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意外之喜

馬上就要入夜了,昏暗的暮色,漸漸降臨。小溪場鐵做的窩棚下,地爐的火光卻依舊炙熱,閃動着明亮的光線。明暗交錯中,王延興從軍戶的帳篷裡走了出來,往鐵做匠戶的茅舍走去。而離此一百多裡遠的泉州城內,暮鼓也在陣陣地敲響。馬上就要宵禁了,街道上的稀疏的行人開始匆匆地往自家趕。

王審知輕輕地夾了夾馬腹,催動馬匹小跑起來。才跑了幾步,就聽到後面有人在喚道:“三郎!請留步!”

王審知回頭看去,見是章之源,他勒住馬繮,回身拱手道:“原來是章翁!審知有禮了!”

章之源甩開扈從,打馬快步趕上,也是拱手:“三郎客氣了!”又走了幾步,兩騎並排,章之源才又小聲說道,“那王延興竟然想去當鐵匠,看他日後如何保住這嫡子之位!三郎之助,之源謹記在心,日後,章家定有厚報!”聽得出來,言語之中,滿是歡喜。

“哼,厚報就免了……”王審知搖了搖頭,“某那侄子,似乎有些不同了。現在下定論,爲時尚早。”

“哦?三郎是覺得,一個小小鐵做,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不成?”

“這倒不是!”王審知繼續搖頭,他自然是覺得管鐵做沒有一星半點的前途,纔會那般謀劃,“只是,總覺得,某那侄子,心中似乎也藏着些什麼,某卻無法猜透。”

“那要不,乘小溪場荒郊野外之地,派人去……”說着壓低了聲音,說出幾個晦澀不輕的幾個字。

“不可!”王審知立即否定道,“章翁可知道,隨行護衛的是何人?是鄒磐,還領了二十個牙兵。你的人就算得手了,卻如何不露馬腳?”

“這……”聽到鄒磐這個名字,章之源就打了退堂鼓。王潮手下有好幾員猛將,其中一個滿頭滿臉鬚髮,黑漆漆的大盤子臉的鄒磐,更是在泉州人盡皆知。若是他親隨護衛,那還真沒人敢去找麻煩。

王審知點了點頭,輕聲道:“不要輕舉妄動,靜觀其變!”

聽了這話,章之源也只得將心裡的想法壓住:“全聽三郎安排!”

王審知卻不再答話,擡頭看着天色越發昏暗。不久,暮鼓聲畢,泉州街上,州兵們開始出動巡邏。再回到小溪場鐵做中,同樣是昏暗的夜色中,王延興卻正藉着火光,剛走到匠戶們所住的茅草房旁。

按照後世的標準,匠戶應該是這個鐵做的核心成員,因爲他們掌握着鍊鐵的技術,是產出效益的人員。然而,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卻沒有這個意識。誰拳頭大,誰發言權就大。就像牙兵欺負軍戶時的自然而然,在軍戶面前匠戶又成了受欺負的對象。

在牙兵來之前,軍戶們有土屋住,而匠戶們卻只能待在土坯茅草房中,便可見一斑。吃食用度,也是比起軍戶還不如。也就是羅、曾二人沒有把事情做絕,私下裡賣鐵料換來的糧,也分了一點過去。才讓他們勉強過活。

無法失去更多時,便對每一點滴的獲得都額外感激。當他們得到王延興分過來的大米後,一個個都是心懷感激。

一鍋煮了之後,圍在一起吃,有個雜工吃很快,乘別人還沒吃完,他就想偷偷地再添一碗,卻被羅二一筷子敲在手上,“幹活的時候就沒見你這麼積極!一人只許吃一碗!”

可白花花的大米着實誘惑力不小,那雜工縮了縮捱打的手,求饒道:“大匠!某就添一點點!一點點就好!”

那羅二卻是壓着嗓子喝道:“不行!某說了吃完這碗,再一起添下一碗!少要聒噪!”

他提起手,還要再打,倒是那章大爐吭聲了:“大匠!那衙內就在那邊,今日就讓他們多吃些許米飯……”或許是聽到衙內兩個字的原因,那羅二提起的手怏怏地放了下來,章大爐再朝那雜工說道,“黃二!還不謝過大匠賞!”

那雜工連忙低頭躬身:“謝大匠賞……謝大匠賞!”說罷,手忙腳亂地從鍋裡舀了一點米飯,退開一邊。

看他碗裡確實沒有舀太滿,羅二才冷哼了一聲,對章大爐說:“某說你這個爐頭!何苦總是替他們說話?唉!看着他們每日裡盡是白燒了炭,又不出鐵,某就狠不能將他們餓死幾個!”狠厲的目光掃過,一衆雜工一個個都把腦袋埋到碗裡去了,不敢吱聲。

“大匠不必這般憂心,某等又不私藏一兩的鐵料,確實只煉了這麼多鐵,某等也是盡力了!”章大爐又勸道。

“某又未嘗不知!只是這刺史,先是讓人來詢問,現在,將衙內都派過來了,讓某如何不心焦啊!”羅二說完,又是一陣嘆息。

“大匠大可不必心焦!”這卻是王延興接了話,“某來鐵做,一不是要問罪,二不是來收鐵,而是要與大家一起,將鐵做弄得更好!日後,這大米飯呀!不會少了你們的!”

看到王延興突然出現在一側,羅二和章大爐連忙起身行禮:“見過衙內!”羅二又道:“奴等心中有愧,恨不能多煉些鐵料。只是,這些時日,礦場所處之礦石品質不甚好,出鐵少啊!”

王延興點了點頭,那礦石的品質豈是不好,簡直就是太差了。不過,他還沒去礦場看過,也不便就礦石的事情說太多,轉了個話題:“大匠除了冶鐵,可還會冶煉精鐵之法?”

“衙內可說的是百鍊之法?小可倒是略知一二,只是,此法耗時耗力,怕是不爲刺史所喜!”

“那炒鋼法會否?”

“炒鋼?這……卻是不曾聽說過!”羅二愣了一下,從沒聽過什麼炒鋼法。

王延興繼而又說:“那宿鋼法可知?”

羅二又是搖了搖頭,有些不自然地答道:“衙內所說的這兩種方法,小可都沒有聽說過……”

炒鋼法早在漢代就有出現,煉成的鋼品質一般般,這小地方的鐵匠不知道,也在意料之中,可宿鋼法卻是南北朝時候出現過的一種頗爲成熟的得鋼的方法,這也沒聽說過,這專業水準就不算多好了吧。王延興皺了皺眉頭,朝四周諸人看去:“那你們之間,可有人聽說過?”

一衆雜工,盡是些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半死不活的模樣,聽到王衙內的問話,只是麻木地搖搖頭。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叫宿鋼法……

王延興忍不住有點失望了,準備好言幾句,卻看到爐頭張了張嘴,一副想說又不敢說的模樣,便問道:“章爐頭,可曾聽過宿鋼法?”

章大爐看了看羅二,看他一臉期待,只得說道:“回稟衙內,小可祖上也曾做過大匠,只是,小可不孝,未能將將祖上的技藝都學下來。”

章大爐話音剛落,羅二連忙就接話道:“對對!章爐頭祖上也是大匠!那宿鋼法,他應該從他父輩那裡聽過!”

“那你可知宿鋼法如何操作?”王延興饒有興趣地看了看羅二,再對着章大爐問道。

章大爐連忙又躬身道:“慚愧,奴只知道是用鐵水宿於刀面,便可成鋼,卻不知道具體該如何操作。而且,鐵做也沒有化鐵爐……”

章大爐的話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意思雖然沒說出來,不過王延興能明白:沒有化鐵爐,便沒有鐵水,沒有鐵水,管你是炒鋼法還是宿鋼法,都是沒有地方施展的!

不過王延興卻不以爲意,想要鐵水,還不容易?只要有合適的耐火材料,便是最普通的反射爐也足夠了。他笑着對章大爐說道:“你是爐頭,這化鐵爐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物,你不會?”

章大爐連忙又躬身道:“回稟衙內!化鐵爐某是知道該如何去弄,只是,鐵做這皮蠹太小,雜工力氣也不夠,木炭也不夠旺……便是建成了,也是化不了鐵,”

哦?這爐頭比那一問三不知的大匠似乎靠譜不少嘛!王延興不得不高看了他一眼:“你會建化鐵爐?那某倒是想問問你,你準備用何物來建化鐵爐?”

“衙內若要建化鐵爐,白雲土乃是最佳之物!”章大爐看看王延興,又看看羅二,然後再小心地答道,“鐵做的地爐,便是以白雲土夯實而成!”

白雲土?他竟然還知道如何去用白雲土?在後世,無論是做瓷器的還是要跟爐子打交道,都會知道所謂的白雲土,其實就是高嶺土,正是耐火磚的原料之一!

在後世,純高嶺土的耐火溫度高達1700度,就算一般純度的,也可以耐受1500度,而生鐵的熔點,不過1100多度。完全在高嶺土的承受範圍之內!

突然,王延興有一種想笑的衝動,鍊鐵的諸多要素,其他都好辦,就偏偏這耐火材料不好湊合。還在泉州沒出發的時候,他是想用石英砂。石英砂耐受的溫度也有1700度,更重要的是,石英砂到處都是,不愁沒地找。

只是石英砂無法造型,不能直接用,必須拌上粘土。可一摻和粘土,就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開裂、粘連等等……王延興還以爲自己要花上半個月時間去試驗配方,卻沒想到,居然有現成的高嶺土可以用!

自打重生於泉州,一直都是不順心的事,卻沒想到,今日竟然得了這樣一個消息!

哈!還真是個意外的驚喜啊!

王潮!泉州!你們就等着被老子的一鳴驚人嚇到吧!

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四十四章 徐武賣刀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就地分贓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七十章 後院驚雷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九十二章 戰火蔓延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第七十七章 與虎謀皮第二章 狗改得了吃shi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七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四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七十九章 尾隨追蹤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六章 官封判官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二十三章 碼頭喊冤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別長安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六章 苦主訴求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七十六章 騎虎難下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九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四章 終得賞識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三十二章 重禮相贈(第一更)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七章 藤原紀香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副使黃碣(第三更)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勞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巧言挽留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八十章 追敵失蹤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二十五章 可趁之機(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搶佔南門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八十六章 開門迎敵第四章 終得賞識
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四十四章 徐武賣刀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就地分贓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七十章 後院驚雷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九十二章 戰火蔓延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第七十七章 與虎謀皮第二章 狗改得了吃shi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七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四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四章 生死之路(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四十六章 隴西郡王(第四更)第七十九章 尾隨追蹤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六章 官封判官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十三章 杜二回家第二十三章 碼頭喊冤第四十五章 尋訪土著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別長安第十四章 福兮禍兮(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八十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六章 苦主訴求第六十八章 晴天霹靂第七十六章 騎虎難下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九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八十七章 謹慎進軍第四章 終得賞識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三十二章 重禮相贈(第一更)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七章 藤原紀香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副使黃碣(第三更)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勞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巧言挽留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八十章 追敵失蹤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二十五章 可趁之機(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搶佔南門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揚波遠航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八十六章 開門迎敵第四章 終得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