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

太子劉沐是個急脾氣,說話做事向來不喜拖沓,執着自家父皇的手諭,直接前往中央官署內的大農府,尋到工部少卿卓王孫商議此事。

卓王孫見得太子親臨,雖有些詫異,卻也沒太過驚慌失措,蓋因其女卓文君官居大長秋,爲皇后首席屬官,且爲太子的授業蒙師之一。

十餘年來,卓文君親眼見證了皇后懷孕產子,見證了太子從襁褓中的粉嫩嬰孩長成可縱馬彎弓的壯實少年,與這對母子的感情非屬尋常,無疑是深悉太子脾性的,遇着歸家探望時,自也不忘對自家阿父“稍作提點”。

卓王孫本爲經商多年的蜀中首富,最擅察言觀色,加之曉得太子殿下脾性,故是能揣摩出他的大半心思,絕不會惹他着惱的。

劉沐也因着卓文君的關係,瞧着卓王孫也頗順眼,故也算得上和顏悅色了。

兩人相談頗是融洽,卓王孫見得陛下手諭,約莫能猜出陛下是想借此讓太子接觸具體政務,倒是和商賈世家差不多的,不少商賈子弟也是自幼接觸家中產業,十歲倒也算不得早,只是太子殿下這“家業”無疑是要大得多。

卓王孫曉得若是協助太子殿下辦好此事,皇帝陛下必定龍顏大悅,少不得他的好處,然也不能越俎代庖,否則只怕反會壞了陛下的一番苦心。

念及至此,卓王孫便是將此事的來龍去脈詳細說與太子劉沐知曉。

在現今的大漢,常住人口最多的城邑非是帝都長安,而是位於龍首塬以南,在過去七年中不斷擴張轄地的塬南邑,邑內常住軍民已逼近兩百萬。

兩百萬是甚麼概念?

大漢立朝七十餘載,大力鼓勵百姓生育,至今冊籍在簿的丁口尚僅六千餘萬,塬南邑轄屬民兩百萬,等若三十餘個大漢臣民中,便有一人是住在這座邑城。

塬南邑與泬西邑皆未興建城垣,既是爲了方便不斷外擴,更因二者皆爲帝都鄰邑,不宜另行置縣,更不宜興建真正意義上的城池,其政務也是由直接轄屬於京兆尹的左右內史分治。

泬西邑北鄰渭水,東傍泬水,南有山塬,西面則是囊括太廟在內的天家林苑,故其對外拓展的空間有限。

早在初期規劃時,泬西邑北闕就劃出相應地塊作爲居民區,佔地更廣的南闕則爲工坊區,等若從一開始就限定了泬西邑的居民數量,除非拆掉工坊區內的大量作坊,用來增建民居,否則在嚴格限制建築物高度的帝都周邊,泬西邑的居民數量絕無法超過百萬。

饒是如此,百萬住民也着實不少了。

即便不算長安縣,光是長安城,塬南邑和泬西邑,駐軍和居民的總數已高達三百餘萬,在現今這年月,毫無疑問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域。

要曉得,即便在後世史上,大唐國力最盛時,唐長安的人口數量也不過兩百萬出頭,正是位於現下塬南邑的所在地。

三百萬軍民的吃穿住用,日常物資消耗量何其龐大,饒是長安周邊擁有現今大漢乃至現今世界最密集的路網,擁有最平整寬闊的瀝青道路,仍是無法徹底解決道路壅塞的問題。

塞車!

長安周邊居民提早兩千餘年領悟到這個詞是多麼令人深惡痛絕,尤是臨近節慶前,周邊郡縣的商賈和百姓紛紛涌入,大肆搶購各類好貨,加之各處坊市內的商家要大量備貨鋪貨,諸多要道的滾滾車流往往能塞出十餘里地去。

塞車問題最嚴重的,無疑是塬南邑,非但因其屬民爲數最多,更因塬南邑爲周邊郡縣百姓前往長安或泬西邑的主要路徑。

長安城和泬西邑北鄰渭水,渭北又有甘泉宮和大片陵墓羣,故渭水北畔居民較少,長安東面是灞西高原,東出長安至灞水沒有城邑,僅有囤駐在此的虎賁騎營守備帝都門戶。

正因如此,塬南邑無疑是大多數外地商賈百姓進出“大長安地區”的交通要地,各處道路終日被絡繹不絕的車馬塞得水泄不通。

右內史陶衍掌塬南邑政務,雖是個油水不少的肥差,卻也着實是個費心勞神的苦差。

左右內史分治泬西邑和塬南邑,其府衙和官邸也在邑城內,離長安城還是有些距離的,故左右內史若無宣召則無須上朝。

然其直屬上官京兆尹王軒卻是要上朝的,屢次遭到臣僚當殿抨擊其治理不善,位列諸卿的堂堂京兆尹,連道路通暢都無法保障,尚有何顏面食君之祿?

王軒雖是溫潤謙和的脾性,然被臣僚當成孫子般罵,泥人也有三分火氣,卻又苦於無力還嘴駁斥,畢竟長安周邊的塞車現象真的很嚴重!

官僚體制愈是嚴密完善,層層究責的規矩就愈是明顯,倒也是利大於弊的,不同轄屬的官員間好歹沒法互相推卸責任。

王軒在皇帝陛下面前丟了顏面,被臣僚罵得狗血淋頭,回到府衙自是要遣人到泬西邑和塬南邑,召來左右內史,疾言厲色的玩命敲打這兩位部屬。

“本官若因此遭了貶謫,必也要向公府乃至陛下呈請,將你二人罷職去官,貶爲門吏!”

王軒說的雖是氣話,卻也絕非虛言恫嚇,左右內史乃是他直屬輔官,拔擢時由他舉薦,還須再呈公府考評覈準,然他若要將二人究責罷職,公府雖有權批駁,但多是會迅速批允的。

依着華夏官場的規矩,若非上官有違法亂紀之舉,下屬就須盡心輔佐,連越級上報都是大忌,更遑論因自身過失而牽累上官。

王軒若因此事丟了官位,左右內史絕對要受到更爲嚴厲的懲處!

左內史薛煥倒是老神在在,泬西邑毗鄰渭水和泬水,他早已想出依靠船運緩解交通壓力的好法子,近年更從邑府撥出不少公帑擴建水陸碼頭和添置渡船,不但舒緩了道路壅塞,且還爲泬西邑府添了筆額外財源。

爲此,他還得了皇帝陛下的讚許褒獎,雖說大漢以右爲尊,然他這左內史卻已隱隱力壓右內史陶衍,被不少臣僚視爲京兆尹王軒的繼任者了。

陶衍可就愁得肝疼了,京兆尹真正要斥責的無非是他一人,就差直接指着鼻子罵直娘賊了。

好在王軒確是個好上官,罵歸罵,卻也沒真的將所有責任推卸給下屬,反是在火氣漸消後,與兩位下屬仔細商議,如何解決此事。

想來想去,還是要多修路!

然道路也非說修就修的,何況要修築的道路也絕非尋常的砂土路,必得是平整寬闊的瀝青路面,不但須耗費大筆貲財,更須熟練的築路工匠。

貲財麼,倒還還說。

近年各府署和地方官府都施行以年度預算爲基礎的財政支出體系,朝廷又採用了所謂的分稅制,在合理劃分各級官府事權範圍的基礎上,主要按稅收來劃分各級官府的預算收入,各級預算相對獨立,負有明確的平衡責任。

大農府每歲徵稅完畢後,會對各郡縣返稅,泬西邑和塬南邑雖未設縣,卻也不例外,甚至因兩邑工商業興盛,每歲繳納的商稅數額巨大,故獲得的返稅也無比驚人。

若非如此,左右內史政務如此繁雜沉重,且動輒得咎,豈會被羣臣視爲油水豐厚的大美差?

若非如此,薛煥何來大筆公帑爲泬西邑修築水陸碼頭和購置渡船?

若非如此,陶衍以受到上官劈頭蓋臉的責罵,卻壓根沒生出半點辭官謝罪的心思?

關鍵是瀝青道路不易鋪設,且依着《大漢通路律》,地方官府若用公帑修築道路,是要由大農府嚴格驗收,免的有官員借築路爲由貪瀆公帑,中飽私囊。

若無大批熟練的築路工匠,光憑奴隸和役夫胡亂修築,到時通不過大農府驗收,那非但撈不着政績,反會把自家官位都丟了。

三人皆是舉棋不定,也只能暫且擱置,日後再議。

王軒爲此愁眉不展,過得數日,其女王嫣趁着沐日歸家探望父母,女婿陳誠也是陪着來了。

陳誠聞得岳父煩惱之事,覺着此事不難,讓京兆府內的工曹掾史研擬出築路規劃,呈報掌營工營造的大農府工部即可。

工部統管大漢各地工役程式,公務繁重駁雜,對各地方官府呈報的基建規劃批覆得不會太快,倒不是故意拖沓,而是勞動力短缺乃是大漢各地面臨的大問題,饒是工部可調撥數十萬外族奴隸興營建事,人手卻仍稍顯不足。

陳誠身爲少府陳氏的繼承人,如今官居太子詹事,且曾爲大農府商部少卿,與工部少卿卓王孫有同僚之誼,幫着自家岳父說說話,求個方便,倒也算不得因私廢公的。

事實確是如此,卓王孫得了陳誠請託,親自調閱了京兆府呈報的築路規劃,非但覺得此事確須儘速解決,更覺京畿各郡縣也面臨着嚴重的道路壅塞,倒不如藉此以塬南邑爲基點,往周邊郡縣乃至函谷關構築起規整的龐大路網。

尤是在塬南邑周邊,更是可修築皇帝陛下多次提及的環形幹道,對於沒有興建城垣的塬南邑而言,以道環邑,無疑可增加更多的通行路線,以此紓解主幹道的交通壓力。

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
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