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

何成有些擔心道:“將軍是說,咱們圍城打援?主意是好,但是據說下辯城的氐兵,都是精銳,實力強盛,且有一萬五千人之衆。咱們兵力少,實戰經驗也少,這樣怎麼打援?”

“楊茂搜如今肯定驚疑不安,要自保下辯爲重,能派出半數軍隊,七千人已經是極限了。咱們目前,還有近三千敢戰禁軍,且正是要通過不斷征戰,才能讓其不負精銳之稱。此外還有四百名廂軍可做臂助,只要指揮佈置得當,怕他作甚?”

“咱們就在這西和城下,將來援的敵軍擊潰,讓城中守軍徹底死心,到時再去勸降,事半功倍矣。”

高嶽自信從容的模樣,讓在場諸將都吃了一顆定心丸。骨思朵連連頷首,又道:“將軍,先前在土山俘虜的那一千多氐兵,留着也是隱患,不如現在全數殺了,也好給馮兄弟報仇。”

骨思朵粗蠻胡人,幾仗打下來,殺人殺的手順,對他而言,殺一個和殺一千個,也不過是費點時間的區別,於是便面不改色的建議,盡殺俘兵。

高嶽出兵前,曾立下重誓,要屠盡武都氐人以爲馮亮報復。此刻他心中也極想依骨思朵建議去做,但那些俘兵,還有用得着的地方。

高嶽喚來左右道:“去將所有降卒,除了楊萬夫以外,盡數割去雙耳,等我命令後再全部放了。”

此言一出,在場皆大吃一驚。何成都忍不住疑道:“將軍,既然好不容易捉住這些人,要麼殺了要麼嚴密看押,奈何全都放了?”

高嶽一笑,道:“兵者,虛虛實實也。一千餘降卒,狼狽哭號奔回,足以加劇下辯驚疑之心,且降卒俱被割去雙耳,更足以震懾敵軍,亂其心境。我軍屆時正好亂中求勝。”

高嶽說着,探起身子,掃視一番衆將,緩緩道:“關鍵是,這些降卒,留在此處,也是個隱患,我軍兵力畢竟不夠雄厚,萬一彼等暴動,西和城再趁勢殺出,下辯方面援軍也正巧趕到,那我們一個都別想活命。”

何成雖然還有些想不通,但是高嶽的用兵還是無可置疑的,且主將命令怎能抗拒不遵,當下便拱手得令,出帳而去。

高嶽又隨即叮囑一番,隴西軍便在城外安下營寨來。高嶽待帳中諸將都出去,自己卻陷入了沉思。鎮靜自若、成竹在胸都是做給衆人看的,他是主帥,不由不如此。但是軍機戰陣,瞬息萬變,世間哪有萬勝法門,只不過多加留意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罷了。

隴西軍目前士氣可用。但是據說楊茂搜麾下的下辯氐兵,更是勇敢精悍。以我軍初出山林之乳虎,對敵下辯經年老辣之惡狼,究竟勝負如何,實在不敢預料。只是,走到這一步,譬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咬牙頂上,不但要上,更且要贏,一定要在實戰中把兵卒都磨練出來,否則,將

來如何面對實力更爲強勁的匈奴漢國大軍?

來吧!看看我手中長槍和你楊茂搜的戰刀,究竟哪一個更鋒利一些。高嶽往後重重一靠,目光變得陰冷。

楊堅頭騎在馬上,正率領五千精銳子弟兵,在趕往西和的路上疾行,帶起了一路煙塵。他今年不過才二十二歲,卻已經在武都乃至陰平氐人中,赫赫有名。他有名,還真不完全因爲是氐人大首領楊茂搜的次子,而是楊堅頭年紀輕輕,卻已被公認爲是隴南氐人中第一勇士。

這個名號,在以勇武精悍而立身的氐人中,實在是了不得的榮譽。前幾年還不覺得,這幾年,楊堅頭便經常在想,就自己這樣的威望和身手,將來卻只能屈居兄長楊難敵之下,終身爲臣,這是憑什麼。

那自詡爲禮儀之邦的漢人,也十分尊崇勇武之人。那西楚霸王名號,流傳至今,沒有人不敬仰。何況我羌氐之人,自古以來便崇尚武力,以強者爲尊,所以小小的部落,人數也不算多,卻能從古到今,在漢人的絕對優勢的統治下,始終能佔有一席之地,不至亡族。

便是父親,當年也是憑藉過人的勇武,贏得了族人的一致推舉和擁戴,才順利的從祖父手中接過王冠,成爲了武都氐人的第五代王。爲什麼到了自己這一代,規矩就變了,父親竟然立了武功身手遠不如自己的兄長楊難敵爲繼承人!

“難敵沉穩多謀,有王者氣度。”這是父親的原話。楊堅頭表面不說,心中不值一提。這算什麼,爲兄長那無勇之人找的藉口嗎。按照祖宗的規矩,將來氐王的王位,就該是我楊堅頭來坐!

楊堅頭一念及此,便憤懣難耐。兄長楊難敵身手也只不過略勝凡人,奔走跳躍、格鬥廝殺的手段,楊堅頭就算自縛雙手,也能笑傲於他。便是論及相貌,楊堅頭也確實比楊難敵高大矯健,英武偉岸。在楊堅頭眼中,兄長只不過比自己早出生了四年,其他一無是處,便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樣的人也配做氐王的繼承人。

座下駿馬,揚蹄輕躍,奔過了一道溝坎,將楊堅頭有些走神的思緒,又拉了回來。如今這樣緊急的時刻,爲什麼還要想那麼些不相干的,楊堅頭用力眨了眨眼,將注意力集中起來。

前日,父親接到了西和城派人冒死潛出、倉惶送達的奏報。言道隴西太守鷹揚將軍高嶽,已發兵至西和,我軍土山一戰,援軍盡墨,楊萬夫被俘。西和城守軍出城,與敵接戰,又是失利,沒柰何退守城中。如今內無糧草,外無臂助,真正是坐困愁城。萬望大王以西和萬千族人爲念,速發精兵來援,滿城垂死以待。

楊茂搜覽信後,當下便掀翻了桌案,急怒交加。西和城主姜野力,上不能驅逐來犯之敵,下不能守城安民。當初曾再三囑咐他,要靈活機變,他卻一味將眼睛死

死盯在土山和西和兩點上,導致敵軍一路無阻。且此前本來就因鬆懈緣故,被敵人細作放火燒了大糧倉,讓楊茂搜心疼氣怒不已,而今又連吃敗仗,這樣空負勇名之徒,要之何用!

楊茂搜心中殺機大動。但此時不是追究姜野力的時候。西和城乃是武都北方門戶,戰略位置和意義,都十分重要,不容有失。如今情形,怕確實已經危如累卵,再不發兵援救,西和必失。楊茂搜便顧不上發作,便令次子楊堅頭,速率精兵五千,疾往援救。

楊堅頭卻拖延推諉。他心中自有想法,立繼承人那風光景象,給了楊難敵,而今到了真刀實槍出苦力賣命的時候,便想到了我,反正將來也不是由我來當家,這家底子敗不敗,與我何干?

楊茂搜曉得楊堅頭的怨念。他不是不明白小兒子的能力,但是立嫡長子,楊茂搜有他長遠的意圖和打算,他已不甘心武都氐人僅僅是一個部落式的小勢力,他想仿照中原王朝,將隴南氐族推向更爲正規的軌道。

如今事情緊急,也沒有時間再來慢慢勸解次子。楊茂搜便言道,只要楊堅頭領兵速去,將來犯之敵擊敗,那麼將來允許他在河池城自成勢力,做個國中之國,聽調不聽宣。楊堅頭這才振起精神自去,哪裡看到兄長楊難敵眼中細微難查的兩束陰冷寒光。

楊堅頭呼出一口濁氣,放鬆了身體,迎合身下坐騎奔走間的節奏。他因是氐王之子,從小除了刀槍格鬥,也接受弓馬訓練,如今騎術乃是氐人中佼佼者。

下辯到西和,乃是一片平坦之地,舉目遠眺,前方景色依舊,毫無異狀。楊堅頭心中粗算了一下,經過長時間的急行軍,如今已經趕過一大半的路程了。

“傳令下去,放慢腳步。使斥候再往前五里處偵探。”

楊堅頭面色冷峻,頭也不回吩咐道。他勇武剛健的氣勢,令氐族中不少人都很擁護他,甚至好些元老,也表示相對於楊難敵,而更看好他。這也是楊堅頭不願屈居楊難敵麾下,而敢分庭抗禮的一個重要推手。

身後親兵大聲得令,下去自去曉諭全軍。楊堅頭行軍作戰也可算是熟手,若是這樣一直保持高速疾行,待到遇敵時候,交戰起來,己方兵士會因提前過多消耗體力而疲憊虛弱,從而被敵軍迅速擊潰。讓兵士們現在放緩腳步,可以恢復體能,保持敏銳的感知,爲即將到來的戰鬥,鋪設一個良好的緩衝期。

據報,隴西軍共約四千人左右,騎兵不過百騎,這倒是個好消息。楊堅頭部下,清一色步兵,但下辯到西和,一路平坦,最怕有精銳騎兵陡然衝突而至,那將是個大麻煩。故而,楊堅頭從出兵伊始,便不斷派出斥候,只管往前方十里五里的探查,一有敵軍騎兵動靜,便立刻回報,可以提前讓步卒結陣抵對。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上架感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統一回復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
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決心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上架感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兩百一十二章 分析透徹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統一回復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嶺盛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