劉皇帝另擇心腹將臣,其二便從武德司下屬的都知們中挑選。

而武德司已成體系,找個外行不是不可以,但爲順利過渡,劉皇帝顯然更傾向於後者。按照正常情況,副使抑或是京畿都知,會是更合適的人選,然而,他們與李崇矩的關係更爲親近,受其影響更大,這是他過去穩穩掌控武德司的必要條件之一。

相較之下,從京外道州調人,此時反倒顯得更適合了,而王寅武正好此番因尋回遠征將士之功,得以上達天聽,在劉皇帝這裡留下了印象。不得不說,人的際遇,有時候就是這麼湊巧,當然,也要敢博,若沒有涉險遠赴不毛尋人,就未必是這個結果了。

而對於劉皇帝的心理,李崇矩縱然難以全知,也多少能夠窺探一二。心中也不由爲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部屬嘆息,自己這算是耽誤他們的晉升之途了。

不過,在王寅武升任事上,有一點,李崇矩並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王寅武在西北多年,同西北軍政牽扯過深。

當然,此事就看如何看待了!李崇矩有心提醒一下,卻顧忌劉皇帝,終是沒有開口。

“那就定了!”劉皇帝也直接拍板。

而站在劉皇帝的角度,誰當武德使,顧忌的方面要更小一些。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如李崇矩,沒有他的資歷,沒有他那般受信任,也不可能有李崇矩在任的那種權威!這或許也是李崇矩這個武德使,當不下去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卿膝下有一雙兒女吧!”議完事情,劉皇帝開始同李崇矩拉扯起家常來。

“正是!”李崇矩應道。

“可曾婚配?”劉皇帝問。

皇帝一張口,李崇矩便明白了什麼,恭謹地答道:“長子繼昌,兩年前便已成婚,今在兵部任職。小女繼芸,今春才許人!”

“哦!”劉皇帝眉毛一挑,道:“婚配何家啊?”

“都是尋常清白良家,不名一文!”李崇矩道。

“你的子女,也是朕的子侄,看來,朕得補上兩份賀禮了!”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崇矩一眼,劉皇帝說道,言語中似有可惜之意。

“多謝陛下美意!”李崇矩應道。

“稍後留下,同朕一道用膳,朕還要同你好生聊一聊,朕近些年來,是越發想念過去打拼天下的時光了,歲月崢嶸,令人懷念啊......”劉皇帝又道。

“是!”李崇矩恭謹依舊。

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98章 事泄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50章 聽政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7章 附議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64章 過韓府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395章 大商人第7章 小張探花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53章 兵制改革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22章 相互誅心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12章 兄弟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2章 令人陶醉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1章 劉信遭貶第75章 高貴妃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696章 藏兵於民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06章 倒趙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82章 瓦橋關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78章 會獵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56章 海豐號第77章 間策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87章 就國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96章 橐駝兒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84章 反響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29章 遊市
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98章 事泄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50章 聽政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7章 附議第27章 西京風波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64章 過韓府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395章 大商人第7章 小張探花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53章 兵制改革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22章 相互誅心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12章 兄弟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2章 令人陶醉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1章 劉信遭貶第75章 高貴妃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696章 藏兵於民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06章 倒趙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82章 瓦橋關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78章 會獵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56章 海豐號第77章 間策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87章 就國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96章 橐駝兒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84章 反響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29章 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