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

劉恆的佈防是這樣的:

祝茲侯徐厲,駐棘門(長安東北);

宗正劉禮,駐霸上(長安東北);

河內守周亞夫,駐細柳(長安西南)

在京城南北二軍之外,分設三軍,護衛長安。

這是劉恆御匈奴、防諸侯,加強京城防禦的重要一招,對後世也影響深遠。

徐厲當過劉邦的侍衛;劉禮是劉交的兒子,劉交是劉邦的四弟。簡單點說,他們都是劉邦留下的老人

在我這本書裡,徐厲和劉禮只是兩個龍套,跨把腰刀站出來擺擺造型罷了,大家也無需太過關注。

但那個叫周亞夫的人,我們是該讓他亮相了。因爲關於他的事情相對多了一點。並且目前這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到漢景帝之時,將會名揚四海、功蓋天下。

前邊提到過,周亞夫有個很有名氣的老爹——周勃,他是周勃的二公子。

當初周勃被趕回封地,雖然心裡比較憋屈,但生活狀況倒無異樣,一日三餐頓頓不少,一直活到到漢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病逝,諡號武侯。也算是混了個自然死亡,可喜可賀。

周勃死後,長子周勝繼承侯爵。由於周家功勳卓著,六年後,劉恆親自賜婚,將一名公主下嫁周勝。這位啃老一族屁事沒幹,卻搖身一變就成了當朝駙馬。按理說,他應該很慶幸。

然而,周勝小朋友並沒有感覺到榮幸,反而在這個身份上栽了個跟頭。

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還的從周勝的心態上着手。

六年來,他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耀武揚威,頗是威風,誰見誰怕。可自從娶了公主後,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所以,自從公主到來後,周勝的地位一瀉千里。他莫名其妙地成了二把手,說出來的很多話不怎麼管用了,並且還有點吃軟飯之嫌。這讓他受不了。

況且,他討來的這個老婆脾氣頗大。要說這也是正常的,皇帝的女兒自然不是省油的燈,就算囂張跋扈也不算過分,誰叫人家的出身比你好呢。過去他想說啥都管用,現在啥話都打折扣;過去想幹嘛都行,現在稍有不慎就可能捱罵。

這哪是討老婆啊,明明是找了個領導嘛。所以,周勝和老婆之間的關係一直不是太好。

日子過的雖然不自在,但還得接着過,把皇帝的女兒娶來當老婆,不是想離婚就能離的了的。

也就在此時,二公子周亞夫被召進了宮。要說這位仁兄性格酷似老爹,脾氣也不是太好,但出人意料的是劉恆卻非常欣賞。並在這段時間裡,曾跟隨劉恆見過一位老太太——許負,天下第一神算。當然還有一個人同行——鄧通。

那次拜會,許負給鄧通和周亞夫一個相同的結論——餓死。

不過許負的話並沒如此簡單,她對周亞夫是這樣說的:三年後將封侯;封侯八年後爲將相,位極人臣;再過九年餓死。

前後反差也太大了,別說當事人,連劉恆都不信。

周亞夫不以爲然地答了一句:大哥已繼承爵位爲侯,我周亞夫何能封侯?並且你說已然富貴何以會餓死?

周亞夫如此說話也並不是在故作謙虛。西漢初期想要封侯全憑軍功,若不出意外,實現這個目標難如登天。此時的周亞夫是不敢有此奢望的。

最終,幾個人呵呵一笑,都沒拿許負給出的結論當真。

在朝廷京城混了一年多後,劉恆對周亞夫越來越賞識,最終替他換了份差事——河內郡守。

然而,人生會有很多未知數,好運來時,擋都擋不住;黴運到時,躲都躲不過。周亞夫就深有體會。

他的好運到來了。

搞笑的是,周亞夫交好運的日子,恰恰是大哥周勝倒黴的歲月。因爲周勝同志犯事了,直白點講:他殺了人。

當朝駙馬在自己封地上殺了個把人,要說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花點錢、判個人情案就能瞭解。然而,問題就出在他的這個身份上。

前邊介紹過,周勝和自己的公主老婆不睦,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因此周勝一天到晚在忙着娶小老婆,在外邊風花雪月地消遣,卻把老婆冷落到了一邊。時間一久,公主不樂意了,甩袖返回京城,並在老孃面前說了一句話:周勝不喜孩兒,冷落至今。

這是一句要命的話。周勝如此作爲,明顯是不賣皇帝的帳。通常情況下,駙馬若被老婆告此一狀後,就離玩完不太遠了。

這句話很快傳到了劉恆的耳朵裡。劉恆勃然大怒。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落井下石的人,周勝應該深有體會。自從老婆和他鬧離婚,他就開始體會倒黴蛋的日子,他過去搞出的一大些不地道行爲順理成章地擺到了皇帝的案前,包括殺了個把人。

劉恆“嘿嘿”一笑:收拾這顆臭雞蛋根本不費腦筋。

十幾天後,還矇在鼓裡在家享樂的周勝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廷尉捕快。當他穿上囚衣的那一刻,又收到了一道詔令——“廢黜侯爵”。

周勝這輩子是很難翻身了。然而就在他痛苦萬分之時,胞弟周亞夫卻迎來了人生的曙光。

周勝被廢侯一年後,劉恆爲籠絡人心,也感念周勃大功,決定在周家子弟中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繼承爵位。這個“重擔”毫無懸念地落到了周亞夫的肩上,因爲他和皇帝的關係處的很不錯。

周亞夫順利封侯——條侯。與許負爲他算命的日子剛好時隔三年。真不知道此時的周亞夫會作何感想。

不過人生如果僅靠背景和運氣似乎是不夠的,關鍵得有真材實料,而周亞夫無疑夠格。

周亞夫從小喜歡武事,老爹在世時對他也格外照顧,把所知所學對他傾囊以授。並且周亞夫的悟性頗高,稍加點撥就能觸類旁通。

在老爹的耳濡目染下,周亞夫已漸漸超越了很多人,尤其在排兵佈陣方面更是個中老手。但因他老爹文化水平有限,周亞夫也基本上停留在“粗人”這個層面上。只能說,他和他爹驚人的相似。

但這已經夠用了,因爲很快就有一個機會向他招手,並且這個機會正在他的學術範圍之內。這簡直是量身定製的一個機會。

當機會再次向他招手時,他毫不客氣地又一次緊緊抓住,亮了自己的本事。。.。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章 起點——(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章 起點——(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章 起點——(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章 起點——(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