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落長河—(十)

樊噲終於要出場了。

實際上,這也是一位猛男,可我在講這段故事時,爲了讓事情變的清晰一些、簡單一些,所以哪件事情沒鬧的天翻地覆是不願意着筆的。因此,很多人物亮相的機會並不多,冒泡次數很有限。但這麼一來,對很多人不公平,例如這個樊噲同志。

記得小時候讀漫畫書,樊噲是上鏡率比較高的一位仁兄,然而在我的這本書裡很是對不起他,我應該向他致歉。

樊噲是劉邦的嫡系之一,早在劉邦混黑社會時,樊噲跟的就比較緊,出了不少力。在同時代的將領中,能和樊噲比身份的人沒有幾個,似乎只有那個叫盧綰的人稍佔優勢外,其餘能和樊噲比肩的人並不多。況且樊噲還娶了呂雉的妹妹呂須,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的親戚,他的這種身份,想不牛叉都難。

樊噲的確很牛叉。當然,他也是有資本牛叉的,因爲這麼多年來,他的確爲劉家天下貢獻了不少力量,劉邦所幹的每件大事,幾乎都有樊噲忙碌的身影,這真是難能可貴。

久而久之,讓樊噲養成了一個習慣,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不敢辦的事,他敢辦。再後來,甚至讓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每逢不好辦的事情,大家就會攛掇樊噲出頭,其餘人跟在身後幫襯。而樊噲卻一點也沒覺得不妥,大有捨我其誰的感覺,咋咋呼呼地進去,咋咋呼呼地出來,進宮如同回家。

他雖然表現的很扎眼,但一直以來並沒讓劉邦生氣,反而還挺喜歡。原因其實很簡單,劉邦自己也不是一個消停的主,他比較愛熱鬧。

劉邦碰到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傢伙,就非常討厭,比如儒生,還往他們帽子裡撒尿。然而,卻喜歡流裡流氣、滿嘴髒話的主。但是,自從叔孫通搗鼓的禮儀下發後,羣臣在劉邦的面前,如同老鼠見了貓,一個個夾着尾巴做人。這種局面,雖然讓劉邦覺得自己很排場,可心裡並不是太舒服。

唯一剩下一個異類,就是樊噲,雖然也按禮節辦事,但還保留着曾有的本色,扯着嗓子說話,瞪着倆眼罵娘。樊噲的舉止雖然有些出格,但讓劉邦很欣賞,也很鼓勵。劉邦的這種態度,讓樊噲有些張狂,甚至一些舉動還有些過火。

早在黥布剛開始造反時,恰逢劉邦生病,討厭見人,整日把自己關在宮中,不見羣臣。

黥布越鬧越離譜,羣臣越來越着急。劉邦睡的很愜意,而滿朝文武急的一天到晚在宮門外踱方步,地磚踩爛無數,可就是沒能進去。連周勃、灌嬰這些硬角色都一籌莫展、望門嘆氣。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十幾天。

就在大家萬般無奈之時,有人開始給樊噲戴高帽了,你一言我一語,不一會功夫,就把樊噲捧上了天。樊噲聽的美滋滋、飄飄然,腦袋一熱吼了聲“跟我來”,就開始了他的表演。

樊噲帶隊,其他人緊隨,黑壓壓一片跑到了宮門口。門衛剛準備上前阻攔,早被樊噲一巴掌扇的眼冒金星,躺到了一邊。

就這樣,這羣人衝了進去,一直跑到了劉邦的牀前。縱觀古代史,這種場面是不多見的,在開國帝王身上更是鳳毛麟角,而劉邦就親身體會了一次,真是值得慶幸。

身靠宦官,斜躺牀上的劉邦見此情景也大吃一驚,他沒想到這些人還真夠膽大,尤其這個樊噲,的確張狂。不過他忍住了,劉邦是一個很能隱忍的人,通常情況下,他都會以一個合適的姿態應對一些不太協調的局面。他是一個天生當皇帝的料。

樊噲等人奔到牀前,跪了一地,嚎啕大哭,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爲劉邦業已作古。

哭完之後,樊噲說話了,他說的話還是很有水準的,真弄不明白這個粗人,罵人的水平會這麼高。樊噲的話是這樣說的,“陛下病重,羣臣惶恐。然陛下不見羣臣議國家大事,難道和這個宦官一起訣絕天下?難道陛下沒見趙高篡權之事?”

樊噲這句話實際挺過火,他明目張膽地罵皇帝和宦官搞“玻璃”,如果是個普通人,肯定甩開膀子掄他一巴掌。如果你不信,大可到領導面前試試,要不挨頓打然後收拾包袱走人的話,那纔是怪事。

然而,劉邦的反應卻大出人意料——含笑而起。也就是說,劉邦還很高興,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收拾黥布的洪流中去了。

實際上,整個漢朝的皇帝們都好這一口,**佳麗三千,卻仍不滿足,還比較喜歡男寵。可能是劉邦開了這麼個好頭,文帝、景帝……一直到最後,幾乎每位皇帝都要來這麼一處,期間大有比劉邦還過分的。

由於我這部書的宗旨是弘揚正氣的,對這些內容就不怎麼刻意深究了。當然,隨後一些帝王身上也會提到,但我絕不會對漢朝皇帝們這個重口味的喜好着意探討。如果哪位心底比較陰暗的仁兄,喜歡此處環節,敬請自行翻閱史料或發揮想象。

也就是說,在當時,搞“玻璃”不是件丟人的事情,雖然沒被拿上臺面說事,但至少不是被批判的理論範疇之內。所以,樊噲的話雖然比較難聽,但還是可以理解的。

那一次樊噲說的比較過火,而緊接着,他將說出更加過火的話。

“易儲”風波再起,張良和叔孫通先後表演結束,最終的結果很不理想。現在的呂雉很着急,又一次把呂家人招進了宮商量對策,這一次樊噲成功參加。

你一言,我一語,最終也沒商量個所以然。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樊噲說話了,“待宮車晏駕,必誅戚氏母子!”

好了,樊噲在這次“易儲”事件中的工作就算做完了。

也許大家會很失望,以爲樊噲會幹出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吸引一下大家的眼球,然而不過就是這麼一句話嗎。的確,他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要說在呂家這個小範圍聚會上說這麼一句話,也沒什麼大不了。可令樊噲沒有想到的是,這句話差點要了自己的命。

話由心生,樊噲的話說的很直白,可他的心裡卻很陰暗。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用一個詞來代替——謀逆。把他的話講明白,就是劉如意如果當皇帝,那他就起來造反。劉邦還沒死,樊噲就把刀子給掏出來了,的確有些張狂。

永遠都要記住,絕對沒有不透風的牆。你只要敢說出一句過分的話,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原封不動,甚至會添油加醋地傳到對手的耳朵裡。可能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時間,但遲早會兌現。當然,樊噲也爲自己的這句話付出了些代價。

就在呂家人無奈地商量對策時,劉邦下詔羣臣,搞個酒宴,要求太子劉盈、趙王劉如意參加。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爲呂雉等人,根本猜不透劉邦的想法,也不知道劉邦會下出什麼樣的棋。

就在萬般無奈之下,呂雉靈光一現,她準備打出手中最後的一張王牌——“商山四皓”隨太子與會。

這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可呂雉現在能想到的,也只有如此了。能說上話的人都說過了,能出力的人都出過力了,縱然如此,兒子劉盈的位置依然岌岌可危。現在,也只好讓手中的這張王牌出馬了。但呂雉的心中,並不清楚這一招會收到什麼樣的效果。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章 起點——(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章 起點——(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