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

七夕之夜,坊間的鞭炮聲尚未止歇,潛伏於膚施城內各處的兩千暗衛便是同時收網,將城中的項氏餘孽及匈奴細作盡數擒獲,連帶數位上郡的高爵勳貴也遭羈押,等候御史府與廷尉府的官員前來詢供判罪。

然此事遠未到徹底完結之時,武都候府和桃候府皆是涉案,當朝衛尉公孫賀府中死士親衛更是意圖謀害皇子,若非閣內衆人皆未對外泄露此事,公孫賀必得遭下獄問罪,即便洗清嫌疑,御下不嚴之罪就足以將他從大卿高位直接打落塵埃。

事關重大,郎中令齊山豈敢有半分拖延,當夜便遣快馬向皇帝陛下呈奏密函,詳述現下情勢,恭請聖斷。

翌日午時,皇帝劉徹剛下得早朝,便收到齊山呈奏的密函,待得閱罷,自是無心回返椒房殿用午膳,急召衛尉公孫賀入宮覲見,將那密函狠狠拍到他的臉上。

公孫賀見得皇帝陛下面色鐵青,忙是撿起地上的密函,只來得及匆匆掃了掃,便是險些嚇尿了。

這絕非誇張,他全身劇顫不已,非但是要嚇尿,便連屎都要嚇出來。

沐王乃是陛下獨子,且帝后多年來端是伉儷情深,陛下數度批駁宗府請其開宮納妃的奏章,加之此番沐王奉旨出巡,隱隱現出陛下將要立儲的跡象了。

天爺!

他公孫賀府上的死士意圖謀害沐王殿下,這罪名與謀反何異?

“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公孫賀忙是跪伏在地,追隨皇帝劉徹多年,曉得此時最重要的不是喊冤求饒,而是先認罪,即便他無心謀害沐王殿下,但那兩名死士是出自他的府上,想徹底脫罪是不可能的。

劉徹揚眉冷笑道:“你所犯何罪?”

“陛下,臣有失察之罪。”

公孫賀重重頓首叩地,直磕額角鐵青,方是答道:“陛下,臣自認向來忠君任事,我公孫氏更絕無謀逆之心,郎中令密函中亦已提及,那兩名賊人乃是與義渠公孫的餘孽勾結,意欲藉此構陷我長安公孫一脈啊。”

這廝避重就輕的手段倒是嫺熟,算準了皇子未曾傷了分毫,且南宮公主是皇帝的阿姊,公孫愚是皇帝的侄兒,於情於理,也不會給他公孫賀定下抄家夷族的大罪。

“失察之罪?”

劉徹豈會不知他的心思,端是氣樂了,若是換了旁人,劉徹怕是要拎起劍架上的赤霄劍,將他的腦袋給斬下來。

“陛下,臣昔年剿滅義渠公孫時未能斬草除根,險些鑄下大錯,害了沐王殿下。好在殿下蒙天恩庇佑,沒出甚麼差池,否則微臣萬死莫贖。”

公孫賀熟知皇帝陛下脾性,見得陛下沒在震怒下將他斬殺當場,且還願開口與他說話,就意味着陛下是想給他贖罪的機會,至於最終結果如何,全看他的接下來的表現。

“陛下,臣自請除卻衛尉之職,下獄待決,且懇請陛下命郎中令清查我公孫族人,若尚有義渠公孫餘孽或與之暗中勾結着,則誅絕其血親,爲我公孫氏清理門戶。”

公孫賀看着憊懶隨性,實在也是個殺伐果決的狠人,即便曉得不少公孫族人會因此遭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血腥清洗,然爲了保住自家嫡親,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阿父公孫昆邪官居嶺南太守,叔父公孫歂官居太尉長史,他公孫賀又是南宮公主的駙馬,只要他們三人能洗清嫌疑,不遭牽連,公孫氏就絕不會沒落消亡的。

他此時更是懊悔不已,昔年公孫氏裂變爲長安公孫和義渠公孫兩脈,他還曾向陛下借兵剿殺義渠公孫,然卻因同族情分,不忍株連太廣,豈知義渠公孫的餘孽不但投靠了匈奴,更是動用早已在長安公孫佈下的暗樁,要將長安公孫推入舉族夷滅的萬丈深淵。

劉徹默然半晌,突是冷聲道:“此乃你公孫氏的家務事,朕給你半個月,羽林衛任你調用。半月後,沐兒將會返抵長安,到時且看他可會滿意,又待如何處置你公孫氏!”

“……”

公孫賀滿臉詫異之色,心道難不成偌大公孫氏的榮辱乃至存亡,皆懸於沐王殿下之手麼?

這未免也太過兒戲了吧?

“怎的?你是想讓朕現下就降罪麼?”

劉徹見他不答話,微闔鳳眸,冷然道。

“微臣不敢,微臣謝過陛下!”

公孫賀此時已然反應過來,此事若陛下親自斷罪,若是懲處過輕,無法對妻兒交代,若是懲處過重,又會重創公孫氏在朝堂和軍中的威望勢力。

尤是在漢軍之中,秦氏,李氏和公孫氏,三大軍系相互制衡,現下秦氏漸漸式微,若公孫氏又遭到重創,那李氏難免一家獨大,這無疑是天家最不願看到的。

正因如此,皇帝陛下不但大力扶植郎衛,羽林衛和虎賁衛這些嫡系軍伍,更是不顧天家忌諱,讓膠東王劉寄和廣川王劉越入伍從軍,劉寄更是拜爲此番西征的大將軍。

皇帝陛下能允許大漢羣臣在朝堂上肆意鬧騰,卻覺不會容忍漢軍中出現任何雜音!

七月中旬,大漢朝堂依舊平靜祥和,漢軍內部掀起陣陣波瀾。

城衛南營都尉秦方自請領兵出征,前往玄菟郡,代精銳騎營繼續清剿北地蠻夷。

皇帝劉徹准奏,且因城衛南營僅萬餘兵員,特意“恩准”秦方從漢軍其餘校營抽調將士,湊足兩萬騎兵。

秦方奉旨調兵,抽調的範圍非僅限於城衛軍將士,便連不少邊軍將領都接到調令,若趕不及前來長安,便自行執調令前往玄菟郡等候整編。

文臣們或許不曉得箇中詳情,太尉府屬官們卻是清楚得緊,秦方徵調的大多是秦氏子弟和與秦氏往來密切的將領,甚至有不少數年前已卸甲歸田的舊將。

他們雖是驚愕不已,卻也不敢宣之於衆,蓋因太尉李廣已特意交代,此事不要去理會,更不要去探究,免得惹火燒身。

非但秦氏如此行事,便連公孫氏亦如此行事,太尉長史公孫歂請旨,欲領兵囤駐遠在夫甘都盧南部的仰光城。

皇帝劉徹亦是准奏,着他從隴西,安定,北地和上郡這四個西北大郡徵兵,徵調昔年歸化的各族胡人組建兵員爲兩萬的義渠騎營,儘速前往仰光城。

公孫歂大肆徵調公孫氏子弟出任義渠騎營的將官,若在過往顯是犯下大忌,偏生太尉府對此視而不見,盡皆批允。

於是乎,秦氏和公孫氏的兩大“私軍”匆匆組建,尚未完全成軍,其主帥便先拔營離京了。

公孫歂和秦方剛是率部離京,大漢便是出了件震驚朝野的大事。

太尉李廣當殿奏請,告老致仕!

天爺!

李廣雖是年事漸高,卻遠未到垂暮之年,此時告甚麼老?

難不成天家忌憚李氏權重,要行那兔死狗烹之事?

一時間,朝野皆是譁然。

然皇帝劉徹壓根沒心思向臣民解釋甚麼,大漢軍務更不容旁人置喙半句,他允了李廣辭官,賜了他光祿大夫之位,卸任太尉後仍爲帝皇內朝僚屬。

郅都除驃騎將軍,接任太尉之職;程不識除城衛中營都尉,接任驃騎將軍。

就在大漢臣民覺着李氏要在軍中徹底失勢時,皇帝劉徹再度下旨,重新鞏固了李氏的地位。

長安城衛軍更名京衛,增設“京尉”之職轄制京衛五營,京衛中營則不再轄制其餘四營。

京尉位高於諸卿,僅次三公九卿,與長安中尉同秩,掌五萬京衛,駐守帝都長安,端是位高權重。

新任的京尉是爲李廣長子李當戶,因其正在外征戰,皇帝劉徹下旨命李廣三子李敢即刻啓程,前往西征大軍接替長兄李當戶出任建章校尉,統率建章騎營。

李廣次子李椒則接任京衛中營都尉,在李當戶趕回長安就任前,暫代京尉職守。

數道聖旨頒下,大漢臣民方是恍然大悟。

李廣卸任太尉之職,無非是要爲自家三個兒子讓路了,長子出任京尉,次子出任京衛中營都尉,三子出任建章校尉,李氏日後所掌權勢遠比那不治軍領兵的太尉要來得實在。

無大功者難封列候,大漢軍力鼎盛,比起要苦哈哈熬資歷攢政績的文臣,自是手握重兵的武將更容易加官進爵。

手裡頭沒兵權,甚麼公卿將相皆是過眼浮雲的,又不能似爵位般能世代承襲,想讓世家永昌,還得封侯,封侯,封侯!

李廣封了列候沒錯,然他有三個兒子,皆是武勇剽悍,一個侯爵怎的夠分?

七月下旬,沐王殿下北巡歸來,返抵帝都長安。

沐王殿下離京數月,已是歸心似箭,又不喜官民迎候的場面,殿內中郎將倉素便領着郎衛護衛着他,夜渡渭水,繞到龍首塬的南面,從西安門直入未央宮。

小伴讀們沒有隨行,只跟着大隊人馬留在渭北,等待翌日天明再渡水返京,唯是公孫愚死活非要跟着。

他端是人小鬼大,曉得此時必得抱緊沐王表兄的小粗腿,否則公孫氏只怕真要遭重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