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石橋退敵

自河陽城趁夜避別喬巧兒以後,連城傑沿大河一路東行,一連兩日走走停停,整日與馬匹相伴。但所經之地,城鎮荒廢,百姓遠遷,田無莊稼,路有餓殍。連城傑是做夢也想到的,以河陽城關爲界,東西兩地竟然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世界,如若不是親眼得見,他還以爲是世人誇張之言。

只是所到之處,民生凋敝,哀怨不絕,從未聞見,讓心心痛。

那日,連城傑來到一河邊,有一石橋連接河東西兩岸。他正欲過河之際,卻見一行百人上橋向西而來,甚似匆忙,好像是身後有可怕的怪物在追趕。連城傑便停在河西橋邊,讓匆忙趕來的人先過橋來。

他看這些西行之人,大多穿着破爛,像是平常百姓打扮。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穿着華貴之人,他們騎在馬上或坐在車中,後邊的馬車上馱着十幾個大箱子,像是全部的家當。連城傑眼見此景,也心下納悶,心想這應該是一些富商或者財主人家的。只是不知他們爲何,如此匆忙地西趕,難道身後有人追趕一般麼?

是什麼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驅逐百姓呢?難道是山中土匪惡霸?

在過橋西來的人羣中,有個十三四歲左右的男孩正扶着一看似七十的老婦人緩慢走着。卻在將過完橋時,也許是那男孩比較幼小,不曾有多餘的力氣,加之後邊人羣的擁擠,竟是差點摔倒在地。連城傑眼快,急忙將之扶起,拉過路邊來躲避,讓後面涌來的人羣先過了橋。

“謝謝公子。”那老婦人客氣道,卻是氣喘連連,很是辛苦。

“婆婆,不用客氣。我看你們還是先休息一下再走吧,你們混在人羣中,是很容易受傷的。”連城傑道,但是由於內心疑惑,便不禁又問,“只是不知,這多人匆忙西去卻是爲何?難道東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老婦人此間尚在喘息,不曾回答,倒是那男孩慢慢說道。

“我們是前面村子裡的人家,聽說前些日子,河陽城外辰胤軍民擊敗了佘諸大軍,致使佘諸殘軍退守河南鎮外。但是由於兵力不足,佘諸皇帝便下詔徵兵,這不,整個佘諸國內又開始四處抓兵。”

“抓兵?”連城傑不解地問,不想這佘諸過境之內竟然是如此光景,朝廷無法無天到如此地步。

“就是抓男丁,聽說有許多村子被抓得都不剩一個男人了。”那男孩道。

“是啊,這事鬧得整個佘諸國內人心惶惶。以前朝廷只是貼出榜文說,每家必須出一男丁服徭役①,也就是上北邊築起長城防禦北方谷國;不想,而後幾年卻又張文說每家所有男丁都必須服役,可憐我三個兒子不是死在長城腳下,就是死在戰場上……可憐我這孫子啊。”那老婦人說着,便有些悲傷啜泣起來。

“而今官府又出榜文說,每戶凡過十歲的男丁必須服兵役,若是不出的便要斬首。村裡的人沒有了法子,只好逃向辰胤,討個活法。我們沒法也只好跟隨到此……”那老婦人又繼續對連城傑說道。

“小金,金婆婆,你們怎麼還在這裡?聽說後邊有官軍追來了,咱們還是快些走吧。要不落到這些畜生手中,那必定是萬萬沒有活路的。”一三十左右的婦人,趕至連城傑面前,向男孩和老婦人很是焦急地說道。

“李大嬸,我和婆婆都累得跑不動了。”那男孩說。

“來,我來幫你和婆婆,咱們快些走。”那年輕婦人道,很是熱心,說着便扶起那老婦人準備向前走去。那婦人剛走幾步,轉過頭來,很是擔憂地看着連城傑說道,“公子你也快些走吧,要不讓那些人抓到可就不得了了。”

連城傑微微一笑,看着她們一行三人消失在擁擠而步履匆忙的人羣中。

也是此刻,看着眼前這些西逃的婦人和孩子,他內心愧疚了起來,他愧疚那一夜在河陽城外的嗜殺。雖然,這十二年來他心裡滿懷仇恨,但那夜那股嗜殺的狂熱卻是不曾有過的。因爲那些累累白骨、堆堆屍體裡,有太多隻是這些可憐婦人的兒子或者丈夫,還有這些可憐孩子的父親。

待人羣終於渡過石橋,消失在西去的道路盡頭時。連城傑便坐在石橋西岸的橋廊上,靜靜等待着石橋東岸的追兵。卻是良久沒有見着追兵,便拿出女子小白所贈之酒慢慢喝起來。卻是越喝越禁不住讚歎,真的是好酒。

也沒多久,連城傑剛喝上幾口,正欲回味酒香時,石橋的東岸,出現了一行五十有餘身披甲冑的官軍。連城傑從品酒的思緒中抽回身來,迅速站起,然後快步走至離東岸僅兩丈的石橋之上,擋在正欲過橋的佘諸軍士面前。

雖然對連城傑來說,他步行的速度很是平常,但這一切,在那些官軍看外卻是格外驚訝的。這些軍士雖常年于軍中練習,但大多都是練習一些強身健體的功夫和戰場拼殺的技巧而已,所學所會又如何能夠與眼前這修真煉道之人相提呢。

“哪來的邪魔外道,竟敢在本將軍面前裝神弄鬼!”一領頭的官軍道。

連城傑一看他樣子,便知他是這一行五十人的領頭,當下便毅然立於橋上。然後從身後取下“天芒神劍”,懷抱於胸,微微笑道。

“你又是何人,此來何爲,難不成你已殺豬宰羊備好美酒,想請大爺我去你那河南鎮做客不成?”

“你這狂妄小子快些閃開,壞了本將軍的大事,你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那領頭官軍怒聲道。然卻未見連城傑不說話,那領頭將軍則更爲惱火,便下令道,“上,給我殺了這不知死活的小子。”

只是他如何知道,那五十餘士卒剛纔見這男子突然從橋西岸竄至,皆是心有餘悸,這一刻竟無一人敢動。雖在軍隊之中,即便知道結果是死卻依然奔赴,特別是在這佘諸軍中,但此刻士兵中大多數人猶豫一下還是上前一步,又後退兩步的。

“你們快給我上去斬殺了這小子啊。”那領頭將軍見狀甚爲惱怒,卻一時也是無計可施。

“將軍,此人不可小覷,我等還須從長計議啊。”那一羣將士中,一副將般穿戴的男子突然走上前來,對那領頭的將軍道。

“張副將,你敢亂我軍心?”

“在下不敢,只是那些村民即已逃往河陽,我等又何必苦苦相逼,不給活路呢?再說如今又遇強敵,莫不如退……”

只見,那張副將話音未落,人頭已悄然落在地上。衆人只見出手不是立於橋上的男子,而是面前的將軍,只見他迅速拔出長劍砍下了那張副將的頭顱。而這突變,也是讓連城傑震驚,因爲那領頭將軍的出劍速度極快,他都沒有來得及抵擋。

連城傑望着張副將那落在地上依然滾動的頭顱,不免心下有些難過和憤怒。然後,只見連城傑將“天芒神劍”緊緊握於右手之中,一雙冰冷的眼睛冷傲地望着那面前橋下的領頭將軍。

“若有後退半步者,這廝就是下場。給我殺了那小子。”

那領頭將軍言畢,身後士卒不敢猶豫,便欲衝上石橋。只是他們剛向前踏出兩步,卻見又一人頭落地。只是此次掉下的人頭是將軍的,出手的正是那立於石橋之上的男子,不知何時他手中的巨劍已然將那領頭將軍的頭顱砍下,而劍首之處仍然有鮮血滴在地上。

衆將士正欲衝殺,卻見此等情形,個個是顫抖不已,都立在原地動彈不得。他們一個個地望着臨橋而立的連城傑,只見他滿面冰冷,眼神兇狠,不禁顫抖起來。

“我知爾等也是家有妻兒老少的,今日奉命追趕百姓實屬被逼無奈,今日我放爾等回去,切不可再助紂爲虐,該早日踏入正途纔是。”連城傑看着眼前衆人,正色道。“若是再有犯者,今日此人便是你們的下場!”

那一行士卒聽連城傑如此一說,如釋重負,紛紛放下兵器,連連稱是,然後均向連城傑頭來渴望的眼神。待得到連城傑的允許後,他們紛紛向東沒了命似逃去,好似都恨自己不多長兩條腿。

沒過喝一碗茶的功夫,五十餘人都消失在來時的道上。

此時,連城傑心裡也極爲舒服了許多。只是在看到岸邊那副將的屍身時,心裡不免一陣感嘆。

“想你也是一聰明善良之人,卻不想不自不覺中卻作了刀下之鬼,當真是可惜了。”

言罷,連城傑不免又想起了那多年前的往事,深深悵然、悲痛。

片刻之後,連城傑轉便身過了石橋,來到西岸,然後牽過馬匹,又向東過了石橋,來到東岸。正欲上馬時,卻停住了,轉過身來看周遭地形,卻見此處地貌若碗,四周都是高山。此河有西南而來,河邊有一官道樣子的大道向西去河陽城;而河流向東北,竟是流入山中,兩岸絕壁高約三十丈以上。

由於連城傑之前匆忙趕路並不曾細看,此時卻見此河兩岸相距五十米左右,石橋連接。此橋正爲視野之內,唯一相接東西的通道。又因見此處河水湍急,不免對此橋多看了兩眼,竟是也想不出此橋前人是如何修建的。只見,此橋橋樑寬坦雄偉,橋墩由塊石砌築,兩端外伸出六尺,成三角體。各孔橋面並排直鋪石板樑五條,每條長十丈。

連城傑觀望着此橋,心裡卻想着另外的事情,不禁叨唸,“若是我已走遠,那些官軍去而復來,之前那些百姓豈不是將大難臨頭了,我還是將這石橋毀了吧”。

連城傑想着便要動用天芒神劍,此刻雖然他還不能以意念驅動神劍,但是若利用“太極全真決”第三層所悟的,加之神兵在手,毀一石橋還當真是不在話下的,只是多廢些力氣和功夫而已。但恰在他欲動手之時,心下卻又猶豫了。

“假若我真把這石橋毀了,那其他未過河的百姓又將如何?如果他們也像之前那一行人一般,後有如狼似虎的追兵,而趕到此處時卻無路可去,那豈不是也死路一條麼?難不成要在這裡守着?可如遇一些膽小的百姓見我這模樣,想必他們又是不敢過河的。”

連城傑想着想着,心裡邊開始焦急起來。突然他看見東岸草叢中露出一塊石碑,便慢慢走近蹲下細看,只見那是一塊被風化已久早已殘破的石碑。掀開草叢,連城傑看見石碑上,陰刻着三個大字——“長存橋②”。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陰刻的小字,卻是年代久遠,早已認不清半個字跡,更別說上邊會有關於此橋修建時的記載了。

但從連城傑看見此橋之名時起,他內心則更加堅持,無論如何也不會毀這石橋的。因爲他深知,造此橋的先輩取此名,本就是寄望於此橋長存於世,造福於民的。可是他卻是望着西面橫絕於湍流之上的石橋,心裡有些爲難起來。

過了許久,連城傑才站起身來,看向東方。只見前方只有一條道,延伸向兩山之中,好似前方是個山谷。頓時,他的臉上便露出了笑容,好似已然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然後,他便牽着馬兒,向東山的山谷中而去。

連城傑一邊走着,一邊對那馬兒道,“我們就在前面的山谷裡找一個能休息的地方,瞧上他個一天兩天的,若是看見去而復還的官軍,那我們就殺他一個不留,你說好不好?”

那馬兒也不理他,只是自顧自地向前慢慢走着,輕揚起小小灰塵。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連城傑才上至山谷前來,卻發現這根本也不算是什麼山谷,頂多能叫個小山澗的名,長約也就是個十來丈的樣子,不過他看着此景內心已然是很欣慰了。出了山口,便是一片空曠之地,是一片望不見盡頭的樹林。

連城傑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栓上馬,便飛身上到小山谷的崖上,尋得一塊平整的方圓兩丈大小的石板。連城傑站石板上,向山谷外看去,只見整片樹林延綿向東,很是平坦,不見盡頭。待觀察完地形後,連城傑便坐了下來。

只是坐着,他便又想起心中的疑惑來,然後便取下身後的“天芒神劍”,放在一旁。連城傑凝視“天芒神劍”良久,卻是搖了搖頭。他整個人望了一眼林中向東的道路片刻,便不自覺地從包袱裡掏出個酒壺,拔開蓋子喝起酒來。

一連三日,連城傑不是在想老者和喬巧兒所說的話,就是回想起與師父師孃相處的五年時光,想從中尋些蛛絲馬跡。但結果,卻是使自己更加心煩意亂,一點頭緒也是沒有的,便只能以酒解憂。

連城傑曾聽得他師孃說過,只要修爲達到“太極全真訣”玉清境第四層時便能御劍飛行,也就是世間俗語所說的“驅物”。可在連城傑的印象之中,他並曾見他師孃示範過,就連他師父他也只是見過一次,那就是七年前他師父在辰胤上京找到他帶回蜀中時,之後便沒有再見過。後來,也就是在關中的這兩年來,連城傑也才弄懂原來師父師孃說的叫御劍術,可他卻發覺自己真的太過愚笨,竟是不曾領悟半點。

可是那夜,在河陽城,他分明是驅動了這“天芒神劍”的!

這幾日東來,連城傑細想起那夜在河陽城外的嗜殺,不禁深感恐懼。但轉念,他又不免反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

難道那種沖天而起的感覺就是御劍術麼,可爲何身心卻是一片刺骨的冰涼?爲何那老者和巧兒說師父的神兵“天芒神劍”是邪物呢?我身上又怎會有久天寺和終南玄門的上層絕學?師父師孃到底是何身份,他們是終南玄門中人麼?

一連串的疑問,在他的心中驟起,綿延得揮散不去,卻也是無人解答。

連城傑雖有酒水爲伴,心中也疑問諸多,想做到心無旁騖則極是困難,但這幾日連城傑還是能勉強讓靜下心來。而在凌亂的思緒稍微寧靜之際,他也漸漸理清了一些關於修行的思路,他懂得師父師孃教授的“太極全真決”的一些法門,但他的師父與師孃卻是不曾教授他“太極全真訣”第四層的心法。他只能憑着自己的記憶,師父師孃偶爾的言語進行揣摩,一點點地領悟、修行。

連城傑亦知道,道祖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③,認爲人與萬物同一本始,同一本體,同一生成程序,認爲人與世間萬物皆始於元氣。元氣是萬物生命活動的基礎,更是人生命之本,正所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④”而元氣又是由陰陽二氣相交構成,陰陽二氣互相沖擊而產生的中和之氣爲衝氣,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故而是一種中和之氣,恰正是陰陽相擊產生的中和造就了萬物。而元氣受到陰陽、五行、八卦等規律的制約,所謂“氣盛則身強,氣衰則體病,氣絕則死”,所以特別是陰陽兩氣協調與否,便成爲了關鍵中之關鍵。

元氣又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氣稱爲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比如說一個人的悟性、資質之流;而後天之氣才稱之爲“氣”,是指通過後天的修行所產生的能量。而修真者則是通過後天養氣、煉氣的辦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長生不老、體悟天道至理的效果。

上古道教文獻中記載,道家修真者的修真法門(民間亦稱作氣功)門類很多,既有守一、存思、行氣、內丹等靜功,亦有導引等外功。而道家修真法門雖有靜有動,但卻是以靜功爲主,以靜功入靜法。近萬年下來,光陰如梭,修真靜法(亦是修真法門)大略可分爲煉氣、存思、煉神、守竅、內丹等五大類。

如今世間,有的修真門派只選其一,而有些修真門派則海乃百川,博採衆長。比如歸樂谷修真的法門,雖與終南玄門同屬於道家,卻既不是靜法,亦不是動法,而是上古時期的辟穀、服耳之法;而終南玄門呢,則集服氣、存思、辟穀、靜法、動法等諸多煉養術以及臟腑經絡學說而自成體系,後世稱爲內丹修煉功法,亦稱內丹術或內丹學。但是終南玄門得修行法門又不僅僅是內丹修煉法,而是兼糅了其他的一些方法。

當然,關於歸樂谷與終南玄門的修行法門和修行途經,連城傑是無從知曉的,他甚至連“太極全真訣”是終南玄門的修真法門都是不知的,也更不用說“太極全真訣”的修煉區分了。“太極全真訣”的修煉法門來源於內丹學,而玉清訣前三層的口訣便是教修真者最基礎的引氣入體、煉精化氣、煉精養氣的修行法門。凡人即便是隻修行到第三層,卻已能達到養生健體、延年益壽之效。而從玉清訣第四層開始,至上清訣第二層,便屬煉氣化神階段,從剛開始使意念驅用法寶,到御空飛行,再到人與法器合一的境界,可達到長生不老之效果。它是神氣相凝結爲一的過程,是內丹法當中由有爲到無爲的階段,當世之中能修行至此階段最高層的,那是相當罕見的,非是終南玄門玉機子那樣的人物不可。

至於上清訣的第三層之後,包含整個太清境,是內丹術的最後階段,被稱爲煉神還虛階段。此階段的修真者,便可與道合而爲一,與宇宙同體,入於虛空,永世長存。但據文獻記載,卻是沒有任何修真者能步入此階段的,世間相傳只有終南的祖師重陽真人耳。

連城傑想畢,便屏氣凝神,盤膝而坐,煉精化氣,並在此基礎上,試圖使氣與神合煉,相抱不離,以氣歸神。連城傑遂像以往一般,將精氣聚於下丹田處凝結,運轉小週天⑤。所謂小週天是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週。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穀道;再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後腦部,這個過程名爲通三關,而此內丹術語稱之爲“進火”;後經頭頂泥丸,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鵲橋⑥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這個降三丹田⑦的術語稱之爲“退符”。

若是往常,連城傑在精氣運轉至鵲橋時很是困難,常常因失在鵲橋失氣而失敗。但是今日,他按師父師孃教授的六字氣訣把呵、噓、呼、呬、吹、嘻六字,順次各鼻吸口呼,默唸字音各六次,共計三十六次之後,精氣緩慢由背部經過督脈上升,通三關後上達後腦部精氣卻是能順利通過了鵲橋,竟是完成了精氣在體內小週天的運轉。連城傑喜出望外,再試兩次,竟也是能順利通過。

其實,連城傑並不知曉其中緣由。而這緣由,則是那夜他在小榭酒醉時,老者在言語間偷傳了他一些法門的緣故。那老者先是在他未醉時與他說“道”,之後在連城傑酒意正濃時,再教授一些煉氣的法門,煉氣時不可用力吸氣,或拱背挺肩低頭使後頸用力提升,則生流弊;應順序漸進,不急不噪,因勢利導。

而後,那老者又是讓自己的真氣輸入連城傑的體內,自行運轉了一個小週天。加之女子小白所贈之酒中,融有老者所煉之丹藥。若非有哪老者如此相助,今日的連城傑是萬萬突不破這“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的。

連城傑自知雖已突破“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但是在欲用意念操控“天芒神劍”時卻又見它一動不動,也不禁在疑惑之餘頗感失落。一連串的疑問,無人解答,連城傑索性就靜靜地坐着,向着東方,向着那延綿的森林,向那烏雲縈繞中的羣山,靜靜地喝着女子小白所贈卻已沒多少餘量的美酒。

再繼續向東,用不着兩日便可到達河南鎮了。只是不知道,那河南鎮是否已然改變了模樣,那間城隍廟還在麼?

十二年了,那些河南鎮的往事又不禁浮現在眼前。

只是回想之際,連城傑卻突然想到了一個女孩,那個曾經突然來到他避難的城隍廟裡與他搶東西吃的女孩。那時的他很餓,所以與她爭搶了那城隍廟裡唯一的一件食物,只是爭搶不贏他竟是把人家女孩的手臂狠咬出血來……

註釋:

①徭役。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國家無償徵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爲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它是國家強加於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負擔。起源很早,《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徵發徭役的規定。秦、漢以後歷代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殘酷壓榨人民。

②長存橋。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爲灞水,並於河上建橋,稱“灞”,便是灞橋。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爲不是吉祥之兆,便將橋改爲“長存橋”。此處只是借名用之。

③語出老子《道德經》。

④語出東晉葛洪《抱朴子?至理》。

⑤小週天。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週,因其範圍相對較小,故稱小週天,又稱子午周天、取坎填離、水火既濟、玉液還丹等。

⑥鵲橋。在丹經中,認爲人們在出生後,任督兩脈已經中斷,而兩脈之間原銜接的地方,便稱爲鵲橋。鵲橋有兩處,即上鵲橋和下鵲橋。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實一虛;下鵲橋在尾閭、穀道處,亦一實一虛。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⑦三丹田。指腦部泥丸、胸部黃庭、腹部臍中。

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
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