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

二月間,大夏使臣向漢廷呈遞國書,近年大月氏屢屢興兵南渡嬀水,侵入大夏屬地,大夏國君懇請大漢皇帝能出面調停,乃至制止大月氏此等行徑。

大夏國離長安足有萬餘里,屬民過百萬之衆,多以務農爲生,且善於經商,又因其西面與安息帝國接壤,東南面又通往身毒,故漢商近年出得西域後,多將大夏國作爲重要的貨物中轉地,出售漢境的絲綢瓷器,換取安息和身毒的香料等特產,乃至外族奴隸。

大月氏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族衆壓根就不會做生意,終日除卻逐水草放牧就是出兵掠奪,若真讓大月氏把大夏滅了,必會影響商道的暢通。

劉徹雖不在乎甚麼絲綢之路,卻頗是在乎奴隸之路,現下大漢嚴重缺乏勞動力,尤是外族奴隸這等比牲口性價比更高的廉價勞動力。

近年來,漢商從西北商道源源不斷的往漢境內運回奴隸,每歲都能有近愈五萬口,看着不算多,可卻能積少成多,經年累月下來也是個不小的數目。

奴隸貿易向來是暴利生意,大漢的諸多世家大族都多有涉足,且貿易地點大多就設在大夏國都藍市城。

這藍市城之名非是音譯,而是漢商見的該城多有市販賈諸物,商貿興盛如大漢坊市,故纔將之稱爲藍市城,經數載口口相傳,也就約定俗成的有了這譯名,連大夏使臣亦是將之用在正式的邦交文書上。

劉徹是穿越衆,曉得朝廷邦交的職責除卻保障國民在境外的人身安全,亦有義務保障其經商環境,否則枉爲懾服萬邦的“天朝上國”。

大夏使臣呈上國書不久,大漢皇帝便是頒下聖旨,勒令大月氏休止兵戈,不得再出兵南渡嬀水。

劉徹覺着大月氏怕是不會奉詔的,畢竟大漢多年來不斷血洗祁連山南和弱水流域的月氏部族,昔年月氏分裂爲兩大部,分別西遷和南遷,至今也沒多少年,彼此間多有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血親,大月氏與大漢雖有邦交,卻是從未稱臣納貢的。

他身爲堂堂大漢皇帝,自不會坐等大月氏君臣打臉,故準允大夏國借兵的請求。

由胡騎校尉公孫歂爲主帥,統領胡騎和羌騎兩營四萬將士,再加諸曹輔兵足足五萬餘騎,隨大夏國使臣返國禦敵,以此威嚇大月氏。

兵也不能白借,糧餉犒賞自是皆由大夏國全數承擔,戰時繳獲的戰利品卻不會分潤給大夏半分,但戰後撫卹還得大夏出。

大夏使臣卻沒覺着吃虧,反是欣然應允,連連叩首謝恩。

大夏屬民百餘萬,且不是務農就是經商,實是頗爲富庶的“大國”,但卻沒有與其富庶相匹配的軍力,便連往來漢商都多以爲其國“兵弱畏戰”。

這倒也正常,大夏爲農耕民族,國人又擅經商,若非要從歷史上找個參照,其國民風就頗似華夏的南宋朝,不是重文輕武,而是重商輕武。

大夏不缺錢,也不缺人,就缺士兵,真正能打仗敢打仗的精銳士兵。

胡騎和羌騎近年在西域早已打出氣勢,真算得上聲名遠播的,有此等精銳騎兵助陣,大夏還怕甚麼大月氏?

便連西面那強大的安息帝國,見得大夏國請來大漢騎兵,只怕都要多掂量掂量,不好再多欺壓大夏了。

安息帝國現任皇帝米特里達梯頗有作爲,四年前打敗西邊的塞琉古帝國,奪得了廣袤豐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使得國力愈發強盛,屬民近愈六百萬,若非在其東北還有康居國的牽制,怕是早已發兵東征大夏了。

劉徹暫時也不想去招惹安息帝國,依史籍記載,塞琉古帝國還能撐個數十年,且羅馬帝國在西亞地區也不會讓安息帝國好過的。

安息帝國即便想要東征,也是用心無力,他們佔據的地域着實太難守,周邊又都非弱國,不到六百萬的屬民,就算全民皆兵也難以應付的。

與之相較,劉徹不得不感嘆大漢疆域得天獨厚,沿着陰山駐守長城關塞,再將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封嚴實,端是進可攻退可守。

大漢西南的夜郎和滇國也構不成甚麼威脅,發展條件着實比安息帝國好太多。

劉徹特意給公孫歂下了密旨,大月氏若是識趣,能不打就不打,留着給安息帝國添堵挺好的。

待得大月氏老實了,胡騎和羌騎就到大夏東南的身毒探探,能擄些奴隸就擄回來,關鍵是各處地形要仔細打探清楚。

劉徹不擔心此舉會影響大夏和身毒之間的貿易往來,在漢代,身毒乃是漢人對中亞南部及整個大南亞地區的泛稱。

與大夏有着大筆貿易往來的巽加王朝居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面,兩國遠隔數千裡,劉徹暫時倒也沒打算對巽加王朝動手。

要從南亞次大陸押運回奴隸,經由西域,再到長安,那可是足足兩萬裡,奴隸要靠兩條腿走,那得走到何年何月,且途中怕是要累死大半。

若真想擄掠回身毒奴隸,除卻走海運,就唯有待日後平定夜郎,滇國乃至哀勞國和夫甘都盧,即爲從後世雲貴出緬甸西南沿海。

南亞次大陸離大漢太遠,日後若能用財貨換取足夠的身毒奴隸,劉徹也真不打算大動兵戈,除卻是不想勞師遠征,更不想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身毒阿三自古能生,又因着種姓制度,押爲奴隸時頗爲聽話任命,就當是放養的牲口,大漢缺勞動力時,用財貨向婆羅門和剎帝利這些身毒貴族換取其治下賤民就好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

若身毒貴族們不識趣,那就派遣漢軍精銳搞些斬首行動,換批聽話的即可,論起給賤民洗腦,劉徹對佛教是服氣的,卻不想在大漢搞。

甚麼佛教,甚麼聖母教,甚麼青青綠綠,大漢最好是卻之境外,至少在劉徹的有生之年,漢境內絕不允許傳播此類烏七八糟的外來玩意。

漢人本就有自身信仰,信奉人定勝天的列祖列宗,求財的拜財神,求子的拜註生娘娘,且有得拜的。

況且劉徹向來是堅持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別特麼扯甚麼宗教滋油,沒得商量!

估摸着秦立及其麾下中壘將士已抵達玄菟郡治夫租城,劉徹給朝鮮國也下了道聖旨,詔令他們發兵南下,征伐三韓。

劉徹是個厚道人,也沒打算讓朝鮮白乾活。

雖說朝鮮國相爲首的諸多大臣都已向漢廷投誠,現今的朝鮮王衛長只是個傀儡,但該給的好處還是要給的。

朝鮮國連年饑荒,新都東暆城雖有利農漁,但想要在短時間內開墾出足量農田並非易事,只怕今歲夏秋還是要鬧饑荒的。

劉徹向遼東太守竇嬰下了聖諭,着他在王儉城向朝鮮開放邊市,用糧食財貨換取奴隸,汰換兵械是不給的。

總之朝鮮臣民若不想餓肚子,就得替大漢出兵征討三韓,也好早日將那狹長半島上的化外蠻夷清掃趕緊。

依着史籍記載,倭島上的矮腳倭奴們在漢代已學會乘舟渡海了,劉徹可不想看到甚麼“遣漢使”,也不想看到漢人“東渡”。

早些清洗完朝鮮半島,讓水師將士在倭島西面巡海禁海,壓根就不讓倭奴有到大漢開眼界的機會,且等着漢廷騰出手來將他們徹底誅絕。

若實在殺不絕,索性放火將倭島上的林木植被燒個乾乾淨淨,反正隔得遠,不擔心有吹過來甚麼沙塵暴。

待得過個百八十年,大漢有餘力在倭島駐軍時,燒掉的植被興許已重新長出來了。

倭島和朝鮮半島有太大不同,那地方隔着海,若朝廷大量徙民駐軍,日後的封疆大吏極易擁兵自重,就地割據。

最好先清洗成無人區,也免得有浪人倭寇甚麼的,影響到大漢的海上商路。

朝鮮君臣接到大漢皇帝詔令,自是不敢不從,且若真能用擄掠到的三韓奴隸從大漢邊市換取糧食財貨,也確是好事。

好死不如賴活着,能撐幾年算幾年。

況且朝鮮國相及諸多大臣都已暗中得了大好處,在燕北郡縣得賜大批田宅,家中不少親眷已逐批遷入漢境,改冊漢籍了。

大漢皇帝對有功者,向來不吝於重賞,朝鮮羣臣對此是心裡有數的,自是更爲竭心盡力替漢廷效勞。

遼東太守竇嬰甚是老奸巨猾,接到陛下詔令後,特意先賒了批糧食給朝鮮國,使其得以集結更多兵力。

朝鮮用去大半個月,將將集結出三萬將士。

朝鮮君臣不蠢,沒出兵攻打半島西南的馬韓,而是直接侵入東暆城南邊的辰韓屬地。

近年漢軍及諸多捕奴隊已牢牢掌控住半島東南的釜山地區,已將弁韓生生打廢,更不斷往北侵入辰韓屬地。

朝鮮將士從東南沿岸往下打,等若與漢軍兩面夾擊辰韓,使其南北無法兼顧,攻城掠地自是輕省不少。

馬韓雖是蠻夷之國,卻也曉得脣亡齒寒的道理,本欲出兵援助辰韓,豈料漢軍水師的大批船艦突是在馬韓沿海地帶靠岸,運來大量捕奴隊,鬧得馬韓自顧不暇。

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
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