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

漢人的虛歲是按着年首和生辰計算的,每歲年首過後,虛歲則比周歲多二,待過得當歲生辰,虛歲則比周歲多一。

廣川王劉越與膠東王劉寄週歲雖差着將近一年,待因二人生辰分別在正月和臘月,故而過得年節,兩者虛年皆爲十五。

因兩人爲同母所生,太上皇劉啓索性就在三月爲他們同時辦了束髮禮,省得麻煩。

依過往慣例,諸侯王束髮後既可之國,前往封國居住,然現下朝廷削藩都來不及,自然不會再準允諸侯王之國了。

皇親苑早已建好兩座王府,劉越和劉寄只需帶着近侍和宮婢入住,就算出宮建府了,其實跟陽信和南宮公主沒甚麼差別,日後其封國也就僅相當於公主的湯沐邑,享受租賦即可,不可能再設官治民了。

清河王劉乘雖比劉寄還小一歲,但因早已出任帝國科學院的院監,早早便出宮建府,亦入住了皇親苑。現下尚住在太壽宮,承歡太上皇膝下的就唯剩常山王劉舜和泰安公主這對幼子幼女。

朝臣們皆瞧得明白,皇帝劉徹的削藩手法雖沒有太上皇劉啓昔年躁進,但也是堅定不移的緩步推進,打算徹底將大漢的分封制改回秦朝的郡縣制了。

中原各地的劉氏諸王自有些惴惴不安,如今朝廷勢大,皇帝在民間威望甚重,正是如日中天之時。

自古挾大勢者,凡事皆可一言而決,無人可阻。

豈料皇帝尚未出手,多年不問國事的太上皇卻是頒下旨意,命老宗正劉通以劉氏宗族耄老的身份,反布族令,劉氏王侯日後可將封國食邑分封給膝下所有嫡子,而非如過往般僅有嗣子繼承家業,避免其餘嫡子衣食無着,無力供奉孝敬宗親長輩,有違仁孝之道。

太上皇這道推恩令一經頒佈,自是朝野譁然。

羣臣和劉氏王侯又不是傻子,豈會瞧不出太上皇的盤算?

劉氏王侯若將封地分由所有嫡子繼承,封國勢必會被層層削減。

依着漢律,諸侯王所轄的郡國可設官治民,雖在吳楚之亂後已被朝廷大幅削減封國屬官,但還是有不少自治之權。

然列候的封國是爲縣國,則歸郡守乃至縣令轄制,是不可設官治民的,譬如前面章節提到的平皋候國,其所在的平皋縣是由朝廷設的縣令轄制。

按着這推恩令,劉氏王侯將不斷將封國土地分封給家中所有嫡子,不出三代,所有郡國都會自然而然被削減成縣國,若再往下推恩,怕是後世子孫的食邑就只剩屬民百餘戶的鄉里了。

太上皇也忒陰險了!

劉氏王侯們皆是暗暗腹誹太上皇的險惡用心,卻又不敢上奏反對,畢竟太上皇在旨意中言明,劉氏王侯“可”分封,而非“須”分封,意即是不含半分強迫,不想將食邑分封給自家子弟的,不分便是,又沒逼着你分封。

這纔是最陰損的,原本能全部繼承封國的諸侯王嗣子雖會反對這推恩令,但本應分不到任何封地的其餘諸侯子弟卻會對太上皇心懷感念,畢竟這推恩令對他們大有益處。

劉氏王侯若執意不分封,其膝下的嫡子們自然要鬧騰,日後兄弟鬩牆都非不可能。

何況太上皇旨意中還提及,頒佈推恩令是爲避免劉氏子弟日後衣食無着,無力奉養宗親長輩,有違仁孝之道。

大漢以孝治天下,出言冒犯長輩者依律當重懲,甚至當家中父母犯罪時,其子女出於孝道對其包庇,是不會受律法懲處連坐的。因而漢人若不奉養或遺棄宗親長輩乃是大罪,輕者抄家,重者梟首。

(ps:此爲史實,有興趣的朋友可度娘,我華夏今多有不肖子孫,筆者多有見識,甚感不恥。)

太上皇將孝道這杆大旗打出來,劉氏王侯多少也是有顧慮的,他們也不想在百年後被自家子孫記恨,不願爲他們供奉香火。再說那些嫡子也都是自個的親生骨肉,即便他們較爲偏心嗣子,也不代表不疼愛旁的子嗣啊。

不少年事已高的劉氏王侯紛紛上奏,向皇帝劉徹請旨,在他們百年之前先將食邑預先分封好,免得日後自個猝然離世,膝下子嗣們爲此鬧個兄弟反目,彼此視若寇仇。

劉徹自是欣然準允,短短月餘,大漢便是又多出三十餘位列候,朝廷卻沒多封出半分食邑,不少郡國已被徹底裂解。

劉氏諸王見事已至此,不少索性領着嬪妃們入朝,懇請陛下在皇親苑賜下宅邸,作爲他們的新王府,安心住下。至於所轄的郡國,就留給嫡子們瓜分,來個眼不見爲淨,畢竟他們身爲人父,見得兒子們爲食邑彼此爭鬧不休,難免看着心塞。

劉徹見得形勢大好,自是滿意至極,對爲他出面背鍋的太上皇老爹更是感激不盡。

依着原本的歷史進程,這推恩令本應在十餘年後,由主父偃向漢武帝進諫,繼而得以推行的法令,推行後亦遭到了不小的阻礙。

如今劉徹請出太上皇這尊大神,提前頒佈推恩令,沒想到竟推行得如此順利,可見比起蠻橫強硬的漢武帝,大漢的王侯權貴反是更畏懼陰戾內斂的漢景帝。

對帝皇而言,用凶神惡煞的強硬手段治國理政,反是落了下乘,劉徹自當引以爲戒。

劉徹提前採取主父偃的政見,獲得這般成效,便想好好獎賞這位未來的大功臣,但他也不能直接尋來主父偃,說甚麼這推恩令是你十餘年後會提出的妙計,朕先採納了。

如今的主父偃只是弱冠之年,且是個出身貧寒的學子。前些年,劉徹特意遣人到齊都臨淄尋到他,錄入太學,先以太學生的身份研習縱橫之術,現下正跟着博士僕射胡毋生學公羊春秋。

劉徹曉得史上的主父偃對百家之言多有涉獵,是可兼容幷蓄的大才,此番又想獎賞他,便是拔擢他入御史府,做了蘭臺令史,與司馬談一同修撰陰陽、儒、墨、名、法各家的典籍,併爲先秦諸子作傳。

御史中丞張騫掌殿內蘭臺,深知劉徹的盤算,對司馬談向來善待,對主父偃亦然,特意頒了符令,讓其可隨意閱看蘭臺內珍藏的各式典籍,更是在蘭臺爲他闢了專屬書舍,讓其專心編書修史。

主父偃自是受寵若驚,心下甚是惶恐,好在有司馬談爲其解惑,終是安下心來,竭心盡力的汲取百家學養,唯恐有負陛下重望。

對於司馬談和主父偃這些弱冠之年的文臣,劉徹短時間內並不打算委以重任,揠苗助長不是甚麼好事,還是先學好理論知識,大好基礎再說吧。

治國理政不是打打殺殺,馬上得天下,卻不可馬上治天下。

即便是劉徹最爲倚重的張騫,看似屢屢破格拔擢,其實也是經過完整歷練的。

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隨宋遠出使烏桓,隨東郭咸陽打擊南陽鹽商,出使東甌和閩越,出任丞相長史,遷任御史中丞。

建立起嚴謹的官員拔擢體系,纔可選拔出優秀的治國人才。

其實後世華夏的官僚體系經過不斷演化,已是頗爲嚴密可靠的,要成爲國家的幾大巨頭,其歷練也是極爲完整的。尤是最上頭那位,起碼要在兩個不同的省份做過封疆大吏。

常言說的好,華夏巨頭有好蛋有壞蛋,但絕沒有笨蛋。

蠢貨在華夏官場是爬不上去的,至少難以掌握實權。

(這是誇獎,不會被屏蔽吧?不要來查水錶哦。)

膠東王劉寄出宮建府後,有些悶悶不樂,待得休沐日出了黃埔軍學,也沒與廣川王劉越打招呼,便獨自入宮求見皇帝兄長。

劉徹正在未央宣室批閱奏章,暫時沒閒暇見他。

因着劉寄的母妃王皃姁是劉徹姨母,比其他親王更爲親近劉徹幾分,又未滿十三週歲,還是個小屁孩,劉徹也就沒太過避諱,所幸讓他先到滄池獵苑,陪閒得發慌的皇后阿嬌射獵。

劉徹批閱完奏章,到得滄池獵苑,瞧見眼前的情形,不由麪皮抽搐,端是哭笑不得。

阿嬌,南宮公主和楋跋子皆身着獵裝,三大悍婦凝眉叉腰,圍着劉寄拳打腳踢,將那小屁孩揍得鼻青臉腫,再瞧不出原本容貌。

咳咳~~

劉徹只得清咳兩聲,爲自家那可憐的皇弟解了圍。

三大悍婦這才驚覺陛下駕到,忙是停了手,面色訕訕的趨步近前,欠身行禮。

“你等這是……”

劉徹倒是沒當即出言呵斥,他曉得劉寄這小屁孩向來是欠揍的,三天不打就皮癢,在黃埔軍學時沒少被教官暴揍,好在不記仇,且愈揍愈皮實,真有幾分受虐狂的味道。

“陛下,十二弟先前說他學不少功夫,遠非臣妾的花拳繡腿可比,故而要以一敵三,與我等過過招式。”

阿嬌柳眉微揚,滿臉自得道:“我等推拒不過,只好幫他鬆鬆筋骨。”

“……”

劉徹不由爲自個的蠢弟弟默哀,真以爲在黃埔軍學呆了三年就能與三大悍婦動手,也不想想,阿嬌的夫婿是他劉徹,南宮公主的駙馬是公孫賀,都特麼是羽林衛的祖宗啊。

雖沒教自家婆娘甚麼殺人手法,可徒手搏擊的防狼術還是會稍加指點的,尤是撩陰腿用得出神入化。

何況阿嬌和南宮公主自幼騎馬射獵,再加上馬背長大的楋跋子,劉寄這半大孩子,要跟三個體魄強健的成年少婦徒手搏鬥,又不敢真下死手,這特麼還不是自尋死路?

“你怎的還是這般蠢啊?”

劉徹無奈的走上前去,將劉寄拉了起來,看着這涕淚橫流的傻弟弟,萬般無力的嘆息道。

劉寄也曉得自個今日是丟盡顏面,也沒臉再嘴硬,只是用袍袖拭去鼻涕和眼淚,頹自道:“皇兄,臣弟待到六月就已在黃埔軍學呆滿三年了,皇兄昔日說過的話可還作數?”

劉徹劍眉微揚:“你真不想做閒散親王,想領兵爲大漢開疆拓土?”

劉寄翁聲道:“這是自然,若非如此,臣弟當初何必入黃埔軍學?”

劉徹頜首沉吟片刻,突是扭頭望向楋跋子,輕笑道:“既是如此,朕的這位皇弟日後或許要煩勞卑禾候代爲照應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