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

清荷知道杜若的難處,只點了點頭道:“大少爺還是迴避一下的好,一會兒奴婢過去說一聲,只讓丫鬟小廝們千萬別把這個事情往外頭傳,反倒壞了姜姑娘的名聲。”

杜若雖然沒過去,畢竟還是對這位表妹關心的,只吩咐道:“你也不用回來,就在那邊幫忙,照看好了再回來也不遲。”

清荷拿了披風出去,正巧卻遇見杜二太太跟杜茵從舅老爺家赴宴回來。杜二太太去的時候只差就吐在了轎子裡,所以回來說什麼也不願意做轎子,便只讓他的外甥送了回來。她一心是想把杜茵給了她那外甥的,這樣親上加親,杜茵也不用去了陌生人家受婆婆的氣。只不過經過了上次燈會的事情,杜茵對這個表哥已經是失望透頂了,見了他就覺得心煩。每每以前能哄得自己開心的小玩意兒,如今見了越發覺得他幼稚的很,整日裡不念書做學問,就知道玩。

那表少爺送了她們進來之後,正想再坐一會兒,好討杜茵的歡心,偏生杜茵卻不想理她。一行人正往裡面走呢,小丫鬟上前來道:“回大姑娘話,那邊姜姑娘投了河,小廝們正救她呢。”杜茵也不是愛看熱鬧的人,只開口道:“我們走我們的。”

這邊正說着,那邊河邊上幾個小廝已經合力將姜梓歆給拉了上來。只見姜梓歆那蒼白的臉頰上貼着一縷烏髮,纖長的睫毛微微翹着,緊閉着雙眼似乎是很痛苦。那表少爺平常見的姑娘們,哪裡有這樣姿色的,只覺得心裡一動,腳步就忍不住上前了兩步。丫鬟小廝都知道這是二太太孃家的表少爺,只恭敬有禮的退了兩步,向他行禮。

齊昀低頭看了姜梓歆兩眼,只蹙眉道:“這位姑娘只怕是喝多了水吧,你們誰過來幫她押押肚皮。”

卻說姜梓歆其實並沒有暈過去,她從小在江南長大,姜家在那邊也有幾個莊子,她小時候曾學過鳧水,這會兒之所以還閉着眼睛不醒過來,無非就是等着杜若過來。可誰知道半路上居然殺出一個程咬金來,這會兒冷風一吹,姜梓歆只覺得自己凍得都要顫了起來,偏生杜若卻還是沒有過來。

杜茵見齊昀愛看這樣的熱鬧,這會兒已經不知道是喜還是怒了,只冷冷道:“表哥素來憐香惜玉,姜姐姐這會兒沒醒,表哥還是救人要緊吧。”

齊昀以爲杜茵是真心這麼說,只單膝跪地,伸手便按住了姜梓歆的小腹,想將她腹中的湖水給擠出來。可惜姜梓歆並沒有喝幾口水,這一掌下去,倒是漏了氣了,值得假裝咳了幾聲,微微張開眼睛,看了衆人一圈,忽然眼珠子一紅道:“你們讓我死吧,爲什麼不讓我死了算了!”

這齊昀姜梓歆也見過幾次的,自然是沒看上的,可如今杜若又不在,一圈圍着的都是小廝,不把這根救命稻草給抓住了,她這輩子就只有嫁傻子的命了。姜梓歆也顧不得其他,只撲在了齊昀的胸口嚶嚶的哭了起來。

這會兒清荷正巧過來,嚇的拿着皮飛連連退後了幾步,見杜茵早已經變了臉色,只哼了一聲甩袖就走了。齊昀被一個美人抱着,眼看着杜茵拂袖而去,卻也彈動不得。清荷知道這下子只怕是要亂套了,急忙上前遞上了披風,對齊昀道:“表少爺還是快些送姜姑娘回梨香院吧,這裡人多嘴雜的,對姑娘名聲不好。”

齊昀這會兒總算也是明白了些什麼了,姜梓歆見齊昀面露難色,索性一閉眼,只裝暈了過去,做一個人事不知。齊昀這下沒轍了,只能用披風包裹着姜梓歆,將她送往梨香院內。

這會兒沈氏得到消息,早已經從梨香院出來,見一個陌生男子抱着自家的閨女從外頭進來,這一顆心是早已經不知道往那邊放了。

福壽堂那邊,姜姨奶奶聽說姜梓歆投河,只兩眼一翻就暈了過去。嚇得杜老太太急忙讓杜太太去請大夫,杜太太無奈,只得把在自家院子裡躲着的杜若給請了過去。杜若爲姜姨奶奶施針後,她老人家總算醒了過來。外面的小丫鬟也只進來回報道:“老太太、姨太太放心,姜姑娘已經救起來了,這會兒已經被齊家表少爺送回了梨香院去了。”

姜姨奶奶這會兒兩隻眼珠子已經直了,覺得只要是個男人,總比傻子好,只急忙轉頭問杜老太太道:“那……那齊家少爺是個什麼人?”

杜老太太只如實道:“是我二媳婦孃家的少爺。”

杜二太太前面走的急,徑自就往自己院裡來了,只才歇了一口氣,後面杜茵從門外進來,揮手就打了一套桌上的茶盞,恨恨道:“一個是狐狸精,一個是色鬼。”

杜二太太何嘗聽見杜茵說這話,只嚇得急忙上前問道:“你這是怎麼了?誰又得罪了你,快說說?”

正這時候,院外有個小丫鬟扯着嗓子道:“二太太,表少爺抱着姜姑娘往梨香院去了。”

“什麼?”杜二太太這會兒也明白過來了,只拉着杜茵的手道:“我方纔特意走得快,讓你好和你表哥說上兩句話,你怎麼讓你表哥給走了呢?”

杜茵只扭着帕子道:“表哥表哥,有什麼好的,娘你看錯了他了,他就是一個沒用的色鬼,我就不信,沒了他我還嫁不出去了。”杜茵說着,只趴在桌上嚶嚶的哭了起來。

姜梓歆這一場戲做的不成功,凍壞了自己,也沒撈到正主。如今正主正一本正經的坐在她的牀頭,爲她把脈。

姜梓歆看了杜若一眼,見滿屋子的大人們都站着,一時間只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原本的如意算盤打得實在不錯。想着杜家也是知書守禮的人家,若是她被杜若看了去,總要給她一個交代的。如今劉七巧既然定了下來,自然是推脫不掉的,到時候她若是上前退一步,說願意嫁給杜若,效仿古代娥皇女英,只怕杜家人未必就不同意了。況且她從杜老太太的言語中,也知道她對劉七巧這個孫媳婦不盡滿意,所以她便橫了心這樣搏一搏。

誰料到人算不如天算,杜若懂得避嫌之道,卻有人伸長了脖子上來。姜梓歆想到這裡,傷心的眼淚就如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啪啪啪的落了下來。

姜姨奶奶見好好的孫女兒如今成了這樣,只傷心欲絕,一邊抹淚,一邊對杜老太太道:“老太太可要爲歆兒做主,這樣她這輩子也不要活了。”

杜老太太這會兒也是難辦了,外面齊昀還坐着,杜老太太想了想,對一旁的丫鬟道:“去把二太太請過來,告訴她我有事兒和她商量。”

杜二太太這會兒正在院子裡鬱悶,聽見外頭說老太太傳她去梨香院,頓時覺得大事不好了。一旁的杜茵這會兒止住了哭聲,用帕子擦了擦眼角道:“老太太讓你去,那你就去吧。反正我是不稀罕表哥的,隨她們怎麼着吧。”

杜二太太心裡也是千萬頭的草泥馬咆哮而過,只端着笑臉進了梨香院,見大廳裡頭三堂會審一樣走坐着,只小心翼翼開口道:“老太太喊媳婦過來,到底是爲了什麼呢?”

杜老太太開門見山道:“齊家少爺是你舅家的少爺,他的事我不好插嘴,你好歹是他親姑媽,你來看看這事兒到底應該怎麼辦吧?”

杜二太太依舊裝傻,只問道:“到底是什麼事兒啊?”

姜姨奶奶見她裝傻,便和沈氏兩人都聳了聳肩,哭了起來。杜老太太被這哭聲弄的心頭煩亂,便只開口道:“歆丫頭想不開投河,正巧被齊少爺給救了,這本是一件好事,只可惜這歆丫頭纔有了親事,如今又出了這樣的事,人家那邊也不好說呀?”

杜二太太只被說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她就今兒出了一天,怎麼就發生了那麼多事情,這姜梓歆是什麼時候有了親事?她怎麼就一點兒也不知道。杜二太太還想再問兩句的,誰知道姜姨奶奶卻一錘定音的拍板道:“如今事情都已經發生了,那邊的親事自然不能應了,還望二太太去跟你家舅爺說一聲,就說我們姜家等着他來提親了。”

這會兒就連齊昀都暈了,直接站起來道:“我想娶的是表妹,不是這什麼姜姑娘啊!”

杜二太太見齊昀這糊塗樣子,一句話把自己閨女都說的不檢點了起來,只氣的絞了帕子厲聲道:“人生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誰準你這樣胡說八道的,你表妹清清白白的姑娘家,你說這些渾話,她以後還要不要嫁人了?”

齊昀見一向偏疼自己的姑姑說出這樣的話來,只嚇的低着頭不敢反駁。杜二太太這會兒也只能打落了牙齒活血吞,咬牙道:“你一會兒早些回去,明兒等我去了你家再跟你父親提這個事情!”

晚上杜太太回到自己院中,特意喊了杜若過來,驚魂未定道:“今兒幸虧你長了心眼沒過去,不然可不就是要賴上你了,這姜姨奶奶一家,我可算看出來了,都是不簡單的人啊,今兒說出那些話,明擺着就是要吃定了你二嬸的孃家了。”

杜若倒是沒把人想得那麼有心計,只笑着道:“娘你不必擔心,我和七巧的婚事,如今整個京城的人都知道了,還能反悔不成?難不成姜姨奶奶會讓表妹給我做妾?”

杜太太心裡倒是不敢確定的,姑娘家沒了名聲,做妾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姜家指望着姜梓丞考科舉,應該也不會把自家的閨女給人做妾的。杜太太想明白了這一點,心倒是放了下來,只開口道:“今兒恭王府送來了請帖,三日後是六少爺的滿月宴並認七巧的認親宴,請了我們一家過去,老太太那邊正在挑禮物,不然你也過去瞧瞧?”

杜若只推辭道:“我不過去了,方纔送來的東西還沒吃,等吃過了回自己院子去。”

杜太太看了一眼自己瘦弱的兒子,爲了追兒媳婦也是蠻拼的,不過她自己本就是被杜老爺寵在了掌心裡頭疼着愛着的,見兒子像爹自然也是高興的。只又開口問道:“七巧那邊都安排好了嗎?”

“都安排好了,王府一早就有安排,進去就可以住,那院子很好,跟我現在住的品芳院差不多大,七巧家人不多,住着也正好,難得得是那院子有獨立的門口,不用從王府過,還清靜。”

杜太太只點了點頭,嘴角微微翹着道:“我這幾日把提親所要用到的聘禮也都列好了清單,前天我看了黃曆,這月二十八是納吉的好日子,你和七巧的八字我也拿去合了,批的是:男木女水大吉利、家中財運常進室、常爲寶貴重如山、生來兒女披青衫。”

杜若對着東西並不是很相信,不過見杜太太笑容滿面的樣子,便知道一定是好兆頭。杜太太只歡歡喜喜道:“老太太看了這籤文,只笑得合不攏嘴道:生來兒女披青衫,那可不得了了,這家裡只怕是要出狀元爺了。”

杜若見杜太太高興,又同她多聊了幾句,只過了掌燈時分,纔回到了自己的院中。

劉七巧送走了杜若之後,便回屋把箱子裡的衣服都整理到了箱子裡,又給各人找了房間,各自都分配好之後,也只累的快趴下了。這一看時辰,可不又到了飯店。錢大妞急忙揣着菜籃子道:“七巧你等着,我這就出門買菜去。”

錢大妞前腳要走,後腳朝着王府那邊的小門外有人敲了敲門道:“七巧姐姐開個門,太太囑咐奴婢送菜來了。”

錢大妞急忙上前開門,見門外站了五六個亭亭玉立的姑娘家,皆是一色嫩綠色的丫鬟裝扮,穿戴的俏生生的,臉上都帶着笑,低頭站在後頭。琴芳見了錢大妞,也聽說過七巧家也是有個丫鬟的,便照應了一聲道:“這位姐姐,這些都是太太賞給七巧姑娘和李家嬸子的。”

錢大妞愣了半刻,這會兒總算反應了過來,急忙靠邊站了,伸手引了人進來道:“姑娘您裡面請吧。”

劉七巧這會兒從廳裡面出來,見琴芳領着一羣小丫鬟進來送飯,只謝天謝地道:“就知道太太疼我,知道我這忙了一天,連一口熱飯都沒吃到,就給我送來了。”

琴芳笑着道:“七巧姐姐早些用膳吧。太太說一會兒請李嬸子過去聊一會兒,劉二管家今兒在外頭陪着王爺用膳,這會兒就不過來了,也讓奴婢來說一聲。”

劉七巧只點了點頭道:“你回去回了太太,一會兒我就跟我娘一起過去見過太太。”

琴芳點了點頭,領着小丫鬟們,放下了食盒就走了。劉七巧上前,打開長案上放着的食盒,見了一色的好菜,只覺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急忙照應着錢大妞,把飯菜都給擺好了。

劉七巧坐下來吃飯,綠柳便上前爲她滿了一碗飯,又照着以前服侍世子爺一樣,用公筷夾了幾樣小菜,放到她面前的菜碟中,這才恭恭敬敬的退後了幾步。這樣一番動作之後,原本很隨意的錢大妞頓時就隨意不起來了,只學着綠柳的樣子,垂首侍立在一旁。

錢喜兒扶着李氏出門,又去喊了劉八順出來,正要往桌上做,被錢大妞一把拉住了,只湊到她耳邊小聲道:“等七巧姐姐和大娘吃完了,我們再吃,知道嗎?”

錢喜兒雖然年紀小,可看着另外兩個姑娘都站着,自然就不好意思了,只低着頭不說話。

劉七巧見衆人這拘束的樣子,頓時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要還是按照以前的辦法,主子下人坐在一桌上吃飯,只怕綠柳和這新來的小丫鬟不習慣。況且外面還有兩個洗掃婆子,既然都是下人,倒不能太分得三六九等的。劉七巧想了想,既然李氏已經在錢寡婦的面前誇下了這海口,那麼錢喜兒不管是當養女也好,當童養媳也好,該給的體面還是要給的。女孩子要嬌養,既然以後這姑娘要成爲自家弟弟的媳婦,那從現在開始養好一點,不說讓她跟城裡的姑娘一般,少說也不能讓人看着太小家子。

劉七巧拍了拍身邊的位置,對錢喜兒道:“喜兒,坐這邊來跟我們一起吃。”

錢大妞聽見劉七巧說這句話,心裡一陣感激,只差點兒將淚珠子都給憋了出來,蹲下來拍了拍錢喜兒的肩膀道:“喜兒,七巧姐姐讓你上桌吃飯,你就坐過去吧。”

錢喜兒怯生生的看了一眼李氏和劉七巧,腳下卻沒敢動,她依稀想起來她們一起從牛家莊出來的時候,她姐姐跟她說的話,忽然間就低下頭,吸了吸鼻子道:“七巧姐姐,你們吃吧,喜兒不餓,喜兒跟我姐姐一起吃。”

劉七巧倒不知道錢喜兒這會兒已經有點懂事了,雖然說話間帶着幾分委屈,但畢竟還是忍住了上桌的慾望,這對一個小姑娘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劉七巧只笑着道:“喜兒快上來吧,一會兒八順吃完了還要進去寫大字,你得給他磨墨,不然他寫不完今晚又要睡的晚了。”

錢喜兒聽劉七巧這麼說,一下子就堅持不住了,連忙點了點頭,在劉七巧的身邊坐了下來。錢大妞上前爲她裝了一碗飯,和另外三個丫鬟只服侍着她們幾個人先吃了晚飯。

劉七巧吃完了飯,起身對大妞道:“你們三個就在這邊吃吧,吃完了往廚房裡收拾收拾,讓外頭婆子和熊大嬸都吃了,這些碗碟都是王府的,估計也貴得很,明兒一早我得給太太還回去。”

三人坐下來吃了飯,劉七巧和李氏帶着錢大妞和綠柳出門,留下青兒在家裡看門。劉七巧一邊走,一邊像錢大妞介紹着王府裡頭的各處地方,只小聲說:“反正以後我們沒事也不要進府裡來,畢竟王府裡面人多嘴雜,大妞我帶着你來是認認路的,免得以後你不知道青蓮院怎麼走,難免有個傳話什麼的,總要你跑一趟。”

綠柳在前面打着燈籠,聽劉七巧這麼說,便開口道:“要傳話有我呢,何必讓大妞姐姐跑腿,我這人最是閒不住的,跑腿正好。”

劉七巧只撲哧笑了道:“你瞧瞧,我正指望你是王府出來的規矩丫鬟,以後要跟在我身旁給我充門面呢,你就光想着跑腿了。”

綠柳聽劉七巧這麼說,也笑着道:“七巧,原來你這麼看得起我,那我可得爭氣一點了。”

李氏見綠柳這直爽性子,也很是喜歡,只笑着道:“綠柳姑娘,我們七巧不懂規矩,在你身邊你也好教她一點。”

綠柳急忙道:“夫人快別這麼說,我是來服侍七巧的,教她我可不敢當了。”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到了青蓮院的門口,小丫鬟們見了劉七巧過來,早就提着燈籠迎了出來道:“方纔青梅姐姐還念着七巧姐姐呢,可巧就來了,太太今兒起身用了晚膳,這會兒正在外頭榻上歪着呢,今天精氣神正好。”

劉七巧點了點頭,跟着丫鬟進去,裡面紫雲和玉蘭早已經沏上了茶等着了。青梅坐在矮墩子上,正在爲王妃捶腿,見了人進來便起身道:“總算是來了,今兒可忙壞了?”

劉七巧領着李氏進來,向王妃行過了禮數,王妃請了李氏上座,這纔開口和李氏說起了話來。

“我這一次還能留下一條命也不容易,心裡就想着,要不是七巧這孩子,我也不知死了多少回了,回回都是她救的我,這大概就是命中註定的緣分,如今王爺也回來了,我就打算趁着後天給瑞哥兒做滿月酒的日子,一併擺了儀式,認了七巧這個乾女兒。”

李氏上回聽王妃提過了一回,心裡也有數了,只點頭道:“一切就安太太的意思吧,太太能看得起七巧,是她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