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

連城傑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自己救下的女子竟然是仇人之女。

烈日當頭,微風清徐,連城傑和林妍麗並肩而立,卻是不同心情。

那朱莊主見他二人如此,當下疑惑欲繼續說話相求於連城傑,忽然一個身影從古樹下那片白氣中奔來,眨眼之間便立於朱莊主之側。

來人正是吳掌門,只見他笑容滿臉,一邊拍着朱莊主的肩膀,一邊朗聲說道:“想不到朱老弟你竟有這般手段,請來如此高人相助,易如反掌便擒住了這穎陽公主,如此功勞當真是了不起啊!”

“吳大哥,這位公子不是你請來的麼?”朱莊主突然臉色難看,望向吳掌門。然後吳掌門的笑容也呆滯了,兩人齊齊地看向了連城傑。

“不是你請來的麼?”

那朱莊主還是忍不住反駁了吳掌門一句。而這一切於連城傑而言,卻是一點都沒心思去搭理的。連城傑依然沉浸在內心的掙扎中,他無法說服自己接受林妍麗便是仇人之女的現實,更無法說服自己翻江倒海的內心並讓之平靜。

連城傑的神色剎那間不斷變化,林妍麗看在眼裡,不禁輕輕嘆息,一陣陣哀傷環繞整個人的身心。突然,林妍麗退後兩步,面向連城傑、朱莊主和吳掌門,像是一個自知將死的女子,很是安靜地說道。

“想我佘諸林朝的穎陽公主又不是什麼貪生怕死之輩,你等既然都是爲取我性命而來,又何必故作此態呢?”言語雖然平靜,卻是流露出一股豪情;只是話音突然一轉,卻又平添了幾分悲情和怒意,不禁讓人動容。“可嘆我佘諸林朝五百年的江山啊,竟然要毀於昏庸迷信的父皇之手,我即便拼盡全力卻也已是無力迴天。當真可嘆,可恨啊!”

林妍麗說着便擡頭望天,閉上了眼睛,似乎在等待一場將來的死亡,等待人生的謝幕。林妍麗也知道,這些人與其他地方所遇的賊匪一樣,他們都是國師傅國忠的人。一連五年了,林妍麗每到一地都會招到江湖人士的追殺,但國師傅國忠的目的究竟爲何她卻是始終不知的,也猜不透的。

“公主您誤會了,我等並不想取公主性命,只是奉命請公主移駕至河南。”

不知爲何,此刻的吳掌門和朱莊主卻很是恭敬起來。林妍麗並不多想,只是看向了連城傑一眼,只見他背對着自己而立,衣衫在風中輕輕揚起;而此刻,在百色迷霧之中,林妍麗竟是看不見一個隨從的身影。

“也罷也罷,既是如此保國安民都成了罪孽,我倒不如死在此處,何苦被囚去河南,辱沒我林氏列祖列宗的威名!”林妍麗言辭模糊地說着,便漫步走向連城傑右側的山崖邊緣,面若死灰,心如止水,然後快步縱身跳下。

“公主,萬萬不可。”

那吳掌門和朱莊主突然大聲吼道。連城傑聽得他二人一吼,立刻緩過神來,卻見身旁一個影子縱身而下。連城傑眼疾手快,也縱身跳下,於半空之中接住了林妍麗,然後懷抱着着她飛身來到向東的官道之上。

就在連城傑放下林妍麗之後,那吳掌門和朱莊主也從山崖之上縱身而下,齊齊站在連城傑和林妍麗面前三丈之外。也是在此時,從古樹之下迷霧之中衝出了五人,都是軍人打扮,他們快步奔到,隔在了連城傑和朱莊主、吳掌門之間。這五人正是以那張將軍爲首的林妍麗的護衛,只見他們身上鎧甲全都佈滿鮮血,在陽光下很是鮮豔。

在見到吳掌門和朱莊主沒有異動之後,那張將軍突然轉過身來,跪在了連城傑和林妍麗面前。

“末將該死,請公主恕罪。”

“張將軍,你起來吧,我沒事。”

林妍麗靜靜說着,然後看向了連城傑,突然問道,“你們既是一路人,又何苦假意救我?”

一時間,連城傑竟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回答,他只是被林妍麗縱身跳下之前的那番話驚呆了,從心底裡很是佩服這雖然憂傷但又剛烈的女子。而此時連城傑更加堅持一個想法,儘管眼前之人是仇人之女,但家仇卻是與之無關的,不能見死不救。

“你且走吧!”

連城傑靜靜說着,然後快步走向了吳掌門和朱莊主,猛然問道,“爾等是受誰之命在此相劫,我暫且不問,不過今日我必將保這位小姐周全。”

也就是在連城傑說話間,從大樹下的迷霧中也衝出一些人來,全聚在吳掌門和朱莊主的身後,都是他們的門人,卻是人人渾身血跡,像是剛從地獄裡出來一般。

“你小子是什麼人,膽敢如此與我們說話,你不想活了麼?”

人羣中突然有一滿臉鬍渣的男子吼道,欲衝上前來,卻是被吳掌門硬生生地攔住。

“半個多月前,河陽城一戰佘諸大軍全軍覆沒,想必你等已是知曉。若是爾等再執意糾纏,休怪我劍下無情。”

連城傑怒道,只是話音未落,立於吳掌門和朱莊主身後的人羣突然發出“啊”的一聲,然後向後退去。那張將軍和四名軍士也急忙轉身拉開林妍麗,退到三丈之外,隔在了連城傑和林妍麗之間。

“你是……”

那朱莊主面露驚恐之色,望向連城傑,聲音顫抖,說話都不能順暢。朱莊主沒有質疑連城傑所說的,而其他人似乎也沒有質疑。而於連城傑來說,也不想中途多生事端,只願早些能夠到達永安鎮。

“既是如此,我等多有得罪,萬望公子見諒。”

相比於朱莊主,那吳掌門倒是頗爲冷靜,拱手向連城傑笑臉而道,然後拉着朱莊主也向後退去。在轉眼之間,吳掌門和陸莊主等二十餘人,瘋狂逃竄,很是狼狽,逃至迷霧之中,只聽馬匹嘶鳴,片刻之後便見他們的身影在向南的官道上漸漸遠了。

連城傑再轉過身來,看向林妍麗六人,除林妍麗依然是冷靜如水的表情之外,其他五人都是驚恐之狀。那張將軍更是右手橫起一劍指向連城傑,左手護胸,斷斷續續說道,“我不管你是何方妖人,但若是膽敢害公主,我決不……答應。”

那張將軍說着便突然跪倒在地,吐了一口鮮紅的熱血。連城傑見他如此,心生敬佩之意,便慢聲而道,“若是如此,我剛纔便不會救她。”說着,連城傑便看向林妍麗,只見她也看向自己,眼神中似有些莫名的東西在晃動。

連城傑又看了看那張將軍,見他席地坐起,眼睛微閉似在調理,似乎也沒什麼大礙,便一邊轉身離去一邊說道。“你們還是快些護送你們公主趕路吧,那幫人不是你們能應付的。”說着,連城傑便走向了古樹之下,此時古樹之下的迷霧已慢慢散去,遠遠望見地上橫躺着許多屍體。

“公子且慢。”

只是連城傑剛行至石橋時,突聽得林妍麗的聲音從身後響起,然後邊停住了腳步。林妍麗急忙行至他身後,突然問道,“既然你知我是佘諸的公主,爲何還要出手相救?”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已。”

“佘諸國內,人人對我林氏一門恨之入骨,無不欲殺之而後快,你既知我尋死又何必相救呢?”林妍麗鬧不明白,眼前這個解了辰胤河陽城之危的男子應該對佘諸恨之入骨纔對,怎會明知自己是佘諸林朝公主卻還出手相救?當真是萬般不解。

“前人所欠天下人之債,如何能夠讓你這後人來償還呢?”

連城傑說着,便繼續往前,漸漸地,他身影消失在未散盡的迷霧之中。在他身後,只留下林妍麗靜靜地立於橋邊,思索着他臨別留下的話語。她心中感慨之餘,卻陡然升起一絲甜蜜之意。

而連城傑走過古樹之下的混亂後,向北沿着荒涼的官道剛走幾步,便看見一匹馬兒正在路邊悠閒地吃草,似乎並沒有受到剛纔惡鬥的影響。連城傑向它走進,它竟是慢慢擡起頭來看向連城傑,似乎在等待他的到來。

連城傑眼見此景狀,心下也沒有多想,只是走近飛身上馬,向北而去。向北的路途很平坦,只是多年沒有人畜走過,雜草叢生,很是荒涼冷落。一路上路途雖然平坦,但兩岸除了奇怪的山石便是高大的樹木,不曾見過什麼村莊。

連城傑見狀,心裡也不禁發憷起來,這竟似一條通向地獄的路途。

馬兒跑得異常拼命,向北約莫兩個時辰之後,載着連城傑來到一處森林盡頭。森林盡頭向前不遠處,東西橫着一座黑色的大山,不見盡頭。山石嶙峋,高聳直入天空,與天上黑壓壓的雲層似乎連在一起,分不清了彼此。

連城傑欲打馬向前,但馬兒卻立在原地不肯前進半步,似乎是被眼前壓抑的情狀嚇住了。連城傑試了幾次,馬兒依然沒動,他沒有辦法只得下得馬來。那馬兒見連城傑從自己身上下來,便獨自轉過身去,慢慢地吃草,一如連城傑發現它時候的樣子。

連城傑站在森林盡頭,面向黑山而立,一陣清風吹來,卻是涼到了骨子裡。雖是如此,連城傑卻還是邁出了步伐,慢慢地沿着長滿雜草的官道向黑山走去。因爲他知道,如果那店家所言不虛,前面應該就是永安鎮。而他亦是深知,只有到了永安鎮才能找到師姐。

連城傑沿着官道慢慢走向前去,沿途除了碎石便是泥土,沒有一株小花小草。連城傑也感覺周遭的事物慢慢地變得模糊不清,側臉看向西斜的落日,落日似一盞黑暗中掙扎的孤燈。整個世界,除了連城傑的腳步聲和呼吸,卻是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官道向前延伸一里左右便來到黑山之下,連城傑站在黑山之下,隱約中可見正前方的黑山中似乎裂出了一條縫。連城傑沿着官道繼續向前,確實證實黑山確實裂出一條同官道一般寬的道路,平直地伸向黑山深處。

連城傑倒吸一口冷氣,便走向了山縫之中,兩岸嶙峋峭壁,前後黑色迷霧一片一片,竟是看不清來去路。大約一盞茶的功夫,連城傑才走出了山縫,站在一塊石頭堆砌成的平臺之上,平臺之下是一條長長的臺階,延伸向下似乎是到一條河邊爲止。

連城傑定了定神,發現眼前的黑色雖不似先前的濃厚,卻似乎要詭異得多。連城傑憑藉着點點光亮,細細地察看了一下週遭地形,畢竟這地方的詭異真的讓人心顫抖,很是恐懼。從這石砌平臺上看去,只見黑山呈半圓形東西而走,都在不遠處消失在黑色中;而在臺階盡頭或者說山腳,也是一條河水呈半圓形東西而走,在河水的另一邊上矗立着峭楞楞的樹幹。

連城傑慢慢地走下臺階,走了好一會兒,纔到臺階盡頭,過了一座木製吊橋,繼續前行。穿過滿是乾枯的樹幹林,在連城傑身後長劍青光漸漸泛起之際,連城傑看到了面前是一處破敗的城牆。城樓還在,只是在黑暗中很是猙獰。

其實在身後青光亮起時,連城傑內心怔了一下,以爲是什麼怪物襲擊自己,後來發現是身後揹着的“天芒神劍”劍首發出的,才心安下來。連城傑沒有見過這樣讓自己感覺頭皮發麻、身子陰冷的肅殺沉寂,心裡也是挺害怕的,就索性把“天芒神劍”取下握在手中防身,其實更多的是壯膽。連城傑拔劍握在手中之後,內心的懼怕之意頓時消失了,身子骨裡的寒意也轉成了令人身心舒暢的清涼,但也在此時,連城傑卻停下了腳步,靜靜地看着手中“天芒神劍”的變化。

那是他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變化!

“天芒神劍”握在連城傑手中之後,劍首發出的青光更加明亮,像個珠子一樣。珠子之內似有一對鳥兒在不斷飛舞,那對鳥兒飛舞片刻後變換作一隻,雖在青光珠子裡,卻輕透着五彩色,儼然一隻鳳凰①。只是幻作鳳凰之後,便不再飛舞不停,而是靜靜地定在珠子裡,彷彿凝固了一般。但漸漸地那五彩色慢慢被青光掩去,鳳凰頓時消失了。

但也是在整個劍首的青光色很是明亮時,劍柄和劍格也慢慢地變成了青光色,慢慢地向劍身蔓延,一副試探的樣子,不斷重複着。卻是在整個劍身慢慢變成青光色的時候,劍尖處突然迸發出耀眼的土黃色,迅速地沿着劍脊向上,然後整個劍身一下子也變成了耀眼的土黃色。青光色如臨大敵一般迅速向上退去,退到了劍格之後;而土黃色則迅速追上,直奔劍格處,與青光色對峙。卻在這時,青光色猛撲而下,土黃色退至劍格之外……

兩種光彩在劍格處你爭我奪,很是激烈,來來回回也不知道多少會合了,看得連城傑心裡又是詫異又是歡喜。起初的時候,他還擔心自己手掌遮住那精彩的一幕,便把天芒神劍橫放在自己的雙手之上,整個人靜靜地盤坐下來觀看。兩種光彩在天芒神劍之中鬥得不亦樂乎,很是劇烈,卻是傷不得連城傑一點。似乎在它們的眼中,連城傑只是個多餘之人;亦或許它們的爭鬥,只爲贏得連城傑的褒獎。

其實,連城傑並不知曉,這場爭鬥是來自“天芒神劍”的劍靈與“九天鳳凰珠”的。世間相傳,“天芒神劍”本是終南玄門的鎮山神劍之首,因在五星中屬土性,故也稱土劍,此劍一直由縹緲峰掌門一人掌管於中央,卻在五百年前正魔大戰中遺落人間。而今,幾經輾轉竟是落入連城傑之手。

終南其餘鎮山四劍則分別木劍“青龍”(亦稱龍吟劍),金劍“白虎”,火劍“朱雀”,水劍“玄武”,四劍分由八脈掌管,分鎮終南山東南西北四方,一方兩脈輪流掌管一劍,千年不變。②但是由於香爐峰和嶽冷峰兩脈在一千多年前人才凋零,故而“龍吟劍”一直由縹緲峰掌門真人座下大弟子繼承,直至今日竟成了整個終南玄門都默認的規矩。

而“九天鳳凰珠”則是魔教至邪至惡至陰至毒之物,世間相傳,其與“輪迴神杖”一起被收在魔國鳳凰神宮的“九重天”之中,已有一千多年不曾重現人間。但其實世人不知,遠在在一千多年前,此物便不知何故丟失,且至今下落不明。故而之後“九天鳳凰珠”與終南玄門鎮山之寶“天芒神劍”合而爲一之事,怕是在這世上所知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兩物一正一邪,一陰一陽,竟是相處了近五百年相安無事。卻不想來到這永安鎮,那“九天鳳凰珠”青光很是狂熱,欲吞噬整個“天芒神劍”。而“天芒神劍”亦不甘心,與之相鬥,卻在劍格處相持下來。

慢慢地,“天芒神劍”恢復了平靜,兩道色彩慢慢退去,土黃色由上至下消失於劍尖,整個劍身又恢復到了黑色,與此地山脈一樣的顏色。青光色也由下至上退於劍首,雖依然泛着青光,卻也是淡了許多,也不再踏入劍柄一寸。

連城傑見“天芒神劍”沒有什麼異常之後,便把“天芒神劍”握在手中站了起來,繼續向前走,進入城來。可進城剛走兩步,便發現前面的黑霧中有一物像是柱子,很大很大,由地上伸展到空中,不見盡頭。

連城傑心下詫異便加快了腳步,走了許久才停了下來,一看之下心舒了一口氣。那並不是什麼柱子,而是一座孤山,拔地而起入雲端。由於黑霧遮掩視線有限,加之距離稍遠,故而讓連城傑覺得像是柱子。

在孤山之下,是成片破敗的殘屋,由孤山腳下向城牆蔓延,雖然早已殘敗卻依然壯觀。連城傑心想着永安鎮的地形地貌:恐怕便是四周都是高聳入雲的黑山,黑山環繞成圓形,黑山之下是環繞成圓形的護城河,護城河邊上則是城牆,城牆也成圓形圍着整座城市,城市中央則是這一座孤山。

連城傑沿孤山腳下原有的城市街道,由西向東環繞孤山而行,約莫走了半個時辰也還沒走到原點,但他卻已經證實了心中的想法,整座城市確實是圍着孤山而建成的。但是此刻他卻是沒有多餘的心思來想此地的詭異,他的心裡只是越發焦急,環行下來莫說荊琳兒和葉洲妤的身影沒有,就是連半個鬼影都沒有。

黑色愈發深厚,周遭的景象甚是模糊,在視線外圍好似鬼影一般漂浮着。如若不是藉着“天芒神劍”發出的微微青光,莫說連城傑會跌倒數次,只怕在這黑暗詭異非常之地他是不敢前進半步的。

而此時,空中卻由遠及近傳來聲響,好似仙家法寶破空而至。

註釋:

①郭璞《爾雅·釋鳥》載鳳凰特徵:“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其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徵也不同。傳說中共有五類,分別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鵷鶵(yuānchú)、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yuèzhuó)。

②《子平真詮》,由清代乾隆進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全書共四十八章,是傳統子平命理學“前三本”(子平真詮,淵海子平,三命通會)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論最爲精闢,論述最爲恰到好處的著作。《子平真詮》載:“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爲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爲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衝氣所結也。”此文道出了四象與五行的關係:水火即太陰太陽,金木即少陰少陽,土者木金水火所衝結。說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來,而這四象又是從陰陽衍生出的。於是乎,五行說雖然不見諸《周易》經文,但也是本乎陰陽。又有:“河圖之數,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於太陰之水,而終於衝氣之土,以氣而語其生之序也。蓋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陰陽老少,而後衝氣,故生以土。終之既有五行,則萬物又生於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質焉,故以土先之。”

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九章 石橋退敵
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九章 石橋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