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

爲了保證故事的完整性,我一口氣把劉武寫死,給“爭儲” 事件畫了個句號。◎頂點小說,但事實上,我並沒能把故事的前因後果介紹清楚,因爲在劉武最後的幾年裡,發生了很多事,還沒來得及講。爲使故事更加完整,只好再開篇章。好了,廢話不說,就此開始。

故事還得從 劉武死的三年前說起,也就是公元前147年(景帝十年)。因爲在這一年,朝廷裡發生了一件不大也不小的事情。

這件事情的主角是臨江王,這位仁兄是被迫唱了一會主角。因爲他被人告了,罪名是“侵佔宗廟”。在當時,這是一個了不得的罪名,扣誰頭上都受不了,嚴重程度直逼謀反。當年晁錯就差點栽在這個罪名上,幸得漢文帝伸以援手,才僥倖過關。現在,這位臨江王同志也有幸享受這份待遇,可喜可賀。

也許有人會疑惑,臨江王,都城江陵,在今湖北省中南部(並非現今的吉林省臨江市)。但不管位置在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離長安很遠。

在觀念裡,“宗廟”就是指京城裡那個太廟。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爲,自然就會很疑惑,畢竟臨江王不在京城,怎麼折騰也不會和太廟扯到一起去。然而,臨江王同志不負衆望,硬是攀上了關係。不得不說,他真倒黴。

實際上,臨江王同志也很無奈,因爲他招惹的這個“宗廟”就在江陵,和他的王府只有一牆之隔。廟的主人是漢文帝劉恆。

古代人熱衷於幹一件事——修廟,當然。絕不能隨隨便便修。最起碼是個名人。最好是已故的帝王們。重要的是,朝廷支持這個,蓋個廟,捏個神像,供天下人瞻仰膜拜,多少有一些教化的作用。在那個信息閉塞,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就這樣。那些當官的,或者沒當官卻想當官的;發了財的,或者沒發財卻想發財的,紛紛發揮馬屁功夫,一個勁的修廟。搞到最後,效果很明顯,差不多每個地方都有已故皇帝的廟宇。

並且這些東西絕不會蓋到杳無人煙、鳥不拉屎的地方去,畢竟是拍馬屁,見到的人越多效果就越好。所以,大家不謀而合地把這些東西都整到了各地最爲繁華的地段。

所以。臨江王同志的家門口也有這麼一座。讓人無語。

要說有這麼一座也無所謂,他是他。咱是咱,各過各日子,只要消消停停不折騰,依然沒理由扯上關係。

然而,臨江王同志不願意消停。

當這個臨江王,本身心情就不爽,牢騷滿腹。搬來這裡後,看什麼都不順眼,總覺得住宅面積小、住宿條件差,因此,決定蓋房。

可蓋着蓋着發現,在原有面積上蓋,覺得不過癮,所以決定稍微擴張一些。就這樣問題出來了,他這一擴張不打緊,把文帝廟的外牆給扒了窟窿。雖然後期又把窟窿補了上去,但廟宇不得不壓縮一點。

事情的經過基本上就這樣了。

這也並不算是什麼大事。因爲漢朝初期,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多了去了,雖然罪名很重,但只要做的不過火,沒人告,就不會有大問題。畢竟都是自家人,多一點少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臨江王同志就是這麼想的。

然而,有人不這麼想。因爲很多人正瞪着兩眼在他身上找碴子。

雖然人緣很差勁,但並非人品不行,只因身份特殊。因爲他的名字叫劉榮,直白點講就是廢太子。

脫毛的鳳凰不如雞。就他目前這個情況,縱是老老實實啥都不幹,也會有人趕來踩幾腳,何況隨隨便便蓋房,還在爺爺身上打秋風,這要不鬧出點動靜就出了怪了。

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合情合理地報上了朝廷,並且被添油加醋的惡搞了一番,弄得滿城風雨,渾似劉榮拆了整座廟。更有人不失時機,也別有意味的反應了一些情況,主要是圍繞劉榮近期的一些不當言論和“不法”跡象。當然,劉榮最近的確發了一些牢騷,說了一些過頭的話。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自己和老孃被人家毫無徵兆、毫無理由地搞掉,要是沒丁點意見,那還是個人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劉啓很生氣。

他不可能不生氣,照大家的說法:劉榮很不安分,遲早要作亂。恐懼的是,劉啓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擔心。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爲了整個王朝的長治久安以及劉家天下的萬年長存,劉啓決定做一些工作,把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

所以,劉啓叫來了御史大夫衛綰。既不客套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安排了任務——查。

領了任務,按理說接下來的舉動是磕頭告退,然後撅屁股幹活。

可衛綰愣在那,似乎沒準備磕頭,一臉爲難的看着皇帝,憋了半天,還捎帶替劉榮求了兩句情。

衛綰表現很厚道。當然,是有理由的,因爲他和劉榮的老孃慄姬是親戚,這一點我在前邊提到過。畢竟是你兒子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何必較這真呢?

劉啓繃着臉審視了他半天,盯的衛綰心中發毛。短暫的沉默之後,劉啓終於開口了:既然你想當好人,那不爲難你,我找個狠人來。

衛綰心中先是一鬆,再是一緊。

鬆,是因爲自己終於把這件棘手的差事推了出去。當初查樑王劉武,雖然僥倖過關,自己也差點被剝掉一層皮,沒必要總在皇帝的家事上瞎摻和,當個官不容易,自己還想多活幾年呢,老是這樣折騰,再好的心理素質也受不了。

緊,是由於他感覺到了一絲不安,準確點說是爲劉榮的安危擔憂。廢太子,身份本就很微妙,處境也很危險。不信的話大可翻史料,從古至今,廢太子能夠混個自然死亡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如果皇帝這次揪住不放,劉榮很難晃過去。此時的衛綰不願意也沒敢揣測皇帝心思,只是匆忙磕頭,退出了大殿。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