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回

九十九回

“一個現代人回到古代。知道一切未來發生的事情。明明知道崇禎是個什麼樣的蠢貨,還要把他推上臺,這也太不合情理了。文章中也沒表現出來主角到底有什麼志向,想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大前提不定,全文就毫無脈絡可言。”這是trader書友給我的寶貴意見,關於這個我想多說兩句。

我從一開始就一直說我不想寫一個超人、英雄。如果想要那樣我完全可以把主角安排成崇禎,就像大明崇禎新傳那樣,說得不客氣一點,憑我的歷史功底,我自信寫得可以比他好。但是那種角色我覺得寫起來十分無味。

舉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十年文革都知道吧。

文革當中有多少人看穿了國將不國,可是他們能怎麼辦?把毛澤東推下臺?那可能嗎?事實證明不可能。

桓震回去的年代決定了他只能保崇禎而別無選擇。學李自成是不可能的,農民戰爭的道路只會毀了中國。現代中國社會產生於農民戰爭,諸位自己看看這是個什麼社會!那麼難道要他保閹黨嗎?那樣他在政治上就會失去一大幫者,而且是有才能有實力的者。閹黨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只能利用一下,利用過後就要扔進垃圾堆。剩下來的政治力量只有崇禎了。

我不否認起初桓震對崇禎還是懷有一定希望或者不如說幻想的。

而當這一幻想破滅,就是桓震選擇自己的命運,同時也選擇中國的命運的時候。

人都是會犯錯誤的。

桓震不是什麼政治家。

他也有普通人的感情,有衝動得不計後果的時候,他也會捅下不可收拾的大漏子。

我寫這個人物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他是一個現代人,然而又是一個被明代環境慢慢同化的現代人。我嘗試用華僑的心態和生存方式去模擬桓震的變化,他在明朝的生活,起初是一個適應環境、融入社會、改變自己的過程,後來纔是按照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地改變周圍的世界。

言盡於此。如果喜歡我及我的桓震,就請耐心期待吧。

————————————————————————————————————————

那敵將眼見袁崇煥不爲所動,只得拍馬回陣。又過片刻,只見韃子大陣後隊變前隊,偃旗息鼓,竟然緩緩退去。袁崇煥知道自己兵少,況且這是野戰,沒了營壘可以憑恃,倘若當真硬拼血戰起來,取勝的機會萬中無一,因此雖然心中覺得十分不妥,卻也不敢貿然下令追擊,只是眼睜睜地瞧着數萬韃子兵如潮水一般地退去了。

皇太極的杏黃大纛也是越行越遠,袁崇煥嘆了口氣,心想就算換作了旁人,當此情勢,也只能如此了局,自己捫心自問,確是絲毫無愧。至於結局究竟如何,只好交給老天去罷。正要下令收兵,卻見方纔那韃子將官又策馬奔了回頭,大聲叫道:“汗王不能親睹故人風采,深以爲憾,特令小人代爲致意袁將軍,請袁將軍切莫忘記了壬子之約!”

袁崇煥心中一驚,就是這麼片刻遲疑,那將官已經打馬急奔,追趕本部去了。怔了一怔,回頭瞧瞧自己陣中官兵,並不見有甚麼異樣,謝尚政也是神色如常,就如不曾聽見那人的古怪言語一般。他不遑多想,掛念着自己營盤抽空了兵力,恐怕給敵人趁虛而入,當下叫全軍變陣,儘速回廣渠門防地去。

這一日,袁部的將官都覺得他們的督帥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一反入關以來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作風,中軍帳中斥候信使絡繹不絕,上至趙率教祖大壽等幾個總兵,下到帳前布衣幕僚程本直,督帥都一一召進帳去單獨面談,甚至於連守衛的親兵也給趕得遠遠的,也不知他們說的是些什麼。

白衣程本直走出中軍帳,時候已經將近黃昏。想起方纔會面的情形來,他的心裡橫亙着一個大大的疑團:督帥究竟要作甚麼?方纔他叫了自己去大帳之中,兩人單獨交談了半個多時辰,卻似乎只是在敘舊論交,從當年一介布衣的程本直仰慕袁崇煥赫赫威名,遠赴遼東投奔效力說起,寧錦苦戰,廣義大捷,入關赴援,兩個人傾蓋相交的點點滴滴,有些事情自己已經沒了印象,督帥竟都是記得一清二楚。說到初見之時程本直那雙走了十幾天山路,露出腳趾頭來的草鞋,兩人都是大笑不止。

可是程本直在感懷往事之餘,心中也不能絲毫無疑:督帥幹麼要無緣無故地尋自己說這些陳年往事?臨別時候,袁崇煥更解了自己的佩劍送他。主帥的佩劍豈是隨隨便便可以送人的?程本直心底的狐疑與不安愈來愈強。

他揚起頭來望着西方。日頭已經快要從天邊落了下來,仍是掙扎着在北京城高高聳起的城牆灑下最後一抹叫人心碎的金色。輕輕嘆了口氣,程本直向着自己的營帳走去。

夜幕終於垂落在北京城下,袁崇煥送走了最後一位部下,站起身來伸展一下腰背,只覺得困坐半日,筋骨竟然略略有些痠痛。不由得暗歎一聲,自己竟已老了麼?屈指算來,今年已是四十有六(按崇煥生於萬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戌時,依古人計算年齡方法此時當爲四十六歲),投筆從戎也已經七年。七年之間,單騎巡邊,苦守寧遠,督師薊、遼,金戈鐵馬、談笑用兵,手下這些將領,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沒一個不是一同身經百戰過來的。自己的官服上染了他們每一個人的鮮血,他們統帶的精兵也都浸透了自己的心血汗水。七年的生死與共,至今記起,仍是感慨萬端,在他心中激起些微波瀾。

他信步出帳,只覺得冬日的晚風如同刀子一般吹在臉上,吹透了他身上披着的重甲,叫人從骨頭裡直冷了出來,一時不由得打了幾個寒戰。營中值守的兵丁見主帥走來,紛紛躬身行禮。袁崇煥一一與他們點頭招呼,順口問些棉衣可暖,兩餐可飽的閒話。無意中一轉眼間,瞥見一個小個子年輕軍士,扛着長矛匆匆行開幾步,彷彿竟是有意躲避與自己照面一般。

大敵當前,容不得半點疏失。他心中起疑,便要趕上去盤問,卻聽遠遠有個旗牌大聲呼喊,確實天子降下聖旨,要他速速回帳中接旨去。他不敢怠慢,隨口吩咐那旗牌先去,回頭再尋方纔那個年輕軍士,卻早已影蹤不見了。

接了聖旨,卻只是嘉獎今日退敵有功,三軍皆蒙犒賞,賞賜的彩物卻並沒隨着運來。傳旨的中官滿臉堆笑道:“咱家奉旨出宮之時,陛下曾傳口諭,袁大人公忠體國,丹心可鑑。本當厚加褒獎,無奈城中用度亦緊,只得權且記下,待退兵之後,定當如數兌現,還要大人莫改初衷,仍當激勉各部將士,同心戮力,爲國效命。”

袁崇煥接旨,並不多說甚麼,用一番漂亮說話送走了天使,打開聖旨又讀了幾遍,目光漠然,在帳中來回踱了幾個圈子,忽然間仰天長嘯,似要將滿腔的鬱悶牢騷,一起叫將出來一般。

帳外守衛的親兵給他的叫聲嚇了一跳,只怕主帥生變,兩三人一擁而入。袁崇煥也不理他們,自顧自地叫到喉嚨嘶啞,順手一抹嘴角迸出的血絲,神色如常的道:“本部院不加傳召,何以擅離值守?速速各回本哨去罷。”

袁氏部下向來軍紀嚴明,衆親兵不敢違抗,默默走了出去。袁崇煥嘴角扯動,微微苦笑,瞧着夜空中開始紛紛飄落的雪花,沉沉嘆了口長氣。

軍營一角一個不顯眼的帳篷之中,桓震咬緊牙關,扭動身體,試圖掙脫鐵索鐐銬的束縛。他心中知道這是徒勞的,赤手空拳怎能掙脫這兩指粗細的鐵鏈?他又不是甚麼武俠小說當中的絕世高人,懂得開山裂石的神功!可是三天多來,他卻從沒一刻放棄過掙扎。手腕腳腕都給鐵鏈磨破,流出殷紅的鮮血,又凝固成紫黑的血塊,粘在鐵鐐之上,稍一扯動就是鑽心的疼痛。

不得已,他停止了徒勞的努力,喘着粗氣頹然軟倒在地。

淪落至此,桓震除了苦笑搖頭,再也沒有別的可做。雖然頭上蒙了黑布,僅僅留出口鼻處一個大洞讓他喘氣吃飯,但憑着幾年軍伍生涯累積起來的經驗,他還是能約略感覺到,帳篷外面有着二十個以上的衛兵。袁崇煥還真是看得起我啊!他的心中滿是後悔。悔不該那晚袁崇煥前來巡營,力勸袁崇煥回師遼東不成,一急之下竟然將自己的身世由來竹筒倒豆一般和盤托出。

袁崇煥聽了,先是驚疑不信,這也難怪,畢竟任何人聽到這種奇談怪論,都要以爲是對方存心耍弄自己,何況袁崇煥這種軍伍中人,原是不信邪的,瞧那桓震眼耳口鼻俱全,與常人並沒甚麼兩樣,怎麼說出這等胡話來?說甚麼是從四百年後來,四百年後的人,那不是自己二十代玄孫的同輩人麼?如何會得站在自己面前說話,在自己手下統兵打仗?

細思他平時爲人處事,確乎也有許多異於常人之處,可是就因爲這些許不同,便要相信這等無稽之談,那自己這四十多年歲月,豈不活在狗身上去了?然而瞧他認真急切的神情,卻不像是瞞哄自己。再說,編出這等一個拙劣笑話來瞞哄自己,於他又能有甚麼好處?

那麼難道桓震所言的一切都是真的麼?可是四百年後的人,又爲什麼站在自己面前?鬼神之說,從軍之人原是不怎麼相信的。可是倘若不是神靈安排,又怎麼會給自己遇上這種詭異奇特的事情?一時之間,這個自以爲活了大半輩子,什麼都見過一見的袁督師,竟然頭一次沒了主意。

桓震急切之際一句話衝口而出,心中旋即後悔,也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袁崇煥會有甚麼樣的反應。是驚懼駭怕,還是震驚懾服?他握緊了雙拳,手心背心都是冷汗淋漓,給寒風一吹,禁不住微微發抖。

過得半晌,袁崇煥忽然問道:“既如此說,難道日後諸般事情,你都能預先知道不成?方纔你說陛下要殺本部院,那可是真的?”桓震見他略有動搖,心下大喜,急道:“並無半句虛言。督帥倘若不信,但請留意朝中動靜,這一二日間,必定有太監出首參告督帥通敵謀逆。”

袁崇煥輕輕哼了一聲,道:“陛下不加召對,本部又哪裡會知道朝中的事情?”語聲之中,竟然滿是無奈悲涼之意。桓震微微一怔,心中也是充滿了無奈。忽然想起甚麼來,急道:“那麼督帥須得留意,這幾日虜兵倘來搦戰,那皇太極邀督帥出陣敘話之時,切切不可應承!否則日後給人拿住了把柄,便要藉此誣栽督帥與他暗通款曲了。”袁崇煥半信半疑,聽他言之鑿鑿,於將來的事情似乎如同親見一般,不由得着意望了他幾眼,只見火把照耀之下之中他的一雙眼睛閃閃發亮,似乎含滿了淚水,顯是大動感情,不由得心裡一動,忽然想起當年寧遠戰事,他跟從滿桂來援,與自己初次會面的情形來。

那時候他也是這般地流了眼淚,當時自己還奇怪何以一個男子漢竟然如此婆婆媽媽,難道是畏戰怕死嚇得哭了?心中對他還有幾分鄙夷,後來瞧了他的戰功,這才另眼相看。如今想來,倘若桓震一早便知道自己這個人,知道自己給皇帝殺死的下場,那麼以往種種,也就沒甚麼可奇怪的了。

呆呆望了他半晌,心裡波濤起伏,臉上卻是分毫不動聲色。許久,終於一咬牙,拿定了主意,搖頭道:“戎馬倥傯之際,百里莫要開這等玩笑。本部院累了,這便回去歇息。好生照料營伍,莫讓士兵因爲白天的事情起了甚麼變故。”

桓震對他的反應做下種種推想,就是沒想到他竟然如此不屑一顧地揚長而去,一時不由得愣在那裡,瞧着他微弓的背影漸漸遠去,隱沒在一片黑暗之中。

154一百四十五回一百三十五回第2回 餘震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二十回死戰151二十七回忠良八十四回四十一回破虜一百四十二回九十一回一百一十一回一百三十八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一百三十四回150151一百二十四回150四十二回六十二回十四回盟友五十一回二十六回八十五回一百二十六回三十回初識一百一十三回五十八回第11回 因朝鮮東虜謀和 嚇使臣小邦畏服六十回二十五回一百二十五回二十八回五十六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九十七回一百一十一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155六十三回五十六回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三十四回四十八回冰山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一百零六回四十二回一百三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十一回窮途八十五回七十五回十八回周旋155一百四十二回第4回 蝗蟲一百零三回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五十一回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五十一回二十六回三十八回北地第6回 驛卒四十三回一百零四回楔子天災三十三回重逢第十回第9回 傷逝六十五回五十九回一百三十五回五十八回第4回 蝗蟲一百四十五回二十四回一百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九十二回一百一十三回五十回立威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一百零七回四十二回遭劾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一百三十一回三十九回餉變149五十九回第1回 越空三十三回重逢五十八回七十四回九十九回一百二十八回一百三十八回
154一百四十五回一百三十五回第2回 餘震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二十回死戰151二十七回忠良八十四回四十一回破虜一百四十二回九十一回一百一十一回一百三十八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一百三十四回150151一百二十四回150四十二回六十二回十四回盟友五十一回二十六回八十五回一百二十六回三十回初識一百一十三回五十八回第11回 因朝鮮東虜謀和 嚇使臣小邦畏服六十回二十五回一百二十五回二十八回五十六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九十七回一百一十一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155六十三回五十六回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三十四回四十八回冰山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一百零六回四十二回一百三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十一回窮途八十五回七十五回十八回周旋155一百四十二回第4回 蝗蟲一百零三回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五十一回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五十一回二十六回三十八回北地第6回 驛卒四十三回一百零四回楔子天災三十三回重逢第十回第9回 傷逝六十五回五十九回一百三十五回五十八回第4回 蝗蟲一百四十五回二十四回一百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九十二回一百一十三回五十回立威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一百零七回四十二回遭劾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一百三十一回三十九回餉變149五十九回第1回 越空三十三回重逢五十八回七十四回九十九回一百二十八回一百三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