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詔旨

幾個勳戚正在議論,從午門方向傳來敲鐘的響聲。

小英國公振衣而起,冷然道:“皇上召集朝會了。”

他道:“我必不能去,沒準佳木會做一些非份的事。我便在家中聽消息,有什麼不對,就設法出城。”

英國公府世受國恩,如果張佳木真有非份逾越人臣的做法,那麼,小英國公的決斷也不能說錯。

私誼歸私誼,公義是公義,眼前幾人都是分的很清楚。

“如果真到那一步,我願隨驥尾。”

薛恆雖與張佳木交誼最厚,此時臉上也滿是痛苦的神情。他在心中暗暗想道:“佳木,但願你不要做什麼叫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

鐘聲一響,不到半個時辰,宮中就聚集了數百朝臣。

文武親勳一樣是從長安左右門進去,再穿越端門,從午門兩側掖門而入,到了奉天門廣場,立時就感覺到了氣氛不對。

倒不是劍拔弩張,或是如臨大敵,要是這樣,各人反而覺得對了。

但弔詭的就是宮中是一切如常的樣子,沒有遭受兵火的跡象,也不曾人心惶惶,太監們在殿上站班,錦衣衛等杖衛在殿階下各處護衛,沒過一會兒,遠遠看到黃羅傘蓋過來,卻是皇帝來了。

有些常入宮的,便找尋自己的熟臉太監,想從對方的臉部表情看出一些端倪來。

這一看纔看出門道,每次常朝時必定會站班伺候的太監,少了很多。不少熟臉的公公都不見了,剩下來的太監雖表面鎮定,但眼神中恐慌之『色』仔細看看就能看出來。

這會兒各人才暗自點頭,看來,宮中也並非是表面上的這麼安穩無事。

“卿等跪聽旨意!”

拜叩之後,皇帝並沒有如往常那樣叫起來,相反,卻聲『色』冷峻,叫衆人繼續跪下,等候宣旨。

“這必定是有大動作。”薛恆與薛暄心知不妙,彼此對視一眼,都是看出對方眼神中的決絕之意。

如果真的有張佳木不臣的跡象,兩人自會設法出京師,縱不能如小英國公那般決意舉兵反抗,也不會選擇同流合污。

如果論在京的實力,張佳木現在篡權也儘夠了。

但不要說向來沒有交情,甚或是敵視他的人,就算是這些至交好友,也是絕不會有一個人去支持他。

除了少數野心勃勃的部下之外,或是和張佳木交系深到摘不開身的人,沒有人會願意趟這個渾水。

孫錫恩等人最急切和沒有想到的就是,張佳木尚沒有這個人望。

大明建國百年,恩深德澤,特別是現在,民間和官場的質樸之風猶存,日子還很過的去,要經過天順到成化的變化,再到嘉靖幾十年的糟蹋,明朝才踏上不歸之路。

現在這時候,還早的很!

張佳木就算有這個硬實力,軟實力也是差的太多了。換句話說,就是尚需養望。

……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簡單到幾乎就是幾行字。

但大明開國以來,有過皇太子,死過皇太子,立過皇太孫,有太子監國,也曾經廢立過皇后。

但,廢立太子,一廢再廢,朱見深還真的就是頭一人。

廢立的理由,含糊不清,只是說狎暱小人,揮霍不學,駢四驪六的廢太子詔書讀完,朱見深的太子地位就算又沒有了。

不過詔書也是直接封太子爲福王,藩封洛陽,着河南地方官立刻興建福王府邸,撥給官田三萬畝,爲太子封藩土地。

宗室改革,降等襲封,並且可以經商,入仕,從軍,以從軍爲主流,第一代皇子都不一定可以封王,王爵從此是國家賞給第一等大功之人的第一等爵,皇子無功者,只能封公,下一代便是伯,再下便是鎮國將軍,再下中尉。

這樣最多幾代,皇子後代就和庶人無異,不象現在,親郡王一大羣,一個親王府衍生出幾個或十幾個幾十個郡王府,一個皇帝生出十個親王,便可能造就二百個郡王。

這些親藩都是世襲,百年之後還是親王或郡王,這樣的封藩制度,不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纔是見鬼。

唐宋年間,宗室都沒有這種問題和麻煩,只能說是明朝特有的麻煩,其後的清朝吸取了明朝的三大教訓,所以統治基礎很牢固,要不是遇到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恐怕清朝最少有四百年以上的國運。

這三大弊端,便是皇子教育,宗藩,賑災。

張佳木一定會碰這三個弊端,但宗藩制度現在能穩住人心,他不僅現在不能動,反而要用封廢太子爲福王的辦法,再給洛陽這樣的善地,給土地田宅,來顯示自己的厚道和不忘舊恩。

如果他堅持廢太子爲庶人,圈禁高牆,恐怕皇帝也不能反對。

因爲太子無義在前,反對的人也不會太多,這件事做的不會有太大的阻力。要知道,建文帝有兩子,到現在還關在鳳陽高牆之內,從幾歲的孩童一直關到過了中年,雖然這般狠毒,但天底下人最多覺得不忍,但並不會有人反對。

因爲這是維持統治,包持安定的最基本的做法。

現在的做法,雖廢太子,但仍然不失厚道。衆人一聽,便知道是張佳木的建議,不然的話,太子撈不到這樣的好地方,也沒有這麼大的好處。

“佳木雖現在一手遮天,但終究不失仁厚之心。”薛恆聽了,大感安慰,不顧場合,向着薛暄低語起來。

“誠然!”薛暄也很高興,答道:“不過還得看看,底下必定有官職之變。要是佳木更進一步爲公爵,再掌京營,過幾年怕就能請九錫了吧?”

“不一定,且聽着。”

後頭果然還有詔旨。

大變頻生,也非得有穩定人心的大詔不可。如果不是有張佳木在,怕是皇帝得發罪已詔,但有張佳木在,一切便是輕鬆隨意的多。

隨着第二封詔旨的宣讀,場中諸人都是喧鬧起來,甚至連御史也顧不得糾彈失儀……實在是,詔旨的內容叫人太過震驚。

兩道旨意,其實都是法理不全的中旨。沒有經過內閣副署的程序。

但在這個時候,怕是沒有人來挑這種『毛』病了,第一道詔旨大家還有心理準備,但第二道詔旨,卻是如天雷滾滾,震的人耳鳴眼花,震驚不已。

第二道旨意,便是宣佈重立宰相的旨意。

這也是老王驥入宮之後,與皇帝商量後的結果。

張佳木要求重開大都督府,立三省與都督府抗衡,再立議院監察兩府,代表天下民意。而同時,張佳木願意把大都督府的後勤保障權讓出一部份,並且把軍隊監察權交給三省文官。

這樣,最少在張佳木身後的大都督不會如他這麼強大,甚至是強大到了可以威脅皇權的地步。

而對皇帝而言,這樣皇權是被壓縮了不小下來。但在當前的局勢下,這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對王驥這樣的元老重臣來說,壓制皇權反而是很樂見其成的事。有明一代,文臣倒是一直這麼努力的。

但權術代表不了制度,沒有制度的支持,只能耗費很多心血在不該用的地方。

比如張居正的勾結馮保,如果張居正不是首輔,而是堂堂中書令,又當如何?

三省制度也有缺點,就是互相牽制,皇帝可以居中左右。

但現在隻立一省,或是以中書省來領導門下和尚書,還不是時候。

總得十年二十年後,尚書省成爲後世政務院那樣的機構,專職政務,尚書令比中書令低一等,還得受直接的指揮,而門下可以裁撤,歸於議院下屬的專門機構。

但現在只恢復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而且名實相符,並不會加同平章事,只有中書令一人,門下侍中兩人,尚書左右僕『射』兩人這五個人爲真宰相,同在政事堂內,勾當處理國政大事。

當然,衆人也是聽到,沒有勾當軍國事的字樣。

“看來,是要重開大都督府,或是樞密院。”

“宋朝的兩府制度也不壞,不過樞密使肯定就是張佳木了,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不算過份。”

“有中書大府,我輩也算是有了主心骨,以後兩府相抗,堂堂正正,也不懼一個武夫權重了。”

“妙極,妙極!”

除了少數腦子不清醒的人之外,恐怕也沒有誰認爲朱元璋廢丞相是對的。況且現在內閣就是事實上的丞相,這一點更是人盡皆知。

既然名不正言不順,縮手縮腳的,現在不如重立大府,以後在朝爲官的,可以往着丞相這個文官的最高層次努力了。

至於丞相例封侯爵,一任必滿四年,最多兩任等細節,注意的人反而少的多了。

兩份詔旨一讀完,皇帝便道:“卿等宜努力國事,丞相等官,朕將再有詔旨,散朝罷!”

眼前羣臣已經不管不顧,沒有人理會皇帝的心思,但現在拱手削權,再又廢立太子,皇帝的心情無論如何也談不上愉快。

好在,現在大事定局,兩府重立,將來可以省很多心。

而且,在這種制度下,朝局要安穩的多……皇帝也實在是不想再經歷這些一次又一次的政變了!

兩份詔旨一下,雖然沒有一個字提到張佳木,但人心大定!

請今天看到的朋友別忘了去收藏我的新書,最好丟幾票再走,謝謝大家~

第220章 縱騎第380章 羣狼第88章 威風殺氣第661章 流言第485章 東朝房第633章 傾心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581章 生態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608章 間子第150章 不簡單第331章 慈寧宮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431章 起火第622章 改制第370章 學校第75章 石彪第329章 大宴第14章 新的任務第95章 夜行第387章 明白第542章 太保第184章 文官第400章 變化第341章 集體第103章 當年事當年情第151章 攬事第272章 軍法第157章 算卦第645章 無聲第682章 破局第33章 上任第550章 生民第47章 器材第575章 新司第67章 生死由命第585章 亂麻第579章 仁德第81章 大變將起第173章 兼併第28章 巧遇第51章 爭執第6章 開荒任務第349章 送信第179章 土地第396章 覓封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328章 敗壞第673章 力量第526章 後援第147章 奏對第173章 兼併第527章 先聲第157章 算卦第664章 司法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247章 擺隊第384章 忍第645章 無聲第144章 文武之爭第412章 欲雪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427章 計較第287章 心腹第642章 陰雲第219章 校閱第590章 驚雷第696章 屏息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683章 格殺第672章 尊榮第319章 分潤第643章 忠奸第651章 錢糧第685章 做絕第422章 風雷起第624章 變化第150章 不簡單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73章 心願第32章 人生百味第24章 怒闖東廠第471章 對撞第1章 倒黴差使第430章 遇襲第174章 賜宴第168章 新氣象第294章 出行第15章 攪動風雲第659章 聚會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392章 潛伏第670章 密會第38章 投壺第45章 挑人第606章 妙棋第613章 獄中第420章 翻盤第127章 束手第86章 商議
第220章 縱騎第380章 羣狼第88章 威風殺氣第661章 流言第485章 東朝房第633章 傾心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581章 生態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608章 間子第150章 不簡單第331章 慈寧宮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431章 起火第622章 改制第370章 學校第75章 石彪第329章 大宴第14章 新的任務第95章 夜行第387章 明白第542章 太保第184章 文官第400章 變化第341章 集體第103章 當年事當年情第151章 攬事第272章 軍法第157章 算卦第645章 無聲第682章 破局第33章 上任第550章 生民第47章 器材第575章 新司第67章 生死由命第585章 亂麻第579章 仁德第81章 大變將起第173章 兼併第28章 巧遇第51章 爭執第6章 開荒任務第349章 送信第179章 土地第396章 覓封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328章 敗壞第673章 力量第526章 後援第147章 奏對第173章 兼併第527章 先聲第157章 算卦第664章 司法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247章 擺隊第384章 忍第645章 無聲第144章 文武之爭第412章 欲雪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427章 計較第287章 心腹第642章 陰雲第219章 校閱第590章 驚雷第696章 屏息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683章 格殺第672章 尊榮第319章 分潤第643章 忠奸第651章 錢糧第685章 做絕第422章 風雷起第624章 變化第150章 不簡單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73章 心願第32章 人生百味第24章 怒闖東廠第471章 對撞第1章 倒黴差使第430章 遇襲第174章 賜宴第168章 新氣象第294章 出行第15章 攪動風雲第659章 聚會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392章 潛伏第670章 密會第38章 投壺第45章 挑人第606章 妙棋第613章 獄中第420章 翻盤第127章 束手第86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