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開門迎敵

段寶龍不願作貳臣,又不願段氏遭受屠戮……一時間,猶豫不定。

其實,引頸受戮是需要必死的決心、和絕大的勇氣的。象段寶龍這般左右搖擺的,到了最後,大抵就是個降字的結局。

他現在前後不靠地糾結,其實,只是現在還沒有到,必須做決定的最後關頭罷了。

正在此時,突然外間闖進來一人,叫嚷着朝段寶龍叫道:“大兄!大兄!不好了!”

等那人進了帳,看清楚,原來是段寶龍的堂弟,段寶如。

見他慌慌張張的模樣,段寶龍不喜地問道:“何事這般驚慌?”

段寶如急忙說道:“城外唐兵似乎又增加了許多!”

“增加許多是多少?”

“是……”段寶如一聽,愣了愣,他又沒出城去看,只是在城頭看到揚波軍的活動情況,比起以往來,頻繁了許多,便得出了一個增加了許多的結論,可究竟增加了多少……他又沒出去查看,哪裡知道詳情?他只好低頭道,“愚弟不知……”

段寶龍不喜地盯了他一眼:“那唐兵可有準備攻城?”

“這倒是沒有!”段寶如連忙肯定地回答。

“既然唐兵沒有要攻城……他增加許多和不增加許多,有多大區別?”段寶龍嘆道。

段寶如聽到這聲答覆,半晌說不出話來。

段寶龍的這話的確是一個殘酷的實情:通海都督府現在的常備兵,合在一起,連一萬都不到,還分別駐紮在通海、建水和目則三城之中。通海城中的兵力是最多的,也只有四千不到,而建水和目則兩城之中,則各只有兩千多。

這點分派各城的兵力,若是離城野戰,哪怕是對上五百揚波軍都不敢言必勝,也就能憑藉城牆的保護,尋得一絲心裡安慰。

只是,見識過揚波軍火器的厲害之後,段寶龍知道,這城牆能起到的保護,是多麼的不真實。

在他想來,如果揚波軍決意要攻城,那是一個城門都守不住,只能是放揚波軍進城,然後躲也就是在揚波軍不注意的地方,抽冷子射冷箭,或者從窄巷子裡,揚波軍反應不及時的時候,近距離衝一下。才能給揚波軍一點點或多或少的殺傷。

不過,段寶龍可不覺得,這樣能扭轉戰局。

當然了,有這種想法的,可不只是段寶龍一人,他的這話一出,便得到了段寶如的默認。

他含混地點點頭道:“那某還是讓他們把城門打開,一切照舊?”

段寶龍點了點頭:“開了城門吧!便如尋常一般,市集照常開放,不禁出入!”

“諾!”段寶如得了準信,諾了一聲,轉身就準備要出大帳。

“慢……”段寶龍突然一聲講他叫住,“這軍營之中,處置公務有諸多不便,某即日就會搬回都督府居住,你再有軍情,去都督府尋某!”

回都督府?段寶如愣了愣,怎麼無緣無故,又要回去了?不過,段寶龍身爲通海都督,住軍營也好,住都督府都是他的自由,段寶如可管不着,他只管躬身一諾,然後告辭出了大帳,去佈置防務去了。

只是,說是佈置防務,其實也沒多少事情可做。最主要的,也就是在城頭,看着城外的揚波軍動向。

至於城外……

通海軍在城外,原本是有一些據點的,可現在,要麼是被唐人收買,成了唐人的耳目,要麼,乾脆就是一羣穿着通海軍服飾的唐兵在駐守,總之,跟通海軍是沒多少關係。

而通海軍現在掌握着的三個城池,便如大海中的三個孤島一般,沒有一丁點的照應。

甚至是互相間消息的傳遞,都只能靠通行期間的唐人商賈來帶一點消息。

當然,這些消息的可靠性有多高,其實很難說得很。

包括鄭買嗣準備集結大軍,要來攻打通海城的消息,也是唐人的商賈所說。

起先,大家還在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可眼看着唐人的商賈所帶來的消息,越發清晰,甚至能準確地,描述出拓東節度和弄棟節度,徵召兵員的進度的時候,再加上,這個方向行走的唐商也漸漸地愈發稀少了,衆人才意識到,事實可能當真如此。

當然,通海都督府,也可以下令徵召兵員,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通海軍擴充到兩萬。

可是,段寶龍的命令根本出不了城,這種徵召令,全然發不出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城外的唐兵越來越多,時不時,能看到那些唐兵一小隊一小隊地,出現在通海城以北的要道上,似乎準備着什麼。

可具體在準備什麼,卻是看不清楚,也不懂,未什麼要這般佈置。

其實,不僅段寶如看不懂唐兵在幹什麼,楊保國也是一頭霧水。他也搞不懂,通海城這邊,到底在幹什麼!

楊保國自從領了鄭買嗣的軍令,在陽苴咩城點起人手出發一來,現在已經到達了富溫州。

他所領親領的部隊,可不是鄭買嗣這兩個月新編的新兵,而是參加過多次大唐與南詔之間的戰爭的老兵。

在這裡,除了他帶過來的五千人馬之外,還有從弄棟節度過來的五千兵馬,也歸他節制。這一支一萬人的大軍駐紮之所,距離通海城,已經不過五十里而已。

若是楊保國下令攻城,他有把握,一日便可抵達通海城下。

此外,在通海城的正北邊,距離通海城不過四十里的江川,聚集了另外一支人馬,那是拓東節度使的五千人馬。

兩支隊伍,一北一西地象一把鉗子一樣,向通海城伸過去。

可是,就在兩軍相距已經只有一天路程的情況下,他楊保國,竟然全然不知,通海城這邊的情況如何了。

因爲,他往通海這邊派出的探馬,就象是憑空消失了一般,一經放出去,便沒幾個能回來的。

楊保國領兵也有不少年了,可這般詭異的戰場,卻是第一次所見。他還從來沒見過,有這樣的敵人,竟然會花費如此大的精力,用在截殺對方的探馬上。

他在富溫川駐兵三日後,終於無法在忍受這般信息全無的傻等。他留下三千人收住富溫川后,將大軍分爲兩千前軍和五千中軍,分梯度,距離兩裡,從富溫川試探着伸出了觸角……

第一百二十八章 禍水東引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鋼臂弩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三十四章 私兵前途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聯手破城(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九十九章 說降好處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二十六章 初衷已改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中風之症第二十一章 溫柔鄉里(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九十六章 人爲財死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七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四十六章 被貶番禺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八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五十章 今日董真第六十六章 何以禦敵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九十七章 猝然遇襲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二十九章 留戀故主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四章 計下銀生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十章 歸途中伏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十二章 吃茶第五十章 飛火焚城(第一更)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七十三章 三日破城(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六十章 韶州有主第一百零九章 江西粗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六十六章 何以禦敵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八章 披堅執銳(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四十七章 奇怪勸降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
第一百二十八章 禍水東引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鋼臂弩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三十四章 私兵前途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第一百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聯手破城(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一百五十七章 水上火海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四十二章 火器匠人第九十九章 說降好處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二十六章 初衷已改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十八章 中風之症第二十一章 溫柔鄉里(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九十六章 人爲財死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七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四十六章 被貶番禺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天上人間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八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五十章 今日董真第六十六章 何以禦敵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九十七章 猝然遇襲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激將之法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二十九章 留戀故主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四章 計下銀生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十章 歸途中伏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馬明回城第十二章 吃茶第五十章 飛火焚城(第一更)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七十三章 三日破城(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六十章 韶州有主第一百零九章 江西粗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六十六章 何以禦敵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會第八章 披堅執銳(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四十七章 奇怪勸降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二十四章 好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