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使者

包家亂起來的事很快就傳遍了。

齊藉還賴在董家,他已經在董家住了大半年了。董誠跟他也漸漸生出了一點類似師兄弟的情誼,就是董誠的爹也對齊藉像對另一個兒子,他挺高興齊藉把董誠給留在了家裡,特別是義軍崩潰後,他不止一次慶幸沒放董誠出去。

“你要是也在其中,我現在都不知道去哪裡給你收屍。”董瑞對董誠說。

董誠也沒料到義軍說敗就敗了,他以爲義軍做的是一樁大事,不說能堅持個千秋萬代吧,至少也該有一代的壽命。

這才幾年?前腳雲賊伏誅,後腳義軍就亂了。

李家先出事,跟着包家也出了事。伍家現在看着還好,現在也龜縮不出了。

對他們這個城來說,好處就是沒什麼人來要糧要人了。

董瑞趁機給兒子上課:“凡是大家族要敗,從裡頭敗起來是最快的。子孫不肖,兄弟之間相爭起來,多大的家業也要完的。”

李家相傳是李家老二有壞心眼,先害了李家老大,後來又害了老三,然後李家就剩他自己了。可李家丟了濱河,也丟了義軍中的位置,更丟了家聲與風骨。

包家也是如此,包蒸跟妻家有隙,結果竟被妻家所害,死得實在是冤枉。縱使有義子替他報仇,失去包蒸一脈,包家也是元氣大傷。

董誠既聽得心驚,又有些不理解,都是大家族,以前幾百年了都沒事,怎麼突然就敗了?

董瑞活得久,見得多,對李、包二家的事有一些體悟。

他嘆道:“這是因爲風氣壞了,人心就容易變了。”

董誠聽懂了,有一點懂,但更多的是不懂,他更是不相信就因爲沒有皇帝了,就能造成這麼大的危害?

董瑞道:“以前天下沒有人想過要去推翻皇帝,自己當皇帝。想都不敢想。現在連皇帝都不行了,那還有什麼是不能做的呢?”

父子二人正說着話,齊藉求見。他要辭行了。

齊藉道:“外面世道越來越亂,我擔心家裡父母親長。”董瑞喜歡孝順的孩子,聞言點頭道:“你這樣做纔是對的。”

他替齊藉準備了盤纏,還送了他車馬,好叫他回去的時候不受罪。還想託人看能不能尋幾個壯士護送齊藉回家鄉。

齊藉出來半年,基本就是窩在董家過好日子,受董家照顧,他也想報恩。

他對董家父子說了一番心裡話。

“叔父若是不嫌小子,小子有一番話想對叔父講。”齊藉道。

董瑞挺喜歡齊藉的,覺得他聰明,還把董誠也給帶聰明瞭一點。

他還是從鳳凰臺來。

董瑞點點頭:“你說。”

齊藉說,眼前這世道是亂了,以後只會越來越亂。

義軍已經算是相當有禮的人了。畢竟頂着大義的名頭,不好明目張膽的幹壞事,來借糧要人也沒有強搶。

但以後再來的人就未必這麼好了。董家只有董瑞和董誠父子兩人,其餘親戚都遠了,有事也幫不上什麼忙。家裡的錢不算多,人不算多,如果來一夥強人惡人,董瑞和董誠父子可能就會沒命。

董瑞聽到這裡,臉色已經變得越來越嚴肅了。

他近來確實是越來越擔心了。

“可是,我們沒有強鄰,城中也無巨財,又要到哪裡去求援呢?”董瑞嘆道。

有強鄰可以依靠,有巨財可以請人來保護他們。兩個都沒有,又能怎麼辦?他總不能把城揹着跑吧?

齊藉替他出了個主意:尋一靠山。最好遠一點,離得近了容易被勒索,離得遠了反倒更安全。

這個靠山最好名氣大一點,這樣離得遠了也能保護董城。

董瑞連忙求齊藉指點。

齊藉小聲說:“鳳凰臺上的安樂公主,便是最合適的人!”

董瑞乍聽之下覺得這不是個好人選,可越想越覺得,還就是安樂公主合適!

首先,她是個公主。如果她是個公子,董瑞就該擔心董城會被索取過多,董氏會被趕出董城。但公主的野心總比公子更好滿足。

其次,鳳凰臺確實相當遠了。既然不能盼她在左近時刻照拂董城,那就只能選一個名氣最大的。現在天下還有誰不認識寫出《祈君書》的安樂公主呢?

最後,比起包、李、伍等,安樂公主真的更好。

董瑞是受夠了之前被索糧索人的苦楚了,想起來就害怕。他聽說安樂公主就是喜歡商人,喜歡個新奇的東西,再加一個美男子。她既不帶兵,也不打仗,那就不會像包氏、李氏那樣找他要糧要人。

他想明白之後,就盤算從哪裡尋來幾樣寶貝好送給安樂公主,求她庇佑董城。

齊藉知道後,又指點了他幾下。

“那些花錢的東西倒是其次,公主更愛人學魯字,遵魯俗。”

齊藉勸他在城中試行魯律,也不用全都照辦,挑合適的用幾部就行了。

董瑞與親信商議數日,都覺得此計是可行的。

親信道:“某曾拜讀《魯律》中的《商律》與《戶律》,還有《女律》,受益非淺。公若肯遵行此律,則城中受用無窮!”

董瑞自己還真沒讀過,當即請親信多講講。

親信從齊藉那裡得到不少真傳——更收了一大筆錢——立刻慢慢道來。

他跟董瑞議了十幾天,董瑞就決心要在城中行魯律了。

爲了不引起反對,董瑞決定先拿《商律》試試。管商人的嘛,跟百姓沒關係,世家也碰不到,影響應該是最小的。

結果董城的大小商戶竟然都很願意!他們聽說董城要用《商律》了,紛紛去問以錢贖罪這個有沒有!保證金制度有沒有!有的話他們肯定都願意啊!

商律剩下的內容像固定的度量衡什麼的,早在城中商人跟外地商人做生意時都學過了,也早就開始用了。

因爲……方便啊!

以前各家店鋪用的都是自己的尺子自己的鬥,多了少了,很容易出矛盾。曾經就發生過糧店用小鬥給百姓盛米,最後引發打鬥的事。

就是百姓,買慣了魯商的東西,也都催着本地商戶“跟魯人學一學嘛!”。

董瑞才知道,原來城中的商人早就跟魯商學得差不多了。而且他們自己也因爲這樣,慢慢的變得“親密”起來,不知不覺就聯合在一起了。

早在聽說別的城市開始用魯律時,他們就盼着本城什麼時候也能用魯律,那個贖罪錢就很讓人羨慕!

商人本身微賤,最怕見官。真到見官的地步了,結局也多是傾家蕩產。人還要受苦受罪。

有了贖罪錢,他們都願意直接把錢送給當官的,只要能留下一條命!

錢可以再賺回來。

董瑞沒猶豫多久就在親信的勸說下同意了商人的贖罪錢和保證金制度。

——因爲董城窮了。

被各路義軍英雄豪傑索糧索錢索物,董城早就內囊傾盡,捉襟見肘。

雖然可以向各家族借點錢週轉,但如果一直這麼做,董氏在本城的威望就會下降,早晚會被推翻。

看在錢的份上。

《商律》的施行讓董瑞的腰包鼓起來了,底氣也更足了。

親信又趁機勸他試試《戶律》。

因爲《戶律》是可以分裂家族的。董瑞在親信的支持與指點下,借《戶律》將一些對頭推翻,扶植了更聽話的人上去。在董城本地世家重新建立了他身爲城主的威信。

董瑞開始覺得魯律是個好東西了!他時常翻着《女律》對董誠說,“可惜這個東西沒早點出現。不然你的姐妹都可以招婿在家,家裡也不至於就咱們父子二人。”

人多,家族才壯大。

“不過幸好現在有了。”董瑞對董誠笑着說,“以後你生女兒也沒關係,全都留在家裡招婿!兒子女兒都留下,家裡的人很快就會變多了!”

齊藉攜董城城主的名帖歸來,王姻當即把他給帶到姜姬面前去了。

姜姬近幾日得到不少好消息。雲賊死得乾乾淨淨,徐公平安無事,姜武就要回來了!

外面各城正在一小撥一小撥的亂鬥,風迎燕已經走了四個地方,都被他給挑撥的開始爲“英雄”和“賢人”而爭鬥起來。霍九弈離了包家,卻受各方招攬。季張離開李家,前往伍家,她正在等他的下一步動作。

現在齊藉回來,立下大功,還帶回了董城。

姜姬對王姻說:“當賞。”

王姻含笑望着底下已經激動的不能自禁的齊藉,“秋實立有大功,公主看如何賞纔好?”

齊藉,字秋實。

如今是到了收穫的季節了。

姜姬溫柔問道:“齊公子想做什麼呢?”

齊藉是個政斗的人才,說客。這種人需要好好安排,讓他能發揮所長。

齊藉努力鎮定下來,抖着聲音說:“全憑公主!”

果然是個忠心之人。

姜姬就把他交給王姻了,由着王姻怎麼安排都行。

王姻把齊藉領回來就安排他去吏事局。

“官員任免,賞功罰惡,都在此局中。”王姻對齊藉道,“公當一心做事,休要令公主與我失望。”

齊藉深知這是一個重要的位置,但也相當危險。

他求王姻教他:“不知公主最惡什麼?”

——底限在哪裡?他要知道,避免一不小心踩上去了。

王姻:“我侍奉公主多年,只知一事,便是忠心。只要忠心,公主萬事都可包容。若是心藏奸惡,公主是絕不會放過的。”

忠心。

齊藉知道該怎麼做了。

鳳凰臺上,阿陀前來稟告:“公主,段大夫回來了。”

段小情回來了。

他不像徐公名氣大,被抓的時候就沒人注意他,回來了也照樣沒什麼人關心。

姜姬:“讓他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再來見我。”

阿陀:“公主,大夫還帶回來一個人,現在就在殿外。”

姜姬:“……”

她猜到他把什麼人帶回來了。

確實,他放在外面,沒有放在鳳凰臺裡安全。

姜姬:“讓他進來吧。”

段小情一進來就五體投地行大禮。姜姬爲表示一點都不介意他從賊時做過的事,特意讓三寶去扶。

三寶雖然還沒有明封,但誰都知道她是誰。

段小情見一個行動優美,長得像姜將軍的女童過來扶他,立刻就站起來了,坐下就開始誇三寶:“公主龍彰鳳姿,令人見之忘俗!”

姜姬:“……”

她回憶起了以前被龔獠、馮瑄使勁誇的事了。

這些人的嘴啊……

不過好處是三寶都到了小女孩愛美的年紀了,都不覺得自己容貌不美,生出什麼自卑心來,叫她發愁。

姜姬安慰了一番段小情,讓他回去休息,又準備明天再給他升個官,好好撫慰一番他受驚嚇的心。

然後她就去看了皇帝。

他本名很有意思,叫蛇。不知先帝到底是出於什麼心理,給這個癡子取了這麼一個名字。

他不認識姜姬,但一開始把她認成了朝陽公主,還很高興的招呼她,對她啊啊叫。

蔣勝在一旁行禮。

“以後,他改個名字。就叫林扶。”她道。

賜其姓林,扶,他這一生都要別人扶着走。

她叫上蔣勝一起走。蔣勝立功不小,不能再讓他留在宮中任侍人了。那樣會出事的。

“阿勝,你想做什麼?”姜姬問他。

蔣勝跟在她身邊,道:“某不知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姜姬:“我也不知道你能做什麼。你對這大梁知道多少?”

蔣勝:“略知一二。”

他來了幾年,一日沒停過學習。

姜姬:“那,你就先替我去做個使者吧。”

第159章 韻事第257章 回程第446章 不義之戰第528章 委任第220章 行商第796章 聲……第361章 豐收第145章 惑第321章 牆第692章第719章 送行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661章 神女第225章 如斯佳人第517章 萬聖節快樂第17章 憐奴第296章 妙人第443章 逃生之路第100章 忠厚之子第206章 天助第792章 問君安好第288章 美人恩重第6章 命比紙薄第644章 “自由”第266章 龔香第143章 入第698章 大魚第18章 當□□趴在頭頂第85章 刺客第623章 你來不來?第149章 困第263章 定計第769章 祭祀與新年第349章 新春新氣象第291章 因材施教第617章 甘爲……第513章 夢中的太子第113章 樊城第170章第115章 親事第527章 要官第544章 君子第569章 萬應城第457章 荒唐公主第60章第112章 衣帶第688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第219章 一家人第305章 自毀第475章 寶冠明珠第714章 何年何月才相見第395章 籠中鳥第612章 救星第234章 善與惡第147章 戲戰第722章 瘋人第236章 父子與母子第74章 孤身第464章 一計可退百萬兵第4章 舊事第318章 賞賜第135章 鐵面第260章 公主第451章 時也,運也,命也第295章 調絃第571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第144章 進第223章 舊事第607章 哄到下輩子第286章 美色可欺第631章 12點前!第504章 與君一晤,勝過人間無數第275章 野心第334章 諸事順利第105章 潮起第356章 導果爲因第512章 情投意合第355章 這個使節和那個使節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198章 哀兵第104章 宮中月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80章 雄兵百萬第134章 哭第5章 心比天高第103章 好想佔便宜!第95章 憂天第585章 請君入甕第526章 辭位第696章 將相和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70章 龍蟠第564章 變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189章 贈第376章 天堂之景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599章 河谷稻第354章 索糧第537章 設計
第159章 韻事第257章 回程第446章 不義之戰第528章 委任第220章 行商第796章 聲……第361章 豐收第145章 惑第321章 牆第692章第719章 送行第379章 好大王、壞大王第661章 神女第225章 如斯佳人第517章 萬聖節快樂第17章 憐奴第296章 妙人第443章 逃生之路第100章 忠厚之子第206章 天助第792章 問君安好第288章 美人恩重第6章 命比紙薄第644章 “自由”第266章 龔香第143章 入第698章 大魚第18章 當□□趴在頭頂第85章 刺客第623章 你來不來?第149章 困第263章 定計第769章 祭祀與新年第349章 新春新氣象第291章 因材施教第617章 甘爲……第513章 夢中的太子第113章 樊城第170章第115章 親事第527章 要官第544章 君子第569章 萬應城第457章 荒唐公主第60章第112章 衣帶第688章 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第219章 一家人第305章 自毀第475章 寶冠明珠第714章 何年何月才相見第395章 籠中鳥第612章 救星第234章 善與惡第147章 戲戰第722章 瘋人第236章 父子與母子第74章 孤身第464章 一計可退百萬兵第4章 舊事第318章 賞賜第135章 鐵面第260章 公主第451章 時也,運也,命也第295章 調絃第571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第144章 進第223章 舊事第607章 哄到下輩子第286章 美色可欺第631章 12點前!第504章 與君一晤,勝過人間無數第275章 野心第334章 諸事順利第105章 潮起第356章 導果爲因第512章 情投意合第355章 這個使節和那個使節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198章 哀兵第104章 宮中月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80章 雄兵百萬第134章 哭第5章 心比天高第103章 好想佔便宜!第95章 憂天第585章 請君入甕第526章 辭位第696章 將相和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70章 龍蟠第564章 變第763章 三觀差異第189章 贈第376章 天堂之景第413章 席五與田分第599章 河谷稻第354章 索糧第537章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