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

喬巧兒和連城傑從義莊中走出,可沒走兩步,卻見在石階盡頭的平地之上站着一個人。由於夜色昏暗,並能看見那人衣着和長相,只見那人似乎懷抱長劍,靜靜地站在那裡,似在等待連城傑和喬巧兒的到來。

連城傑立即引劍防於胸前,把喬巧兒擋在身後,向那黑影朗聲道,“敢問閣下何人,意欲何爲?”

“公子好本領,真不愧是終南玄門之後,連名聲赫赫的魔教五公子‘鬼公子’冢仙兒都敗在你的手下,區區再下怎敢有其他想法呢?”那黑影詭異笑道,口中卻傳來又似男子又似女子的聲音。總之,在連城傑聽來,卻是一時不能分辨出此人是男是女。

“城傑哥哥,依我看此人便是跟那冢仙兒一起的,若我所料不差的話,定是魔教五公子之一的‘謀公子’秦勻子。”

喬巧兒在連城傑身後輕聲道,儘管她不能看到那人模樣,但憑藉那陰陽怪氣的聲音,她想必是那秦勻子無疑。雖然貴爲辰胤國麟南公主,從小就不愛好修真煉道,但凡世間無論古今怪人怪事,她卻是略知一二。

“秦勻子?”連城傑問道。

“魔教五公子,你在永安地牢已經遇到了三人,今夜於這義莊之中又再遇那‘鬼公子’冢仙兒,便還差上這一位‘謀公子’秦勻子。此人不男不女,說話陰陽怪氣,雖不會修行法術,但謀略可以說是獨步古今。”喬巧兒道。

“難道比瑾房先生還厲害?”連城傑問道。

“兩位謬讚了,秦勻子區區一凡夫俗子,世居邊關豈敢與鼎鼎大名周瑾房相提並論?再說‘江南四才’尚且稱讚麟南公主才貌雙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區區外夷小可①又怎敢相提並論!”那黑影極是謙卑地道。

“城傑哥哥,此人詭計甚多,我們須加以當心纔是。”

喬巧兒對連城傑提醒道,此時她已然明白,原來陸正中他們所說的魔教衆人退回西域的消息並不屬實。她心下想着,眼神卻極是擔心打量着四周,深怕其他魔教妖人會在暗中偷襲。

連城傑聽喬巧兒所言,心下也有些緊張起來,然後看向石階盡頭的黑影。只聽那黑影輕輕笑了一聲說道,“普天之下,若論智謀,十個龐明都抵不上一個麟南公主,區區小可怎敢妄自菲薄呢?”

“那你今日出現在此,又意欲何爲?”連城傑大聲說道。

話音未落,只見石階盡頭黑影的上空兩丈處,突然出現了一個兩拳頭大小般的發着藍色光亮的珠子,把周遭方圓六丈的地方照得通透,宛若白晝。連城傑不禁目瞪口呆,不想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竟然是一顆懸珠②。更令連城傑稱奇的是那立於懸珠之下的人,身長七尺,明明是男子模樣,頭飾卻作女子打扮,穿着一身豔麗的華服③,粉黛朱脣,看上去有些不自然的妖豔。

“公子乃玄門正宗之後,更是身懷久天寺絕學,區區小可能奈何呢?”那打扮妖豔的秦勻子繼續道,“只是今日在此有幸得遇麟南公主,卻不知公主殿下可否不吝賜教,與我博弈④一局可好?”

喬巧兒聽他一說,則慢慢走下石階,連城傑擔心她的安危,便手握“天芒神劍”緊隨其後。喬巧兒一邊走下石階一邊說道,“既是如此,那今夜我便與你對弈一局。”喬巧兒言語之中極是自信,其緣由並不是她辰胤麟南公主的身份,而是辰胤國手的身份。

喬巧兒自小便對圍棋博弈很是愛好,十歲便在關中辰胤已無敵手,這些年來大江南北尋找連城傑,更是與各方聖手對弈無數,屢屢勝出,深諳棋道,技藝精湛。

那秦勻子見喬巧兒如此說道,心下很是高興,妖豔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只見他放下手中長劍,從身後取出一塊方圓一寸有餘的星盤放於面前地上支起,然後又從腰間取下兩個一黑一白的布袋,白袋放於自己身前,黑袋放於對面。

他見喬巧兒和連城傑走近,自己則席地坐起,一臉笑意相邀喬巧兒。喬巧兒也沒有講究,走近便也是席地而坐。然後,秦勻子道,“小可先行,不知公主殿下意下如何?”喬巧兒道,“原來是客,請。”說話間,喬巧兒卻也不客氣。

那秦勻子便首先取出兩顆白子放在星盤上對角星的位置,然後說道,“殿下請。”喬巧兒亦取出兩顆黑子,亦放在星盤上另外兩顆對角星的位置⑤。兩家一出便是羣雄逐鹿之情狀,大有奠定中原決不肯偏安一隅的決心。兩黑兩白,四子放畢之後,喬巧兒輕擡右手,作了個“請先行”的手勢。秦勻子也不還禮,拈起一顆白子,落入星盤,喬巧兒亦是。

秦勻子先前十三子落盤極快,但至十四子時卻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喬巧兒藉此縫隙,望了連城傑一眼,然後笑着示意他在自己身邊坐下。連城傑心下也樂意之極,雖然他看不懂這星盤上的博弈,但是他願意陪在他身邊。他隨便在盤腿而坐於喬巧兒身旁,靜靜觀望着二人對弈。

秦勻子落十四子的時間約莫是在一盞茶的時間之後,此時喬巧兒也沒有再分心看向連城傑,只是靜靜地盯着星盤,或偶爾望一眼眉頭緊鎖的秦勻子。兩人下至一百餘手之時,各有徵吃,戰況激烈。但喬巧兒的神色卻是自然之極,不同於那秦勻子。

其後的時日,大多是秦勻子思考,但此後落子則更慢。恍惚間,兩人一盤棋未畢,卻已是四個時辰過去了。東方出現了微白的光亮,連城傑在不知不覺中,也陪着場中二人熬到了天明時分。

只見那秦勻子站起身來,很是恭敬地對喬巧兒拱手道,“公主殿下棋道精湛,天下無雙,小可三生有幸得蒙教授,受教了!”喬巧兒亦起身還禮道,“公子棋藝多變,常常有出其不意之妙招,巧兒承蒙賜教。”

秦勻子只是無奈一笑,然後收起懸珠和棋盤,拿起長劍,待收拾停當之後,又對喬巧兒和連城傑拱手道,“兩位多加保重,小可告辭了。”秦勻子說着便要離去,卻是方踏出一步,便聽得喬巧兒問道,“公子且慢。不知這李村義莊之約,可是出自公子手筆。”

秦勻子聽到此言,便轉過身來,嬌媚一笑,道,“不是。”然後輕然轉身,一個人沿着村中之路,繞過破敗的房屋走出了這李村。

待那秦勻子身影消失之後,喬巧兒回過身來,看向連城傑,卻見連城傑也掙扎着站了起來,臉色極爲難看。喬巧兒急忙去扶着他,臉上笑道,“城傑哥哥,你不過是陪了巧兒一夜未眠而已,不會就臉色難看成這樣吧?”

誰知,連城傑看向身後的不遠處的那匹瘦馬,無奈地搖了搖頭,很是痛苦地說道,“巧兒快牽馬過來,我中毒了,我們得趕緊離開此處。”

“城傑哥哥,你沒事吧?”喬巧兒很是急切地問道,卻顧不得卻牽馬。而連城傑則大聲說道,“不要管我,快去牽馬過來。”言語極是威嚴。喬巧兒心下也不敢大意,急忙跑去牽起那匹瘦弱不堪的老馬,過來之後,扶着連城傑上了馬,然後自己上了馬。

“快走!”連城傑痛苦地說道。

喬巧兒急忙打馬,沿着秦勻子所走之路,向李村村口而去。那身下的老馬似乎也預知到了什麼危險,步伐加快,比昨日行來此間要快了好幾倍,似乎與一匹普通的駿馬沒有任何區別。

而在他們身後,東方已漸漸泛白了起來,新的一天即將來到。

******

那匹瘦馬載着喬巧兒和連城傑出了李村,一路狂奔了兩裡左右,未來到官道,卻行至一處絕壁之下。連城傑掙扎着看了周遭的地形,眼見再往前三十餘丈的地方便是一片竹林,林間靜若寒蟬,並無半分鳥鳴。

“巧兒快停下!”

聽得連城傑說道,喬巧兒急忙勒停了馬,兩人下得馬來,卻聽得身後“撲通”一聲。兩人轉眼望去,卻見那匹老馬已然垂倒在地,口吐白沫,早已氣絕身亡。兩人心裡不免一陣難過,但卻也顧不得多想,喬巧兒便扶着連城傑走向石壁之下休息。

待招呼得連城傑坐下後,喬巧兒突感前方異樣,擡起頭來心裡着實下了一跳。只見前方不遠處,也就是那匹老馬橫絕殞命之地,憑空出現了十一個黑衣人,他們都蒙着面,手握不同樣式的刀劍。

“你們想幹什麼?”喬巧兒大聲道,然話音未落,她卻被連城傑推至身後,緊靠着石壁。只聽得連城傑咬牙切齒地擠出幾個字,“不要命的就過來,老子定讓你好好嚐嚐‘天芒神劍’的厲害。”

不想那是一個黑衣人卻是不動半點,良久,才從他們身後走出一位體型比較款胖,但個頭卻比較矮的黑衣人。那人好似憑空出現一般,而前一瞬間,連城傑和喬巧兒都看不到他的存在。

只見他慢步走到那羣黑衣人面前,觀察了連城傑和悄悄兒好一會兒,然後慢慢說道,“小子,你現在已經身中巨毒,再垂死掙扎也是支撐不了多久的。我勸你還是識相一些,把‘天芒神劍’乖乖交出,我還能考慮放爾等一條生路。”

“卑鄙。”喬巧兒罵道。

不想那矮胖的黑衣人忽然哈哈大笑起來,然後說道,“公主殿下,你不在辰胤好好呆着,來這佘諸帝都做什麼呀?莫非是知道我等近來缺金少銀,要給予我等機會捉拿了你,獻與道君皇帝修煉長生術作藥引麼?”

說着,那羣黑衣人便都笑了起來。連城傑則是強忍着穿心刺骨的痛站了起來,手握‘天芒神劍’怒然道,“你們敢!”那矮胖黑衣人似也沒有拖延時間的意思,一個轉身,揮了揮右手,那十一名黑衣人便齊齊地攻了上來。

“巧兒退後。”連城傑說着,便強忍着滿身的疼痛,快步攻了出去,與那些黑衣人扭打在了一起。儘管他身中劇毒且內力運轉不開,但是憑藉着神兵“天芒神劍”在手,十招下來,連城傑還是暫時逼退了十一名黑衣人。

那矮胖的黑衣人見此情形,心下也極是詫異,故而朗聲道,“你小子當真是世上少見之奇人啊,中了我的‘九蟲七花膏’都五個時辰了,竟然還能支撐到現在。當真是了不起。”言語中很是詫異,卻也是欽佩。

“九蟲七花膏?你們是南疆聖靈教什麼人?”喬巧兒陡然問道,因爲她深知這‘九蟲七花膏’是南疆巫派聖靈教最致命之毒藥,以毒蟲九種、毒花七種,搗爛煎熬而成,共九九八十一種配方,六十四種變化。中毒者先感內臟麻癢,如九蟲咬齧,然後意識漸失,眼前出現斑斕彩色,奇麗變幻,如七花飛散。

那矮胖的黑衣人並不答話,而是靜靜地觀望喬巧兒良久,然後搖着頭好似惋惜地說道,“公主殿下更是奇人,這世上最致命之毒藥竟然傷不得你半點!當真是奇哉怪也。”他說着又打了個口哨,繼續道,“不過沒有關係,你二人再奇特,今日也是我掌中之物了。”

話音未落,卻見周遭涌來一大羣黑衣人,人數在四十人上下,竟在連城傑和喬巧兒身前站成一排,圍成兩個半圈。喬巧兒見此情形,急忙說道,“既是南疆異人到此,想必已知我等乃終南玄門之人,何故要處處爲難呢,難道你們不怕我玉機掌門知曉麼?”

“世上只道江南龐明才智過人,卻不知這麟南公主更是舉世無雙。”那矮胖的黑衣人大聲讚道,繼而又道,“終南玄門又怎麼樣,玉機子又怎麼樣,都早已食古不化,將沉淪世間而已。”

“什麼?麟南公主在哪?”

突然,從黑衣人身後不遠處的竹林當中傳來一男子的聲音。衆人望去,只見兩個樵夫打扮的男子驟然立於身後三丈之外。那矮胖的黑衣人轉過身去,靜靜打量着二人,只見那二人均穿着樸素竟是平常百姓。一人身高八尺,頭寬身胖,滿臉黝黑,一雙黑眼甚是駭人,手中拿着一柄大於平常所見的砍柴刀,更令人稱奇的是那刀把長約二尺,竟是鐵製,與砍柴刀渾然連在一起;另一人身高七尺左右,身材均勻,長相平常而略帶文雅,手中拿着一把三尖兩刃刀⑥。

“看什麼看,你這矮子。”那高胖的樵夫大聲說道。

“你二人何許人也?”那矮胖的黑衣人略有微怒道。

“我們乃是這山中樵夫,我叫張達,這是我大哥張翼。”那身材勻稱的樵夫道。

此時,喬巧兒卻不去管顧場中之人的對話,而是扶着連城傑坐下,眼神極是關切地望着臉色痛苦的連城傑,而連城傑則是示意她注意場中的變化。喬巧兒點頭示意,然後靜靜觀察着。

不過其實在此之前,她便看到了那張翼、張達兩位樵夫是如何出現的,他二人竟是從竹林中快步衝了出來。那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實乃喬巧兒平生僅見。她透過一羣黑衣人留出的縫隙,靜靜地觀望着不遠處的二人。良久,她突然對自己說道:若是這二人能爲我辰胤所用,他日馳騁天下、統一中土,便是不可缺少的將才。

“爾等乃俗世之凡夫,竟然膽敢來管我等閒事,當真是活得不耐煩了。”那矮胖黑衣人鄙夷地道,他說着便指揮四名黑衣人圍了上去。

卻不想那兩名樵夫竟不理會,快步通過了黑衣人之間的縫隙,向喬巧兒和連城傑所在之處趕來。在他二人身後,四名黑衣人被拋向身後,重重摔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只見那二人走到連城傑身前,然後跪倒在地行禮道。

“我張翼,參見公主殿下。”

“我張達,參見公主殿下。”

那張翼和張達異口同聲道。喬巧兒連忙一邊還禮“兩位大哥快快請起”,一邊伸手扶起他二人,未來得及詢問緣由,那矮胖的黑衣人便指揮一羣黑衣人攻了上來。那張翼大聲道,“二弟,保護好公主殿下。”然後一人緊握砍柴刀,迎頭攻了上去。

“張大哥小心。”喬巧兒道。

只見張翼迎頭衝上,奮力揮舞手中的砍柴刀,打在兩名最先衝來的黑衣人身上,那兩名黑衣人便大叫一聲被擊出兩丈開外。矮胖黑衣人面色凝重地看向那張翼,良久又作了個手勢,然後剩餘的四五十名黑衣人齊齊圍了上來。

雖是如此,喬巧兒卻見那張翼戰的卻很是輕鬆。不到半盞茶的功夫,竟是把那些黑衣人都逼退了。喬巧兒心下不免一陣欣喜,突然卻見那矮胖的黑衣人,在那退卻的黑衣人中走了上來。

“小子,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那矮胖黑衣人大聲吼道,然後手握劍訣,凌空而起。

“張大哥小心,此人非同尋常。”

連城傑忍住身心疼痛,大聲吼道。因爲他隱隱地感覺到,此黑衣人並不同於那些黑衣人,那些黑衣人不過是些道行尚淺或是沒有道行的俗世之人,但是這矮胖黑衣人卻非比尋常。從他的出現開始,連城傑就感覺到他是修真煉道之人,而且道行不淺。

只見那黑衣人眼露狡黠,竟是凌空祭其一柄長劍,直直刺向張翼。張翼把砍柴刀橫在胸前,雖然抵擋住了長劍直中要害,但還是覺得來力過大,兩手被震得暗暗生疼,整個人不自覺地退後了兩步。

那張達見兄長落敗退來,急忙前去扶住了兄長,道,“我看此人道行頗深,兄長與我萬萬不是他的敵手。”

“不過爲了保公主殿下週全,今日你我兄弟二人即便命喪於此奸賊之手,又何足道哉?”那張翼朗聲道,然後整個人又衝向前去。

那張達見此情形,亦凜然道,“兄長,我來助你。”說着,張達也手握三尖兩刃刀衝上前去,劈、砍、抹、撩、斬、刺、壓、掛、格、挑各式套路一一使盡。雖然張氏兄弟二人久戰,竟是不能進到那矮胖黑衣人身前。

而喬巧兒見那矮胖黑衣人所使劍法,突有熟悉之感,卻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故而只是靜靜地觀望着,也沒再多想。因爲此時,想辦法如何脫身才是正經事。但是面對強敵,又該如何脫身呢?

那矮胖黑衣人再次凌空而起,手握劍訣,頓時一柄長劍幻作萬千飛舞於空,將張氏兄弟頭頂之上層層包圍。連城傑見此情形,大聲吼道,“快散開!”張氏兄弟二人還未來得及推開,那千萬長劍便齊齊地刺下。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連城傑突然凌空而起,立於張氏兄弟頭頂上空。連城傑手握劍訣,“天芒神劍”頓時奪鞘而出,在空中亦作快速飛舞。此時的他心中已然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能拼盡全力救下張氏兄弟。

矮胖黑衣人的劍陣連城傑是擋下了,但是他卻口吐鮮血從空中掉落了下來,摔倒在地。連城傑並沒有被矮胖黑衣人的劍陣擊傷,他只是身中疼痛難忍好似五臟潰爛一般,一陣噁心一陣昏厥,故而重重摔了下來。

喬巧兒急忙跑過來,扶起連城傑,眼中的淚水都已流出,“城傑哥哥。”此時此刻,唯有一聲輕輕的呼喚,因爲除此之外,她真的想不到再如何脫離困境了。隨即,“天芒神劍”也由空中掉落,直直地刺在二人身邊的土地之上,通體玄色,靜然而立。

“你若是因此劍而來,那你拿此劍便走吧。”喬巧兒指着落下來的“天芒神劍”,對那矮胖黑衣人說道。

此時,張氏兄弟亦走了過來,擋在連城傑和喬巧兒身前。那張翼看了已奄奄一息的連城傑一眼,問道,“公子,你撐着點,待我兄弟二人前去斬殺了這奸賊。”雖然已知事態嚴重,且無退路,但他二人亦非貪生怕死之輩。

“這人道行頗深,你二人不是他的對手,你們尋找機會帶着巧兒離開此地。”連城傑慢慢說道。

喬巧兒聽得他如此一說,心下五味雜陳,竟是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而此時,那黑衣人則是走上幾步,望着坐在地上的連城傑良久。衆人奇怪,卻又不敢多問。只見那矮胖黑衣人,又望了望周遭,突然說道,“世人皆道此‘天芒神劍’身藏天地間巨大秘密,故而從誕生之時起便被世人爭來搶去。但依我所見,這‘天芒神劍’倒無任何奇特之處,倒是你這不過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身上的秘密卻是讓人忍不住好奇!”

衆人一臉茫然,紛紛看向連城傑。卻聽那矮胖黑衣人大聲問道,“你說,你這終南玄門年輕弟子,爲何卻身懷江南歸樂谷‘歸樂無疆’的上層心法?”他說着,便在場中不停踱步,雖然蒙着面,卻難掩他一臉不安的神色。

因爲就在剛纔,那矮胖黑衣人祭其萬劍而下之時,卻被連城傑的“天芒神劍”漫天飛舞而擋下,那招式確是江南歸樂谷‘歸樂無疆’的上層心法無疑。而連城傑卻是不答他,因爲此時的他已然是疼痛難忍幾乎昏厥。

那矮胖黑衣人見連城傑無話,便再度祭其長劍,一面凌空而起,一面朗聲說道,“既然如此,我便替世間除了你這禍害!”千萬支劍影遍佈天空,遮去了早已照過來的霞光,只是這劍光卻比那霞光更加強烈百倍。

“諸天神明,天降自然。與我道行,屠盡奸邪。”

萬劍齊下,風聲梭梭,只是竟然傷不得喬巧兒四人一點。他們的身前突然站立着一個白眉老僧,口中慢慢地念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

那矮胖黑衣人聽他一面便從空中降下,手握長劍,站於白眉老僧之前。他並不是被老僧的言語感化,而是深知這突然出現的老僧道行在自己之上,心想硬拼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爲矮胖黑衣人知道,自己拼盡全力使出的劍陣,已然被眼前的老僧在隨意之間化解。隨即轉念一想,矮胖黑衣人朗聲說道“老禿驢,我勸你莫要多管閒事,那小子身上可藏着天大的秘密,就算你今日助他脫難,想必來日卻無法在天下人面前道得清明。”

“即便如此,那又如何?”那白眉老僧突然轉過身來,一臉慈祥,和顏悅色地向喬巧兒行禮,“老僧法相參見公主殿下。”喬巧兒亦雙掌合上,向老僧行禮道,“正光法師⑦,不想七年不見,您倒是比那年在久天寺相見時然精神矍鑠了不少。”

“老僧慚愧。”白眉老僧平靜而道,卻是看見坐在地上的連城傑,慈祥地臉上微有變色,突然說道,“這位公子中了怎麼會中‘九蟲七花膏’呢?”未等衆人回答,老僧急忙轉至連城傑身後,粗大而厚重的兩隻手掌抓起連城傑雙臂,讓他正身而坐之後。只見老僧,兩手在面前虛空而畫,轉眼兩丈齊齊抵在了連城傑後背之上。

喬巧兒知道這正光法師正在給連城傑施救,故而也不多言,只是看向身前不遠處的黑衣衆人。卻在放眼望去之時,兩道金色光芒由東方如風般破空而至,竟是停在了喬巧兒和張氏兄弟面前,站立如松柏。來人是兩和尚,長得竟是面目一般模樣,慈眉善目,冷靜如霜。

那矮胖黑衣人見此情形,知道欲辦之事已然不可能大道,故而朗聲說道,“既然大師執意,今日我便賣你個面,咱們暫且別過。不過,這終南玄門中的小子既然身懷歸樂谷的無上心法‘歸樂無疆’,興許也學會了久天寺絕技也說不定。”那矮胖黑衣人說着,便哈哈大笑起來,指揮一干人等向西方退去。

轉眼,黑衣人便消失了蹤跡。場中無人齊齊向連城傑和那正光法師看來,只見白眉老僧已然靜坐如初,聚精會神地給連城傑療傷。只見白眉老僧周遭泛起小小的金色光芒,且漸漸變大,竟是一個個憑空出現的“佛”字,凡九個佛字圍成一圈,一層一層圍繞着老僧的身體共有九層,單層逆時針旋轉,雙層順時針旋轉。

喬巧兒見此情形,心下突然一緊。隨後只見,連城傑周身一泛起九層佛光,喬巧兒身旁的兩個同一模樣的年輕和尚異口同聲地發出“咦”地一聲。轉念,喬巧兒便詢問那兩年輕和尚起來,一問之下得知,他二人本是雙胞胎兄弟,都是久天寺“慧”字輩的人才,哥哥叫慧妙,弟弟叫慧心。他此次來到帝都陽城,是奉了方丈正方大師之命。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連城傑和白眉老僧周遭的九層佛光漸漸消失,連城傑竟是“哇”地吐了一口黑血出來,然後這個人便如先前愈失去知覺一般。喬巧兒見此,便急忙上前去,扶住了搖搖欲墜的連城傑。

而連城傑則只是看了一眼喬巧兒,輕輕一笑,神色痛苦,然後便昏厥了過去。喬巧兒見此情形,便看向白眉老僧,很是擔心地問道,“正光法師,城傑哥哥他……”

話音未落,卻見那白眉老僧微笑道,“殿下不必擔心,這位公子已無大礙,只需靜養三日便好。”他說着,又看向連城傑,對身後那兩年輕和尚說道,“慧妙,取一粒混元丹來給這位公子服下。”

“是。師公。”

隨即,那慧妙便從身上取出一個小瓶,倒出一粒,遞給了喬巧兒。喬巧兒一邊道謝,一邊給連城傑服下。卻在此時,喬巧兒聽得那白眉老僧問道,“老僧冒昧,萬望殿下如實相告。”

“法師請說。”喬巧兒道,心中卻是不安。

“不知這位公子是何來歷,與殿下又是何關係?”白眉老僧靜靜說道,言語卻極是懇切。

“他是我父皇的世交之子,從小與我結有姻親之緣。”喬巧兒靜靜說道,然後擡頭看向白眉老僧,又繼續道,“巧兒不知法師此次南來,所爲何事?”

那白眉老僧並不急於回答,而是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打開,然後將信紙遞到喬巧兒手上。喬巧兒拿起信紙一看,心下極爲震驚,那封信上的字跡竟然與昨日在重安城客棧之中,連城傑遞來的書信字跡一模一樣。

只見信紙上寫着:“十月初十卯辰之交,請久天寺神僧連夜赴帝都陽城西郊李村一會”。

白眉老僧見喬巧兒神色異樣,故而繼續道,“方丈大師接到此信之後,連夜派老僧與慧妙、慧心下山,不想日夜兼程卻在此處遇到殿下。”

喬巧兒並不答話,而是伸手進連城傑懷中,取出一封書信,與手中的信紙一道遞到了老僧手中。然後,在白眉老僧拆閱信件之時,喬巧兒慢慢說道,“前夜城傑哥哥與我在重安城,便接到了這封書信,故而趕來。”

白眉老僧看到喬巧兒遞過之信,又對比了手中自己攜帶的,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難道是那幫黑衣人麼?可是他們分明使的是歸樂谷的套路啊。”

“什麼?那些黑衣人似歸樂谷的人?怎麼會呢?”

喬巧兒大聲問道,但隨即自己已然明白。她始終覺得那個矮胖黑衣人所使的劍法有些熟悉,卻是那時焦急衆人安危不能想起。此刻突聽得白眉老僧一言,心下頓時開朗了起來。只是,她的眼神隨即又落到了靠在自己身邊的連城傑身上,又不禁迷惑了起來。

只因連城傑替張氏兄弟擋下劍陣,所使之法,竟與那矮胖黑衣人如出一轍。

註釋:

①小可,指平常,輕微,不值一提;亦作對自己的謙稱,宋元時民間口語。施耐庵《水滸》第五十七回載文:“小可若是不去,恐他兄們心下不安;小可情願請幾位弟兄同走一遭。”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衆虎同心歸水泊》亦載文:“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

②懸珠,稀有寶物夜明珠的古稱,亦稱“隨珠”、“垂棘”、“明月珠”等。據史籍記,早在史前炎帝、神農時就已出現過夜明珠,如神農氏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春秋戰國時代,如“懸黎”和“垂棘之璧”,價值連城,可比和氏璧。晉國曾以“垂棘之璧”爲誘餌“假首與虞以代編”。楚、秦、魏等國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討論國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燭”。近代更有慈禧太后口含夜明珠被盜之事件。

③華服,即漢服、漢裝,是中國傳統民族服飾,主要存在於夏商周時期到明朝近4000年中,以華夏民族文化爲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而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

④博弈,即圍棋。《論語•陽貨》有語:“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爲之,猶賢乎已。”後送朱熹集註:“博,局戲;弈,圍棋也。”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爲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⑤此種博弈形式乃中國圍棋博弈中的座子制,即先在棋盤上放四個座子,就是兩黑兩白放在對角星的位置上,最大限度限制先行的優勢。中國圍棋協會參考日本圍棋規則,於1949年正式廢除此規則。

⑥三尖兩刃刀,長兵器的一種,也稱二郎刀,相傳爲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兩面有刃,構成其法門獨特,隨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門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鎖、鏟之用,加上配合各種步法、身法演舞,構成一套完整的套路。

⑦法師,指精通佛教教義,又能如法修行,並善於爲他人演說教法的僧尼。就廣義講,佛在世時,許多外道分別論師都在宣講他們的教義,也被稱爲法師。佛“十號”中有天人師一號,也就是說,佛是爲天人等說法的大法師。佛教經論中,對於法師的資格有其特定的含義,其運用也非常廣泛。如《法華經•法師品》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共五種法師。《辯中邊論》說十種法師。法師又是菩薩的異名,如《瑜伽師地論》和《大乘**經論》說:法師(說法者)即菩薩十六種異名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一般只對出家僧人尊稱爲法師。道教受了佛教的影響,道士善於苻籙祈禳諸法術者,亦稱爲法師,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和尚,其義爲弟子受業於師,經常近隨於師受經誦經,仗師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兩種:一是出家的受業和尚,俗稱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壇上和尚,俗稱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鉢法流者亦可稱他爲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對女性和尚的稱呼與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語陰性詞綴-ni)稱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現在有稱尼僧、尼和尚爲尼姑。依據律制,和尚之尊稱原本限於僧,到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西域佛圖澄來洛陽,深受石勒、石虎敬重,號曰大和尚,這是國王公卿稱僧人爲和尚之始。唐代有鑑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稱,是指傳戒和傳法和尚。漢地佛教叢林(僧團)裡的職稱有嚴格規定,全寺僧人稱這個大僧團的住持一人爲和尚,其餘僧人則不能稱和尚。和尚任期已滿,則稱退居和尚,俗稱老和尚。由於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和尚一詞深入民間,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內部的稱呼,凡見僧人都一律稱作和尚,按其年齡大小稱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鄉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稱某和尚等,這是極不妥當的。

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章 以酒論道
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三章 黑白無常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十五章 道門鉅變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四章 以酒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