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

(預先申明:本章主要爲引出東方朔,豈料又囉嗦了半章才寫到,寫作狀態不太好,修改刪減許久仍覺有灌水嫌疑,着實愧對讀者。)

現今大漢朝堂,論及身居高位的齊人,自是首推丞相東郭咸陽。

二十載光陰,昔年的齊地鹽商,脫商入仕,步入朝堂,直至高居相位,爲百官之首,雖是幸得天家恩眷,卻也不乏自身的奮進不怠。

尤在大農令十年任內,輔佐今上改善民生,富國基業,使得大漢百業興盛,百姓富足,實打實的經世之功,朝野皆無人可出言質疑。

如此賢臣,在民間的聲望自然不錯,淳樸的大漢百姓又愛屋及烏,連帶齊地東郭氏都漸漸聲名鵲起。

自東郭氏本家遷居長安,將族業盡數交由家族分支打理,本家之人再未操持商賈之事,隨着東郭咸陽步步高昇,一衆嫡親皆得廕庇,盡數脫了商籍,子侄入仕再無阻礙。

東郭老爺子見得兒子這般光宗耀祖,更爲東郭氏奠定了世家根基,饒是年愈古稀,卻是愈活愈精神,終日容光煥發。

多年與高爵勳貴往來交際,老爺子早已掩去商賈慣有的銅臭味,言行舉止間更是養出幾分貴氣。

饒是如此,想厚植世家底蘊,卻非朝夕之功。

正如後世之言:欲培養一位真正貴族,需要三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大漢現今最具名望的世家大族,多是“累世公卿”,更有如廷尉汲黯出身的汲氏,自春秋時的衛國,歷朝皆榮任卿與大夫,家世之顯赫,底蘊之深厚,使得高祖劉邦都曾讚歎豔羨。

反秦時,聞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語,劉邦自是欣然認同;然待其奪取天下,坐上帝皇寶座,再聽這話就覺得很膈應了。

奈何劉氏確是泥腿子出身,往溯祖宗十八代,都尋不出沾親帶故的王公貴族。

正因如此,歷代漢帝對世家大族皆採取兩面手段,想方設法的打壓關東豪族,扶持新崛起或徙入關中的世家,昔年的吳楚七國之亂,叛軍之所以能在短短月餘席捲大漢的半壁江山,一路勢如破竹,不乏關東豪族暗爲臂助。

及至劉徹即位,關中世家已然勢大,且是盤根錯節,冒然清洗怕是會動搖國本,弊大於利,只能逐步分化削弱,抑制舊有世家,同時拔擢更多無世家背景的公卿將相,扶持其更多新世家以爲制衡。

二桃殺三士?

倒也不至於,只是人人皆有私心,世家愈多,彼此間的利益衝突愈是不可避免,不易出現“三家分晉”類似的情形。

因此緣由,皇帝劉徹非但在軍中扶持起李氏和公孫氏等新軍系,亦樂見出身寒微的文臣舉族遷居京畿,厚植世家底蘊,諸如齊地東郭氏、南陽孔氏、洛陽桑氏,皆如是。

現今的長安城,劉氏王侯與新舊世家彼此制衡,反倒不似昔年般動不動就有人跳出來鬧騰了。

要曉得,昔年劉徹以太子身份監國時,文武百官皆在大殿長跪不起,非得見到皇帝不可。

如此默契的“逼宮”,饒是爲首的袁盎等元老重臣乃是秉持忠君之心,然劉徹每每憶起,仍是頭皮發麻,脊背冒汗。

羣臣太“團結”,太“默契”,絕非好事。

久居朝堂之人,慣會體察聖意,該如何應對,亦是心知肚明。

東郭咸陽更是心思通透,自身不與旁的公卿將相私交過甚,卻又讓家人常邀文人雅士入府饗宴,且多爲修習公羊學說的齊地儒生。

受邀的儒生多是不知內情,只道東郭咸陽崇儒,卻不曉得,他壓根就不喜儒家學說,反倒商聖范蠡的《陶朱公生意經》自幼倒背如流,之所以讓家人饗宴齊地儒生,無非是爲彰顯自身與舊世家理念不盡相同,順帶教東郭氏得了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丞相國政繁忙,自不會親自設宴接待尋常士子,倒是東郭老爺子樂此不疲。

“多沾書卷氣,洗盡銅臭味,方可使我東郭氏累世不衰。”

老爺子營商半生,昔年吃足了“抑商”的苦頭,深知豪商巨賈饒是家貲巨億,在高官顯貴眼裡,亦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

華夏曆朝歷代,有錢終不如有權,莫提甚麼富可敵國,但凡狂妄到自以爲能掌控民生命脈,以此要挾朝廷的商賈,純屬作死!

最牛的呂不韋,靠的也不只是錢,況且終究不得善終。

(順帶藉此回覆某些讀者評論,甚麼商人有錢不滿足,造反作亂的說法,實在杞人憂天了,華夏不是歐美,無論神權還是財權,從未真正動搖皇權,至於後世……你們懂的。)

今歲三伏,因着皇帝陛下有意修築京南鐵路,少府和大農府轄下各府司僕射唯恐拖延惹得陛下不悅,召回不少離京避暑的屬官,處理相關事務。

東郭咸陽官居丞相,除卻皇帝陛下,無人能召他回京,然呈請他核閱的公文紛紛送至,使得他也無心躲閒,索性早早返京,每日皆到相府處理政務。

這一日,暮鼓響起,東郭咸陽乘軺車歸府。

剛是步入正堂,便見得東郭老爺子正自來回踱步,愁容滿面,嘆息連連。

“阿父,何故犯愁?”

東郭咸陽瞧自家阿父這般神情架勢,怕是真遇着甚麼大事了,忙是舉步近前,出言詢問道。

老爺子搖頭苦笑道:“誒,今日宴請一衆文士,有子醉酒,寬衣解帶,小遺(撒尿)席間……”

“竟有此等孟浪無狀的士人,着實有辱斯文!”

東郭咸陽瞪大雙眼,只覺太過匪夷所思,使得驚詫更甚於惱怒。

老爺子饗請文士雖多在偏院設宴,然也屬丞相官邸,有資格受邀赴宴的文人雅士也皆是小有名氣的,似此類筵席,與其說是酒宴,反倒更類似後世的文藝沙龍。

席間,喝得叮嚀大醉已是失禮,更遑論當着主家和諸多賓客,寬衣小遺,這已非簡單的酒後失態,說是失儀失德都不爲過。

“阿父是如何處置的?”

東郭咸陽緩了緩神,將老父扶着坐下,方是出言問道。

老爺子無奈搖頭,苦笑道:“還能如何,自是讓下人送他回去,早早散了宴席。”

東郭咸陽微是顰眉,顯是不太認同老父的處置。

無論那廝是否真因醉酒失儀,在丞相官邸當衆小遺乃是實情,若輕輕揭過,不做懲戒,他的顏面何存?

堂堂大漢丞相,威儀何在?

換了脾氣暴躁的武將,那廝怕是更免不得吃頓毒打,但凡不打死打殘,中尉府多半也不加理會,畢竟跑到別人府邸屙屎撒尿,捱揍也是合乎情理的。

老爺子瞧見自家兒子神情,自是猜到他的心思,嘆氣道:“那廝有官身,衆目睽睽之下,爲父也不好太過爲難。”

“哦?莫不是太學之人?”

東郭咸陽愈發詫異,入朝爲官多年,他向來鮮少與旁的朝臣交際,自繼任相位,爲百官之首,他更爲避嫌,叮囑親眷莫與官吏過從甚密。

老爺子也曉得箇中利害,不會輕易邀官吏過府飲宴,若是前來赴宴者有官身,多半就是太學的師生,他們雖有官秩,其任用與升遷卻不同尋常官吏,皆爲太常卿轄治,乃至呈請皇帝陛下裁示。

東郭咸陽雖爲丞相,卻鮮少涉入太學事務,故東郭族人與太學諸官往來反倒沒太多避諱。

老爺子頜首道:“經學博士,東方朔。”

“東方朔?”

東郭咸陽不禁揚眉,區區經學博士,自不會讓位高權重的丞相放在心上,然對東方朔其人,他卻屢有耳聞。

東方朔,出身齊地,原是平原郡厭次縣的寒門士子,自幼喜讀古籍,愛好儒家經術,對諸子百家亦廣爲涉獵。

十餘年前,皇帝陛下命司馬談修撰陰陽、儒、墨、名、法各家的典籍,併爲先秦諸子作傳,且特意遣人前往齊地爲他找了兩個幫手,臨淄主父偃和厭次東方朔。

有趣的是,三人皆是複姓,且年歲相仿,其時皆是弱冠之年,得蒙陛下看重,入蘭臺編書作傳,稱得上少年得志。

然而,三人現今境況卻已大不相同。

司馬談已出任漢學院的院監,只待帝師衛綰告老致仕,便可繼任太學祭酒,位同諸卿;主父偃更是官居尚書令,執掌臺閣,秩中二千石,位同九卿,僅次三公。

東方朔卻僅能在漢學院任經學博士,便連博士僕射都未晉任。

東郭咸陽深得聖眷,與主父偃和司馬談亦是熟識,對東方朔其人其事自是有所耳聞。

昔年,東方朔剛入蘭臺任事,就屢屢因玩世不恭,儀態不端,遭到御史彈劾。

要曉得,蘭臺居御史府內,由御史中丞轄治,在蘭臺失儀,簡直是作死。

皇帝陛下雖是惜才,卻也不願爲個舉止孟浪的弱冠士子硬扛諸御史,便讓他到太學任事,順帶磨磨他的輕浮脾性,雖說秉性難移,然至少沉穩慎重些。

譬如主父偃,雖不屑於人虛與委蛇,人緣極差,做事卻滴水不漏,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卻無從攻訐,出任尚書令端是適材適所。

直至今日,司馬談和主父偃都已功成名就,東方朔卻仍不復重用。

東郭咸陽無從知曉,陛下是對其大失所望,抑或早已徹底忘卻此人,然想到他曾有通天坦途,卻不知珍惜,憑白蹉跎十餘載,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
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