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

五月廿九,初伏。

天未破曉,劉徹迎着習習晨風,矗立於未央高臺之上,遙望着東方那顆明亮的晨星。

“太白啓明,引旭日東昇。”

劉徹低聲喃喃,轉身看着默然侍立在側的驃騎將軍郅都,出言問道:“昔年朕尚爲太子,將軍爲中尉,曾談及寡君孤臣之道,將軍可還記得?”

郅都冷峻的面龐微是動容,躬身道:“陛下昔日教誨,臣時刻謹記,不敢稍忘,此生願永爲孤臣,爲陛下盡忠!”

“很好!”

劉徹朝候在不遠處的掌印太監孫全招招手,喚他近前。

孫全趨步上前,行至劉徹身側,慎重而肅穆的跪地垂首,將手中托盤緩緩舉至頭頂。

“依禮制,敕大將軍需登壇拜將,然此事隱秘,只能便宜行之,將軍勿怪。”

劉徹伸手取過托盤上的金印,對郅都緩聲道。

郅都單膝下跪,垂首道:“臣不敢!蒙陛下託以重任,臣定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劉徹搖頭輕笑,半開玩笑半是認真道:“朕可不願見得將軍肝腦塗地,更不願將軍帶着十萬大漢將士去送死!”

郅都忙是道:“臣失言,臣此番定竭盡所能,攻下南越國都!”

“如此便好,接印吧!”

劉徹緩緩將大將軍金印放到郅都略帶顫抖的雙手中,亦是將率軍奇襲南越國都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中。

“謝陛下信重!”

郅都深知此番責任重大,若有半分差池,陛下多年的苦心謀劃將會功敗垂成,日後若還想發兵征討南越,怕再難似這般出其不意。

他亦是直到數日前,方纔得知陛下竟已籌謀好這等精妙佈局,先前的諸般動作,皆只爲掩人耳目,實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便連將細柳營和虎賁衛調往西域,征討烏孫國,亦存着因勢利導的心思,以便使得南越君臣放鬆戒備。

“起來吧!”

劉徹伸手虛扶,讓郅都起身,復又道:“密旨昨日既已賜你,此番領軍在外,將軍可臨機決斷,便宜行事,無需事先稟報,以免貽誤戰機。”

郅都將金印小心放入胸前衣襟內,再度躬身道:“陛下放心,臣醒得的!”

“去年歲末,朕便已給琅琊水師的伏波將軍去了密旨,命他除加緊操練水師將士外,更從齊地各郡抽調數萬熟識水性的府兵,多加演練攻城。將軍可先暗中前往琅琊水師,讓伏波將軍整軍待發,再往遼東郡,尋戈船將軍聚攏所有的風帆戰列艦,重回琅邪水師搭載將士南下。”

劉徹唯恐對郅都下達的軍令尚有疏漏,復出言考較道:“南越國都番禺沿鬱水建城,憑藉近千艘戰列艦上的高爆弩箭,轟開沿岸的城門甚或城牆應是不難。據細作回報,城中的南越守軍不足三萬,將軍可知爲何朕仍要你帶齊十萬將士?”

郅都頜首道:“陛下是想讓臣先率兵牢牢圍困番禺城,徹底斷其退路,以免城破後南越王族出逃。”

劉徹目光熠熠道:“不錯,南越王趙佗和王太孫趙胡皆不能留,城破後儘速斬殺,留下個識時務的王孫,將之立爲新王,掌爲傀儡,日後對朝廷接管南越屬地大有好處!”

“陛下,番禺破城後,南越必亂,若各方勢力擁兵自重,裂土割據,未必肯聽新王號令。”

郅都歷任三大邊郡太守,又領兵多年,本身就曾爲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故對此間情勢頗是敏銳,出言提醒道。

“無妨,朕要的就是南越大亂。番禺城破,南越各路邊軍必是軍心大亂,龍川城必會被東甌與閩越攻破。閩越與南越兩國乃是世仇,必會趁此良機長驅直入,侵佔南越屬地;東甌爲搶掠財貨,又想向朕邀功,亦會全力攻伐南越各城。”

劉徹爲了征服南越,足足籌謀數年之久,各種情勢變化早在腦海中推導無數遍,想得清清楚楚,更是計劃好如何應對,復又仔細囑咐道:“將軍攻破番禺城,扶持南越新王后,便讓他向南越臣民宣告,除卻交趾蠻夷,嶺南百姓皆爲炎黃後裔,華夏子民,若有被戰禍波及者,可儘速前往漢境。大漢天子仁德,自會善待他們,視同漢民。”

郅都恍然大悟,由衷道:“陛下聖明!如此南越各方勢力再難激起軍民死戰之心,民心既散,南越更是唾手可得!”

劉徹劍眉微揚,肅容道:“將軍切記,朕此舉非僅爲征服南越疆土,更爲收攏南越民心,故將軍攻破番禺城後,只需率軍守城,並維持城內秩序,勿要過多殺戮南越臣民,更切勿領兵出城,四處攻城掠地,使得我大漢將士手中沾染太多南越百姓的鮮血,日後血仇難消。”

郅都忙是出言應諾道:“陛下放心,臣醒得。攻城掠地之事便交由東甌及閩越兩國,待大局底定,我大漢朝廷再出面調停,進而以新王的名義,派兵從兩國手中接管陷落的南越屬地,日後再逐步蠶食南越全境,大肆吸納乃至遷移嶺南百姓。”

劉徹頗是滿意的點點頭,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這也正是爲何他沒將攻伐南越之事交託給李廣,而是交託給郅都。

將南越完全融入大漢,需要水磨功夫及巧妙的政治手腕,郅都此去必得長久坐鎮嶺南,沒個數年光景,是擺不平的。

想要收攏南越民心,李廣那莽夫哪裡做得來?

劉徹見得天色微明,沉聲道:“時辰不早,朕已命衛尉公孫賀派出千名羽林衛在城東十里外等候,護送將軍出行,將軍輕裝簡從出城即可,免得動靜太大,泄露風聲。”

“諾!”

郅都再度躬身,趨身退得數步,便即轉身,邁步離去。

“願天佑郅都!天佑大漢!”

劉徹緩緩轉身,舒展雙臂迎紫氣東來,蔚然慨嘆。

依舊跪在地上的掌印太監孫全緩緩伏身,掩住熱淚盈眶的渾濁老眼,陛下此計若得竟全功,昔日的萬里秦疆便已盡歸大漢。

若再加之閩越,東甌,朝鮮乃至西域,陛下武功更遠邁秦皇!

高祖劉邦昔年與咸陽市井,觀秦皇華車過市,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大漢立朝後,軍政諸事多承襲秦制,唯國力難及企及。歷代漢帝更因匈奴勢大,忍辱負重六十餘載,便連南越趙佗都割據嶺南,臣而不朝,奉而不尊,對漢廷陽奉陰違,甚至自號南越武帝。

如今燕北,河朔及雍涼盡皆收復,匈奴不敢再南下牧馬,若再將嶺南納入大漢版圖,陛下當可宣之天下,大丈夫當如朕!

劉徹自是不曉得歲數不小的孫全還有這等熱血念想,站得片刻,眼瞧朝陽升空,驅盡清涼,忙是轉身離去。

三伏天的日頭毒得很,大清早便是又悶又熱,站在高臺上挨曬,那是傻缺才幹的事,智者不爲。

劉徹回到椒房殿,本想睡個回籠覺,才發覺寢殿內更是悶熱得緊,只得作罷。

自從知曉皇后阿嬌有宮寒之症,老醫官便入住宮中,宿在偏殿的廂房,專門看顧阿嬌,爲她調養身子。

阿嬌非但不能再吃寒涼之物,更是要少受寒氣,故而這個夏天,寢殿內再不能似過往般用大量冰塊直接降溫了。

三伏天沒冷氣,這特麼真會鬧出人命的!

阿嬌早從小暑時節就熱得夜不能寐,胃口亦是大減,再加上她不能再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能再喝冷飲,真真要了親命。

如此生生熬了十日,到得這初伏就再撐不下去了。

劉徹見得自家婆娘有氣無力的癱在竹製搖椅上,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跟熊貓似的,想着這般下去也不是辦法,好在是到了休朝期,索性再似前年般到南山那處河谷莊園避暑好了。

阿嬌聞得劉徹的盤算,自是欣喜不已,去年本就沒能出城避暑,她倒頗是懷念劉徹口中那甚麼採菊東籬下的莊園生活了。

阿嬌此番倒是沒打算邀兩位好閨蜜同往,只因大漢皇后記仇得緊,前些天她與南宮和楋跋子賭賽蹴鞠,竟意外落敗,足足輸掉兩斛上好的南珠,可把她肉痛了好幾日。

現下不樂意見那兩個傢伙小人得志的嘴臉!

劉徹倒也覺得人少了清靜,便是應下,只是尚要帶上老醫官,大長秋卓文君和長秋詹事丞蘇媛,畢竟阿嬌已開始服用調養身子的藥膳,非但不能停,更要有專人打理,每日三診脈,以調整下頓藥膳的各式食材和分量。

此番帝后出行除了死士外,還要帶些郎衛,畢竟羽林衛已編入衛尉府,再如前年般隨意動用難免鬧出太大動靜,搞得人盡皆知。

在某些層面而言,劉徹是個很體恤臣屬的好皇帝,曉得蘇媛是右中郎將趙立的妻子,索性就命趙立領右中郎署的兩千郎衛隨行,反正這些郎衛亦皆是出身羽林衛,前年也曾去過河谷莊園。

翌日清晨,大漢帝后領着人馬輕裝出城,朝南山縱馬疾馳而去,老醫官則是坐着車輦,跟着後頭的車隊緩緩行進。

因着沒擺出甚麼天子儀仗,倒是沒多少人知曉帝后出宮的消息,即便是知曉之人,多半也以爲帝后如太皇太后和太上皇般,前往甘泉宮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
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