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

第二天一早,丞相陶青、太尉周亞夫、御史大夫晁錯、大將軍竇嬰以及一班近臣都先後進了宮。

在皇帝面前,周亞夫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盤托出了自己的軍事構想。觀點很明確:扼守滎陽、洛陽防線,然後兵分三路,分擊吳楚聯軍、趙軍和齊地叛軍,避免三路叛軍會合。其中最爲關鍵一個棋子是樑王劉武,只要他能正面擋住吳楚大軍前進的腳步,這盤棋就活了。

但劉啓依然很猶豫。

劉濞的那篇檄文中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叛軍總計一百多萬,其中僅吳軍就有五十萬。而朝廷現在能拿出手的也只有十來萬人,只要懂得加減法,就不會太樂觀。

周亞夫搖了搖頭,一臉嚴肅地把各地人口和兵力分析一遍,然後彙總探馬送來的消息,最終得了個結論:叛軍沒那麼多。

劉啓一聽,心中暗喜,連忙問道:“有多少?”

“也就五十來萬吧。”

劉啓絕望了。他媽“五十萬”也不是個小數字。

可週亞夫還顧不上考慮皇帝的感受,因爲他有一個難題還沒結局呢。周亞夫毫無表情地接着說道:“其中吳楚叛軍最盛,約有三十萬。誠不可正面交鋒。唯有樑王能固守城池,阻其去路。如此,我軍可斷其糧道,一舉破之。”

周勃說了這麼多話,無外乎是要讓樑王劉武去堵搶眼。只不過樑王身份特殊,他若不把形勢分析的嚴峻一些,恐皇帝動搖。

劉啓的確被唬得不輕。連忙問道:“樑王有多少兵?”

“樑國原有三萬多人。加之前段時間朝廷給予他的補給。也就四五萬人。”

劉啓傻臉了,“他能守得住?”

周亞夫擡頭看了皇帝一眼,用力地點了點頭,“樑國城池堅固,若樑王以死力阻,可擋吳楚聯軍月餘。”

劉啓沉默了。吳楚聯軍三十萬,樑國只有四五萬人,憑這丁點人馬去和劉濞幹一個月架。有點離譜了吧?劉武若在當場,肯定抓狂。

劉啓自言自語地說道:“這不是置樑王於死地嘛。”

諸臣相視而無言。最終還是周亞夫給出瞭解釋:“叛軍雖衆,但多老弱,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有十來萬人而已;且多爲步兵,長於隘口守險,短於平川攻城,樑王若依城固守,當可無虞。”

劉啓沉思了半天。俗話說“打虎親兄弟”,可真要把劉武往火坑裡推,他還是覺得不妥。因此。順口問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周亞夫搖了搖頭,“事起倉促。叛軍正盛,只有行此舉,方爲上策。”

劉啓看了看羣臣,然後把目光落在竇嬰身上,“大將軍何意?”

竇嬰連忙答道:“太尉所言甚是。”

劉啓嘆了口氣,“看來只好如此了。不過置樑王於險地,我得先向太后解釋了。”

周亞夫暗自鬆了一口氣。

劉啓終於有了平叛方略,雖然他心中也暗自嘀咕,但有總比沒有的強,關鍵是他自己不懂軍事。

竇嬰清楚,皇帝依然在猶豫。因此連忙接話道:“叛軍雖衆,但樑王驍勇。樑國全力固守,劉濞也討不到多少便宜。”他頓了一下,上去指着地圖講道:“正如太尉所言,可速派一軍北上,阻趙軍南下;另派一勇將揮師東進,解齊王之圍,並防膠西諸王西進與吳楚聯軍會合;再有一將軍鎮守滎陽,協調諸將,取敖倉之糧以供軍需。如此,可孤懸吳楚叛軍於樑地,若其糧路一斷,破之必矣。”

劉啓擡頭看了看諸將,見大家沒有不同意見,就點了點頭,“就這麼辦吧。”

丞相陶青憋了半天,終於開口了。“不過……”,他猶豫了一下接着說道,“恐我軍兵力不足。”

劉啓看了他一眼,然後用徵詢的目光又在周亞夫和竇嬰臉上來回掃視。

周亞夫也點了點頭,“丞相所言甚是。攻趙之軍易辦,趙軍闇弱,只需一軍北上騷擾,趙王定不敢南下;而攻齊之軍則需長途奔襲,若無強將,此路堪憂,且朝廷也無多餘兵力可派。”

竇嬰擡頭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太尉只需分派一將北上,餘下朝廷兵力全有太尉調度,迎擊吳楚;至於攻齊之軍,由我安排,可好?”

還沒等周亞夫回答,劉啓就疑惑地問道:“軍從何來?”

竇嬰連忙拜道:“臣保舉一人,若用此人,此路無憂。”

劉啓連忙問道:“何人?”

“欒布!”

“欒布?”

“對,欒布!”

關於這個人,劉啓是聽說過的,只不過這位仁兄目前的年齡比較大——年逾七十。也許有人會認爲,竇嬰找一個老頭來充數,是在閒扯?

事實並非如此。

在漢朝歷史上,欒布這個人是有一些名氣的,並且他亮相的時間比較早。但由於他一直沒能唱主角,所以我從沒提起。趁此機會,還是讓他亮亮相吧。

欒布,祖居樑地,屬於俠客那一類人物。從小勇武過人,好抱打不平。就因他的性格,爲他賺來了不少名氣,也使他一生坎坷。

少年時的欒布結交了不少人,其中有一個叫彭越。至於彭越,大家都曉得,興漢三大將之一,排在韓信、黥布之後。

後來適逢秦末亂世,彭越上山當了土匪,而欒布卻被劫掠,賣到燕國成了奴隸。

隨後欒布替主人報仇而殺人,被投進大牢等死。而就在此時,有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臧荼(我在前邊介紹過這個人)。臧荼不單救了他,還給他封了官——都尉,再後來是將軍。

其後是劉邦稱帝,再其後是臧荼造反。臧荼爲自己的不老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劉邦親率大軍,一舉滅之,捎帶俘虜了欒布。

當時的樑王彭越聞得這個消息後,專程進京,在皇帝面前爲欒布求情。就這樣,欒布又撿回了一條命,並且成了彭越的屬下。

沒多久,彭越派欒布出使齊國。欒布前腳剛走,彭越自己犯事了,被劉邦逮住,斬盡三族。並且劉邦還不解氣,割掉彭越腦袋懸掛於洛陽城樓下示衆,並放出話來:收斂或看望彭越頭顱者,死!

而就在此時,欒布回來了。

他跑到城樓下,對着彭越的腦袋述了半天職,然後燒紙祭拜,還大哭了一場。

當然,他也很快被綁了起來。

按理說,劉邦派幾個人過來就地砍掉就可了事。然而,劉邦也許覺得這樣不解氣,因此親自跑過來把欒布大罵了一陣,臨了還催促道:“趕緊煮死他”(速烹之)。

隨從們當即衝上去,拽着欒布就走。就在臨鍋那一跳時,他突然扭頭衝劉邦吼:“我還有一句話要說!”

劉邦很有意思,一見有人和他對罵,立馬來了勁,衝隨從們吼:“把他拉回來。”

一干人只好架着欒布又跑了回來。欒布很硬氣,劈頭蓋臉地罵了很長一段話,其中有這麼一句——楚漢爭鋒,若無彭王,項氏不滅,你也當不了皇帝。

罵的過癮後,他倆眼一瞪:現在可以烹了。

而劉邦卻是那種拉住不走打着倒退的角色,揮了揮手,“放了他吧!”

就這樣,欒布平白撿回了一條命。至此,他的倒黴蛋日子終於可以結束了。

不過令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抽這麼一次筋,卻給他的孫子留下了一筆財富,這是他始料不及的。

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章 起點——(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章 起點——(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
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章 起點——(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章 起點——(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