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

辦完劉邦喪事後,諸侯王紛紛歸國,當然也包括趙王劉如意。

劉如意離京前,戚姬多次向呂雉情求,希望能跟兒子到其封地度日。要說這種要求一點也不過分,然而戚姬卻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呂雉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硬把她留在了長安。

戚姬清楚,自己的苦日子到來了。

劉如意前腳剛走,呂雉即下令將戚姬關進了永巷。

“永巷”這兩個字實際上是需要做個簡單介紹的。

永巷是宮內一條狹長的小巷,在秦時已有,起初是宮內供宮女、嬪妃所在的地方。後來,隨着宮廷戰爭的深入,永巷就成了單獨關押宮中女性犯罪者的監獄。

到隨後的漢武帝時,一度將“永巷”改爲“掖庭”,設置掖廷邵獄,並配備了專管女犯監獄的官職——掖廷令,由宦官任職,屬少府管轄。掖廷邵獄名爲關押犯罪者,其實大都是政治鬥爭、宮廷之爭的犧牲品。

當然,漢代的女囚監獄不止“永巷”、“掖庭”,還有一個叫“暴室”的地方,也隸屬掖廷令管轄。這個暴室是明定爲拘禁懲罰有罪的宮女、皇后、貴人的地方,主要職責是爲皇家制衣做被。由於漂染的紗布都要暴曬,故取名“暴室”。

在永巷衆多被關押過的女囚中,最有名氣的也非戚姬莫屬。要說並不是她的身份有多麼特殊,因爲在這個地方住過的嬪妃不勝枚舉,然而所有的那些人都沒能超過戚姬的聲名。原因其實很簡單,戚姬的結局太爲悽慘,遠遠超出常人可接受的程度。這一切都拜呂雉所賜。

呂雉把戚姬送去永巷後,開始了對她的折磨。先是讓她穿上囚服,剃光頭髮,在**舂米。

戚姬的確是一個有才華的女人,在這陣悲催的日子裡,她竟然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楚歌——《舂歌》。

“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這是一首思子之歌,也是戚姬一生的絕唱。這個渾身藝術才華的女人,沒有一丁點政治智慧。深陷囚籠,大難臨頭,這首思子之歌,明白着要讓呂雉去找劉如意的麻煩。那個只有15歲的趙王,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果然,這首歌沒能打動呂雉,反而激怒了她。呂雉隨即下令,召趙王進京。

使者屁顛屁顛跑到趙國後,抑揚頓挫地把呂雉的詔令唸了一遍,此時的使者並不認爲這是一件難辦的事情,他認爲只要跑到這裡練練嗓門,就能把劉如意給帶回去。

可惜他錯了,因爲有個人擋到了劉如意的前邊,這個人就是周昌。

劉邦封劉如意爲趙王后,就把御史大夫周昌派了過來,成了趙國的丞相,其目的就是爲了保護劉如意。我在前邊是介紹過這個人的,這個人雖然有些結巴,但無比強悍,很多人見了他都恨不得繞道走。劉邦把他派過來是寄予厚望的,當然也是無奈之舉。

周昌這一次表演,並不能算出彩,甚至沒有“易儲”事件中的表現搶眼。

但請記住這個名字。

爲了一個曾經的承諾,他做了自己該做但沒人敢做的事情。他對得起劉邦,也對得起自己,就這次並不算成功的表演,把他的形象無盡的放大。這個人,是個有良心的人,也是一個強悍的人,其形象足可和歷史長河中的任何一位猛人相媲美。

使者剛讀完詔令,周昌說話了:“趙、趙王有、有……有恙在身爲,不、不……不能進京。”

周昌的話讓使者半天沒回過神,使者這一輩子還沒碰到過這麼牛氣的人,竟然敢敲鑼打鼓的抗命。

使者翻着白眼掃了一眼周昌,冷冷地說道:“太后令趙王即刻進京,不知道周丞相何故從中作梗?”

周昌脖子一擰,狠狠地說道:“縱、縱……縱然我答應,侍、侍衛的箭、箭……箭矢也不答應。”說着一揮手,幾排侍衛衝進了大堂,拉弓滿弦對準了使者。

使者囂張的氣焰被打壓了下去,他做夢都沒想到,這個周昌竟然會如此的二百五。這種舉動,明顯可以用“造反”兩個字來形容。

滿臉煞白的使者瞪視着周昌,“你不怕太后怪罪?”

周昌亮聲答道:“請上、上……上稟太后,趙、趙……趙王身體有恙,不堪長、長……長途顛簸,如有怪罪,我、我……我周昌一人擔當。”

看看周圍的場景,再看看眼前的這個人,使者明白,周昌這次是來真的了。如果自己再和這位二百五的周結巴叫板,說不定真會被射成個刺蝟。

此時的使者有一些恐懼,但還滋生了一絲莫名其妙的感覺,他在心裡清楚,周昌是在兌現自己的承諾。

使者佩服的向周昌投去一眼,一拱手,離開了大堂。

使者返京後,把周昌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給了呂雉。

呂雉耐着性子聽完使者的話,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周結巴放肆!”

說實話,呂雉也真沒想到,周昌竟然敢和自己叫板。依着她的性格,一時三刻就想拍人過去把周昌抓過來。

然而,等她熱情洋溢地問候一遍周昌全家後,突然回想起“易儲風波”時,周昌的那次抗命,如果沒有那個周結巴,也許自己現在應該和戚姬換個位。記得那一次,她還爲周昌下過跪,當然,那是感謝的一跪。

呂雉又慢慢地坐了下來,冷冷地對使者說道:“再下詔令,召趙王進京!”

使者突然有些傻眼了,本以爲呂雉會大發雷霆,甚至會派大軍過去,直接剿了那個姓周的。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呂雉竟然這麼能耐住性。

使者明白,呂雉此舉是在向周昌施壓,當然,他也很清楚,自己再跑一趟肯定依然是一無所獲。

但不管怎麼說,太后既然讓他去傳召,那也只好去了,不跑白不跑,反正是公費旅行,又不用自己掏腰包。再說他在呂雉面前,又不敢說一個“不”字。

因此,使者硬着頭皮又跑去了趙國。

使者這次趙地重遊,並沒有什麼新意,把上邊的故事情節重新上演一遍罷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仁兄並不是跑這兩趟。史書記載“使者三反”,也就是說,這位仁兄最少跑了三趟。不過古文是很有意思的,實際上“三反”也可以理解爲往返多次,不一定是確指三次。

不管怎麼說,周昌這次算是和呂雉較上勁,苦就苦了那位使者,跑過來返回去,把兩條腿遛的不輕,還兩邊受氣、兩邊捱罵。攤上這麼個差事,真是個苦命的孩子。。.。

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
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