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大家嘻嘻哈哈笑了一陣,外頭便有丫鬟挽了簾子稟報道:“老爺、二老爺來了。”

衆人聞言,急忙都起身相迎,就瞧見兩位老爺各自都穿着鐵鏽紅的直身長袍,外面罩着銀絲暗紋灰鼠襖,兩個各自紅光滿面的進來。

各奶奶太太姨娘姑娘們都行過來禮數,兩位老爺才上前向杜老太太行禮,只異口同聲道:“兒子祝老太太萬事如意,新年吉祥。”

杜老太太便高高興興道:“吉祥吉祥都吉祥,如意如意,萬事如意。”杜老太太朝着百合使了一個眼色,那邊就遞過來兩個鼓囊囊的大紅荷包。

“這是過年的紅包。”杜老太太伸手接了,送到兩個兒子手中道:“有我在一天,你們就是還是孩子,還能拿一年的紅包。”

杜老太太說完,急忙又招呼了杜太太和杜二太太上前,兩人也向杜老太太拜年,各自領了紅包。接着便是孫子輩的,杜若和杜蘅各自上前,然後又輪到劉七巧和趙氏。接下去就是二房的兄弟姐妹們上前給杜老太太拜年,一圈下來,人人手中也都領上了紅包。

杜老太太又瞧着幾個不敢落座的姨娘,開口道:“來來來,你們也過來,今年紅包多,人人都有份。”

花姨娘便笑吟吟的上前,行了一個全禮道:“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杜老太太原本是不怎麼喜歡花姨娘的,這麼多年也沒跟靡蕪院裡頭的幾位姨娘打過什麼交道。只不過是知道她們的家世原本也是不錯的而已,有時候花園裡散步照面了,也知道她們個個是花容月貌的。除了蘇姨娘,在南方時候就跟了過來,杜老太太可憐她身世,對杜二老爺的其他三個姨娘,她還真算不得怎麼熟悉。

尤其是這位花姨娘,在她心裡頭那也是一個出挑的性子,好好的名將之後,最後來做了姨娘,也算是有魄力了。如今大抵是因爲年紀大了,杜老太太看人的眼光似乎比年輕時候寬容許多,便覺得這花姨娘,其實也是很單純一個人,模樣又好,說話又和氣,怎麼說這樣的人能進杜家,也是杜二老爺的福分了。

“誰讓你們客氣了,一個個的,幫着我照顧老二這麼多年,又生兒育女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來來來,都領一個紅包回去。”杜老太太說着,只扭頭問站在一旁的杜二老爺夫婦道:“我給她們紅包,你們兩個有意見嗎?”

杜二太太在這一點上倒是還挺隨和的,只陪笑道:“老太太您這話說的,這不是應當的嗎?”

杜二老爺也跟着開口道:“既然老太太給你們,那你們就都拿着吧。”

緊接着就連茯苓和沐姨娘都拿了紅包,再接下去便是各個房裡頭的大丫鬟,將自家院子裡頭的紅包也一併領了去。這一番事情做下來,正好也到了用晚膳的時候。

杜家算是體貼下人的人家,若是有丫鬟小廝想回家過年的,也是放他們回去的。劉七巧就放了綠柳回家裡頭,她哥哥今年娶了新媳婦,算是第一年在家過年,自然是要回去的。更何況她嫂子也有了身孕,比劉七巧大三個月,家裡頭人就想着,到時候能讓她進來,給七巧的孩子當奶孃。劉七巧也見過那姑娘,莊上人家出來的,身子骨結實,倒是很不錯的。只是劉七巧倒是挺想自己奶孩子的,畢竟這是一種母親和嬰兒的感情交流方式。不過這些事情,現在提起來,還太早了一些。

今兒一共擺了三席,因爲沒有外男,所以也沒有用屏風當起來。老太太帶着兩位老爺、四位少爺坐一桌。太太奶奶姑娘們一桌,姨娘們另外也開了一桌。

對於姨娘們能坐下來吃飯,劉七巧心裡頭也是高興的,這畢竟在外頭人家是很少的。換了那些公侯府邸,是想都不能想的。也就是一些商賈人家,不太重這樣的禮數,不過若是做的太過了,也要被外頭傳什麼沒有規矩。不過只是一頓過年的團圓飯而已,到也沒什麼,也是杜老太太的恩典。

年夜飯的菜色準備的不錯,六道冷盤、十八道熱菜,滿滿的一大桌子。吃到一半的時候,杜老太太便對丫鬟們道:“你們也出去吃吧,這菜也差不多上齊了,也忙了一整天,都去休息吧。”

趙氏也跟着道:“都去吃吧,一會兒唱戲的人來了,想着看戲可就要餓肚子了。”

杜老太太只驚道:“怎麼還預備了唱戲?”

趙氏便樂呵呵的笑道:“原是我孃家請的,我弟媳婦是個戲迷,非說過年在家裡頭唱一長才喜慶,所以唱完了她們那邊的,我就借了回來,也在自己家熱鬧熱鬧。”

“好好,熱鬧好,我有好些日子沒聽戲了,哪個戲班的?”杜老太太便問道。

“是金花班的,老太太鐵定聽過他們的戲,去年金花班裡頭的沈青花懷了孩子,沒怎麼出來演戲,如今孩子才兩個月,就又出來了,一會兒老太太您瞧了就知道了,那身段怎麼看都不像是生過孩子的,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保養的。”趙氏說着,臉上還有幾分豔羨的神色,只略略鬱悶道:“我們這種,孩子都生了半年,還是一個水桶腰,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呢。”

杜蘅聽了,只哈哈大笑了起來,然後又隨口來了一句:“我摸着你最近腰也細了。”

這一句話臊的趙氏原本白淨的臉頓時就漲得通紅的,狠狠瞪了一眼杜蘅就回了自己位置上。那邊杜老太太就替她解圍道:“蘅哥兒你還說,如今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賴你媳婦張羅,你既知道她腰都累細了,是不是也要好好的犒勞犒勞她?”

杜蘅便站起來,滿了一杯酒,走到趙氏的跟前道:“娘子,小的敬你一杯。”

趙氏臉還紅着,只站起來,接了酒杯扭頭就喝了下去,萬般無奈道:“你安生些吧,何苦尋我的開心,老太太還沒敬呢,倒是敬起我來了,豈不是折煞了我。”

杜蘅連忙一臉受教的表情,只接過了趙氏手裡的杯子道:“是是是,娘子教訓的是,我這就去敬老太太一杯。”

衆人也跟着笑了起來,杜若便跟着杜蘅一起站起來,去給老太太敬酒。

杜老太太急忙擺了擺手道:“少來折騰我,我不喝酒,大郎你也不要喝酒,你可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杜蘅聽老太太這樣說,頓時又垮下一張臉,只委屈道:“老太太,大哥的酒我替他喝了成不?他負責敬酒,我負責喝酒,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你也少喝些,黃湯灌多了容易誤事。”杜老太太說着,便只高高興興吃了起來,又對那兩個小的道:“你們也去,敬敬你們的爹孃、還有你們的姨娘,這些都是長輩,以後都要孝順他們。”

杜莘和杜茂就都站了起來,舉起杯子道:“孫兒祝老太太福如東壽比南山。”

杜老太太只笑着道:“好好,都乖都乖。”

一場年夜飯就在這樣歡歡喜喜的熱鬧中過去了下一半兒,又過了片刻,外面丫鬟只開口道:“回老太太、二奶奶,金花班的人來了。”

趙氏便站了起來,到外頭去安排,一邊走一邊道:“讓他們進來吧,戲臺就搭在福壽堂正房前面的空地上,省得老太太再往外頭跑,怪冷的,賞錢都預備好了嗎?”

“都預備好了。”丫鬟只回話道。

“再派人去廚房弄一些點心來,他們趕場子唱戲,這會兒肯定沒吃什麼東西,熱茶熱水都備好了。”趙氏做起這種事情來,簡直是熟門熟路的,那氣派倒是讓劉七巧想起了《紅樓夢》裡頭的王熙鳳了。不過趙氏不善妒,這一點就甩王熙鳳幾條大街了。

趙氏在外面張羅完了,又回到屋裡頭坐下,衆人這會兒也都吃的差不多了,便起身來到外頭的抱夏裡面,丫鬟婆子上前收拾。

杜老太太又問趙氏道:“明兒一早去法華寺的馬車都備好了沒有?”

“都備下了,幾個車伕今兒都在府上過,今兒下人們也加了菜,正在下處用呢,老太太就不用記掛這些,保證明兒我們早早的就出發,一開城門,我們就是頭一撥。”趙氏只說着,丫鬟上前給她添了菜,她又吃了兩口,這才又開口道:“不過聽說這幾日雪剛剛化開,城外的路不是那麼好走,我已經交代了車伕明天小心些,老太太也不用趕的太着急,心誠則靈。”

這就是活生生的人比人氣死人,劉七巧原本在王府也是個能說會道的人,到了杜家也沒少說話,可誰知道如今趙氏是個厲害人,潛移默化之中倒是真的把這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給收拾的妥妥貼貼的。不過能者多勞,有這樣一位小嬸子,劉七巧也可以安心躲懶了。

杜太太聽了,遍開口道:“今年我是不能去了,就讓七巧陪着老太太去吧,路上小心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