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

黑衣人散去之後,衆人一時無話。加之連城傑重傷未愈急需尋個住所休養,故而在張氏兄弟的建議之下,連城傑由張翼揹着在前,喬巧兒和正光大師等人跟隨在後,衆人向着他們所住的張莊進發。一路上,喬巧兒的心思都沒有離開過連城傑,只因他身上有諸多的未解謎團卻不是他的昏迷不醒。

張氏兄弟領着喬巧兒等人從李村小道出來,插過官道沿着崎嶇的山路南行四五里,經由一條峽谷便來到一處山坳。山坳很是狹小,左右不過十丈,其間佈滿亂石和松柏。若是不經意查看,難免會知曉其中曲徑通幽的奧妙。

站在山坳之上,眼前可見一處方圓百十餘丈的山間盆地,周遭高山峻嶺圍繞。沿山坳而入,是一條並不明顯的山石小路,周遭山石雜亂堆層,與矮小的樹木相襯。衆人經由詢問,方從張氏兄弟口中得知,這山中盆地深處有一落人家,凡二十戶,皆爲張姓,相傳其先人是爲避戰亂而逃至此,世代沿襲已有數千年之久。

一路上,那正光大師和慧妙、慧心並無多少言語,倒是喬巧兒和張氏兄弟多有問答。那張氏兄弟二人對喬巧兒很是恭敬,言語亦是真誠懇切。在詢問中方知這張氏兄弟二人底細,原來他二人從小便父母早逝,家中並無妻女,兩兄弟相依爲命,以打柴狩獵爲生。三日前,兄弟二人在山外狩獵,無意間救下被猛獸圍攻的一先生模樣的男人,後經那先生指點,今日纔來到這李村外,得遇喬巧兒。

喬巧兒心想那先生只怕就是瑾房先生無疑,故而心下更是感激,心中對二哥所交與之事的擔心多少也少了一些。只是在看向伏在張翼背上未醒的連城傑之時,她的心中又泛起了絲絲悵然。因爲她心中擔心,而這些擔心卻是來源於連城傑。

而那正光大師雖是出家高人,此時並不言語,但時下心中卻突然多了些想法。原來他也是去意在帝都陽城的,追查這書信之事的,只是喬巧兒一再挽留,而他心中又有諸多疑惑與連城傑有關,故而也才與這張氏兄弟一路前行至此。他想,許多事情也許等那連城傑醒來,便會明朗起來。

一頓飯的功夫,衆人經由一大片狹小的田野,便來到了山中盆地的盡頭。田間有民在放牧或收拾田間雜物,也有幾個小孩在旁燃火嬉戲,看見張氏兄弟都紛紛打招呼,然後好奇地看着喬巧兒等人。

經由山路石階而上,經過一處翠林,一個巨大的山洞便呈現在了衆人面前。

站在山洞前,正光大師長嘆一聲說道,“古有桃花源之傳說而千年不曾被世人尋得,不想今日老僧竟然有幸得見,阿彌陀佛!”喬巧兒聽聞,也說道,“法師所言甚是。”說着,除張氏兄弟外,衆人不禁打量了這山洞一番。

只見山洞入口也不是極大,卻呈半圓之狀,頂上石柱倒立猶似萬劍。而往洞中望去,卻見空間極大,中間一處方圓四十丈的廣場,周圍沿着洞壁竟是一戶戶堆疊的人家,一家家亮起通明燈火。洞中房屋都是木質建築,房前堆滿了柴火。

廣場上有四五個男人女人在整理柴火或農具,見有來人極是熱情地打招呼,喬巧兒等人亦是微笑還禮。然後,張氏兄弟領着衆人穿過廣場,徑直走到了山洞對面的一戶人家。此間房屋木材極爲新鮮,像是剛剛裝飾的樣子,房屋不大,卻有三間六房。完全想象不出,如此外貌嬌小的房屋內裡卻別有洞天。

張翼把連城傑背到一屋中,放在了牀上,正光大師便給連城傑重新號了號脈,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然後,喬巧兒心中的擔心瞬間也消停了不少。再然後衆人退去,只留下喬巧兒一個人靜靜地守在他的身邊。

一天無話,直到晚間時分,洞中廣場開始熱鬧起來,好似一場巨大的盛會即將開始。此時連城傑已然清醒,卻是渾身疼痛下不得牀。但見身邊伏牀而睡的女子,一隻寬闊的手掌不由自主地輕輕撫摸着她的臉龐。

也許,再深情的言語,都比不上這樣一個銘心溫暖的舉動。她於他的深情,註定將是讓他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

然後喬巧兒也睜開了雙眼,一臉笑意地望着心愛的男子。兩人久久相望,眼中滿是深深情意,卻無言語。其後連城傑問起之後的事情,喬巧兒又重新給他詳述了一番。只是在講到最後之時,喬巧兒難掩心中疑惑突然問道,“城傑哥哥,你是怎麼習得歸樂谷的上層心法‘歸樂無疆’的?”

“那是我師父傳於我的修行法門,他並不曾提過那是何門派的功夫,索性就認真學着。只是我資質愚笨,到了今日卻不曾融會貫通。直到剛纔眼見張氏兄弟危難,我當時只一心救下張氏兄弟和你,故而沒有多想便使了出來。”連城傑慢慢說道。

“若是有人問起你這一身修行,你說是你師父師孃傳你的便好,其他的事情不要多說,你知道麼。”喬巧兒靜靜說道。

“爲什麼?”連城傑一臉疑惑地問道。

“你身懷天下終南玄門、歸樂谷和久天寺三大正教的修行法門這本是奇事一樁,然你所用之劍又隱隱透着邪氣,而你卻又道不明其中緣由,日後必將受難於天下正魔兩道。故而不說,或者說得簡單一些,興許會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喬巧兒道。

喬巧兒深知連城傑與她所言定然句句無虛,她亦深知三大修真正教之間的關係。三大正教雖然名義上互有往來,而且很是殷勤,但其實彼此之間暗中爭鬥且波濤洶涌、互不相容。就拿終南玄門和歸樂谷來說,雖同爲道家修真門派,但因彼此修行之法不同,故而道家正統之爭已持續千年。只是而今歸樂穀人才趨於凋零,無法與終南玄門相比,故而纔有了今日這兩家表面的寧靜。而久天寺則源於釋家,來源於九州之外,雖然在中土創宗立派,但是處處卻遭到儒道兩家排擠。

喬巧兒幾乎是不敢想象的,因連城傑的出現會把各家之間的矛盾引向何方。而爲今之計作爲一個凡女,就算計謀被盛讚爲天下無雙,喬巧兒卻是有一種看不到未來之事的錯然。因爲自古三家世外門派的爭鬥,本就是世人無法把握的。

“公主殿下,飯食已準備妥當,請您入席。”

突然,張達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喬巧兒收回自己雜亂的思緒,連忙回了聲,“謝謝張二哥,我就來。”她說着便扶得連城傑走下牀來,出了張氏兄弟住的小屋,站到廣場前。只見廣場正中燃燒着一堆大大的火塘,火塘周遭圍坐着百來號人,其間有老人、男人、婦女和小孩,面前均放着一張桌子,桌上載滿酒肉,人人喜笑顏開。

在張達的引領之下,喬巧兒扶着連城傑進到場中,在張氏兄弟和正光大師之間的一張空桌前坐了下來。衆人見連城傑和喬巧兒前來,紛紛熱情招呼,連城傑和喬巧兒則微笑着,一一謝過。

一場盛會無需贅言。只道是衆人散去,喬巧兒也扶得傷勢未愈的連城傑回到屋中休息。之後,她便一個人靜靜來到廣場之中。她知道,又個人在等待着自己,有些事情必須得去面對,這不僅僅是在替連城傑去面對,也是替自己。

而在廣場外山洞入口處,一白眉老僧如鬆而立,衣袂在晚風中輕輕飄起,恍若隔世高人。此白眉老僧正是正光大師。

“時光荏苒,不想老僧與殿下竟已有七年不見。”正光大師道。

喬巧兒一邊走近,一邊說道,“是啊,七年前巧兒爲了尋找城傑哥哥蒙幸得與法師一見,不想今日得見法師,還是爲了城傑哥哥。”

“既是如此,老僧斗膽請相邀殿下再下一局如何?”那正光大師道,言語間滿是慈祥。

“如此甚好。”喬巧兒道。

那正光大師聽聞,突然側身而坐,在面前的石板上手指虛空而畫,面前石板之上驟然出現一個方圓一寸有餘的星盤,經緯分明。然後正光大師誠心相邀喬巧兒落座,喬巧兒微笑着快步走上,然後在另一側安靜坐下。

“相比於七年前,法師功力更加精湛了。大師請。”喬巧兒道。

那正光大師右手食指向星盤中一指,星盤經緯之間竟然憑空出現一個白色圓槽。喬巧兒嫣然一笑,亦用手指向星盤中一點,卻是沒有出現圓槽。那正光大師亦不管,又手指一點,星盤上又出現另外一個白色圓槽。如此十幾下,隨着星盤上的白色圓槽漸漸增多了起來之時,正光大師的臉色也慢慢變得凝重起來。

良久,喬巧兒突然問道,“不知法師可否聽聞世上曾有凌乘風、方爾煙這兩位高人?”

那正光大師擡起頭來,一臉凝重卻又疑惑地望着喬巧兒,一陣搖頭之後道,“老僧不曾聽聞,難道是江湖新出的翹楚新生?”

“不是。此二人便是城傑哥哥的師父師孃?”喬巧兒說着,卻不見正光大師答話,心下已然知曉答案,又繼續道,“想必是哪兩位高人的化名吧,不過……”喬巧兒沒有說下去,只是無奈搖頭,然後手指向星盤一指。

“殿下對這位來歷不明的連公子想必很是信任吧。”那正光大師道。

“巧兒自小與城傑哥哥一起長大,雖然十二年不見,但巧兒相信城傑哥哥是不會騙我的。”喬巧兒斬釘截鐵答道,深怕正光大師會有誤會,“那日佘諸軍攻打河陽城,若不是城傑哥哥突然出現,恐怕此時關中已成人家地獄了。”

“善哉善哉,如此奇功必當彪炳史冊。只是老僧有一事不明,竟不知那連公子的修行法門是從何而來?”正光大師問道,手指高擡卻是久久不能下子。

“據巧兒所知,他終南玄門的修行是來自於他師孃方爾煙,歸樂谷的修行是他師父凌乘風所受,至於久天寺的‘神龍佛印’嘛是來自於一本無名佛經。”喬巧兒慢慢道。

“殿下還說漏了一件。”那正光大師微微一笑,一邊落子,一邊說道。喬巧兒迷惑地望着正光大師,只聽那正光大師繼續道,“那便是這世上至邪至惡之物,西方魔教的聖物‘輪迴神杖’。”

“法師所言巧兒亦思量過,但依巧兒所想那該是神兵‘天芒神劍’的緣故。”喬巧兒道,把心中疑惑傾訴道來。

“殿下此言差矣,老僧雖無幸得見終南神兵‘天芒神劍’,但亦有聽聞。相傳‘天芒神劍’乃終南玄門五劍之首,因在五行中央號曰:黃龍,故呈土黃色。但看此劍,周身泛着詭異青色,似具毀天滅地之勢,完全沒有半點仙家法寶之光彩。老僧思來想去,如此邪物,當今世上恐怕只有西方魔教的聖物‘輪迴神杖’而已。”正光大師道。

喬巧兒未曾不是有過這種想法,只是那‘輪迴神杖’之身形完全與此劍之狀大有不同,再說如此至邪至惡之物又如何能經巧匠打造成仙家神兵形狀呢。故而,喬巧兒久久都不能斷定,這“天芒神劍”便是那魔教聖物“輪迴神杖”。

“不過想來也是極不可能的,這魔教聖物遠在西域鳳凰神宮,何時會無故流落中土呢?再說世間邪物如何又泛着幾絲仙家法寶的光彩呢。”

老僧說着,便靜靜望着面前的星盤,一時搖頭竟是無語。

其實,口出之言,乃正光大師疑惑之一。其二便是那連城傑身上久天寺衆僧修行的“神龍佛印”。此門心法口訣幾千年來,一直藏於久天寺之中,並不曾被人偷閱,如何能夠流傳於世間爲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所得呢?其三疑惑便是這身懷各家修真法門的連城傑,本是在朝堂政治風波中倖免於難避世十餘載,一出而震動天下正魔兩道,且正魔修行之法於他竟無半點損傷。

“只怕此夜之後,天下風波將愈演愈烈啊。不瞞法師,巧兒真的很擔心城傑哥哥的安危。”喬巧兒突然嘆道,因爲她深知正光大師慈悲爲懷,故而將所知所想盡力傾口而出。相比於要解開心中千千之結,她更加擔心連城傑在這場風波中的性命安危。

那正光大師似懂她意,微微一笑道,“殿下且放寬心,千百年來各派之間雖有間隙,但依老僧看來,關於連公子之事各派均會從長計議,因爲其中牽扯甚廣,可說是古今聞所未聞之事。當然,我久天寺雖在世外,但絕不任由天下蒼生遭受磨難。”

“那法師是不帶城傑哥哥回久天寺了?”喬巧兒問道,此刻緊繃的心絃突然鬆弛了不少。其實聽得正光大師一言,喬巧兒心中已然比先前開朗起來。正是因爲連城傑身懷各家修行法門之故,卻不會遭到各家各派明裡爭搶,當然更不會有哪一家敢當面刀明槍地加害於他。他就像是一塊絕世的寶玉,成爲各家爭奪的對象。但一想到今天遇到的那幫黑衣人,喬巧兒心下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爲她深深明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道理。

“與殿下在此間相遇本是有人在暗中支使,在老僧意料之外。如今事態仍未明朗,我等還是靜觀其變,一不變應萬變爲是。”正光大師道。

“法師慈悲爲懷,英明睿智,巧兒心中甚是感激。”喬巧兒手指一點,說道。那正光大師亦一指,然後笑道,“殿下過譽了,老僧如何擔當得起!”

之後兩人無多少言語,只是靜靜地下棋。一個時辰之後,兩人站起身來,白眉老僧神色很是滿足,女子很是謙卑跟在身後。兩人一前一後,向張氏兄弟的木屋走去。

而在他們身後,一塊星盤之上,卻是沒有了白色圓槽的痕跡,只有縱橫交錯的經緯。

******

次日清晨,那正光大師吃過早飯後便與喬巧兒等衆人作了別,又把慧妙和慧心叫到一邊囑咐了幾句,就出了山洞,說回久天寺覆命去了。喬巧兒知道,雖然正光大師口中說是讓這慧妙、慧心在俗世歷練一番,但其實她知道正光大師是怕自己東去有危險,故而留下他二人在身邊保護自己。

此後三日喬巧兒精心照顧着連城傑,連城傑身體恢復得極快,竟是能與慧妙慧心一道,幫助莊中之人幹些農活。只是衆人擔心他身體,故而老是把他支到喬巧兒一邊,然後兩個人就靜靜立於這世外之境,看着淳樸的農民忙碌一日又一日,生活也極是歡快。

第五日晚間,衆人一邊吃飯一邊商議東去日期,就在用完晚飯也商議出翌日一早便東行之際,一四十歲的婦女突然跑到屋中,對張氏兄弟說道,“兩位兄弟你們快去看看吧,老屋出事了。”

衆人急忙出得門來,卻見廣場之上有許多人不安地站立,手拿火把,有五十之衆,多是男人。隨後,喬巧兒和連城傑以及慧妙慧心四人,跟隨衆人急忙出得山洞來,沿着崎嶇山路而行。途中喬巧兒通過詢問得知,這老屋啊原是張氏先人早些居住過的一個山洞,也在這山中盆地裡,與此居住之地有一里左右,在山中盆地的東邊山壁之中。

那東邊的山洞在張氏族人居住了二百多年後,不知是何緣故便被突然廢棄了,族人們遂搬到了如今居住的山洞。但是張氏族人卻世代相傳,那山洞是張莊禁地,張氏子孫不得踏入一步。不想今日,張莊有一十餘歲的名叫張峰的男童陪父親來此山洞附近砍柴,待父親砍柴完畢之後,發現孩子不知去向,卻在洞口發現孩子遺落之物。

一盞茶的功夫,衆人便來到了山洞之前,但是卻遠遠地看着,人人竊竊私語,且滿臉恐懼的樣子。此山洞外部的樣式與張氏族人現居之地差別不大,且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洞口的石階之上,一男子正趴在地上哭着,只是聲音極小,不注意聽根本就聽不着。

連城傑見此急忙跑了上去,喬巧兒和慧妙慧心及張氏兄弟亦跟了上去。在他們身後,手拿火把的衆人猶豫了一下,但還是也緊隨其後跟了上來。一時間,這漆黑沉寂的山洞突然變得明亮嘈雜起來。

“峰兒啊,我的峰兒啊。”那男子雖被連城傑扶起,卻是傷心欲絕。

“十三叔,峰兒怎麼了?”張翼問道。

“你看,這是他的鞋,想必峰兒是被妖怪抓到這洞中去了。”那男子說着,便從懷中取下一隻小孩穿的破舊布鞋。

“十三叔,你不用擔心,我們一定會把峰兒救回來的。”那張翼道。

“可是大哥,祖先有訓……此事得從長計議啊。”張達道。

“現下管不了這麼多了,先救峰兒要緊。”張翼道。

“還是我去吧。”

連城傑走了出來,立於衆人之前說道。在他身後,緊緊跟着喬巧兒和慧妙慧心。張達看了一眼連城傑,說道,“公子你傷勢初愈,還是留下來在莊中休息吧。”

“還是我們二人前去吧。”慧妙慧心異口同聲說道。

“不行,法師交代過,你們二人要無時無刻留在公主殿下身邊。”那張翼道,言語很是嚴厲。

連城傑突然轉身望向身後的喬巧兒,輕輕說道,“巧兒不要擔心,我去去便回,不會有事的。”喬巧兒心下突然難過,不自覺地走上前來,欲說什麼,但還是忍住了,只是微笑着點了點頭。她心中是想與他走這一遭的,但是想到前些日子在永安地牢的遭遇,她突然便斷了念想。她不想因爲自己的存在,而讓他做事縛手縛腳的。

千百不捨,千百心思,終成一抹微笑,一句輕語,“城傑哥哥,你要小心,我在莊中等你回來。”

而他亦是輕輕點頭一笑,他知她心意。

“這樣,二弟你和慧心師父留下保護公主殿下,我與連公子和慧妙師父一起進到洞中深處尋找峰兒。”張翼道。

一時衆人沒有異議,連城傑三人遂各手拿一支火把別了衆人,走向這山洞之中。臨別之前回望,卻見在衆人之中,一身華服女子在最明亮處,靜然而立,眼中滿是泛起淚花的笑意。

那是我對你的一世深情。

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
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三十一章 夜探相府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一章 爛柯悟道第七章 河陽之戰第二十八章 桃源聖境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三十章 帝都陽城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八章 九天神龍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六十七章 連葉慘案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五十二章 終南往事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四十九章 獨秀之巔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九章 土劍天芒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二十六章 李村義莊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四十一章 軒轅神劍第十章 夜遇書生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二十章 忘川河邊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五十六章 三清殿前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六十一章 情關萬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