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對你,”蔣安酸溜溜地道:“真是沒得說了”
換了人,倒是不會這麼酸的語氣說話,蔣太監也是和張佳木太過熟捻,彼此到了熟不拘禮的地步,到這種交情,反而能如實的向對方反映自己的情緒,不論是吃醋,或是嫉妒,又或是其它。
“這麼說,就是六萬四千銀子,是吧?”
蔣安一笑,道:“問了人大約是這樣,對吧?”
張佳木訕訕地道:“是大約問了一下,不過,人家也不大知道內情。”
“哪有這麼多。”蔣安倒是真內行,他們太監對這個玩意太熟悉了,凡是有頭有臉的,誰手裡沒有萬兒八千的鹽引,還真的不大好意思見人。
他屈着手指頭給張佳木算道:“一引三百斤,或是折銀六錢四分,這是太祖年間定的規矩,現在說是差不離,但實際是換不到這麼多的。你想啊,”蔣安拖長聲調,向着張佳木解釋道:“一引鹽還要有稅銀三兩,公使銀三兩,叭,這就是六兩銀的本錢上去了”
“哦,哦”張佳木目瞪口呆的樣子,這些東西,不是內行的人還真不一定知道。
“還不止哪。”蔣安唾沫橫飛的道:“這只是賬目上的,私底下的玩意多了。上司過生日的費用都能入賬,反而最後都能打在本錢裡,加在鹽裡賣出去。有本事你不要吃鹽啊,別的能不吃,鹽你敢不吃嗎?”
“是是,受教,受教了。”
“所以說啊。”蔣安一臉愜意的道:“一引難得,總比運幾石糧去換一引鹽的好,辛辛苦苦,何必來?十萬銀,少說四萬,咱們一下子脫出,賺個痛快錢,甭和他們蘑菇。”
“懂了,就照你說的辦。”
這一下張佳木算明白過來,其實鹽引裡頭貓膩甚多,不過聽起來,總的還算是好。其實現在維持大明邊關的最得力武器,就是鹽引和茶引的開中法。
茶不必去說它,好茶貴人們自己用了,小民百姓不飲這一口也不打緊,運到邊境的茶就是賣給騷韃子吃的,他們見天吃肉,想吃個小菜也是難,所以,茶就是必備品,蒙古人對茶的需求是剛性的,是必須的,就象是漢人的鹽一樣,蒙古人吃慣了茶以後,想不吃茶,也是難了。
現在邊境戰事連連,但不影響以茶換馬,幾十斤茶換一匹上等好馬,不稀奇。現在茶馬交易還算是私下的,偷偷摸摸的,等嘉靖年間蒙古人徹底服了氣,受封爵,開邊關互市以後,除了鐵不能入關,茶馬絲綢交易正常進行,大明軍鎮從不缺馬,一則是自己有養馬地,二來就是以茶換馬。
養馬地有限,茶馬貿易和各地貢馬,這纔是軍鎮和宮廷用馬的大宗。
開中法,就是用糧換鹽,根據路程的遠近,商人用一石或是五石糧換一引鹽,整個步驟分爲三步,第一步是報中,就是鹽商按官府的招商榜文所標明的,運多少糧食至某軍鎮;第二步是守支,就是商人運糧到達後,憑官府開給的鹽引,再到鹽場等着領取生產出來的鹽;第三步,就是市易,鹽商取得鹽後,再往規定的地區貿易,出售。
整個三步走完,軍鎮得到了糧食,官府省了事,鹽商獲得了交易資格,大發其財。
彼此都好,大家都好。
但鹽法的敗壞,卻是從皇帝和中貴們起。
就因爲鹽是國家專賣,而且也是百姓必須。不吃油可以,寡淡些,或是不拘哪裡也能熬出點油來,不吃肉也行,死不了人。可是不吃鹽人就會生病,這一點從上到下都是明白。從漢武開始,鹽鐵就是國家專賣,控制起來,吊起百姓的嘴來,不吃不行,吃了就是納稅,朝廷就有了收入,漢武窮兵黷武,國庫如洗,鹽鐵專賣後,迅速扭轉局面。
從那會兒起,鹽就是官府專賣,利潤最高,也是國家財政的一大利器。
象明朝的揚州,最爲發達的時候窩本三千萬,生息子息九百萬,可當時大明的年收入折成白銀也就是千多萬兩,鹽之重利,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蔣安看似內行,其實是大肥羊,是鹽商眼裡的白癡。一引鹽三百斤,窩本就是六兩多銀子,還得加上公使銀子,加上稅銀,就是十幾兩的本,如果要以糧換鹽,更是得費多大的勁才能得到鹽引?
商人獲利也是辛苦得來,所以鹽引纔是一本萬利,很難得的東西。在蔣安等權閹的眼裡,這玩意畢竟不是現銀子,拿在手裡怪費事的,咱們還能真去鹽場領鹽不成?
倒賣了,省事,省力。
但這麼一賣,就是鹽法敗壞的開始。先是按窩本賣,比如十萬引賣六萬四千兩。然後彼此竟爭,你賣六萬,咱家五萬就賣
後來皇帝越賞越多,大家就越賣越多,象皇帝這樣一出手十萬引的事,也是越來越多,根本不當回事了。
全中國才十綱,一綱才二十萬引,一出手就是十萬引,這得是何等的敗家啊。
朱元璋要是知道了,非得從棺材裡爬出來,或是再死一回不可。
到了當今皇帝的孫子明孝宗弘治年間,開中法已經敗壞,鹽業也敗壞,雖經楊廷和等名臣的整治,不過楊廷和等人並沒有拯救開中法,相反,他們覺得反正開中法也敗壞了,不如徹底廢棄了事。
這是一個絕大的失誤,明亡之發端,也在於此。
隨着邊境防線壓力的擴大,明之精銳已經全部集於九邊,從大同到遼東,綿延萬里之長的九邊防線就是明朝的生命線,沒有九邊,就沒有大明。
開中法一壞,沒有人再運糧到前方,前方的衛所和邊軍將士就只能靠軍餉吃糧,雖然軍餉看起來不錯,但只限於邊軍,那些衛所將士就只能看着乾瞪眼了。如此一來,軍士就只能靠自己種糧吃,九邊又多是苦寒之地,結果將士們負擔着九邊防線的重任,還得自己養活自己,時間一久,軍鎮逃亡一空,邊軍的軍餉也漸漸越來越多,原因很簡單,原本是招募的邊軍和衛所軍合作守邊,但衛所越來越不中用,招募的邊軍也就越來越多,財政上的負擔也就自然而然的越來越重。
到明末時,實際上是財政上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家根本無力負擔九邊重鎮,遼鎮無錢養活自己,放任建州坐大,而秦軍等邊鎮連連缺餉,後來李自成等人造反時,其部隊中的主力就是因爲沒有軍餉養活自己而憤起造成的秦軍將士。
這些張佳木不是很懂,但他很敏銳。
蔣安一說,張佳木心中就大約明白過來,看着一臉自得的蔣安,卻也是忍不住拿他打趣:“小弟還以爲自己無所不知,這件事,還真的虧大官了。”
“哪裡哪裡。”蔣安打了幾個哈哈,甚是得意,不過他畢竟是和張佳木交情莫逆,因勸道:“早些兒出手吧,最近皇爺對鹽引看的不重,賞的挺多,現在南邊來的商人已經在壓價了,你這一筆很多,早些出手的好。”
張佳木含笑聽了,心裡卻只是在苦笑。皇帝確實不是明君,從種種小事就看的出來。鹽茶是國家大政,怎麼就能這麼隨意賞人?
長此下去,鹽法不壞才真的活見了鬼。
參加大宴會的羣臣已經陸續進來,張佳木是今天的主角,是最近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是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政客,他和蔣安在一起,自然也是衆人矚目的焦點。
現在已經無人敢小瞧這個沒有根基,上位之初也被看成沒有背景和實力的過渡人物,甚至有不少人斷定,他在錦衣衛使的任上必定無所作爲,然後被忍無可忍的皇帝拿掉,最後到南京任閒職,或是貶到地方,這樣的下場就算對得起他的奪門之變的首功了。
但現在已經遠遠不同,朝官之中,左都御史耿九疇老態龍鍾的進來,張佳木急忙上前見過,這位科場前輩,文官中的重臣元老對普通的勳戚和後輩文官們根本不假辭色,當年于謙在時,耿九疇還算是他的副手,現在在朝中除了王驥幾人,也沒有人能壓耿九疇一頭,此老一進來,自然也是衆人注意的對象,等一老一少把臂而行時,衆人的眼光自然也就可堪玩味。
耿九疇還只是清議力量的一股,不過很快年富也是過來向張佳木見禮,雖然他是兵部尚書,無形之中,卻好象是張佳木的屬僚,畢恭畢敬,倒是張佳木連忙還禮,不敢受這位地位相當,而且等若長輩的大禮。
文官之中,已經有不少人算是張佳木夾袋中的人物,勳臣之中,除了少數之外,更是與張佳木交好的多,交惡的少。
英國公、忻城伯、陽武侯,幾位駙馬,會昌侯,都是張佳木結交的對象,彼此經常來往,雖然不是可靠的政治盟友,但緩急之時,這些人也絕不會見死不救。
內官之中,就是身邊的蔣安,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只有張佳木知道,這廝正在開心,正在盤算,這幾天究竟是去哪裡打草谷,殺幾隻肥羊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