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

劉卬把部隊向前壓的很近,然後着人向城內喊:請齊王陣前說話。

劉將閭收到消息後,很是重視,連忙爬上了城頭。

劉卬對着城頭大笑道:“有個人想與講話。”說完一揮手,軍士早把路中大夫推了出來。

劉將閭在城頭乍見路老兄,心頭一悽:叫你去搬救兵,可救兵沒來,自己反落到了劉卬手裡。

此時的劉卬卻正在放肆的大笑。他是興奮的,他相信只要姓路的一開口,劉將閭就會乖乖來降。

劉卬笑的差不多了,衝路中大夫大吼一聲:“你可以說話了。”

路老兄向前走出幾步,清了清嗓子,當着雙方將士,扯着嗓子喊出了這麼一句話——“朝廷派太尉周亞夫率軍百萬,已破吳楚,正領兵救齊,萬不可投降。”

此話一口,對陣雙方都是一愣。不得不承認,這句話太有用了,張嘴就讓漢朝大軍翻了十倍。

劉將閭笑了。他本已絕望,可路老兄的這句話猶如一針興奮劑,讓他看到了希望。

劉卬原有的笑容卻僵在了臉上,接着是勃然大怒,他沒想到一個文弱書生竟不畏死,竟然忽悠人。當即衝身邊人吼:“快!快砍掉他!”

路老兄業已轉過身,壞笑地看着劉卬,靜待他的屠刀。

一陣亂刀過後,路老兄慢慢倒下……

而整個戰場上的局勢卻發生了變化。

路老兄的那句話,不但劉將閭和劉卬聽得清楚,雙方將士也聽的明白:朝廷百萬大軍要來了。齊軍安全了。叛軍危險了。城內的人鬥志昂揚。可城外卻一片恐慌。

這一聲吼,差點喊散了劉卬的十萬大軍。

劉卬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親自導演的這場好戲,竟然搞成了這麼個結局。惱羞成怒的劉卬,不顧大家的感受,催動大軍開始新一輪的攻城。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城頭上齊軍,極其亢奮。生猛異常;而自己手上的四路大軍,卻如霜打的茄子,有氣無力。

大事去矣!這是劉卬當即就有了的想法。

劉濞曾給他過一個評價——廢物。從他的表現來看,這個評價的確是客觀公正的,一點也沒有歧視的意思。

但劉卬並沒有撤軍,他不甘心就此罷手,因此咬着牙硬扛着,繼續在臨淄城外開他的篝火晚會。

實際上,他也撤不起。自己是在造反,不是組團旅遊。鬧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不是想收手就能收得了的。此時他要敢喊一聲“退兵”。十幾萬大軍一時三刻就能崩盤。

劉卬抱頭痛哭的心都有。

現在,劉卬面臨的困難不僅是城裡的劉將閭,更多的是如何防止自己的軍士逃跑。因爲自從路中大夫吼了那一聲後,劉卬大軍就沒消停過,今天跑幾個,明天跑幾個。這讓劉卬很惱火,照此發展下去,別說圍城,說不定哪天一覺醒來,會驚奇地發現自己變成了個光桿司令。

劉卬現在打也不是,退也不是,沒辦法,咬着牙接着在臨淄城外耗日子。專等城內斷糧,餓死劉將閭。

而劉將閭也已臨近極限。路中大夫說援軍馬上就到,因此劉將閭一天到晚爬城頭向外望,可左等右等,人都快石化了也沒等到援軍。

雖然齊軍士氣很高,但底子很薄。原有兵力也只有兩萬多人,和劉卬硬抗了兩個多月後,已所剩無幾。現在,劉將閭幾乎把城內的所有人都拉上了城頭。也不管老弱病殘,只要有胳膊有腿還能動彈,就算數。可不幸的是,要斷糧了,城內的野菜也快被挖光了,再這樣下去,就該吃人了。

就在劉將閭滿心絕望時,援軍終趕來了。劉將閭長長地鬆了口氣,癱在地上:娘啊,終於來了。

援軍的領隊就是欒布。

要說欒布姍姍來遲也是有理由的。因爲他從滎陽出發時,竇嬰只給他幾千人。憑這幾千人去和劉卬十來萬大軍叫板,簡直是在開玩笑。然而,欒布還是動身了。

也許有人會認爲竇嬰不地道,給這麼丁點人就忽悠人家去幹活,十足坑人。但竇嬰也無奈,因爲他手裡也沒多少兵力。

朝廷的十來萬大軍全部被周亞夫帶到昌邑,和劉濞對峙去了。留給竇嬰的也只有滎陽原有守軍,以及東進過程中七零八湊的一些人馬,總計約八萬。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可觀,但做簡單做一下加減換算後,就所生無幾。因爲,現在有個人已帶走了四萬多,目的地趙國。畢竟趙國居處關中腹地,爲避免劉遂南下和劉濞會合,這步棋是少不了的。

這些人一走,留在竇嬰手上,也只剩四萬來人。而這點人馬,是無論如何也動不得的。因爲滎陽是關中屏障,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絕不可能傾巢而出,留個空城好過劉濞。況且,此處也是把敖倉軍糧向各路大軍輸送的紐帶,如果這裡丟了,周亞夫等人只能去自謀生路了。沒辦法,竇嬰只象徵性地給欒布一些支持,就打發他上路了。

當然,欒布還沒傻到僅憑手上的幾千人馬去和劉卬幹架,在出發前向竇嬰要了一樣東西——虎符。因爲皇帝賜給竇嬰這個物件,現在對欒布更有用。

欒布的確很有一套。一邊走一邊攢湊人馬,親朋好友、故舊相識、侍從家丁只要認識,全部被拉了出來。接着拐彎抹角地四處悠轉,一邊走路一邊整編隊伍,所過之處,男丁銳減。然後跑到燕國溜達一圈,竟然把燕國幾萬大軍給收編了過來。經欒布七零八湊地這麼一搞,短短二十幾天,硬是讓他湊足了七八萬人。

不管怎麼說,兵是有了。雖然參差不齊、素質很低,但最起碼人數湊的差不多,打吧。

可令欒布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進軍,竟然比招兵工作還容易很多。他原以爲在臨淄城將會有一場惡戰,可現實情況卻讓他大跌眼鏡。

因爲還沒等欒布大軍開到臨淄城,劉卬等人竟然自動自發的退兵了。

這次平叛簡直太順利,順利的讓欒布半天沒回過神,用手掐了掐自己老臉,才相信這是真的。

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章 起點——(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
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章 起點——(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