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智者樹根急人危,愚者向仁連根拔!

蘇逸琛帶領燕雲十六寨數百人一早猛衝敵營,雖人數較少,但戰力絲毫不弱。武林各派上一輩名宿都已漸漸隕落,從一定程度上江湖可以說是重新煥發了生機。但這也正是總體實力青黃不接的時候,年輕人固然朝氣蓬勃,但怎奈修爲不足!

除了莫暢寧,鄺文傑,王柱等寥寥幾人,其他各門派對敵基本上只有招架而已。

可是王柱夫妻倆雙戰蘇逸琛,也是絲毫難佔上風。而且被逼得且戰且退,也沒怎麼能阻礙對手抽空殺人。直到鄭家兄弟看到師兄和師姐的劣勢,趕來相助,總算暫時讓蘇逸琛騰不出手了。

論武功,四人中任何一個都絕不是蘇逸琛的對手。即便是聯手可以勝過,但卻又輸在臨敵經驗不足。雖然若未央也教過他們一些通天的武功,但通天老祖乃是當世無雙的名宿高人。其武功博大精深,豈能是容易練成的?

此時蘇逸琛盡展平生所學已經是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且他很快就發現王柱雖然是四人中修爲最深的,但臨機應變的能力欠缺。許三妹倒是機靈,卻沉穩不足。而另外兩個兄弟主要輕功高明,而且手中寶劍乃罕有利刃。不過他二人可以說潛力深不可測,但目前尚不足慮。

如此一來,蘇逸琛自己明白如果久戰勢難取勝,可卻也不是不能設法逐個擊破!

一念及此,蘇逸琛當即從腰間取出鋼骨扇力敵王柱夫妻,而長劍則轉向鄭家兄弟展開猛攻殺招,想先將此二人殺退。

雖見兩個師弟身法精巧暫可不屢,但許三妹也看出了蘇逸琛的心思,忍不住心裡暗暗叫苦!

通天曾不止一次言語中流露出對這個小徒弟的惋惜之情!稱之根骨奇佳,天賦亦世間少有。雖還不到四十歲,但比起兩個七老八十的師兄卻也已差不太多。

而且蘇逸琛爲人極爲精明,不同一般利慾薰心之徒。他深知自己可以在滿洲貴族中立足,所依仗的就正是一身精妙武功。那麼固然享受重要,卻也不能因此荒廢的功業,否則日後早晚會被掃地出門。

而他可以周旋於皇太極和多爾袞兩大夙敵之間,這份精明也是不言而喻了!

果然如他所料,他用一半的功力牽制了王柱夫妻,而以驚奇劍法消遣鄭家兄弟。兩兄弟年輕氣盛,缺乏臨敵經驗,而且一直跳來跳去那麼久了體力消耗極大。加上對手多以虛招誘惑,好幾次都差點被傷到。

見他倆遇險,不僅王柱夫妻着急,鄭子月和張花雨夫妻等星月洞同門更加揪心!無奈他們此時也都各有強敵應付,根本無暇分身照顧!

終於,兩兄弟已經被累的氣喘吁吁,只剩下全力和對手拼招。蘇逸琛見計議如願,正是暗喜。可沒想突然,感到幾縷寒光射向自己,且皆勁道強力。

當下,蘇逸琛心裡驚異,顧不上面前對手,急忙架開來招,整個人倒翻而起,避開偷襲趁勢看到了正有十幾人迅速向自己衝來。

趕到的無疑正是孫元昊等長白劍派門下,他們聽命若未央趕來相助王柱,而實現也知道會在這遇到自己的血海深仇。

多年前蘇逸琛奉師命下山相助滿洲,而當時他擔心自己無功難受重視,因此建功心切打算先送份厚禮給滿洲朝廷。

當時長白劍派雖然很少涉足江湖,但身在遼東對滿洲侵略者也多有仇怨,被建州恨之入骨!蘇逸琛自恃武功挑上長白劍派,而一出手就殺了三大長老,又將其掌門擊敗,之後還聯合祁英彤想把長白劍派就此趕盡殺絕。

當時掌門弟子胡元峰和三十多個同門僥倖生還,從此苦練武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報仇雪恨。

當初若未央設計襄攀大敗武林盟,胡元峰等人聞訊趕前在武林盟退路上伏擊,結果卻被殺害。而當初生還的三十來個同門,直到如今也已經只剩下十三人了。

此時除了被若未央另有派遣的路元通,其他十二人一路趕來,見到蘇逸琛自然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柱子,三妹,你們先退開,今天我們要爲死去的同門報仇!”

孫元昊大喝聲,十二人立刻將蘇逸琛團團圍住。王柱等也知道他們彼此仇恨,雖然擔心孫元昊等武功不及,但一時也難插手。

見了來人,說實話蘇逸琛心裡全不在乎,只是後悔自己小題大做,白白放過了斬殺強敵的良機!

“哼!我還以爲是若未央來了呢,原來不過是一羣酒囊飯袋!枉費若未央聲名顯赫,沒想到居然只是個膽小如鼠之輩。自己不敢出來,卻派你們來送死!”

他話音一落,衆人聽得氣憤填膺!可還沒人來得及反駁,林外跟着傳來聲輕笑:“天下間名不附實之輩一向不少,不過也不見得都一定膽小!至於他們是不是來送死的,你自己見識一下不就明白了?”

衆人聞言大喜,才往聲音來處看去,若未央已翩然而至。迎面衝來的十幾個敵人,眼看還沒到他面前都突然僵住。直到若未央站住身形,才都在後面接連倒下,可全身上下連一絲血都不見,顯然是被他內力震斷了心脈!

蘇逸琛這是第二次見若未央,但心裡卻不禁感到大驚!因爲他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此時的若未央和當年雨花臺所見時的氣場完全不同。

那時候若未央武功盡失,還一身病痛,幾乎連走路都不穩。可此時他站在那一派飄逸逍遙,雙手背後持劍,臉上平靜淡然,渾身上下給人一種出塵脫俗的感覺!

“高手”也總是相對而言的,肩扛千斤的比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自然算是高手!但千斤壓肩卻仍舊談笑風聲的,顯然又高出許多!但往往彼此距離太大了,相互間反而難以輕易互知。

不過對於真正的高手而言,只要看一眼對方,便可以明白彼此的距離位置!

蘇逸琛絕對算的上高手,所以當他看到若未央那一刻,心裡就已經忍不住萌生去意。可十二個長白劍派弟子把他圍在五丈方圓之內,這又如何脫身?

而就在頃刻間,又有二三十人衝向若未央,也都被他劍氣了結在三丈之外。而且一樣的,沒有一具屍體上出現血跡。

看若未央趕到,江湖衆人全部爲之精神大振!騰出手的王柱四人加入同伴中,雙方情勢也立刻顛倒。

看着自己此來同伴一個個倒下,蘇逸琛心裡忍不住開始發慌了!而若未央則輕飄飄遊弋在長白劍派十二人之外,替他們將靠近的敵人一一了結!

“孫兄!此間大事未了,可我顧念情分給各位機會報仇 ,爲何還不動手呢?”

諸人聽了一怔!原來他們眼見仇人就在面前,一時居然激動的忘了出手。此時聽到若未央的話,孫元昊大喝一聲,十二人立刻各挺長劍,有的欺身直進,而有的則立在原地飛劍招呼。

這是若未央不久之前教給他們的一門劍陣,因爲論武功,他們都不足以對付蘇逸琛,就算聯手也還遠不如王柱四人。所以就算遇到仇人,也根本沒希望可以報仇。

若未央也自然不會耐心教他們二十年,所以思索滴水崖武功的弱點,臨時想出了這門劍陣。以四象方位爲主,三人一組分別進行配合攻守。

所以這門劍陣的威力雖然不算小,可實際上主要還是滴水崖武功的剋星。如果要是隻會死學死用,換個地方也就毫無用處了。這一點若未央也曾明白相告,那以後也就只能看他們自己而已了!

蘇逸琛的確沒把這些對手放在眼裡,交手的時候也感受不到很大壓力。可偏偏奇怪自己的招式在這陣中居然就是使不出來,而且每次要出殺招,也會被莫名其妙的化解!

心頭疑慮,瞥眼見到若未央一臉淡漠,好像絲毫沒把自己此處的戰事放在心上!

突然間,蘇逸琛想到了原因,忍不住心頭驚駭!他已經發現對手出招全都是在招呼自己的弱點,而且合作聯手也都把自己的妙招全都封死。很明顯,這劍陣正是專門爲自己所設。想到這,蘇逸琛忍不住極爲驚懼!

他看到此時剩下的同伴已經不足兩百,心知此番再無勝算。只能想辦法希望逃出重圍,或許還能躲過一劫。但他漸漸也明白到,自己身處劍陣已經難以應對,而且若未央還在外面虎視眈眈,自己豈有生望?可或許也正因爲他在,纔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若兄……不!若大俠,求你看在我師父份上就饒了我一命吧!我保證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甘爲若大俠效犬馬之勞……”

若未央聽着冷冷看向他,直到此番除了他之外已經再沒有一個活着的敵人!

“見鬼才怕黑?你聽說過進了鬼門關還有人能走出來嗎……?”

“若未央,我師父待你不薄!我大師兄還爲你力戰而死,你竟然一點情分不講?”

若未央聽了譏嘲的看着他:“你高官厚祿的時候可曾想過師父和師兄?美酒嬌軀在懷時,你可曾想過他們?濫殺無辜的時候,你可又想過師門聲譽?蘇逸琛,自己作孽,欠債,總是要自己還的……”

說着,眼見蘇逸琛被兩組六人圍攻,而閃身避開兩把飛劍,若未央已經不耐再拖,眼光凝聚,暗中由後突然踢中孫元昊手中劍柄!

孫元昊突感手中一空,還沒來得及想明白,已見蘇逸琛被一劍貫穿了咽喉,鼓睜雙眼向後倒了下去。

全殲敵人,武林衆人忍不住激動的大聲歡呼。

莫暢寧急忙跑向弟弟:“未央!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淡淡看了他一眼,若未央徑自轉向弟子吩咐:“柱子,你和三妹帶着門下回杭州!嶽大先生,月兒、星兒,孫兄,你們和我一起走……”

諸人呆愣着,莫暢寧急忙拉住他:“未央,你纔到,我有好多話想跟你說……”

“莫盟主,我還有事要辦,這裡就偏勞了……”

衆人呆呆看着若未央一行分兩路離開,他給人潑冷水早就絲毫不值得奇怪了!可別人還不至於如何,莫暢寧心裡卻是異常的難受。但在這他畢竟還是武林盟主,所有的一切都得他來善後,也沒時間去自怨自艾了!

若未央帶着諸人趕出大約五里,不遠就見到了一地屍體。只有孫元昊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其他人見了都不禁驚奇!

可他們見若未央並沒因此戰取勝而高興,反而臉色沉重,心裡又不禁感到擔憂!

見他蹲下去檢查屍體,站起來後臉色更是凝重!嶽書豪讓手下清點後大約有三百多屍體,而且其中還有熟人認出來,心裡更忍不住大爲好奇!

直到長白劍派弟子分辨後,知道那些屍體中只有不足十之一二是敵人的。

聽孫元昊簡略講了事情,諸人都忍不住大爲驚訝!當然,若未央既然沒自己說出這些人的來歷,也就沒人敢多嘴去問。

環視當場,嶽書豪不禁憂心道:“哎!三百多人全死光了,可才殺了對手三十來人。如果剛纔那五百敵人都趕到,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啊!”

若未央看向他搖搖頭:“不!正因他們沒趕到,所以才更可怕……”

見諸人臉現詫異,若未央輕嘆又道:“你們看,對方死人的屍體上大多傷痕累累,顯然是拼力死戰到底的。可我們的人多數都是被一擊致命,還有的是被內力震死,毫無多餘的傷痕。可想而知,那五百人中沒有一個普通角色。可是他們引在此遭到伏擊就預見了危險,並沒上前而是及時退走,足見帶頭之人深謀遠慮!”

嶽書豪聽了不由皺眉問:“那他們帶頭又是什麼人?”

“猛圖……”

諸人一愣!孫元昊接口解釋:“聽說武林盟此番入關後面還有滿洲武士隨同,而且先前也曾聽說過這羣人不簡單,帶頭的猛圖還是韃子大將。所以若兄一直帶我們暗中監視他們,只是他們守衛森嚴,根本查不出半點底細,我們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今天我們和武林盟交手,若兄事先派人在此準備伏擊滿洲韃子。一來是希望可以阻止他們援軍,爭取時間。二來也可以消磨一些對手實力,可是沒想到……”

“可是沒想到猛圖只遭到了這點阻礙,就選擇退走,可見此人心計極深!他想必是已經洞悉了我的計劃,所以任由武林盟被滅,但要保住自己的主力!”

嶽書豪聽了心裡忍不住大爲擔憂:“那他們這一走,日後可是後患無窮啊?”

若未央冷笑聲,淡然道:“的確!但他們也得走得了啊……”

相比江湖,朝廷自然不會有那麼多表面的腥風血雨。但毫無疑問,再激烈的江湖廝殺,其威力也遠不如朝廷官吏的一言一行!

畢竟江湖事可以江湖了,自己享受成果,自己承擔結果。充其量一門一派,或者一些同道。

但朝廷中的任何點滴,都可能關乎到天下蒼生,至少也絕不會只是某個人而已!也許簡單的兩個人之間的一點嫌隙,就可能會蔓延到各自的派系,最終一城一鎮,一州一府。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話,就可以讓數以萬計的老百姓生不如死!

江湖人講武功的高低,朝廷官吏將地位的高下,但就是很少會有人想到最該講的是道理!

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錯非後臺夠強硬,否則就得夾起尾巴,低下頭!

太子地位固然無比尊貴,但僅僅這個人卻絕不是獨一無二的。何況他還缺少足夠的支持,所以他從來都沒真正感受過身爲太子的榮耀!

相反,福王是他的兄弟,論地位只是一步之遙。但擁有皇帝的寵愛,太子在他面前也不得不自慚形穢。

但福王的野心並沒有足夠的冷靜支撐,他明白皇帝在自己是福王,但換了個皇帝自己也許就是死人!可他囂張跋扈,仗勢欺人,絲毫沒想過自己要爭奪皇位並不僅僅只有手邊的勢力就夠!

自從朱朝陽回京一個月來,福王一黨接連受制,可福王沒一次敢去求情,因爲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而且由於高拱的明幫暗助,一向爲福王壓制的,楊漣等守舊派大臣漸漸挺直了腰桿!

在一衆大臣的提議下,朱朝陽採納衆議,讓太子參與朝政。當然,這一切原本就都是她授意高拱進行的。

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與福王母子接連受到打擊,但卻絲毫不敢向手握重兵,身負皇命而權傾朝野的公主發難。不過,朱朝陽也並沒對他們顯示敵意。而且福王黨羽雖漸漸遭到剪除,也從沒真的牽連到福王母子。

因爲朱朝陽並不想把皇帝牽扯進來,所以既然那些權貴是可以依法處置的,只要不牽扯鄭貴妃母子就可以了。

而鄭貴妃母子也明白,那些依附自己的人並沒幾個是真能拿得出手的,犯在公主手裡根本毫無辦法。而且在福王看來,雖然勢力銳減,但從各個方面自己都遠勝太子。朱朝陽曆來行事公道,喜見人才,自己只要能在她面前多多表現,得到她的青睞又何必貪圖多少擁戴?

因此對提出讓太子參政的楊漣等大臣,福王雖心裡嫉恨,但並未設法阻撓。畢竟這樣一來自己二人的懸殊也可以更明顯看到,太子的無能就必然會被人們所非議。

而爲了安撫福王等人,朱朝陽還特地把吏部和工部交給福王手上。但說到底什麼事還都得經過軍機首輔,高拱這一關!可是朱朝陽讓太子掌管刑部,並派錦衣衛保護,也就沒人能異議了!

朝廷上除了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鮮有正事。不過近來武林盟入侵中原武林的事也被極爲關注,在外打探的朝廷密探時有回報傳來。

直到聽聞武林盟大敗,爲若未央帶領羣雄全殲,朝廷上下也大爲振奮!因爲誰都知道武林盟敗北,就代表滿洲敵軍難再有底氣強攻。

但錦衣衛“密報”,此番武林盟入關之後還有大批滿洲武士。而若未央消滅武林盟之後,滿洲武士卻未見現身。

人同此心,沒有人願意看見到了門口的仇敵活生生逃走,但江湖中人已經各歸其位,朝廷只能憑自己消滅敵人。可朱朝陽手握兵權,卻又總理朝政,勢必難以親自領兵出戰。而遼東和青海戰事激烈,朝廷現下又無將可用。

見滿朝文武都愁眉不展,太子當即垂首躬身:“皇姑,常洛身爲太子,自問才德懼淺,又一向無寸功於社稷。因此請皇姑允許常洛領兵圍捕逃竄的韃子,好爲朝廷盡忠,爲百姓造福!”

朱朝陽聽了微笑點頭,臉上現出讚許之色。而一旁福王聽了心裡一驚,忙搶上一步:“皇姑!太子萬金之軀,身系天下,萬萬不可稍有閃失。請皇姑允許常詢代兄出戰,也好不負身爲太祖子孫之榮!”

朱朝陽聽了微微皺眉,福王忙又道:“皇姑!滿洲韃子欺人太甚,不僅侵我疆土,殺我百姓,此番還竟大膽入關,簡直視我朝如無物。請皇姑派於常詢兩萬兵馬,勢將韃子斬盡殺絕!”

朱朝陽聽得心裡又氣又笑,佯裝拿不定主意看向高拱問:“高大人,你意下如何?”

高拱會意,微微沉吟道:“太子與福王皆天子所出,自有天威護佑!但二位也皆地位尊崇,萬不可稍有閃失,派重兵保衛也是理所當然!但這次滿洲韃子乃是暗中潛入關內,與中原武林中人爲敵,據聞不過……百餘人而已!如果我朝真以萬千大軍圍殺,縱然可以完勝,恐怕也會大損我朝聲威!”

福王聽了一愣!心裡不禁又羞又氣。而朱朝陽則緩緩點頭:“不錯!如今大軍一部分是我曾與鎮南王和淮南王交戰的精兵,一部分是南昌王鎮守玉門關歸來,可以說都是驍勇善戰。如果真以百倍大軍擊殺敵人,這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福王聽了心裡不禁大爲猶豫!事實上,他是見太子請命,一面擔心爲其立功,二來想到或許可以藉機暗奪兵權。如果不是知道敵人人少,恐怕他會直接開口索要兵符呢!

但說到底,那幾百滿洲武士能從若未央佈置的計劃中逃出,足見也非泛泛之輩。如果兵馬少了,他也實在不敢冒險!

太子看向弟弟臉色溫柔,但心裡卻充滿了譏笑!

“皇弟情義,爲兄非常感激!不過你我骨肉至親,你擔心我有危險,我作爲兄長又豈能讓你冒險?皇姑,請派常洛一千錦衣衛,兩千軍士,常洛必定竭盡所能,剿滅敵軍!”

聽了這話,朱朝陽再不等別人多說,當即應道:“好!我就給你三千兵馬,限二十天內殺敵回朝。不過常洛,我還要提醒你。你身爲太子,一身干係重大,萬萬不可輕敵冒進,有所損傷!”

“多謝皇姑提點,常洛必當牢記在心!”

雖然心有不甘,但福王此時卻暗暗在幸災樂禍!他絕對不相信能從若未央手上逃脫的滿洲武士,居然會被太子用三千官兵剿殺!不過這樣也好,如果他死在戰場,自己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登上太子寶座,還少了許多麻煩又何樂不爲?

退朝後,朱朝陽讓太子一起回到坤寧宮。

相對坐下,朱朝陽當先道:“常洛!既然有若未央暗中幫你,三千人馬是足夠了!不過我必須告訴你一點,若未央這個人,你對他不尊重沒關係,大不了只是他也不把你當回事!但如果你對他有所圖謀,擔保你一定會後悔!”

太子聽了疑惑道:“不瞞皇姑!其實我一直希望可以請若大俠入朝輔政,且不提他今時今日的聲望,當前天下大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若大俠這等奇人正是我朝最需要的啊!”

朱朝陽聽了輕嘆口氣,緩緩搖頭:“常洛啊!你還是不明白,若未央的武功才智的確是天下無雙。但他單薄世俗人情,更加不會甘心屈居人下!若天下有難,他當不會坐視不理。但如果有人想強加差使,必定會被他生厭!所以你一定要記住,若未央這個人不是任何人能夠降服的……”

太子聽着雖然口上答應,可心裡卻大不以爲然。說實話,一直以來他對自己這個姑姑其實並沒有多少好感!如果不是處境所迫,他更加不會去見若未央一面。

對他來說,朱朝陽身爲公主,不思爲國謀才,反而因一己私情背兄叛國,根本罪不容赦,而且恬不知恥!而若未央身爲天朝子民,卻不尊聖命,屢屢違背皇恩,對天理倫常又素來毫不重視,更是個禽獸不如之輩!如果不是他的確文韜武略極高,就算死上一百回都毫不可惜!

不過雖然不乏迂腐,但所幸太子倒也並不是商紂之流,所以不至於要去推崇伯夷叔齊之輩的愚人。他心裡是有志成爲一代英明的中興明君,那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胸懷是必須有的!

若未央雖然性情偏頗,可考慮到他的生平,也算是其情可憫!況且他才智高超,正是治理天下的重要輔助。爲此就算心中不甘,但太子也還是願意爲國求才,爲民造福的!

曾經有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那就是“這個世上到底有多少人?”

答案一致不斷的出現,諸如:男人和女人;名和利;善與惡;來與去等等。但就算可能去挨個清點,恐怕也不能得到絕對準確的數字。

不過在這個問題古今出現過的無數答案中,有兩個或許較爲客觀!一個是善與惡,另一個是智與愚!不可否認,其實這兩個答案也並不是沒有中間存在。

可如果細究起來,天下獨善己身的人總是多數。但善惡卻無疑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只不過是如何表現而已!

但善也好,惡也罷!人活着也並不是必須選擇其一,可是生活在世上卻宗楠避免去糾結。

至於後者,所謂“智”難道真得達到孔孟老莊那樣的境界?我看未必!

仁智各見!何謂仁?何謂智?見死不救是謂仁?但同歸於盡就算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能真正善己及人,或許還更實在點。

而“愚”我覺得簡單多了,首先世人多愚,而無論仁者或是賢哲,往往卻也更多出愚者!

不必非要去追求仁義、智慧,至少要先讓自己能脫離愚昧的行列。

伯夷叔齊那樣的賢者古今少見,可其事蹟又豈非正如因噎廢食?

文種、蕭何、岳飛之輩又何嘗不是一種愚昧?

所以,智者樹根而澤蔭!愚者據蔭而絕根!這難道不正是最常見的情形嗎?

177、空谷幽徑血漫天,事過心疑渺跡象。213、生死兩路無往返,有來有走古亦然!142、萬千教條何足取?從來事態仍癡纏!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99、世事用心多有報,惟情至深反相負。222、前塵本料再難續,豈知重圓更夢魘!6、生來無非終於死,人去魂歸意未央。140、曾疑故地已寂寥,今夕再思唯傷嘆!25、人生匆匆一晝夜,年少滄桑白髮愁。29、名山古剎本清淨,星塵隕落萬佛驚!190、奇變迭出終了結,得之失之誰真寵?153、左右逢源圖利己,陷於兩難求福音!267、一脈相承緣不同,自來無常普世傳。211、宿命之輪難扭轉,代復一代悲亦然。19、前塵若夢前人經,來世得失後人評。33、江山代有人才出,前志再壯也難酬。280、人世相安重情義,奈何情義價難承!62、生平盡苦談何義?不負獨善已難能!47、古今皆言大小事,時勢不堪一念在。264、向來天下從未平,公道存心寥慰藉!68、靜夜遐思既難眠,千秋不絕情誰延?33、江山代有人才出,前志再壯也難酬。58、曾幾何時才子境,賢盡荒蕪待今復!255、古來聖賢皆相輕,唯有知己可互容。221、天生萬物互循環,知或不知皆是緣。132、曾幾何時殺戮使,萬般兩端死亦生!250、重逢未必會如故,是情是仇空餘怨!21、人遇人高心難息,如臨深淵悔已遲。257、一計百人萬般用,各有所圖終愚弄。14、自古權貴懾人魂,唯有自持方獨飴!258、朝夕但盼子孫強,至死不忘傳私衷!199、曾幾何時問青天,紅塵因緣怎糾纏?126、假爲忠義貪奇寶,一炬傾覆傷非僞!楔子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楔子91、俗世之人滿征塵,偷閒半日霾遮天。205、一戰相兼敵友心,兵行有理逆勢侵。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141、湍湍江水萬載還,染盡英雄皆亦然。252、是非終混難了卻,腳踏塵俗怎自在?30、醉翁之意未必酒,羅漢已失佛魔功!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267、一脈相承緣不同,自來無常普世傳。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4、自作聰明設奸謀,未見所失豈怨尤!222、前塵本料再難續,豈知重圓更夢魘!296、前仇未望終有報,借刀殺人兩銷魂!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1、他山之石可攻玉,藉此自欺豈僥倖?7、人間大路有難易,來往善惡無老少。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44、自從彼此相逢時,至今懷念卻盡愁!118、一片癡心本空負,方悟情濃皆平凡!42、故土重臨思親恩,傷己餘生盡悲鳴!158、古今高處不勝寒,萬事豈爲一人傳?39、人生迢迢終有止,唯到情深方知疼。257、一計百人萬般用,各有所圖終愚弄。131、名劍之源血漫天,千古以來兵即險!168、人亡志存或永生,奈何仁義豈度生?215、有情有義人至善,看破紅塵釋兩難!194、追前思後難言重,唯見今朝誰義濃!48、雲夢緣是苦情處,憐己及人祈天佑!166、千古帝王皆言仁,至限不悔親離分!280、人世相安重情義,奈何情義價難承!35、碧雲之巔衆神仙,一靈出世黯半邊。112、風浪一時尚未平,再生波瀾更討嫌!31、江湖風波永無息,自認高明豈長遠?291、苦中作樂求慰藉,無奈前塵總糾纏!21、人遇人高心難息,如臨深淵悔已遲。85、天道輪迴反覆間,因而世事多牽連。96、人人爲己天不棄,捨己爲人人相嫉!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294、義之救人無可辭,卻教情深難相從!171、恩仇相濟總爲難,了卻私慾逐期盼。58、曾幾何時才子境,賢盡荒蕪待今復!264、向來天下從未平,公道存心寥慰藉!113、父父子子豈歸一?重仇寡恩人世理。136、歷代戰功起骨林,萬千喪生虛名殘!81、百鳥朝鳳如臨朝,一葉飄零四散逃。127、佛坐蓮臺獨入定,何曾見聞世悲情?161、古語天下民爲重,千載以來何人從?127、佛坐蓮臺獨入定,何曾見聞世悲情?16、名利富貴本雲煙,目染歷盡終黃泉!274、相煎同根雙落涕,又有何人悔自欺?2、人死魂去音未絕,再屢紅塵續前緣。202、鬼門關外又經過,一世坎坷怎如飴?86、世俗教化多空談,人生經驗當爲鑑!76、爲情本是怡人事,奈何所苦擰人心。23、俗世日夜幾番新,才脫慾海又愁雲。97、男兒有志天非遠,不慎涉情苦難言。164、萬里相隨終離別,陰陽永隔嘆薄緣!273、苦情錯付造別離,此心難息累未及。199、曾幾何時問青天,紅塵因緣怎糾纏?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3、自古仁士重知遇,一念至交共榮耀。205、一戰相兼敵友心,兵行有理逆勢侵。43、世間險惡古有之,千年不易凡塵心。
177、空谷幽徑血漫天,事過心疑渺跡象。213、生死兩路無往返,有來有走古亦然!142、萬千教條何足取?從來事態仍癡纏!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99、世事用心多有報,惟情至深反相負。222、前塵本料再難續,豈知重圓更夢魘!6、生來無非終於死,人去魂歸意未央。140、曾疑故地已寂寥,今夕再思唯傷嘆!25、人生匆匆一晝夜,年少滄桑白髮愁。29、名山古剎本清淨,星塵隕落萬佛驚!190、奇變迭出終了結,得之失之誰真寵?153、左右逢源圖利己,陷於兩難求福音!267、一脈相承緣不同,自來無常普世傳。211、宿命之輪難扭轉,代復一代悲亦然。19、前塵若夢前人經,來世得失後人評。33、江山代有人才出,前志再壯也難酬。280、人世相安重情義,奈何情義價難承!62、生平盡苦談何義?不負獨善已難能!47、古今皆言大小事,時勢不堪一念在。264、向來天下從未平,公道存心寥慰藉!68、靜夜遐思既難眠,千秋不絕情誰延?33、江山代有人才出,前志再壯也難酬。58、曾幾何時才子境,賢盡荒蕪待今復!255、古來聖賢皆相輕,唯有知己可互容。221、天生萬物互循環,知或不知皆是緣。132、曾幾何時殺戮使,萬般兩端死亦生!250、重逢未必會如故,是情是仇空餘怨!21、人遇人高心難息,如臨深淵悔已遲。257、一計百人萬般用,各有所圖終愚弄。14、自古權貴懾人魂,唯有自持方獨飴!258、朝夕但盼子孫強,至死不忘傳私衷!199、曾幾何時問青天,紅塵因緣怎糾纏?126、假爲忠義貪奇寶,一炬傾覆傷非僞!楔子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楔子91、俗世之人滿征塵,偷閒半日霾遮天。205、一戰相兼敵友心,兵行有理逆勢侵。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141、湍湍江水萬載還,染盡英雄皆亦然。252、是非終混難了卻,腳踏塵俗怎自在?30、醉翁之意未必酒,羅漢已失佛魔功!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267、一脈相承緣不同,自來無常普世傳。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4、自作聰明設奸謀,未見所失豈怨尤!222、前塵本料再難續,豈知重圓更夢魘!296、前仇未望終有報,借刀殺人兩銷魂!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1、他山之石可攻玉,藉此自欺豈僥倖?7、人間大路有難易,來往善惡無老少。71、地生萬物原皆樸,不經風雨難成才。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44、自從彼此相逢時,至今懷念卻盡愁!118、一片癡心本空負,方悟情濃皆平凡!42、故土重臨思親恩,傷己餘生盡悲鳴!158、古今高處不勝寒,萬事豈爲一人傳?39、人生迢迢終有止,唯到情深方知疼。257、一計百人萬般用,各有所圖終愚弄。131、名劍之源血漫天,千古以來兵即險!168、人亡志存或永生,奈何仁義豈度生?215、有情有義人至善,看破紅塵釋兩難!194、追前思後難言重,唯見今朝誰義濃!48、雲夢緣是苦情處,憐己及人祈天佑!166、千古帝王皆言仁,至限不悔親離分!280、人世相安重情義,奈何情義價難承!35、碧雲之巔衆神仙,一靈出世黯半邊。112、風浪一時尚未平,再生波瀾更討嫌!31、江湖風波永無息,自認高明豈長遠?291、苦中作樂求慰藉,無奈前塵總糾纏!21、人遇人高心難息,如臨深淵悔已遲。85、天道輪迴反覆間,因而世事多牽連。96、人人爲己天不棄,捨己爲人人相嫉!261、江山本應多姿色,各領風騷竟天擇。294、義之救人無可辭,卻教情深難相從!171、恩仇相濟總爲難,了卻私慾逐期盼。58、曾幾何時才子境,賢盡荒蕪待今復!264、向來天下從未平,公道存心寥慰藉!113、父父子子豈歸一?重仇寡恩人世理。136、歷代戰功起骨林,萬千喪生虛名殘!81、百鳥朝鳳如臨朝,一葉飄零四散逃。127、佛坐蓮臺獨入定,何曾見聞世悲情?161、古語天下民爲重,千載以來何人從?127、佛坐蓮臺獨入定,何曾見聞世悲情?16、名利富貴本雲煙,目染歷盡終黃泉!274、相煎同根雙落涕,又有何人悔自欺?2、人死魂去音未絕,再屢紅塵續前緣。202、鬼門關外又經過,一世坎坷怎如飴?86、世俗教化多空談,人生經驗當爲鑑!76、爲情本是怡人事,奈何所苦擰人心。23、俗世日夜幾番新,才脫慾海又愁雲。97、男兒有志天非遠,不慎涉情苦難言。164、萬里相隨終離別,陰陽永隔嘆薄緣!273、苦情錯付造別離,此心難息累未及。199、曾幾何時問青天,紅塵因緣怎糾纏?152、自古無事高於利,君威不容侍親權!53、自古仁士重知遇,一念至交共榮耀。205、一戰相兼敵友心,兵行有理逆勢侵。43、世間險惡古有之,千年不易凡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