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

劉如意和戚姬先後掛掉了。

戚姬的死,劉邦留存的那些嬪妃們,算是被徹底清洗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劉如意也死了,算是開了個好頭,按照呂雉的本意,要藉着這股勢頭,把劉邦的那些兒子們也擺置擺置。

可不成想,自己的親生兒子那麼不經刺激,看一下“人彘”,就被嚇的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因此,呂雉消停了。這段時間,是呂雉掌國期間難得的平靜時期。看來人還是有點牽掛的好,要不然,呂雉還不知道要折騰出什麼離譜的事情來。

可就在這一片歌舞昇平之時,一件大事發生了。這件事情就是西漢的開國良相蕭何,臨近生命的盡頭。此時正是公元前193年7月,也是劉盈繼位的第二個年頭。

這一年,蕭何65歲,要說他的年齡也不算是太大。然而,這些年來兢兢業業,已經幾乎淘盡了他所有的精力。

那次劉邦的刺激,讓他膽戰心驚;後來戚姬母子的被殺,又讓他本已憔悴的身心雪上加霜。

要說戚姬母子和蕭何的聯繫並不大,可不幸的是,蕭何曾陪着周昌同志爲那母子倆奔波了一陣,說白了,他害怕呂雉秋後算賬。

蕭何是一個踏踏實實、謹小慎微的人,他沒有陳平的那種智慧,沒有張良的那種灑脫,也沒有周昌的那種蠻勁,說白了,他是一個聰明的老實人。能把事情看明白,但看的不透徹,總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懼感。

每一件事情發生後,他都容易和自己聯繫在一起琢磨,越琢磨越害怕。漸漸的把那些細如髮絲的東西,看的比磨盤還大。

但這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也是一個正直的人。把國事放在肩上,義無反顧;把百姓放在心上,責無旁貸。做爲西漢王朝的第一任丞相,他是稱職的,也是獨一無二的。他之所以能被千秋萬代所敬仰,主要基於這兩點。

而此時,這個身心疲憊的老頭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要說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除了嬴政哪一類神經有問題的人,會一門心思搗鼓長生不老學術研究外,絕大部分人都是接受這一客觀規律的。

況且死那麼個把人,沒什麼大不了,幾千年來似乎天天都在死人。可蕭何的病危,對劉盈而言,卻算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

劉盈雖然老實,但並不傻,劉如意和戚姬先後被害,把他刺激的及近崩潰。他現在對老孃有些失望,因此躺在牀上除了在良心上對自己做一些譴責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在考慮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放眼朝堂,不是呂家的人,就是依附呂家的人;縱然有個別走正路的,要麼自身實力很一般,要麼關門閉戶不露頭,挑來揀去,就剩下蕭何那把老骨頭還在埋頭拉套,並且影響力相當了得。如果想擺脫老孃的掌控,蕭老頭算是劉盈最後的一根稻草。

這是劉盈躺在牀上琢磨了幾個月才弄明白的事情。這個剛成年的老實皇帝,能想到這一層,已很不簡單了。

可天算不如人算,劉盈剛想明白這一層,“蕭何病危”的消息就傳到了他的榻前。

聞得這一消息,無異於五雷轟頂,真是天不助我啊!

劉盈在牀上躺不住了,讓人擡着趕往蕭府。

拉着老相國的手,劉盈淚如雨下。如果戚姬的死,他是傷感的話,這一次他是實實在在的傷心。

他真不知道該用什麼話按撫慰眼前骨瘦如柴,也爲大漢王朝奉獻了全部的老相國;更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安慰自己並沒躁動多長時間的心。一切暢想,都是美夢一場。

臨了,劉盈榻前問道:“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代之?”

記得在劉邦臨終前,呂雉曾問過這句話。到蕭何臨終時,劉盈同樣也問了這麼一句話。

實際上,劉邦的答案,劉盈是清楚的,但他不死心,並不是他不信任曹參,而是他希望蕭何的繼任者是能夠幫助自己做些事情的人,畢竟他對曹參那個人並不熟悉。

劉盈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能夠成爲一個真正的皇帝。這種事情,不是隨便找來一個人都能符合要求的,關鍵因素在於他和老孃呂雉間的關係。

在劉盈的眼中看來,蕭何是滿足這個要求的,因此,他相信蕭何的推薦,同樣會符合自己的需要。

蕭何實際也很清楚劉盈此時的想法,因爲幾個月前,在劉盈臥牀不起,蕭何在入宮探望之時,倆人也多少探討過一些事情。而不幸的是,自己臨近末路,這個年青皇帝未來的道路,自己是無緣作陪了。

蕭何明白,他做出的答案不僅僅會左右大漢的江山,也將影響這位新君以後的道路。這個答案不是那麼容易說出口的。

蕭何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屏退了左右,嘆氣道:“瞭解臣下的,莫過於皇上啊。”

劉盈沉默了。

兩個人安靜的坐着,誰都沒有開口。

劉盈在把自己所認識的人回想了一遍,最終還是落腳到老爹曾經那個答案上。

“曹參如何?”劉盈先打破了沉默。

聽到這個名字後,蕭何掙扎着叩頭道:“皇上已有合適之人!臣死而無憾!”

這段對話,是蕭何的最終遺言。幾天後,這個爲大漢天下付出所有的開國良相,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這是一個勤勞的人,是一個誠實的人,是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也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有用的人。

這個人的死,對大漢天下來說是一個損失,對劉盈本人來說,更是一件地動山搖的大事。萬幸的是,他的後繼者沒有辜負他的這番心意。但可惜的是,劉盈自身的能力還是太爲稀鬆,沒能利用好自己的機會。

最後,我覺還有一件小事是必要記錄下來的。蕭何購置的土地房屋都選在窮鄉僻壤,營造的宅第也不修築圍牆。他曾說過一句話,“後世賢德,可從中學我簡樸;後世無能,也不會被人侵奪。”

這是大漢王朝天字一號人物說過的話。希望對後世的一些土豪金們,能有一些幫助。

蕭何死後,諡爲文終侯。不得不說,這很符合他的一生。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二)
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