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雙簧(第四更)

王延興卻是沒想到,朱思遠一露面,臺下居然一片驚訝!

竟然又是個道士?!臺下一衆大小家主有些坐不住了:都說王延興之所以會那麼多秘法,都是一個姓呂的道士傳下來的結果。

現在還在王延興所建的小溪場內潛修。甚是厲害!

不過高人輕易不露一面,許多人只知道這個人的存在,卻沒見過真人。

現在竟然又來一個道士來幫他?

這……這是道家要興王家?李唐得國兩百八十年,可不就是受道家的庇佑嗎?

突如其來的騷動,瞬間波及了整個大廳,不過,大家都是見過世面的人,連忙又按捺住心中的疑惑,大廳之內,頃刻又安靜了下來。

一動一靜的變化,都落在老騙子眼中,久經騙場的他,知道這場面很是有利於自己的表演,心裡大大地覺得滿意。他微若不查地點點頭,不動聲色地站在臺上。

王延興沒時間細想臺下這些人這般反應是爲何,心裡暗道,不會是有人識破了老騙子的身份吧!不過,看臺下衆人的臉上,一臉認真,倒像是被老騙子的裝模作樣唬住了一般。

算了,還是按劇本走吧!他的臺詞很少,第一句是:“敢問道長:仙鄉何處?”

“出家之人,蒼天爲廬、大地爲塌,落腳之處,便是安身之所,了無牽掛,雲遊四海!”老騙子一字一句,慢慢說道。

“道長不以遠遊之苦爲意,延興佩服!不知此次遠遊南方,走了多長時間啊!”

朱思遠卻不回答,只伸出四個手指頭。

“四個月?”王延興問道。

老騙子搖了搖頭。

“四年?”王延興愈發驚疑了。

老騙子還是搖頭。

“四十年?”王延興驚呼道!

這麼久?臺下也是一陣動容。如果他能在南洋遊歷四十年,那是有足夠底氣說熟知南洋風土了。

只是,他怎麼可能去了四十年?四十天還差不多。

朱思遠這次,卻是笑而不語:一副高人的做派。

“遠行四十年,那道長最遠可曾到過何處呢?”王延興一臉崇敬地問道。

“說來慚愧,貧道本是想走海路前往天竺,去看看老子西行所達之所。誰知,船隻遇到風暴,偏離了方向,最後,卻是到了渤泥國!”

渤泥國就是後世的印尼,以唐代的地理觀看來,就算不如天竺遙遠,也是屬於遙不可及的級別了。

“那渤泥國,可有何物產十分奇特呢?道長可否爲延興解惑?”

朱思遠聽聞,略一思索,做回憶狀,稍許才說道:“那渤泥國嘛,一年到頭都是十分炎熱,草木繁盛,比泉州更甚;若是有什麼特別之處,倒是有一地出產火油!漆黑如墨,沾與竹木之上,便可以明火點着,火如松脂,明亮倒是明亮,就是煙塵甚重!”

這火油,自然就是石油,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油田,在後世都是很有名的重要的油田。而後世這片油田之所以被發現,起因就是,有人發現了有石油的自流井。

只是,朱思遠又沒當真去過渤泥國,哪能見過火油?不過是王延興教的說辭罷了!

除了這裡的石油,王延興還告訴他,說到占城的時候,就要說占城稻、說到交州的時候,要說石炭,說到雷州的時候,要說甘蔗,說到詹州的時候,要說棉花……

而老騙子在說話之前的做出來的回憶的樣子,自然不是在回憶子虛烏有的渤泥國之行,而是在小心着,別說錯了,要是穿了幫,這高人就要被亂棒打出去了……

還好,這第一個沒有說錯,王延興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這渤泥國也太遠了點,道長能不能說一個近一點的地方呀!”

“若說近一點,那便是占城了!刺史可知林邑國?”朱思遠又是略一思索,“這占城,便是林邑國的國都,距離交州,約莫兩千裡,比起渤泥國,算是近的了……”

“離交州還有兩千裡……這也不太近啊!”王延興故作驚訝道。

事實上,兩千裡這個數字,本身就是王延興按照回憶估計的。

“呵呵,南洋雖大,比起大唐全域來,卻是遠遠地有所不如,刺史可知,大唐疆域,從隴右道最西面的蔥嶺到河北道東面的安東都護府有多遠?”

“延興不知,願聞其詳!”

“便是是學那飛鳥,那也是真正的萬里之遙啊!”朱思遠語重心長地說道,“和大唐比起來,南洋,不過撮爾一隅罷了!”

“道長所言極是!”王延興連忙受教地點頭稱是,當然,這一萬里的距離,也是王延興根據天朝東西距離五千多公里大概估計的直線距離,若是按路程來算,那兩萬裡都不止了!

“不過,占城雖遠,其物產也是頗有令人稱道之處!”

“道長說的可是占城稻?”在泉州知道占城稻的人可不少,王延興倒是不用繼續裝傻了。

“然也!刺史可知,此稻從播種到長成所需時日?不過八九十天耳!比平常的水稻,少了三成!如此,一年便可兩熟甚至三熟!而此稻的產量比平常水稻卻還要高上幾分!偏偏,這般水稻,所需用水還要更少!貧道在林邑國遊歷多年,從未有聞饑荒,便是此稻之功啊!”朱思遠深深地一嘆,就彷彿,他當真在占城住過很久一樣。

“那若是能將此稻引入泉州,泉州豈不成天下富庶之地啊!”王延興激動地說道。

這些話當然都是說給下面各個家長聽的。這些人或多或少都聽過占城稻,甚至還有人曾經試種過,只是,天底下,哪裡有當真這般完美的作物?所謂的占城稻,就是早稻。

實事求是地說,早稻單季的畝產其實是低於晚稻的,而且產出的稻米的品質,也要差一些。只是早稻生長期確實很短,引入泉州,也是可以做到一年兩熟。這才表現出了較大的優勢。

然而,越是高產的作物,就越是消耗地力,如果不補充施肥,便是拿了更加高產的玉米去種,也是不可能有很高收成的。所以,要引入占城稻,便必須儘可能地提高土地的肥力……

引種其實簡單,推廣綠肥和積肥纔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臺上的雙簧,還在繼續,說完占城稻,便開始說交州的石炭。石炭就是煤炭。王延興看中的,是鴻基的優質無煙煤!

對於鍊鐵、鍊鋼來說,用鴻基煤煉出來的焦炭,那是極爲上乘的燃料!只是,這一點,只對王延興有吸引力。在旁人眼中,石炭和木炭,難道不一樣嗎?

在這個年代,森林覆蓋率極大,誰會缺柴燒?臺下諸人對這一項,倒是沒什麼興趣。不過,交州可不止產煤,而且,還產甘蔗!

甘蔗也是平常之物,不單是交州產,雷州、欽州一帶都有出產。這次,連王延興都表示出了無所謂的表情。

“可貧道卻偶爾間,得了個法子,可以將甘蔗榨汁煮糖的產量提高許多,回頭,貧道將此法告訴刺史,刺史不妨一試!”朱思遠故作神秘道。

在唐代,甘蔗榨汁的法子便廣爲人知,還有人嘗試將甘蔗汁的水煮幹濃縮,稱爲石蜜,就是後世能吃到的片糖。可以取代天然的蜂蜜。

此外,還有人知道用牛奶或者石灰水中和甘蔗汁中的雜質,結成絮狀沉澱,從而分離出來。經過多輪分離後,可以製成紅砂糖。

泉州便有人從交州、雷州運了石蜜去北方售賣,獲利不菲。只是,這石蜜的產量也是不多,而且只能偶爾爲之。

卻不知道着道士將要告訴王延興的,是什麼樣的法子……

看着臺下的人,一臉躍躍欲試地想聽一聽的架勢,老騙子卻把後文掐掉了。他是想說也沒得說啊。因爲這所謂的法子,本來就存在王延興的頭腦之中。只不過,是要借朱思遠的嘴巴說出來罷了。

接着,又說到椰子……當然,椰子的妙用坐船去過那邊的人大多知道,便沒有細說。

接下來,朱思遠卻突然一臉凝重。

“不過,這諸般物產,貧道印象最爲深刻的,卻是這一樣……此物的重要性,還是在占城稻之上!”說着,朱思遠像變戲法一般,手裡無端端地出現了一朵白團團的花,臺下不少人見過,便已經認出來了:棉花!

王延興接過老道士手中的棉花:這朵棉花還確確實實是老騙子在詹州弄過來的。

只不過,無論是臺下的聽衆還是老騙子本人,都不明白,爲何王延興要把棉花的價值說得比占城稻還高。王延興只好再借朱思遠的嘴來說了:“此棉花,可以用來織布!織成的布匹,似絲綢般柔軟,卻又能像厚錦一般保暖……”

“而最重要的是,將棉花紡面紗後,容易運輸,不易發黴……”

“大唐天下,每州每縣,各處農人都會種糧食,卻不是所有村寨都會種桑、養蠶……”

老騙子絮絮叨叨說了許多,東扯西扯,衆人卻是沒聽明白,這重點在哪裡。

就在此時,王延興插了一句嘴:“道長!按照您這說法,這大唐日後最大的買賣,就要着落在這棉花上了?”

說到這裡,朱思遠微微一笑,不再言語。

這戲唱到這裡,衆人才恍然大悟,是了!是了!衣、食、住、行四大類,這衣字一項,最是海貿大有可爲之處!

大家都不傻,自然知道這王刺史將衆人叫過來,看這麼一齣戲,無非是想告訴衆人,這南洋有大大的錢可以賺……

只是,卻不知道,王刺史是打算如何運作,來賺這個錢?

第三十五章 拒之門外(第一更)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一十六章 兵陷迷宮第五十五章 伏擊傷敵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五十三章 搶佔南門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三章 內丹道第二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蠻人春心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三十七章 賜名繼虎(第一更)第一十七章 端州敵襲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七十三章 三日破城(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暴力破城第三十八章 女王氣場(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一章 兵臨越州(第一更)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產業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九章 崖州問罪(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三十三 燕雀鴻鵠(第四更)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產業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十一章 意欲何爲(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弩炮無聲(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三十二章 只爲回家第八十六章 開門迎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日薛王第七章 鷸蚌相爭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在何方第五十五章 密議
第三十五章 拒之門外(第一更)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一十六章 兵陷迷宮第五十五章 伏擊傷敵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五十三章 搶佔南門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三章 張武寧放炮(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二十二章 試製新錢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密謀揚州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九十四章 血洗驩州第三章 內丹道第二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蠻人春心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三十七章 賜名繼虎(第一更)第一十七章 端州敵襲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七十三章 三日破城(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暴力破城第三十八章 女王氣場(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一章 兵臨越州(第一更)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產業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鄭府論戰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九章 崖州問罪(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三十三 燕雀鴻鵠(第四更)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產業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十一章 意欲何爲(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親臨靶場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縱馬濟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五十八章 弩炮無聲(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指梁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三十二章 只爲回家第八十六章 開門迎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日薛王第七章 鷸蚌相爭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在何方第五十五章 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